大清第一作家 第137章

作者:大团团 标签: BG同人

  胤禛皱眉:“兄弟之间没必要闹得这般难看,还是去劝劝大哥和八弟。”

  胤禟闻言,微妙地瞥了他一眼。

  兄弟之间没必要闹难看,这话从老四嘴里说出来,怎么就那么讽刺呢?

  康熙大发雷霆,将后续的尾巴都收拾干净,一场兄弟打架斗殴的闹剧,被康熙称呼为“武艺切磋”,粉饰太平一般将此事定性为“兄弟比武”,告诉众人“日后比武,必须要去练武场,别在室内打,白白砸坏了东西可不好。”

  皇上扯了块遮羞布,众人为了皇家颜面,只装作配合,此事过后,谁都知道八贝勒与直郡王闹翻决裂了。

  其余兄弟商议下来,便决定分别派出代表去说说和。

  由胤禛去劝说胤禩,而保持中立态度又是太后养大的五阿哥胤祺去劝说胤禔。

  胤禛前往胤禩府中,询问胤禩:“八弟可能告诉我,为何会与大哥闹成这样?”

  胤禩瞥了他一眼,淡淡道:“只是因为急切,劝说的法子激励了一些。”

  胤禛沉默了。

  劝说什么,稍稍一想便知道了。

  “我劝他别和汗阿玛玩心眼,他怪我是在帮太子。”胤禩嗤笑一声:“四哥,野心会让人变得刚愎自用。”

  胤禛的表情仿佛在说:以前也没见你这么血气方刚?

  他以为胤禩那整日里笑眯眯的模样,心机城府一样不缺的人,一定是一个能忍的人,哪里会冒险干出这样激烈的事来,还在内务府与老大打起来。

  “老大不是会听劝告的人,你又何必激怒他?”胤禛不解道:“反令自己受伤,得不偿失。”

  “我做事,问心无愧,”胤禩摇了摇头,回答道。

  胤禛深思起来:“是为了这些日子老大去抄烟花柳巷,以线索指责太子之事?”

  “不,恐怕不止如此,你在内务府管账,与他会有所交集的,得是要银子的事。”胤禛猜测的也大九不离十:“老大假公济私了?”

  胤禛一脸了然,平日里较真到认死理的人,反而劝起了胤禩“看开点”。

  “若是数量少,你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就罢了,闹大了事情不好收拾。官场上并非非黑即白。”

  他的神情仿佛在说:你老沉浸写话本里,官场混得少,见识不足,这才像初出茅庐的小子那样有棱有角,较真认死理。

  胤禩:“数量大到引起汗阿玛注意了,也太过贪心。”

  胤禩见胤禛在工部锤炼过后,又去了户部历练,反问胤禛:“现在这官场上的风气,难道四哥就看得过眼了?人情往来,红包贿赂,假公济私,党羽纷争,你看在眼里,不觉得难受?”

  胤禛哑然,他还真看不过眼。他缓缓道:“一时的妥协,只是为了不影响大局,徐徐图之,总有一日,能将吏治肃清。”

  他眼眸深沉起来,提起官场上的所见所闻,心里闷得慌。

  “不能操之过急了,”胤禛像是在劝胤禩,又像是在劝自己。

  “那闹成这样,外头都在传你与老大决裂,以后遇见这事多忍一忍了,现在你后悔吗?”

  胤禩否认道:“不后悔。”

  胤禛:“……”

  行吧,当事人不后悔,他们这些置身事外的人也不好说什么。

  胤禛道:“不后悔就成了,我赞同你的做法。”

  “嗯,所以我不打算对大哥认错,我等着大哥来找我认错。”

  胤禛:“……那你恐怕等不到了。”

  从直郡王府回来的五阿哥胤祺,沉痛地摇了摇头,来与胤禛汇合时告诉他“老大气还未消,吃了大亏,正是恨八弟的时候,现在说什么他都听不进去劝,还是过一阵子再说吧!”

  同样的后不后悔,康熙也问过胤禩。

  “你看老大都不领情,你可后悔?”

  胤禩笑了笑:“不后悔,再给儿臣一次机会儿臣还是回去做,只是会将事情做的更完美,不至于让汗阿玛烦心收拾烂摊子,到底还是没有皇叔祖那样的圆滑手腕,儿臣布局还是太生疏了。”

  康熙眸中晦涩,低沉道:“你已经做得很好了,是他们不知足。”

  “儿臣知道您其实不太满意儿臣露出了一些破绽给兄弟们,易容术也好,身份也罢,这些都会让人怀疑儿臣的身份。或许大哥、二哥、四哥都已经有所怀疑了,儿臣到底还是暴露的太多。”

  康熙不悦道:“他们即使怀疑,也该从朕的态度里知道你是在为朕做事,如此老大还敢来动你,便是视朕颜面于不顾,朕今日罚他,将他计划全都打破,已是给了他最后的警告。在之后他若是再做错事,即使你求情,朕也不会再心慈手软。”

  换而言之,在之后汗阿玛就要亲自收拾大哥了。

  胤禩叹了一声:“儿臣知道了。”

  许是知道已经暴露了自己藏钱之事,胤禔还是将那三成的钱还给吐了出来。

  每当康熙觉得胤禔可能没救的时候,他又一次回到了他的底线上,在底线上反复横跳!

  胤禔来还内务府钱的时候,眼神冷飕飕的:“八弟帮我,心意我领了,你也确实没有帮太子,但是……”

  他不叫胤禩“八弟”,冷笑以口型对他说“兔子,给我等着。”

  胤禩:“……”

  所以,他不是记恨我打乱了他的计划,让他没钱拿,而是因为龅牙兔而恨我?

  

第110章 碰瓷!哄大哥的方法

  ——听说了吗?直郡王与八贝勒决裂了!

  内务府知道,朝臣们知道,即使皇上粉饰太平来一出“兄弟切磋”,人们也不傻,切磋用得着去内务府切磋?

  直郡王原在朝中如日中天,势头盖过了太子,加之近日抓了众多把柄,肃清京城的奢靡享乐之风有功,正是蒸蒸日上的时候,这会儿的因为“兄弟切磋”那么一闹,名声没了,势头减了,人还被关了,可不得恨死了八贝勒?

  谣言传来传去,待传到了民间,就变成了:“听说倾城被直郡王打成了重伤,手还被打断了,兄弟两人反目成仇!”

  等着倾城给《大秦传奇》结局的看客们怕是又要等下去了,哀嚎一片,乡试考完了,士人们等着放榜,终于有了闲暇时间,这才关注起了在文人之间风靡起来的《大秦传奇》。

  有些不曾知道倾城之人,也随着听说皇上为《大秦传奇》写序而看起了话本。

  “究竟是什么样的话本,能请动皇上来写序?”

  “还是说因为倾城是皇子?”

  “当今是一位教子严厉的严父,若不务正业的儿子,都被皇上斥责过,他并不是溺爱儿子的人,想必是倾城的话本有什么过人之处吧?”

  抱着这样的想法,在等待放榜期间,还真有不少士人见识了《大秦传奇》。

  与《三国演义》、《隋唐演义》之类的话本不同,《大秦传奇》看似是写史的话本,却又并非完全写史,其中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欲扬先抑的手法,压抑后迎合人们口味而爆发出来的爽感,只叫人酣畅淋漓。

  倾城仿佛摸透了人的劣根性,时刻都在抓着人的心,他太懂了,懂得不仅是写话本的手法,更有看客们的心态。令人一旦看进去,就废寝忘食。

  并且,在话本最后还印了一句“话本非史实,虚构之处勿要当真”,可算是将要骂倾城捏造史实故事之人的嘴也给堵住了。

  戴名世知自己的弟子尤云鹗将自己写的戴氏古文百余篇全都抄录印成了《南山集》后到处宣扬,《南山集》的出名有利于他在文人之中的名声与地位,于是默认了弟子的行为。他却不知,在他乡试期间,弟子尤云鹗去招惹了不该招惹之人,年少气盛以他的名义行不服挑衅之事,终招惹了祸患被抓入牢中。

  胤禛办完差事回京时,便将尤云鹗给带回了京城关押,也是他向康熙禀告“江南一代的书肆中《南山集》已全都回收焚毁。”

  虽已焚毁,但若有人私藏,也没法一家一家找不是。

  康熙道:“源头,还是在这戴名世身上。”

  于是想要将他立为典型,经过下属走访查证,戴名世在文人之中有学者地位,曾开馆执教,入国子监,但做监生时口出妄言,很是桀骜不驯。他与徐贻孙、王源、方苞等志同道合的文人结交,所写的文章流传至天下人争相抄录传诵的地步。

  总之,这是一批桀骜不驯的野马!

  以戴名世这一匹野马为首,狂放不羁,没有缰绳。

  而现在,年过半百的戴名世自投罗网了。

  康熙:让朕看看这匹马有多厉害,又有多烈性。

  朕就要让不听话的野马向朕低头!

  胤禛也知道那本《南山集》触动了太多禁忌词汇,汗阿玛若是不高兴便是要了戴名世等人的命也属正常。

  但若是从大局出发,如今正需要更多文人效忠的朝廷,不适合在这个时机再兴文字狱,乡试的第二年春天便是会试。如今民间趋向于太平和平的温吞氛围,是盛世来临的前兆,可能汗阿玛也是考虑到这些,对待似有反词的书籍并未勃然大度,而是很理性地下令“禁流通”、“监视笔者。”

  从戴名世来科举可看出文人已经软化态度,将汗阿玛不打算将戴名世立刻捉拿归案,前提是戴名世真如传闻中那么厉害。

  消息传来:戴名世因《大秦传奇》而接触近些年流行起来的话本,对倾城不假辞色,却对端正先生惊为天人!称赞端正先生为“讥讽之行家”。

  尤其是端正先生的新作《芸娘》,这是在写女德女戒之下的女子芸娘吗?这分明就是借用比喻,以女子比喻文人,讥讽文人媚世、迎合,在困于囚笼不得而出啊!

  这话本竟无人解读其中隐含之意,实在令他痛心。

  于是戴名世写了一篇《析芸娘隐意注》,分析了一番端正先生所写是为了讽刺、揭露世道对文人的束缚,如同女德女戒对女子约束与压迫。

  这篇文章一出,岂不是从他主观上认准了女德女戒是不好的东西?经过他有理有据的分析,原先端正先生与倾城的看客们争执吵起来的风波又一次掀了起来。

  所以,端正先生到底是不是与倾城一伙的呢?

  戴名世曾经写过许多隐含讥讽意味的作品,比喻、拟人等手法用得娴熟极了,他曾写过《邻女语》,讲的是容颜丑陋却善于取悦他人的女子不愁嫁,而清冷孤高的女子却嫁不出去,以此来带入文人环境,带入自比。

  以他的名气,加上曾上倾城的热度,可想而知如今的顺天府有多么热闹。

  端正先生这名号胤禩都好久没用了,没想到隔了那么久还让人拎出来溜达一圈,成了文人心目中的“讥讽大家”,这其中的阴差阳错,乐得康熙笑颤了。

  胤禩因与胤禔打架禁足在家的一个月,从銮仪卫线索中捕捉到与胤禟所给的前世信息相符合的地方,特意跑了江苏、浙江两地,果真发现有以“朱三太子”为旗酝酿着招募人手的反贼,将祸首一位名叫张念的和尚给抓了,将这场会造成重大伤亡的大事掐死在萌芽之中。

  待他跑了一趟回来,京城里有关于“倾城被直郡王打断了手”的流言已经传得沸沸扬扬了。

  回到家中,已经会到处淘气的弘旺跑起来就像只摇摇摆摆的鸡仔,他会认人了,看到胤禩就嚷嚷着喊“思思!”

  胤禩严肃脸,强调:“牛肉面,要叫阿玛!”

  刚开始的时候弘旺那嘴就是开光的,“阿巴,阿巴,阿巴……”,胤禩和郭络罗氏不知道喊了孩子多少次阿玛和额娘,才教会他喊自己。

  “思思,要叫弘旺!”

  胤禩脸色顿时就变得很微妙,他瞅福晋:“他什么时候起这么精了?”

  福晋愁啊!

  爷啊,得怪你给儿子遗传了一个什么样的脑子!

  又精又皮,在屁股开花与无限折腾间反复横跳。

  只要胤禩不下手揍孩子,牛肉面就能使劲地造。在他还小的时候钻入耳朵一句“思颖”,颖这个字当初他还念不出,现在倒好,印在脑子里就成了阿玛叫思思。

  胤禩威胁他:“再喊我思思,马上就让你屁股开花。”

  牛肉面就捂住小屁股颠颠地躲到了郭络罗氏身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