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锦鲤十四福晋 第114章

作者:恋竹小妖 标签: 清穿 爽文 BG同人

  胤祯看着他,最终点点头,他说道:“四哥,不管怎样,你都是我的亲哥。”

  皇宫里有佟家的人佛尔果春早就猜到了,以佟家的家世塞几个人不成问题。只不过太上皇和皇后都还在,她贵为皇后不假,也不敢闹出大动静。

  去年太上皇过世,也只是放走了一批乾清宫和养心殿的奴才,后宫的奴才除了年满二十五的,其他人并未动。

  如今太后没了,胤祯发了狠,佛尔果春亲自动手一个宫殿一个宫殿的检查。胤祯早有剪裁宫女太监的意思,他又不准备大开后宫,佛尔果春正好趁此机会放走了大批的宫人。

  这些都是身家干净的宫女太监,别人的奸细佛尔果春一个也没放过全部抓起来交给了胤祯,至于胤祯怎么审问处置,那就是他的事情了。

  最后也确实如乌嬷嬷的说的那样,在太后的奴才里查出了佟家的人,这件事出来之后,宫里的太妃人人自危,看谁都像是别人的钉子。

  最后是宜贵太妃带头求了佛尔果春带人把那些奴才全都查了个遍。

  慈宁宫的地盘不算小,安置先皇的这些妃嫔还是有些挤,太后百日过后,胤祯下旨,有儿子且儿子成年的太妃可以请旨让儿子接出去住。

  这道旨意刚出来,直亲王就进宫把惠太妃借了出来,之后是荣太妃。不过两三天时间慈宁宫走了近二十位太妃,这些人里面有生母也有养母。比如十五阿哥,他的额娘生前一直是庶妃,他从小就是在别的妃嫔哪里长大的,如今接人自然是把生母养母一起接走。

  太后过世,佛尔果春成了后宫权势最大的女人,此时她的手段也显现出来,先是雷厉风行的把后宫的管事调整替换,紧接着就裁去近一半偷奸耍滑的宫女太监,剩下的一半又给他们制定了些新的规矩。

  最主要的是她在各个宫殿门口的树上设置了匿名举报箱,若是遇到偷奸耍滑、中饱私囊的,可以匿名举报。因为宫女太监都不识字,她还简单的教了几个字方便他们举报。

  后宫肃清了一些人,支出减少了一大半,她又把目光转向外面。

  此时各县的学院已经建设成功,陆陆续续的有学童入学。佛尔果春决定效仿胤祯,建立女子学堂,这件事他们早就商量过的,那时候因为太上皇和太后都在,佛尔果春不敢有动静,如今没人压在他们上头,这项措施也应该面世了。

  主意是佛尔果春想的,出头的却是胤祯。

  办理女子学堂自然又遭到了大臣们的反对,自古‘女子无才便是德’,在他们看来让女人读书简直就是荒唐,尤其那些汉军旗的文臣反对声更是激烈。

  胤祯也不恼,看着他们争吵,等他们争的口干舌燥,他才缓缓开口:“王大人,朕记得你也有女儿啊,你的女儿可识字啊?”

  这句话说的王大人无法开口,他的女儿当然识字,世家贵女有几个女儿真正不识字的,又不是包衣旗。就说那包衣也是因为规定,这规定还只是针对官职较低或者一心入宫的人家,父辈官职做到三品往上的,他们的子女也认字。

  “你们的女儿能识字,别人的为何不能?难不成你的女儿还比别人的高贵?”

  “李爱卿,朕问你,你家中的夫人可识字?”

  “回皇上,不识字。”这位李姓官员是这几年通过科举升上来的,如今在翰林院就职。他家原本是穷苦人家别说夫人就是爹娘老子都不识字。

  胤祯点点头,继续问道:“那朕再问你,你们的夫人聚会时可有嘲笑过李大人的夫人不识字?可有背地里笑话过他老母亲?”

  “你们有,李大人出身贫寒,是他的父母不想识字?错,是他们没有机会。李大人能通过科举站在这里,那是他全家努力的结果。可这天下有几个李大人?更多的是因为贫穷无法读书的人。”

  “朕免费给百姓开学堂是为了能为大清选拔好的人才,建立女子学堂同样如此。她们不需要跟男子一样学习四书五经,她们要学的是赖以生存的本事。”

  “百姓生活艰难,只靠男人养家远远不够。若女子能够多学一些本事,家里自然能宽裕一些。假如李大人的母亲和夫人会刺绣或者膳食,认识些基本的字,你们是否还会嘲笑她们?”

  胤祯这话把李大人等贫苦出身的大臣说的热泪盈眶,是啊,就因为他们的妻子不识字,连带着女儿都被嘲笑。让他们也抬不起头来。

  他们也不是没想过再给夫人、女儿找教习嬷嬷学习女红、规矩,可他们本就出身贫寒,手里没钱。

  皇上这是看到了他们的苦楚,想要从根本是解决这个问题啊。

  “皇上圣明。”李大人能跪在地上,大声喊道。

  于是,继男子学堂之后,各县又开始修建女子学堂,考虑到女子的地位底下,在农村大部分的活都要女儿来做,就算免费也会有人不把女儿送去,于是佛尔果春又加了一项规定:八岁以上女子去学堂不但免费,其家庭每年还能得一两银子。

  一两银子不少,一个四口之家一年花用也不会超过二两,别说孩童,大人一年也就是赚上个一二两银子。这一两银子对穷苦人家来说就是个诱惑。

  等到之后他们就会发现女儿认字,懂规矩还有手艺,将来就会嫁的好人家。到那时不用他们多说,也就会有争抢着把孩子送去学堂。

  女人地位底下不是一朝一夕能改变的,佛尔果春现在能做的也就是让她们认识几个字,学些规矩女红等,再多的只怕胤祯真的压不住。

  胤祯跟她终究是不同的,想让女子跟男子同等的待遇,她现在还做不到。

  好在她从小就给儿子树立了不要小看女人的思想,或许等到儿子继位,女人的地位能大大提升。

  县城的女子学院主要讲授规矩礼仪、《三字经》、《千字文》启蒙,女红管家和厨艺。这些对百姓出身的女子来说才最合适。

  而教导她们的老师都是有真本事的,要么是宫里放出去的宫女,要么是刺绣、厨艺大家。

  除了县城的这些女子学院,佛尔果春还让人在府城开办了高一级别的学堂,这所学堂里多教了一些琴棋书画等陶冶情操的东西。这就不是免费的了,而是收费很贵,按照现代的一年分成两学期来算,一学期就要二十两银子,一年也就是四十两。

  当然能让女子学习这些的都不缺银子,这里面大多是富商、地主家的女儿。他们让女儿学这个充当门面,更多的还是想要让女儿攀附上好人家。

  对这一现状佛尔果春无能为力,她能做的也就是让人多教一些用得着的东西,至少将来她们在夫家过不下去,和离出来也能养活自己。

  要建立女子学院的告示贴出来,果然遭受到了读书人的反驳,这些男人打心底里就看不起女人。

  佛尔果春冷眼看着那群想要闹事的男子,她眼中闪过厉色,随后抄起鞭子就对着嚷嚷的最凶的男人抽去。

  “女人怎么拉,难不成你不是女人生女人养的?你的母亲妻女不是女人,你如此看不起女人,也就是说你看不起生养你的母亲,为你操劳家世的妻子?就你这样连自己的亲生母亲都看不起,如此的忘恩负义,我倒要问问你读的什么圣贤书?就算你学问好,将来金榜题名,又怎么保证能为国出力?”

  “我看,像你这样的就算有出息也是个白眼狼,如此还不如滚出书院的好。正好也让你那被看不起的老母亲、妻子少受点罪。”她上下打量男子身上干净崭新的棉衣,冷笑道:“你这一身衣衫倒是干净整洁,可见废了母亲、妻子不少心思吧?这才刚刚入秋不久,不知她们可有为自己也做上一身崭新的衣裳?”

  佛尔果春一番话说的众人哑口无言,领头的倒是还想闹可看着佛尔果春的衣衫就知道这人非富即贵,他当下就不敢言语。

第133章 胤祯退位,正文完结

  这是还不服气?佛尔果春环顾四周,这所书院的学生大部分都是平民和地主家的孩子,真正的达官显贵有自己的官学。

  她站在原地用那鞭子的手指着众人,“你们扪心自问,闲暇时间可有帮家里做一点活计?一个个明明是平民出身,却娇养的比地主家儿子都金贵。你们就对的起父母的培养?”

  她生平最恨的就是这种理所当然享受全家付出的人。

  有人不服气,小声的嘟囔,“可女子自古不是如此?”

  佛尔果春耳朵多好使啊,她看向说话的人,那人被吓了一跳,生怕也被她来上一鞭子。这次佛尔果春到没有去抽他,而是很平静的说道:“自古也没有哪位皇帝自掏腰包给平民出钱读书的。你们都是读书人,肯定也读过不少史书,我且问你们,这世界难不成是一成不变的?国家不曾进步?”

  “谁又是生来就会的,我记得古籍曾经记载在早期还出过女子统治的时代,难不成你们怕她们读了书脑子比你们好使,懂了道理把你们比下去,让你们抬不起头?”

  胤祯站在旁边清咳几声,见佛尔果春看过来,他眨眨眼,这话过了啊。

  如今毕竟是男子当道的世界,当着男人的面说这些,也不怕适得其反。

  或许是跟佛尔果春在一起的缘故,胤祯到没有看不起女人过,相反他对一些女人的智慧也颇为叹服,比如大周的那位女皇帝还有她身边的那位有名的女相。

  只是这世上终究是男子统治的时间长些,佛尔果春说这些,若是被那些御史知道,又要参奏她是妖后了。

  他知道佛尔果春心善,想要给那些女子一些生存的空间,可是他并不认为当佛尔果春被众人攻击的时候,那些女人能、愿意站出来给佛尔果春说话。

  哪怕贵为皇帝,他也怕自己一个人保护不了佛尔果春。

  佛尔果春看懂了胤祯眼里的意思,她话锋一转,“再说,皇上这个女子学堂也没让女人科举的意思啊。你们看,女红、厨艺。女红是什么?制衣裁衣刺绣,这些学得好不但能让你们穿着更好看的衣衫,还能补贴家用。厨艺更是如此,让你们吃好喝好。”

  “皇上的政策哪一点不是为了你们?你们倒好,也不细细体谅皇上的意思就闹起来。我真怀疑让你们这些人做了官,就真的能领会皇上的意思,为百姓谋求福祉?”

  佛尔果春忍了又忍到底没忍住最后又怼了这群人一句。

  被她这么一说,有些人想想确实,这些课程教导里面没有《四书五经》等考生必备的书籍,有也是《诗书典籍》这种陶冶情操的。而这些可能并不是谁都能学,一年几十两银子,按照他们自身的家庭条件也学不起。

  如此一看,这个课程好似还真没什么对他们有害的,若要说家里少了一个劳动力。那夫人说的也对,不是每年补偿一两银子,再说等她们学有所成,将来为家里赚的银子更多。

  跟男子一样,女子学院也是免费学五年。从八岁开始学到十三,差不多就到了谈婚论嫁的时候。

  这样反对的声音很多,远不止京城这一处地方。尽管知道政策推行艰难,胤祯还是咬牙,坚持了下去。

  佛尔果春为了他甘愿困在这后宅十数年,不过一个愿望,还是对大清发展有好处的愿望,他没道理不支持。

  十三福晋和四福晋进宫看佛尔果春的时候,十三福晋说道:“你也真是大胆,居然敢提出这样的政策,就不怕皇上恼了你?”说什么学堂是皇上提出的,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这事肯定有佛尔果春的手笔。

  皇上一个大男人怎么会关注这些女人家的事情。

  她当时听到这个政策都快吓死了,前段时间御史还弹劾佛尔果春是妖后呢,如今又干涉朝政,还不得被那群御史给骂死?

  四福晋也跟着叹气,“世道如此,咱们女人就是艰难,娘娘虽是好心,日后还是注意些。这大清终究是男子的天下。”御史大都迂腐,没有触犯他们的利益都能来个死谏,若触犯了他们的利益,那下场……

  佛尔果春笑道:“我知道嫂嫂们是为了我好,其实我也没你们想的这么好。”她所提出的这些也只是想要给女人一点安身立命的本事,她若真的好就应该提出让女人跟男人一样受教育,一样的在朝堂为官。

  可是呢?

  她不敢,她终究也是屈服在了这男子统治的天地之下。

  四福晋和十三福晋并不赞同她这话,“你这样已经很好了,换做我们,恐怕连提出这个的勇气都没有。”说来惭愧,她们也是女人,可从来没想过要去帮助女人改变命运或者教导她们一技之长。

  十三阿哥听到这事的时候还说皇后荒唐,说皇上也跟着胡闹,然后被她给怼了。想想十三阿哥吓的缩着脖子的样子,十三福晋忍不住露出笑意。果真像佛尔果春说的,要强势起来才行。

  像十三阿哥这样的事情在不少的都有发生。

  京城某位御史大人的府邸,这位大人是反对最激烈的事情,也许是气的狠了,他回家还在抱怨这事。他家的老母亲可不是好脾气的,当场拿着拐杖给了他一棍子。

  “你说啥?难不成你也看不起女人?老娘怎么生了你这么个东西。老娘一把屎一把尿把你养大容易吗?啊?要是当初咱大清能有这种制度,你娘能吃那么多苦?”

  这位御史父亲早亡,是老母亲一手带大的,因为养他是又当爹又当娘,家里地里的没少操劳。她想儿子出人头地,可自己没本事,大冬天去深山,只为了能捡几只冻死的野鸡野兔卖给富户。又或者托关系找了洗浆的活。

  大冬天冰冷的井水洗着棉衣棉被,因为寒冷手上都是冻疮。

  她就是在这样艰难的环境中把孩子拉拔起来。好在儿子也争气如今当了官。

  这个女子学堂不管是谁提出来的,她觉得很好。又不是让女人去做官,真不知道儿子在不忿什么?倘若她当初能有这样的学堂别说读五年就是一年,也不用受这么多的罪。

  看到老母亲发怒,御史唯唯诺诺,“这,这不是从来没有过的事儿吗?再说后宫不得干政啊,老祖宗留下的规矩。”

  “呸,你老李家还从来没出过官儿呢,那你也别做官了,跟你那群堂兄表弟的下地干活算了。”

  老太太语重心长的说道:“儿啊,这事大家都看得出来是皇后提出来的,可皇上既然揽下了那就说明皇上是同意的。那皇上不比你更在乎江山?”

  御史想想也是,他叹息一声,罢了,这事他不管了,御史又不是只有他一个,总有人胡出头,他就不信皇上能推行成功。

  结果御史等啊等,等到学校建成,也没见有人出来反对。悄悄打听一下原来大家都等着别人出头呢。皇上并不是个能被人左右的,他们都想看看皇上的态度。谁知道大家都是这个想法。

  姓李的御史叹息一声,暗道看来天意如此。

  朝堂上没人阻止,可这件事进行的并不是很顺利,至少第一年不顺利。百姓之中愚昧者也有不少,有些人家总觉得让女儿去上学是件荒唐的事情。当然也有家境艰难为了那一两银子不顾别人异样眼光送女儿读书的。

  这些人原本只是为了那一两银子,可等到年末放假,看着孩子有模有样的烧火切菜,他们着实惊讶了。等学满五年,孩子毕业,上门求亲的人差点踏破家里的门槛,他们更是庆幸当初送孩子去上学。

  当然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第一年愿意学习的女子并不多,胤祯怕佛尔果春难过打算安慰安慰她,谁知佛尔果春看着送上来的奏折居然笑了。

  莫不是傻了?

  给了胤祯一个白眼,她放下奏折,“大清子民三千多万,八岁女童能有多少,我原本想着一个县至多能有百人愿意送女儿去学院就是好的。可是你看,我统计出来的数据,第一年最少的这个县城都有六十人去学堂,最多的这个县有两百一十六人。”

  “我觉得开局不错,假以时日大家肯定都愿意把孩子送去学堂。”

  所以,你真的不用安慰我。

  “对了,你那个土地的政策推行的怎么样?我猜还不如我吧?”土地政策可是侵犯了贵族的利益,康熙在世的时候都不行,她不觉得胤祯能实施成功。

  果然说起这事,胤祯的脸色很难看。他那个分阶段征税的法子比起佛尔果春这个学堂更难实现,他刚起个头宗室就带头喊‘三思’。这群人没有一个愿意把土地分给别人种植的。

  不给就不给吧,让他们交税,这些人还说什么苛税沉重。另外这群人鬼心眼子真多,居然把土地放在下人的名下。每个人名下放些田产,到时候能逃避不少的税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