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富从给秦始皇做历史直播开始 第33章

作者:秦时长安 标签: 系统 爽文 直播 古代幻想 轻松 BG同人

  猝不及防就听到苏轼死讯的北宋众人:“……”

  可是他们还是更为关心变法是否成功了。

  【苏轼的一生不是在被贬,就是在被贬的路上,他共计被贬三次。第一次是因为‘乌台诗案’被贬黄州;第二次是因为变法派打压守旧派,苏轼作为元祐党人而被贬惠州;第三次是新派打压旧派,所有旧派人员都被一贬再贬,苏轼自然也在其中,被贬儋州。】

  【苏轼为人正直,遇到不平不公之事便会一吐为快,即便是在历经坎坷的晚年,他亦不曾丢掉这份正直。这是一个难能可贵之人,只是却常常会招来小人陷害。】

  【熙宁六年,苏轼遇到昔日同僚沈括,相遇甚欢之下苏轼誊抄一份新作赠与沈括,而沈括在回到京城之后,第一时间便详细研究苏轼诗稿上的内容,为的就算挑出其中新政的内容,抨击苏轼讽刺朝廷的‘证据’,并少交给宋神宗。】

  【当时宋神宗虽不高兴,却也没有对苏轼发难,只是五六年后,一些人容不下苏轼的人开始不断弹劾苏轼,最后导致‘乌台诗案’的发生。】

  正在和苏轼把酒言欢的沈括:“……”

  就要提笔誊写新作的苏轼:“……”

  苏轼默默的把毛笔搁下,而沈括则是默默的和苏轼告别。

  两人再也没有共同话题可聊,只得一东一西各自离去。

  当然苏轼肯定就是心里给沈括狠狠地记下一笔,并打算立刻!马上!就给弟弟苏辙写信,大骂沈括无耻!

  反正本来他就要写信告诉弟弟这边的美食佳肴甚多,那就多加几句告状的话吧。

  至于沈括那就是感到无比头疼,小主意被揭穿不是问题。

  但要怎样糊弄官家,才能不让自己也像这倒霉苏轼一样被贬了又贬,这才是重中之重!

  【这是苏轼第一次被贬,亦是苏辙第一次拯救他的兄长。而此后苏轼每一次被贬,苏辙都奋斗在拯救兄长的第一线,并也开始在官场上升升降降的仕途历程。】

  苏辙:“……”

  他就知道兄长那张嘴绝对一开口便得罪人!

  【元丰七年,被调到汝州任官的苏轼路过南京时偶遇王安石,两人相谈甚欢,最后居然达成和解,甚至在两年后王安石去世时,苏轼还奉旨写下《王安石赠太傅》来悼念和赞美王安石——‘瑰玮之文,足以藻饰万物;卓绝之行,足以风动四方。用能于期岁之间,靡然变天下之俗。’(5)】

  【甚至后来宋神宗病逝,司马光等旧党被起用,苏轼亦被司马光推荐而官复原职。但因在外任职期间认识到王安石变法的好处,曾经不支持变法的苏轼就上书请求勿要废止新法,随后被程颐弹劾,再被贬到地方任官。】

  北宋时期。

  正在慷慨激昂抨击王安石变法的苏轼听到月神说自己以后居然会支持这新法,甚至还不惜冒着被贬的风险来上书请求维持新法时,当场就愣住了。

  面对哑口无言的苏轼,王安石原本愤然的神色亦是变得古怪起来。

  尤其是想到苏轼之后居然还把对他的赞美之词写得如此出色,王安石这心中就是情绪万分复杂,连之前觉得苏轼乃一冲动愚笨之子的想法都不由自主的的消散了。

  罢了罢了,看在这苏轼以后会和他交好,甚至还给他写文的情面下,这次便暂且放过他吧。

  而面对王安石的放过,正直冲动的年轻人苏轼只觉得脸皮一阵热意淌过——这实在是太过于让人难以为情了!

  【王安石变法是一场发生在宋神宗赵顼执政时期的改革,目的是为了改变北宋建国以来积贫积弱的局面。】

  【其实若是王安石变法真的彻底成功了,也许宋朝确实很有可能会避免发生在宋徽宗和宋钦宗时期的靖康之耻,宋朝也有机会成为与以往朝代一般强大的国家。】

  【只是这场从熙宁恶念开始,至元丰八年宋神宗去世结束的变法,最终还是如同烟花绽放,流星过境而已。】

  【可以说王安石变法是华夏历史上继商鞅变法之后又一次规模巨大的变革之举,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充实了财政,提高了国力。】

  【只是在推行过程中,部分不合时宜和不良运作,造成百姓利益的受损,比如青苗法和保马法,再加上触动权贵富商的根本利益,最终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而停止,主持者王安石亦被二度罢官贬谪。(6)】

  【前有范仲淹为首的‘庆历新政’失败,后有王安石变法失败,冗兵、冗员、冗费,这多余的官员,多余的官兵,多余的费用,以及积贫积弱,使得宋朝国力日益下降。】

  【而随之增长的是经济和周围群狼环伺的野心,一个富裕而不强大的国家,对于他的敌人来说,不过是待宰的羊羔。】

  【不管是王侯将相,还是权贵商贾,他们都将为自己的贪婪和愚蠢付出生命代价。】

  【月亮只是可怜那些被迫背井离乡,被迫亲友离散,最后惨死金人之手的百姓。他们勤劳朴实,他们面朝黄土背朝天,他们毫无过错,却要承担当权者造下的无数罪孽。】

  月神此言一出,直教那些正在经历靖康之耻辱和经历过靖康之耻的无数百姓痛哭流涕,他们不明白为何自己的亲人会遭受这等苦难!

  为何作为农民,作为普通百姓,他们的命会苦成这样子?

  明明他们一生所求的不过是有饭吃有衣蔽体而已。!

第34章 婉约派李清照

  北宋。

  听到月神说此次变法对国朝有利,已经迫于朝野上下压力而把王安石给罢官的宋神宗赵顼沉思许久,终于还是派人再去把王安石给请回来。

  而同样看到天幕的王安石风尘仆仆的赶回京城,只是打理一下自己的衣冠,连休息都不曾休息,便急匆匆的进宫面见官家。

  瞧见王安石这双眼布满红血丝和面上忧愁沉默的神情,宋神宗知道这必定是为月神所说的靖康之耻而担忧至极夜不能寐。

  宋神宗作为天下臣民的官家,自然也是忧心忡忡茶饭不思。

  若非太后高氏担忧自己儿子真的会如同神仙所言那般病逝,每日都要亲自来陪儿子用膳,怕是宋神宗都顾不上食寝。

  “王爱卿,此次变法朕定大力相助,不论他人有何言论,朕都不会再为之妥协!”宋神宗意志坚定的说道,随后再握住王安石的双手,恳切道。

  “王爱卿你便是能与朕一同成就大业的人才,宋朝能否避免那靖康之耻,能否富强如盛唐,就全看王爱卿你了!”

  王安石面对官家这一番推心置腹,自然不是不感动,只是有此前被罢官的经历,他也学会了一点点官场本事——那就是不能够全部信任官家所言,万事尚且须得留后路。

  不过对于官家不治宫室,不事游幸,还废去守旧派元老就为让他主持变法的举动,王安石亦是万分感动。尤其是官家这励精图治、富国强兵的远大抱负更是折服他,因而王安石还是愿意再赌一把的。

  就算真的赌输了,那也只是他王安石输一次,可若是什么都不做,就眼睁睁看着朝廷积贫积弱,最后被那蛮夷之国打败,还王侯将相、万千臣民一同受辱,这是哪个爱国之人都无法接受和忍受的事情。

  “只要官家不弃,臣亦是愿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都万死不辞也!”

  一时之间,君臣相宜,心中的激奋情谊皆是满满,只恨不得现在就做出一番大事业来让月神,让天下人都看看!

  王安石再次出任宰相之位,这一次王安石已经做好要排除万难牺牲自我都要把大宋改革成强大之国。

  只是王安石的满腔热血抱负,在遇到以往一直都指责和谩骂他的群臣之时,却是发生

  了翻天覆地的改变。

  那些曾经从变法的内容和效益上进行非难,兵在思想上和道德上大肆指责他,骂他王安石“变祖宗法度”“欲求功利,忘其旧学”等等的权贵和群臣,居然开始对他的一系列举措视而不见,甚至偶尔还会相助一把。

  连曾经反对他的苏辙和司马光都会偶尔提醒变法之中有哪些不足,还有月神说过不好的青苗法和保马法,也建议王安石剔除掉。

  还以为自己要继续喊出“天变不足惧,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的王安石:“……”

  同样以为自己要光明正大支持王爱卿,并再次说出“人臣但能言道德,而不以功名之实,亦无补于事。”的宋神宗赵顼:“……”

  面对昔日同朝为官,大家都变了一副面孔的情况,王安石若有所思:看来大家都是不想死之辈。

  北宋众臣子:废话!能活着他们为何要去死?!

  而且但凡他们长命一点,这靖康之耻可就得让他们自己承受,就算他们运气好早死了,那他们的子孙后代也得承受,这种事情能早知道,谁会愿意去经历啊?

  不就是现在牺牲一点点利益,然后保全更大利益嘛,他们可以的!

  王安石:啧,大家变脸可真快!

  而原本是今日神仙授课重点之一的苏轼,则是不知所措的挠挠头,悄悄的去问了弟弟苏辙的意见后,便欣然的和王安石一杯酒而泯恩仇。

  虽然正确来说,他苏轼好像也跟王宰相没有多大的仇怨。

  不过既然弟弟都这么建议他了,那他还是照做好了。

  以后他可得多听弟弟的话,再也不能让弟弟因为他的事情而被牵连贬谪。

  否则他还做什么兄长?还不如给弟弟苏辙做弟弟好了!

  毕竟哪有一直为兄长收拾残局的弟弟啊。

  【苏轼此人从小便表现出在文学上的极高天赋,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和父亲的言传身教。嘉祐一年苏轼与弟弟苏辙、父亲苏洵同时进士及第,一时之间成为一方美谈,故有‘一门三苏’‘一门三杰’之赞誉。】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

  忘。’‘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等皆是苏轼所写的千古佳句。(1)】

  【苏轼的一生可以说是不好,也可以说很好,因为他是在宋徽宗赵佶继位后因大赦北还,最后在途经常州时病逝,享年六十四岁的同时,也避免了靖康之耻的悲惨遭遇。】

  【可对于有些人来说,就没有那么‘幸运’了。】

  【比如我接下来要说的这一位宋朝词人,便是历经北宋和南宋两朝,同时也因为靖康之耻而命运多舛。她便是被誉称为‘千古第一才女’的李清照。(2)】

  北宋之前的朝代对于一个女子能有这般美称虽然觉得有点惊讶,却并不觉得有什么,毕竟女将军有之,女富商有之,甚至连女皇帝都有之,那再出一个著名女词人,也不算什么。

  宋朝之后的众人却是惊讶万分,但惊讶之余便是佩服和憧憬——能被月神所夸赞的李清照,就像是真实降临在她们眼前的月亮,让她们也不由的产生一种自己也想要如此的希冀。

  之前能被神仙谈及的皆是男子,那为何不能有女子?!

  可对于南宋时期的文人来说,那就只剩下不敢置信的惊诧和怀疑,他们并不是怀疑月神,而是在怀疑把李清照称赞为“千古第一才女”的人。

  “分明是我等更配得上这等千古第一的美称,缘何会落在一个一嫁之女头上?这后世之人当真是荒谬无知!”

  “只希望月神能对这一个称赞名誉加以抨击批判,毕竟一个女子这般出风头,真是不怕折寿!”

  “一个一嫁还状告丈夫的女人,哪里能被誉称为‘千古第一才女’?”

  “……”

  对于李清照的议论从来不会停止,又或者应该说是男人对女人的议论从古至今都不会停止。

  而在某些人心里,李清照的重量微不足道,因为他们更关心的是他们的脸面和荣誉。

  “月神居然是要说靖康耻,这下子我们大宋可真是要丢脸了!我当真是恨不得掩面遁逃,不敢面对太.祖和太宗皇帝矣!”

  “这靖康耻可都是朕之父兄所为,与朕可无半点关系,希望月神不会一

  起骂朕吧……”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

  【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年生活富裕,父亲李格非精通经史,长于散文,母亲王氏亦是知书能文。于是在家庭的潜移默化和悉心教导下,李清照小小年纪便文采出众。】

  【李清照很多优美喜悦之词文,皆是出自闺阁时期:‘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知残酒……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3)】

  【李清照十八岁那年,与比她年长三岁的太学生赵明诚成婚,这个时期的她生活安定优裕,所作之词多为闺阁之怨或多出行丈夫的思念。】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上眉头,却上心头。’】

  【在婚后,李清照确实度过一段美好时光,只是赵明诚此人文采不足又心高气傲。在和妻子李清照‘赌书消得泼茶香’的婚后生活中,觉得自己比不过妻子,便心生不满与自卑,不仅有意冷落妻子,还纳妾无数。】

  【虽然顾及着妻子的心情,赵明诚是偷偷纳妾,但依旧给以为自己能与丈夫‘一生一世一双人’的李清照一次重击。而之后一场突如其来的□□,更是让一人的感情落入深谷之中。】

  【李清照的父亲因得罪小人而被赶出朝堂,同朝为官的公公因为政见不同而选择袖手旁观,丝毫不顾李清照的苦苦哀求。】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