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管这叫谋士 第264章

作者:千里江风 标签: 女强 历史衍生 系统 爽文 基建 BG同人

  是杀戮震慑还是拉拢收降,也需要她始终紧绷着心神来做出判断。

  陇西金城一行间但凡有所差池,她带来凉州的并州军都极有可能要面临不小的损失。

  就连跟董卓和袁绍之间的拉锯谋划,也得因势利导,小心谨慎才好。

  好在——

  在并州提前做好的种种筹备,都让她成功得到了今时的局面,她也总算能松一口气。

  只是这度假的路途也不能算是个坦途。

  河西走廊的入口乃是乌鞘岭,若要进入武威境内,便得翻越乌鞘岭而过。

  行至山中,乔琰下意识地拢了拢身上披着的斗篷。

  乌鞘岭的地势在这一片高原之上不算特别高,可犹在夏末,乌鞘岭上的温度也依然低得吓人。

  难怪在典籍中会屡屡记载,乌鞘岭上的盛夏时节,也多见飞雪弥漫之景象。

  今日倒是并未见到落雪。

  可乔琰与徐庶等人抵达乌鞘岭的时候已近黄昏,自此处往西望去山岭尤高,积雪几入云中,也将落日晚霞早早给遮掩了个干净,只剩下了些许铺在天边的余晖映照在草甸之上。

  这种日月交替之时的冷意,便已无声地弥漫了上来。

  那些草甸也仅能算是零星分布着,更多的地方是纯然光秃的一片,更助长了这种荒凉感。

  可这便是边陲的常态。

  顺着山势而建的大汉长城因近年来的无暇顾及而有多处坍圮,顺着这一线起伏朝着前方山高之处望去的时候,自有一种奇特的雄浑壮阔之气和历史沿革的轨迹。

  只是当山边缘停留的最后一抹日光都被吞没在夜色之中后,扑面而来的冷风愈发带上了几分砭骨的寒意,还是有些难熬的。

  乔琰没打算趁夜赶路,而是寻了个乌鞘岭上的商旅驻扎地稍事休整。

  身边跟着的下属将携带的炉子点着了火,烫了碗汤给她递了过来。

  “出乌鞘岭的感觉如何?”乔琰朝着徐庶问道。

  比起徐庶这种“正常人”,乔琰觉得自己在体质上的加点很有那么点赖皮的意味。

  她是不怎么怕冷,她的下属没她这么抗冻。

  虽然已让人带上了御寒的衣物,这种地形阶梯分界线上的“拥裘御酒,体犹寒悚”依然不是那么好玩的。

  但徐庶喝了口热汤缓过神来,只回道:“若君侯非要听的话,我只能说想到了两句诗——失我焉支山,令我妇女无颜色。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1”

  乔琰当即笑了出来。

  这便是如今的汉人气节!

  元狩二年,霍去病自陇右翻乌鞘岭而过,进击匈奴,斩首俘获者以万人计,斩杀匈奴折兰王与卢侯王,令匈奴之中多了这样一支不知道何人所做的悲歌。

  焉支山位于张掖境内,祁连山位于武威郡边界,正是匈奴牧马放羊之地。

  这便是当年被杀得四散奔逃的匈奴人的真实写照。

  在此刻星月之下,前路的长城隐现于夜色间,让人在这苦寒气象之中依然不免想象,当年的河西之战到底是何种景象。

  徐庶的这番回答倒是很有胆魄。

  乔琰接话道:“是啊,若不走这一趟,又如何能亲眼得见此等雄关漫道真如铁之景呢。”

  她将手中的热汤一饮而尽,起身朝着远处瞭望。

  山河状阔,人也当有鲸吞天地之豪情。

  若只居于庙堂之中,寄情于方寸之地,何能想到,便是不毛之地也有这般风情。

  人是需要看得远一些的。

  在她举目四望间,北方群山在夜幕中只剩下了逶迤连绵的剪影。

  到了第二日翻越过了乌鞘岭最高处后,那片剪影后头更高处的雪山才于日光中浮现在了她的视线中。

  那便是祁连山了。

  祁连山中据传有六条河流东出河谷,所灌溉出的这片水草丰美之地,就是后来的六谷吐蕃。

  不过如今此地最出名的还是卢水。

  乌鞘岭上的地表贫瘠并未影响,当她领着这一行人正式抵达武威郡的核心区域后,目之所及都是各种草木繁盛的景象。

  这片被流水灌溉的土地,若非是战乱导致的地广人稀,本不该只是这桑树载道,路有胡麻的景象而已。

  但自地面这一片青绿朝着西北方向望去,尽是这样的颜色,在先前她已制定了凉州发展屯田事业的其中一“带”正在此地的计划后,便只让人觉得万分欣喜。

  这确实是一片尤其适合种植和放牧的土地。

  人若不足,便从其他地方招揽来就是!

  何况若此地开发得宜,能招来的应当并不只是原本居住在凉州境内的民众,还有从塞外和中原前来的,总能让此地形成足够的人口聚集的。

  贾诩曾经与她提及过,在武威姑臧最为繁盛的时候,甚至出现过夜市,也就得了那凉州不夜城的说法。

  只可惜到如今,大汉的秩序权威越是到了边地也就越是少,更别说像是河西四郡这等还有个乌鞘岭作为隔绝的地方。

  也正是因为乌鞘岭的存在,比起凉州境内的豪族林立情况,河西四郡的豪族治地情况还要严重得多。

  严重到了什么程度呢?

  三互法这种原则,在河西四郡甚至是偶尔可以不必这么执行的。

  就像如今的酒泉太守就是出自酒泉黄氏的人。

  武威太守原本也是武威颜氏出身,可惜在韩遂马腾之乱中也想分一杯羹,不慎落了个死于非命的下场,故而空缺。

  正因为如此,乔琰没贸然深入武威郡治一观,而是等到她与徐庶启程渡河之前就送出的调兵指令到位,让赵云率众前来,过鹯阴渡口带上了身在此地的吕布和麴义等人后,这才结束了在周遭走访的行程,领兵朝着姑臧的方向推进。

  在河西四郡这种地方,有两种东西有用。

  一种是长辈的威名。

  建安年间的武威太守张猛,就是靠着其父乃是凉州三明之中的张奂,这才得以策御凉州长达十七年之久。

  但在父辈的余荫都在他的放浪形骸之举中被消磨殆尽后,他也只剩下了而死的结果。

  另一种便是实打实的兵力。

  乔琰所拥有的条件正是后者。

  不得不说得感谢大汉的先辈,乌鞘岭的条件确实恶劣,但在其上修筑的长城一面起到了阻碍胡人入侵的作用,另一面其实也是在给汉军集结队伍翻山而过指路。

  正因为如此,吕布麴义和赵云带队翻山而过并不难。

  他们来的速度也不慢。

  早前乔琰便给了吕布和麴义以媪围城为中心向周边清扫的指令,那武威郡位处黄河以南的祖厉,就是在这扩张中落入他们的掌控之下的,而第二步完成驻兵的就是鹯阴渡口。

  此外,在先前程昱被她派往金城的同时,赵云就接到了乔琰让他随时领军启程的指令。

  所以他也早早就完成了整军之举。

  赵云并未多问乔琰这个调兵的举动是否有些不妥。

  毕竟随着他掌握的兵力从高平城撤走,那地方也就从名义上来说,被乔琰移交给了刘虞和皇甫嵩。

  可若要乔琰解释的话,这种名义上的转交,并不意味着乔琰彻底失去了对此地的掌控。

  恰恰相反,这种退让一步,在她进攻凉州的急切举动对比下,无疑显得尤其重要。

  这一来是为了展示,她绝不会贸然发起对三辅的进攻,枉顾陛下和卢植荀爽等人的安危,正显她这大汉忠臣一心只为平定边陲,救回天子的志愿。

  二来,随同刘虞一并前来凉州的士人,在这样的环境下总该做点实事,才对得起她这个让出地盘的主人家才对。与此同时,皇甫嵩本人连带着他的家族在朝那和高平一带的影响力,也应当发挥出几分作用。

  偏偏这些被当做了盘剥对象的人还觉得,被迫叫停攻势的乔琰着实是有点可怜。

  然而他们又哪里知道,北上边陲武威郡的乔琰领着这样一支强兵入境,对身在武威郡的豪族来说,到底是多大的压力。

  他们之中的有些人甚至开始思考,他们是不是也应当和酒泉杨氏学习一下。

  但本着送礼这种事情不能乱来的想法,作为代表的武威颜氏子弟,先带上的还是犒军的吃食酒水。

  乔琰坐于马上,朝着迎面而来的颜俊后方看去。

  姑臧这座城的外形并不像是她先前在凉、并二州见到的任何一座城池。

  因这原本是匈奴人建立起的城市,最早的名字叫做盖臧,城池并不按照汉家规则,而是顺应地形修建成了长形,也另有一名叫做卧龙城。

  在霍去病北击匈奴得手之后,此城落入大汉手中,也并未将其夯土全部拆卸重建,而是就地改造,以确保其能适应大汉守军的防御需求。但从整体形制上,实有一番特殊的风貌。

  也难怪后来建立前凉、定都于此的张氏家族,会将其顺势修建作小城有七的样子。

  乔琰收回思绪,将目光落在这位豪族子弟的脸上,见对方的脸上闪过了一丝忐忑,也依然保持着让人看不透的高深镇定,只淡淡说道:“武威扼五郡之咽喉,乃是大汉为彰显军功而建,如今太守位置空缺,我领兵驻扎此地,也可防止郡中有不平之事。”

  不平之事?

  这武威郡中能有什么不平之事!

  被委派作代表的颜俊想破了头也只能想到,武威郡的豪族之中,段氏子弟段煨、张氏子弟张济,此时都效力在董卓的麾下。

  很难说这种情况是不是让乔琰对他们有些不满,也牵连到了武威郡的其他地方。

  再想想乔琰身上还有个未曾接下、却不能否认其存在的骠骑将军名号,正和武威郡创建由来相互呼应,颜俊便横看竖看,只觉乔琰这份冷淡的神情下,还带着说不出的肃杀意味。

  听闻乔琰要驻扎军队在城内,更要在随后在卢水流域屯田,颜俊脸上摆出的笑容更是有些僵硬。

  这算什么?铡刀就直接搁在头顶上吗?

  他转头又看到,乔琰带来的几员将领似乎是一个赛一个的能打,而她后方的军队更是一副精力充沛的样子,好像完全没有在凉州之战中受到什么环境的影响。

  此等表现让颜俊不得不怀疑,若是稍有不称她意思的地方,会否给自己的家族招致灭顶之灾。

  他又连忙将请对方屯兵在城外的话给吞咽了回去。

  甚至在快速和族中之人商量后,决定再给对方提高一番接风洗尘的待遇,以显示出示好之意来。

  但这种待遇好像并没有得到有些人的捧场。

  吕布喝了一口送上来的酒就皱了皱眉。

  他一度被乔琰的烧刀子庆功酒给直接放倒过,但那早是两年前的事情了。

  喝惯了并州境内的烈酒,他觉得自己早年间喝过的那些酒水都变得没滋没味了起来,更别说是他现在入口的这酒。

  他嘀咕道:“这酒酸不酸,甜不甜的,哪里配得上边地风味。忒没劲了点!”

  乔琰端详着眼前的玉杯,回道:“奉先可别小看了这酒。十余年前扶风有一位孟伯郎,以此酒一斛送与那中常侍张让,因此酒珍贵,竟得了个凉州刺史的名头。你说此物价值几何?”

上一篇:我的皇帝堂妹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