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人生赢家的对照组 第371章

作者:萧凌凌凌 标签: 快穿 种田 BG同人

  为了这个,她以后可以对李氏好点,对弘盼弘昀的身体,再操心点,对怀恪再上心点。

  这也是卫其轩的目的之一!

  第一步已经跨出去了,接下来就是显示他的智慧,让四爷倚重他这个长子!

第两百四十四章 清穿文世界4

  凌晨3点的时候,天还未亮,因为宵禁的原因,京城街道空无一人。

  本该静悄悄的内城,陡然出现了一点马蹄声,可因为这些人动作很轻,不至于吵到其他人,就连街道两边的住户,都没有被惊醒。

  四贝勒府的送葬车队,就是这时候出门的,他们要去送弘辉的尸骨火葬,之后安置在皇家寺庙里,等到黄花山那边的陵地修建好,再下葬。

  这也是没办法的,谁能想到都已经8岁的弘辉,居然会一病去了,没有事先修好的陵墓。一个皇子的阿哥,也不能随随便便挖个坑就下葬吧?

  此次送葬队伍,女眷们一律不能跟从,弘昀和弘时还太小,属于神魂不稳的那种,容易冲撞了,本就不该在这样的场合里出现。

  所以最后剩下的就四爷和卫其轩了。

  四爷打头,穿着青色长袍,骑马在前面开路,他是弘辉的阿玛,自然不能穿白色,只能穿稍显素净的颜色,来表达心里的哀思。

  奴才们全都换上了白色的丧服,和侍卫一起护送弘辉的棺椁。

  而卫其轩,则是在棺椁前的马车里,没办法,他的身体太差了,既骑不了马,也走不了路。

  原本四爷是不打算让他来的,然而卫其轩坚持,四爷也只好答应了。

  卫其轩穿的是偏白的料子,却不是什么丧服,那是只有长辈去世才能穿的,要是他现在穿了,就有诅咒长辈之嫌了。

  可是这种偏白的没有关系,几乎是谁家办丧事,你去人家家里祭奠,都可以这么穿。

  车队一路来到了城门口,守门的军官看到是四贝勒府的标志,顿时大感头痛。

  这个时间点,还不到京城城门打开的时间,他要是开了,会被问责的。

  康熙朝对这一点规定严格,没有特殊的手令,任何人来了都不允许打开城门,就算四爷是皇子也一样。

  而这个手令,目前只有三个人能签发,一就是康熙帝了,第二个是太子,太子有监国的职责,也有监国的权利。之前康熙亲征噶尔丹,让太子监国,城门开不开,只需要太子签手谕就行。而最后一个就是九门提督了,是专门掌管京城内外城门守卫和监管的。

  九门提督负责皇城的安全,是妥妥的皇帝心腹,像四爷这样的皇子,不会也不能去接触,不然就有窥视皇位之嫌了。

  所以说,四爷现在带着人要出城,守将拦也不是,不拦也不是。

  看四爷后面的小棺椁就知道,那是送葬呢,能被四爷亲自护送的,那除了他自己的儿子还有谁?

  想到传闻中四贝勒府的二阿哥自小体弱多病,这时候死了也没什么新奇的。

  拦送葬队伍本就不道德,现在又是四爷难过伤心的时候,他这不是往枪口上撞吗。

  守将正左右为难呢,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没办法,他只能一边着急,一边打发了人去禀告上峰。

  一切都让提督大人做主吧。

  卫其轩看了一眼时辰,再看了下近在眼前的内城门,当即叫人停下来,把牌位香炉摆好,烧纸钱的盆子放好,他先上了一炷香,然后开始烧纸,嘴里念起悼文。

  这悼文是四爷连夜写的,卫其轩看了一遍就记下了。

  旁边的下人开始呜呜哭了起来,侍卫们散开,守卫着这里。

  四爷背对着他们,闭着眼不让前面城门上的士兵看到他湿润的眼睛。

  守将松了一口气,暗暗祈祷提督快点来。

  要了老命了。

  昨晚九门提督正好巡视完歇在了军营里,就是离这内城门不远的一处大院子,听到下面的人过来禀报,说是四贝勒府的阿哥没了,四爷在送葬。

  他当即吓得跳起来,官府都没穿,拿上特质的手令就往内城门跑。

  等到卫其轩做完一套动作,念完悼词,九门提督已经赶到了,内城城门缓缓打开,一秒不差。

  卫其轩的身体实在差劲,就一篇文的功夫,他已经脸色发白,旁边的太监福子忙上前把自家主子搀扶到马车里,另一人康子端上来一晚人参鸡汤,给他补充元气。

  这边送葬的队伍重新启程,那边九门提督骑上马,走另外一条道路,快马加鞭赶到外城门,同样在葬礼队伍赶到的时候,打开了城门。

  时间算的刚刚好,就好像卫其轩和九门提督有默契一般。

  四爷全程看在眼里,不由也为卫其轩的精准感到惊讶,没想到他能做到这么好。

  很快的,队伍出城,城门在他们的背后缓缓关上,还有一刻钟才到开城门的时间,可一刻钟就是一刻钟,宁愿之后辛辛苦苦再开一次,也不能说直接开着好了。

  城门是何等重要的地方,那是一刻马虎都不能有。

  看着城门关上之后,九门提督快马加鞭的回去,穿上官服,进宫请罪去。

  虽然这是为了给四贝勒府的阿哥送葬,而四贝勒又是皇帝的亲儿子,去世的人是皇帝亲孙子,但他私自开了城门,就是得请罪,而皇上肯定会罚,只是罚轻罚重的问题。

  等到宫门大开,大臣上朝的时间,九门提督径直去了乾清宫,直接跪在了大殿前。

  康熙醒来之后,乾清宫大太监梁九功就进来禀告,“皇上,九门提督求见。”

  “让他进来。”康熙的动作一顿,很少有大臣会在早朝之前求见,除非有不得不说的大事。

  “是。”梁九功退出去,很快九门提督就进来了,还没到跟前,就跪下请罪,“臣犯了大错,请皇上责罚。”

  “说吧,你犯了什么事。”康熙的脸色淡淡的道。他是一个喜怒不形于色的帝王,从不会把真实情绪表现在脸上,除非那是他特意表露的。

  “今早寅时初,四贝勒爷带着葬礼队伍要出城,罪臣尚未上报,就开了城门,请皇上降罪。”九门提督磕头道。

  康熙的手一顿,“葬礼,谁去世了?”

  “这……应该是四贝勒府的阿哥。”九门提督并没有去打听,可看那小小的棺椁就知道,一定是孩子。

  康熙闭了闭眼睛,吩咐梁九功道,“去看看老四府上有没有来禀告的人。”

  一般这种事,皇子们都会打发人告诉他这个皇父一声,不过一切都没有朝事重要,所以这些禀告的人都会排在早朝后。

  “是,”梁九功立刻出去。

  在这期间,康熙什么也没说,越过了九门提督往外面走去,显然是要上朝的意思。

  九门提督连忙磕三个响头,然后麻利的跟上,

  这不是说他就没事了,而是康熙要看看具体发生了什么事,才能给他定罪。

  很快,梁九功就小跑着追上了康熙的队伍,“回皇上,四爷打发人来禀告,弘辉阿哥昨晚去了,因为得的是时疫,要趁着百姓们还没起来,连夜出城。另外,他还让奴才来向你告假,说是送弘辉阿哥去皇家寺庙,另外再选定墓地。”

  康熙的眉头皱了皱,最终恢复了平静,“知道了,告诉那下人,让他们好好照顾主子。给我转告老四,不可哀痛太过伤了身子。”

  “是。”

  康熙的心情有点不妙,他原以为会是老四府上那个病歪歪的二阿哥没了,没想到会是老四的嫡长子。那孩子他见过,以往看着挺壮实,没想到一病没了。

  “另外,这件事缓缓告诉德妃,再宣个太医过去看看。”他吩咐道。

  “喳,”梁九功一一记下。

  “至于你,罚俸半年,留后查看。”康熙看向九门提督。

  九门提督心里一喜,利索的跪下磕头谢恩,然后果断下去了,这惩罚算轻的,说明皇上没觉得他办错了,那就行。

  能有这个结果,他非常满意,本来到了他这个位置上,哪里会在乎那点薪水,只要皇上不责怪他私自打开大门就好了。

  康熙上朝之后,先是按惯例解决一些大事,等事情都处理的差不多了,就看了一眼梁九功。

  梁九功立刻出面,“有事起奏,无事退朝!”

  这时,立刻有一人出面,“皇上,微臣有事要奏,臣起诉四贝勒在巡视河道期间,不分青红皂白,直接把洪大人下狱,之后又不顾其他官员的阻拦,抄了好几户人家,弄得河南当地百姓,怨声载道,还请皇上明察。”

  一见到此人出面,梁九功当下心里就一个咯噔,等听到他说的内容后,忍不住悄悄去看康熙的脸色。

  果然,康熙现在已经是怒火中烧了。

  他看向太子,“他是你的门人吧?你就任由他这么诋毁你四弟?”

  这人是太子党,在场的大部人都知道,而他说的这些是事实,却是掐头去尾的一部分事实。

  四贝勒确实没等查清证据,就直接叫人拿了洪大人,事后才在审问下补充了证据,这确实不合规,但那个洪大人确实也干了违反大清律令的事。

  事情是这样的,之前康熙派四贝勒去巡视河道。

  他是个较真的人,黄河年年治还年年泛滥,大笔大笔的银子洒下去,却是一点成果都见不到,四爷早就不满了。

  这次皇上让他巡视,他就没想走个过场,那可谓是认认真真,仔仔细细,势必要把所有的问题都揪出来,让人改过了。

  在去之前,他就早已做好了准备,还事先派了几波人过去暗访,为的就是怕有人得了朝中的消息,知道他要去,作假蒙骗他。

  虽然胤禛自诩自己不会被蒙骗,但他也不会轻视天下人,尤其是那些狡诈的读书人。

  可没想到,人家连作假都不愿意,大喇喇的就让他看出了一堆问题,事后还给他送上了许多金银俗物。

  说什么大家都是太子门下,应该相互帮助。

  四爷大怒,当下就让人把这位洪大人拿下了,之后就是彻查。

  发现这位洪大人仗着攀上了索额图的势,这些年贪墨了不少修建河道的银子。

  他和城里的几家大户共同合作,由他们出面购买那些中看不中用的材料,然后衙门要求百姓以服役的名义,用那些豆腐渣修建河坝。

  他们从中捞了至少四分之三的钱,这也就算了,服役的百姓他们不给吃不给喝,还动辄打骂,只三个月,河道上就死了上百人。

  这如何不让百姓们怨声载道,畏官府如虎?

  他过去的时候是打着巡视河道的目的,结果百姓们以为他是来找人重修河道的,一个个吓得连夜逃跑。

  可河道能不修吗?他只是轻轻砸了一下,就出现了裂缝,这样的破烂工程,汛期来了,那是妥妥被冲垮的命。

  所以四贝勒当机立断,把洪大人和他相关的一干党羽全部下狱,然后那几个参与的富商之家,全部抄家。

  至于河道,必须在汛期之前修好。

  可是因为之前官府的作为,让百姓们都害怕,吓得躲到深山里不敢出来,或者去亲戚家避难。

  这样的情况下,四贝勒不好强硬征调,要知道这里的气氛之紧张,差一点就要官逼民反了。

  最后四贝勒做主,把抄出来的财务,全部用来修建新的河道,也不用按服役的名义了,直接出钱雇人。

  刚开始百姓还不敢相信,四贝勒就下令,工钱一天一结,绝不拖到第二天。百姓们听到衙役们来宣传,做主的是皇子,有那实在吃不起饭的,抱着试试的心态来了。

  果然当天就拿到了工钱,还比预期的多了一点,另外干一天活,还包两餐,中午和晚上都能分到一个大馒头,这条件就算可以了。

  之后愿意来的百姓越来越多,四贝勒见步入了正轨,就把事情交给了当地剩下的官员,自己写了折子呈到御前,之后就回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