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管这叫谋士 第54章

作者:千里江风 标签: 女强 历史衍生 系统 爽文 基建 BG同人

  乔琰道:“月行不均的现象,自古皆有,循序往复,也有另一重规则。与等闲不乱错行,因近代之变而乱轨,可说是毫无瓜葛!”

  “倘若足下要说,人之观测推演也有穷极,即便是郑公与刘公也难免错漏,那么我与你辩一辩这日月之蚀与天地之意。”仿佛察觉到张角有意开口要说些什么,乔琰已经抢先一步说了出来。

  她更是丝毫没给张角从中插话的机会,继续说道:“按太平道之学说,君王治下不清,动而生乱,道德不生,则有天地之意低回,日月星三光俱灭,正为日蚀。而若帝王多行道德,星辰也不乱其运。但——

  “我纵观两汉至今数百年,却多不遵从这个说法!”

  她目若朗星,唇齿之间吐露出的话充斥着一种说不出的底气。

  “孝景皇帝在位之时,三年二月壬子日晦,后元年七月乙巳又晦,然前者当七国之乱平定之后,后者已有文景之治盛况,更有未来的孝武皇帝为太子,实难说是治下不清。”

  “而后孝武皇帝在位之时,元朔二年二月乙巳晦,然自元光六年以来,卫仲卿领车骑将军位,北征匈奴,正于元朔元年出雁门,领三万铁骑长驱而入,阵斩首虏数千,元朔二年击退入侵上谷渔阳之胡虏,攻占高阙,如今并州朔方、五原二郡自此而来。”

  “这些,莫非可称其为帝王不德?”

  底下发出了些窃窃私语之声。

  孝景皇帝和孝武皇帝,说的正是汉景帝刘启和汉武帝刘彻。

  大汉国祚绵延至今,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大汉子民如何能不向往古时盛世之君,景帝武帝便自然越发成了他们想象之中的明君。

  听乔琰这么一说,就算是听不懂先前那些个日月星三光之说的黄巾兵卒,大多也听得懂她现在在说什么。

  大贤良师说日月经行对应人间景象,君王不德便有日蚀,但实际上呢?

  平定七国之乱后的第二年发生了日食,文景之治最鼎盛的时期有日食,卫青出征雁门大胜的第二年日食,朝廷夺得朔方五原疆土的那一年日食。

  这显然并不符合大贤良师的说法。

  饶是他们对张角素来信任有加,此时也不由在左右顾盼之间露出了几分迷茫。

  偏偏乔琰根本没有给张角辩驳的机会,仗着自己有备而来论据充分,直接继续说了下去,“倘若足下想说我所列举的皆是先汉,这太平经的诞生与今朝可称因地制宜,那也无妨。”

  张角怎么听怎么觉得这因地制宜四字中,透露出了好一派嘲讽意味。

  “便说说孝

  明皇帝在位时候的永平年间好了,期间曾有一年之内两次日晦,皆洛阳可见,然孝明皇帝在位期间休养生息,督劝农桑,以有后来兵出酒泉,大败匈奴于甜山之事。”

  “班仲升率部吏三十六人远使西域,令诸国遣使入朝,也令昔年陈子公所言——明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时隔近百年又复得见。敢问,此亦可说是帝王不德吗?”

  汉明帝,明章之治!

  这依然是大汉的一段盛世。

  汉明帝在位期间出现了日食最离谱的情况,一年之内两次日食,但那难道能说明是天子德行有亏,治下生乱吗?

  时隔数十上百年重新沟通西域与大汉,让西汉时候那句“明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重新得以昭彰于外。

  倘若这真是天道给予天子的警戒,那这天倒是有些昏聩了。

  乔琰说到这里,激昂之言稍稍平静了几分,她目光转回到张角的脸上,问道:“敢问太平经之中此言可对?”

  自然是没有的。

  张角心神惊动之中又听乔琰总结道:“此非天子之过,而为日月之行常态也。”

  别说张角愣在了当场,就连郑玄都不由怔忪了片刻。

  他与刘洪二人对星象学说经营多年,都不敢如此大胆地说出日食非天子过这样的论断。

  但她在此时说这样的话,纵然上抵天听,也绝不会有人说这是什么僭越之举,反而会对她多有嘉奖。

  因为她在一个最恰当的时候说出了这句话。

  倘若日食都不算是因为天子失德而引发的天怒,那么旱灾呢?蝗灾呢?大疫呢?

  张让听得眼中异彩连连,恨不得拿出笔来将乔琰所说的话都给记录下来。

  枉他自以为自己善于揣度圣意,但他经营地位数十年,只怕都比不上乔琰此话传入宫中。

  他此前的猜测果然不错,就算她错过了那封侯的封赏,刘宏也绝不会亏待这位大功臣。

  谁让乔琰这话,无疑是给了他一个解释天下灾厄的理由。

  张让会想到这一点,张角又如何会想不到。

  他的脸色一变再变,最后挤出了一句话,“日月之行非我等凡人可知,一时之例不能尽信。”

  这的确是个理由。

  日月神秘,人间一时不符也不能作数。

  更何况人并非何时都知,但大凡是辩论,猜猜对方会怎么说总是要做到的,乔琰又如何会不曾料到张角会这样回。

  她笑了笑说道:“也是,你们素来喜欢自相矛盾,用那些个春秋笔法,我所言不过得到不能尽信四字的评价又算什么。”

  张角的“放肆”二字还未出口,乔琰已经飞快地说了下去,“且莫说我在此胡诌!太平经卷六十七中言及,此诸贤异士,本皆无知,但由力学而致也。到了八十八卷又说,夫人天性自知之,其上也;不能自知之,力问,亦其次也。敢问阁下,既太平道为纲领,那么料来也是要尽数遵从的——”

  “足下是生而知之,还是生而不知?”

  张角噎住了。

  不是,你是不是对太平经太熟悉了一点?这种错都抓得出来?

  曹操在台下毫不给张角面子地笑了出来,“我这世侄女可真是个促狭鬼,我说她为何要找这太平经中前后矛盾之处,原是用在这里。”

  倒是台上的乔琰在以彼之矛攻彼之盾的神来一笔后,并未展现出任何的进攻性,反而摆了摆手说道:“不过想来太平经集多人之智慧而成,个中有些矛盾之处也大有可能,倘若足下只有这一句辩驳的话,倒也无妨,我们便先不论天时,而论人事,辩这第二场就是。”

  她这话说的……可要比乘胜追击还要扎心得多。

  “太平经集多人

  智慧而成”说的挺轻巧,却等同于是在对大贤良师这位置唯一性的质疑。

  你们不是集合多人智慧吗?那怎么领头的不是你,就是你那没本事的兄弟?

  张角心头憋闷,觉得喉头甚至有了几分血气,却还得强撑着这种压抑回问道:“何为人事?”

  乔琰一字一顿地说道:“医术。”

  她这次不是以第一场无形胜利的姿态朝着张角再走出一步,而是负手朝着那高台的外侧走出了两步,正朝向了台下其中一侧的黄巾士卒。

  “我知诸位之中多有仰赖大贤良师符水方才得生者,太平经中有言,天医自下,百病悉除,因得老寿,不知可是如此?”

  底下响起了一片应和之声。

  张角强打起了几分精神。

  从这应和之声中他并不难听出,固然先前因为乔琰的字字珠玑驳斥,让他损失了一部分声望,更让他自己也在心中对太平道生出了几分怀疑,却还没到他要弃子认输的时候。

  乔琰也在此时转向了他,问道:“足下是如何医治他们的?”

  他徐徐开口回道:“太平要义中有言,欲除疾病而大开道者,取诀于丹书吞字也。正为符咒添祝,合水而下,有天医临上,云中赐福。”

  这也的确是张角三兄弟一贯以来的做法。

  乔琰拍了拍手,“好啊,丹书吞字。”

  “王师攻破广宗之时,从足下屋舍之中翻出了大量的丹书神符,劳孟德叔多劳,也将其带来了此地。”

  在她的击掌声刚起的时候,典韦就已经一大袋的“神符”给扛了上来。

  张角既然要广施恩德,自然得常备大量的符咒,也便成了个在台下诸人看来无比庞大的数量。

  而随即被扛上来的还有些别的东西。

  张角粗粗扫去,便见其中还有他早前让人炮制好的朱砂,数节竹筒,一个金属网架,一座炉子……

  他还来不及思考乔琰到底要做些什么,已经听到她问道:“敢问足下,丹书吞字可有医学典籍上的理论依据?”

  这还真是个张角回答得上来的问题,他笃定答道:“神农百草经的玉石部中有言,朱砂可治身体五脏百病,养精神、安魂魄、益气明目,久服甚至可通神明不老,我太平道之法以朱砂着于符中所用,更助长通神明之能。此为正道。”

  台下诸人互相对视,也觉诚如张角所说——

  若非是这符水有通神之能,他们也难以从疫症之中存活下来。

  纵然先前的天文星象之说,好像的确是张角败下阵来,可对这些连吃饱饭都不容易的百姓来说,救命之恩可说是大过于天的存在。

  这才更是他们会跟随于张角的缘由。

  但……看乔琰以此为引,莫非竟是要驳斥此说不成?

  这些黄巾士卒都不由迷茫了起来。

  然而乔琰的回答却是:“不错,朱砂的确是个好东西。不过……”

  在她这话音的停顿中,张角忽然发觉,那搬运火炉竹筒丹砂以及神符的人大多是下了台,却偏偏还留了个在台上的。

  这老者精神矍铄,一见便不像是个常人。

  甚至,或许也不该用老者来称呼,毕竟他也只是在眼神中显出几分饱经沧桑之感,头发却还是黑的,在裸露在外的脸与手上,更显示出了保养得宜的样子。

  乔琰拱了拱手朝着对方问道:“敢问元化先生,朱砂真正的功效在何处?”

  张角话中提到的神农百草经,在东汉末年之前的确是医者的典籍标杆,但其成书时间毕竟在秦汉之间,又实则是一本由多人合作而成的医术,有些过时了。

  光和年间的医术发展,以及因为近年来大疫而促成的医学变革,都

  让诸多记载于神农百草经的药草功效,在行医实践中得到了补充说明。

  被乔琰请来的华佗便是修补草药功效,完善其说明的个中翘楚。

  张角听到这个名字已然又是一惊。

  华佗治病救人之名同样遍布天下,若非对方跟他走的不是一个路子,也并未有将人聚拢在一处的意思,只怕这大医的名头还得安在他的身上才对。

  现在眼见乔琰在请来了郑玄之后又请来了华佗,他心中越发有了不妙的预感。

  华佗并未注意到张角此刻因为他的到来而再度生变的脸色,而是顺着乔琰的问题回道:“数月前我遇到了一病患正好需要朱砂来医治,在他的背上生出了一个无名的肿毒,若不速行医治,便有性命之虞,我给他开出的药方里便包括朱砂。”

  “朱砂此物,有镇静安神、清热解毒之功效,在热症中实是良药。”

  张角还没因为华佗这对朱砂医用价值的肯定松下一口气,又听到乔琰问:“但朱砂可能如神农百草经中记载的一般,医治身体五脏百病?”

  “自然不能。”华佗果断达到,“医者对症下药,尤其是遇到疫症中繁复的,若不需清热,药方中绝不会加上此味。”

  华佗自年轻时候便开始四处寻找医治的对象,算起来兖州与冀州相邻,他也是曾经来过冀州的。

  就像此刻身在台下的人里,也有早年间见过他的。

  他们实在不能昧着良心说,这其实是乔琰不知道从哪里找来的假神医。

  但因着对大贤良师的信赖,他们又不免接着想到,就算华佗这话诚然不错,但朱砂在他说来,好像也不是什么坏东西,至多不过就是有时候会不对症罢了。

  可这不对症的情况,谁又知道会不会因为神符祝祷这等不按人间常理的功效,而发生什么变化呢?

  张角便是这样说的。

上一篇:我的皇帝堂妹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