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富从给秦始皇做历史直播开始 第191章

作者:秦时长安 标签: 系统 爽文 直播 古代幻想 轻松 BG同人

  将要民心有民心,你们这些藩王别起那些歪点子去争正统,再内斗我们老朱家就真的要亡国!

  现在我这个先帝崇祯皇帝的嫡亲太子在这,嫡出的定王也在这,你们这些八竿子打不着的藩王不赶紧带着钱带着兵过来帮忙,是打算跟着先帝一起下去见太.祖皇帝吗?!

  顺便朱棣还给诸多藩王详细普及一下□□皇帝最爱的扒皮大法,接着又说起宋朝靖康之耻的教训。

  ——这些建奴的祖先可就是那些金人,等他们真的把大明江山给拿下,那我们这些姓朱的就有一个算一个,都得两脚一蹬下去跟列祖列宗谢罪。

  届时那就是以发覆面都没有脸了!

  最后又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打感情牌,说什么自己也是明白大家的难处,若是真的不敢过来帮忙的话,那就上交些钱财,然后闪一边去吧。

  等我这个太子殿下兼新帝把那些李自成吴三桂和建奴什么的干掉了,你们可别过来打秋风!

  还有一件事,若是各位叔叔伯伯真的不支持一下,那我可得去哭太.祖皇帝的陵墓了,到时候谁会丢人现眼那就说不定了。

  而且都是姓朱的,咱们老朱家的祖业都要保不住了,你们意思一下上交一半的身家总是可以的吧!

  要不再去打听打听我这个皇帝的含金量,你们不会真的不愿意吧?!

  而就在这时,吴三桂怒发冲冠为红颜直接开门让清兵入关了,清兵一入关立刻就颁布了“剃发令”——这是生怕老朱家复明不成功啊!

  本来天下人,尤其是百姓大多都不在乎皇帝是姓朱,还是姓李姓吴或者姓爱新觉罗,但“剃发令”一颁布,强行要求剃发易服,大家就都不同意了。

  事实证明什么东西的好坏就得靠对比,原本大家都觉得明朝真的不行真的很烦,但清朝这边“剃发令”一来,大家就都觉得还是大明王朝好。

  甚至有些人都携家带口扛着行李要往南京应天府这边逃跑,就是为了避免“剃发令”。

  因为一旦剃发易服,那亡的可是干百年来都让人引以为傲的华夏文明、汉家衣冠!

  这时候朱棣又顺应民意的提出一个反清复明口号——明可亡,天下不可亡!

  于是在清朝这边自毁长城出“剃发

  令”,而朱棣又一副礼贤下士的明君作态下,全国各地仁人志士们的时抗清意志无疑达到了一个高峰。

  无数人纷纷逃往朱棣所在之处,甚至还都被燃起了斗志要将这些该死的建奴都赶出去。

  而清朝这边针对大量人口流失,又是下意识做出了极严厉的禁止措施,于是强压之下必有反抗,这农民起义立刻就沸沸扬扬的发展起来,甚至还没能达到抑制百姓南渡的苗头。

  无奈之下清朝只得收回了“剃发令”,但失去的人口和民心却是再回不来。

  南京应天府这边对建奴出的这个昏招弹冠相庆时,也赶紧火急火燎的安排这些涌进来的百姓,同时也顺便征募了许多新兵,为接下来的打仗做准备。

  只是人活在这世上,万事都离不开钱。

  尤其是要攒够把建奴打败的军饷,只靠那些藩王宗亲“自愿”上交的钱财还远远不够,于是朱棣又把目光投向江南富庶之地。

  若是他没有记错的话,这些江南财阀可是在清朝稳定之后都被抄了家,而抄出的钱财何止数亿万,再加上还抄了大明官员的家,简直就是一下子能填满清朝的国库。

  于是朱棣就又开始写信了,而那些江南财阀不乏有识之士,都不用朱棣使出强硬手段,就立刻慷慨解囊,声称要掏空家底助大明光复神京。

  特别是某些在朝中有人的,更是想要赌一个从龙之功,想要一跃龙门扶摇直上,那就是比谁都要着急复明一事。

  此前皇帝和朝廷的动作已经十分明显,而且这位新君似乎也有明君之象,而反清复明的风向更是透露给了全天下人,如今建奴又来一道“剃发令”,那就是为了汉家的未来,也得拼一把了!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反正就是头可断血可流,剃发易服绝对不可!

  而在有前头几家做带头人,剩下的自然也纷纷跟着出钱。

  当然还得集体写份投名状上去,免得圣上不知他们的功劳。

  不过事情也得说得含蓄委婉一点,但重要意思必须得传达到。

  ——圣上您可得靠谱点,这可真的就是他们一大半的身家了,剩下的就只是够一家老小吃吧穿暖了。若是事不成,那他们也跟着一起殉国算了!

  朱棣就是敷

  衍点头,随后又写了一封信过来安抚一二。

  但要再承诺些什么,那就没必要了,因为真功夫都得在战场上使出来。

  现在说一千道一万,那都是没多大用处。

  于是在招兵买马和军饷都集全之后,朱棣就开始磨刀霍霍向清兵了。

  不过自从之前朱棣还秘密派锦衣卫去拉拢李自成手底下的人——目的也很简单,只要李自成死了,那剩下的起义军就都可以向大明投降归顺,届时再建功立业一番,将那卖国贼吴三桂和建奴都赶出去,那就是升官加爵也不成问题。

  说实话,这实在是很让人心动。

  ——毕竟大明朝可是很少行招安之举,此时新帝亲自招安,岂不是正代表着至高诚意?

  尤其是在这封密信还是大明新帝的亲笔信,再加上这新帝的种种作为,还有那四面八方涌过来的反清复明人士,也是一大压力。

  此时终于得到归顺的机会,那便是谁挡道就得杀谁了!

  按照朱棣的想法,他其实希望能够招安李自成和李自成手底下这些顺军的。

  一来这也算是历朝历代对于民乱的惯常手段了,二来顺军有确实就是作战经验和勇猛,跟朱棣逃难过来的路上见到的那些卫所兵相比那就是绰绰有余,如果真能招安势必增强大明实力,能更好更快的反清复明。

  三来一旦招安成功,那这些人就会是他这个新帝的嫡系人马,跟那些大山头都没关系,甚至还有旧仇,若能化为己用很有利于皇帝掌握实权。

  “只可惜我现在明面上是朱由检的亲儿子,而且还是嫡亲太子,眼下那大顺皇帝李自成还健在,此人作为逼得崇祯皇帝自尽的罪魁祸首,我是绝对不能流露出想招安李自成想法的,否则必然就会引起朝野上下的震动……”

  朱棣呢喃道,他是真的不在意朱由检是怎么死的,那个王八蛋都敢去上吊殉国了,却不敢站出来堂堂正正的和李自成打一仗,大不了就是兵败被杀,难道还会比上吊自杀更糟糕吗?!

  想明白这一点,朱棣就只能等待时机。

  而且如今建奴正在北方忙着打顺军,那他朱棣就可以暗地里拉拢顺军,顺便再抛出几个让人无法拒绝的诱饵,若是顺军那边咬钩了,那李自成是生是死就是

  一份极好的投名状。

  在得到顺军那边的回答前,他作为大明新帝,最应该做的就是尽快练兵和攒军饷,到时候能不能打败清兵,就得看他们的大明将士了。

  ——毕竟他们大明将士也是军饷一满,就勇猛不可敌!

  此时此刻作壁上观,就是为了在必要的时候“联寇抗虏”,然后将清兵一击毙命。

  只是在这一点问题上,朱棣试探朝臣好几次,却发现居然有不少人附和之前史可法提出的“联虏平寇”。

  而且除了臭名昭著权倾朝野的东林党人,也不乏其他党人,可见这件事情根本就不是什么党争,他们真心就是这么想的。

  感到头疼的朱棣:“……”

  神龙就很明白这些人是怎么想的,“毕竟崇祯皇帝刚死没多久,这些大臣就算不为你这个太子殿下着想,也得为自己头上的脑袋着想,万一你这个孝顺儿子一怒之下要砍人,那也是为父报仇,根本就指责不得。”

  朱棣当然明白这个道理,所以现在才有点骑虎难下。

  “若是李自成能为了华夏之大业而去死,那我就记他一攻,到时候在阴曹地府见到就分他功德……可若是他不识趣,那就只能我亲自送他下地府了。”

  黛龙:“那李自成可就惨了,这地府下面有那么多的明朝皇帝,再加上朱由检又刚刚死下去告状……”

  天幕之外的大明君臣尝试着想象一下,然后就都不由自主的露出微笑来。

第194章 明成祖朱慈烺

  当李自成和清兵打得热火朝天时,朱棣正在勤勤恳恳的在搞内政和练兵。

  在发现明末给将士们吃的军粮居然是由观音土和豆子炒制的食物——“将士们保家卫国,拿命去内剿流贼外御建虏,居然就吃这个?连肉都吃不上,将士们如何能打.胜仗?!”

  “该死的东林党!该死的文官!该死的昏君奸臣!这朝廷对士兵如此苛刻,一没荣誉二没军饷,还连饭都吃不饱,甚至连死了都没有抚恤金……”

  “合着就是让天下人靠着一腔热血和一颗爱国之心来拼命!大明不亡国才有鬼呢!”

  朱棣双手按压着自己突突生疼的太阳穴,觉得自己简直要被气死了!

  黛龙表示这样的事情很正常,毕竟明太宗时期和现在明末时期根本就不能比。

  “首先皇帝被剥夺了兵权,朝臣更是欺上瞒下贪污受贿,于是钱都进了不需要钱的人口袋之中,而靠着这一笔钱来救命的人却是一文钱都没有得到。再者你执政做皇帝的时候,你可是大明朝的征西大将军,而且掌管财政的还是你的大胖儿子,这克扣军饷和不给肉吃,那是想要你这个亲爹死在战场上吗?”

  “能让行军打仗的士兵吃吧穿暖,要么是执政的皇帝是个明君,要么皇帝本人就是在带兵打仗,否则军中多饿死冻死,那就是常态。”

  “也正因如此,才会有明军不满军饷,满军饷不可敌这个说法。”

  朱棣垂眸,神情苦涩:“我大明朝子民何至于此?”

  只是此时的大明朝最不缺的就是唉声叹气和心灰意冷,朱棣哀叹悲痛完,就赶紧又投入到热火朝天的朝务中去。

  当然对着神龙给他的名单,朱棣也努力不错过任何一个大才。

  比如黄宗羲,作为明末清初的经学家、史学家、思想家、地理学家、天文历算学家、教育家,也是有着一颗爱国之心。

  顺治二年五月,清军攻下南京,弘光政权覆灭,黄宗羲乘乱脱身返回余姚。闰六月,余姚孙嘉绩、熊汝霖起兵抗清。于是,黄宗羲变卖家产,召集黄竹浦六百余青壮年,组织“世忠营”响应,著《监国鲁元年大统历》。

  顺治三年五月,黄宗羲指

  挥“火攻营”渡海抵乍浦城下,因力量悬殊失利。

  同年六月兵败,清军占绍兴,与王翊残部入四明山,驻杖锡寺结寨固守,后因其外出时部下扰民,寨被山民毁而潜居家中,又因清廷缉拿,避居化安山。

  顺治七至十一年,黄宗羲遭清廷三次通缉,仍捎鲁王密信联络金华诸地义军,派人入海向鲁王报清军将攻舟山之警。

  神龙叹息道:“就是这个期间黄宗羲家祸迭起,弟宗炎两次被捕,几处极刑。黄宗羲的儿媳、小儿、小孙女病夭,故居也两次遭火。”

  而到了顺治十年九月,黄宗羲始著书讲学。

  康熙二年至康熙十八年,黄宗羲于慈溪、绍兴、宁波、海宁等地设馆讲学,撰成《明夷待访录》《明儒学案》等。

  “黄宗羲此人,无疑就是一个很适合做官的人才。”

  朱棣如此一说,为了不错过这个人才,立即亲自召见了黄宗羲,并委以重任,让他来指挥“火攻营”打海战。

  然后还有郑成功——其实应该是喊朱成功的,毕竟是被老朱家赐国姓的人才。

  郑成功虽为明末大海盗郑芝龙之子,却是南明朝廷的三大柱石之一。

  为抗清他甚至与父亲决裂,率领部下独自抗清,纵横东南,数败清军,南京之战打的清军闻风丧胆,可惜最后还是功败垂成,被迫退往东南。

  “即便如此,还是能以一己之力收复宝岛台湾,以台湾为基地坚持抗清,成为大明的最后一面旗帜。”

  朱棣对郑成功那就是十分赏识,当即拍板要让这人来做他的部将。

  而同时陈永华这位抗清名将也是跟着郑成功身边做事。陈永华十五岁时,其父陈鼎任同安县教谕。

  清兵下福建时,陈鼎自杀。

  郑成功在厦门开府时,陈永华才二十三岁,后得兵部侍郎王忠孝推荐,与郑成功论政。

  陈永华对郑成功发表见解、分析未来,深得郑成功的赏识,并誉“永华乃今之卧龙也”,授予“咨议参军”之职,委为其子郑经之师,日后便成为郑家麾下的谋将。

  康熙十三年,陈永华任东宁总制使。

  这时三藩之乱爆发,受耿精忠之约,郑经率领大军进入大陆。郑经之子郑克臧监国

  ,陈永华于是协助女婿郑克臧总管台湾政务,所以遭冯锡范、刘国轩嫉恨排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