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宰相厚黑日常 第315章

作者:时镜 标签: BG同人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

  终究还是容不下一个戴名世?

  张廷玉浑身冰冷,手指僵硬得可怕。

  这相当于是驳了赵申乔的面子,他如何能忍?

  赵申乔立刻出列道:“此事若无张廷玉阻挠包庇,早该断案,其人多有为戴名世美言之语,焉知不是同罪?”

  张廷玉在朝中也有不少仇人的,只因为他是皇帝党,众人摸不透拉不拢,这会儿落井下石也是寻常。

  顿时就有不少人附议起来,无非是张廷玉无法洗脱自己跟戴名世之间的关系。

  康熙只道:“朕未尝无此顾虑,既然如此,便下旨令张廷玉明日法场监斩戴名世!”

  张廷玉,明日,法场监斩戴名世……

  多有意思的一句话啊。

  张廷玉埋头的时候竟然微微地笑了起来,神情淡然谦恭,接旨下跪,对康熙叩首:“臣,张廷玉,领旨。”

  一场杀戮风云,似乎就要这样淡去,方苞之事未定,可看皇帝对张廷玉的态度,也该知道他倒不了了。

  待到散朝,张廷玉一步一步走出了金銮殿,只觉得方出去,寒风便灌满全身,让他身上的补服,也像是外面的风雪一样。

  天寒地冻……

  又是一年的正月十五。

  李光地跟出来,只长叹了一声:“衡臣,该放便放,皇上容不下他。”

  “天下千万人都是他的子民,连坐者都可饶恕,却容不下一个戴南山……”

  张廷玉笑了一声,却躬身对李光地一礼:“廷玉感怀脸李老大人今日之言,他日必当结草衔环以报。”

  说完,他便自己走了。

  后面李光地瞧着张廷玉风雪之中的背影,忽然想起他当年中试第一传胪的时候,同僚张英就这么扶着太和殿外面的汉白玉栏,一路哭着出了宫……

  李光地想,自己也老了,怎么回忆起这样不相干的事情呢?

  这一夜,张廷玉不曾入睡,也不曾回房。

  次日天没亮,刑部大牢之中已经人声鼎沸,众人都知道戴名世今日要处决,昔日名震京城之人,今日脚镣枷锁,形已阶下囚。

  “哗啦啦……”

  脚链与地面摩擦着走,戴名世过去的时候,看见了方苞。

  桐城方灵皋,何曾不是风流人物,如今只能痛哭流涕不能自已。

  戴名世笑道:“人固有一死,只争早晚,必在意?今我戴名世赴断头台,定载史册矣!”

  说完,果真大笑而去,赴了刑场。

  雪很大,人往断头台上一跪,戴名世便觉身心俱是为之一空。

  他想起自己当年已经不想再入科举,谁料被张廷玉慧眼相中,金榜题名骑马游金街,昔日风光旖旎,尽数从眼前划过……

  但听得一声“请监斩官升座”,戴名世抬头一看,便忽然有些发怔。

  张廷玉缓缓地坐在了刑场前面,断头台上跪着的就是他昔日的门生。

  他忽然开始后悔,若是当年不曾相中戴名世,是否今日戴名世可避免这杀身之祸,只周游天下当他的放浪狂士?

  一切大错已然铸成,无法挽回。

  戴名世只觉得跟做梦一样,他也看见了张廷玉眼底那些神光,狱中听说过不少的事情。

  如今午时将至,戴名世只朝着张廷玉三叩首,朗声说话之时,整个法场里里外外同为之寂静。

  风雪中,戴名世言:“我戴名世,仰先生伯乐知遇之恩,未敢有以报之者。先生大恩,戴名世铭感五内。天下能得一知己者少有,名世以先生为师为友。今日事涉《南山集》,不牵连先生,已是大幸。今日仰不愧天,俯不怍人,仅以名世之血躯,明此事,证此道!”

  “张大人……该行刑了……”

  旁边有差役提醒了一句。

  张廷玉缓缓提签在手,只觉得重如千斤,在戴名世再次叩首而下的时候,终于抬手发签。

  “啪!”

  木签落在地面上,刽子手手起刀落,“滋啦”一声响,戴名世已身首异处!

  张廷玉只看见那血溅了三尺,染红断头台上积雪白。

  他不曾眨眼,只把这一幕刻在心头。

  亲手下令斩了自己的门生,多少人以为张廷玉铁面无私?

  张廷玉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回府的,他坐在书房里,看着张英留下的三个字:“忠,愚,贤……”

  忠愚贤,为官之道。

  他抬手,轻轻在“忠”字上,两笔打了个叉。

  第二一九章 脱困

  

  人说自古忠孝难两全,于张廷玉而言,却是忠孝都不能全。

  只可惜,人人都说张廷玉孝顺又忠君,能够在法场上面不改色地发签斩了自己的门生,还是上一科的状元,这要多大的本事?

  多少大臣参劾他啊,原以为张廷玉因为戴南山一案肯定会受到牵连,哪里想到张廷玉竟然被派去监斩?

  结果监斩之后又一直没有调令,大家都分不清现在是个什么情况,张府门庭这里一下就冷落了起来。

  于张廷玉而言,这是在京城之中最过难熬也最清闲的日子,可在京城这样的地方,清闲也不是什么好处。

  戴名世被挫骨扬灰,尸首都没留下来,连衣冠冢都不敢立,想要祭奠的人都找不到什么办法。

  现在张廷玉只喜欢在屋里跟顾怀袖下棋,只是最近顾怀袖也很沉默。

  “……你又输了。”

  张廷玉“啪”地落下一子,忽然笑了一声,看着满盘的棋子,又望了窗外一眼。

  顾怀袖道:“不是我棋力弱了,是你杀气重了,眼看着一大把年纪的人,你也不怕伤身……”

  有什么可伤身的?

  张廷玉往后头罗汉床上一仰,便靠着引枕躺下,眯着眼睛:“下个棋而已……哪里来的那么大的杀气?”

  “这就要问你自己了。”

  顾怀袖挽了袖子,收拾着棋盘,低眉垂首,一派温然。

  她知道张廷玉难受,可这样下去不是个办法,他现在不过是不大想动。

  张廷玉只拉她下来跟自己躺在最里侧的狭小空间里,将脸埋进她颈窝里,像是这样能让自己平静下来一样。

  “他毕竟是我的门生……我都开始怀疑,到底为了这条路,我还要付出多少代价……平步青云,遂有青云路,可青云路到底是用什么铺成的?”

  用的是那些人的尸首和鲜血。

  张廷玉见过的杀戮不少,可看着自己的门生死,却是头一回。

  坊间曾有人戏言,称戴名世“成也张老先生,败也张老先生”,竟然是一语成谶。

  天底下最悲哀之事,莫过于此了。

  青云路下面有多少人了?

  张廷玉都要数不清。

  朝中大员手里没按着皇帝的意思办过冤案和亏心事的,一只手都数得过来,就是他父亲张英也不敢说他手里没有一条人命。可那些人左右与他们无关……

  向来都是各人自扫门前雪,哪管他人瓦上霜,张廷玉从不说自己是君子,因为他从来懒得管与自己无关之人的死活,可一旦这种不幸降临到他的身上,就格外痛苦。有的事情,的确是做错了的,张廷玉从不否认,只是很多事情不是因为错就不做,相反……

  越是错,越是要做。

  帝王无情,当臣子的也该无情而已。

  棋子需要什么自己的意志呢?

  可张廷玉要当的,并非一枚棋子。

  种种的念头交缠过去,张廷玉微微地闭上了眼,却听顾怀袖在他耳边道:“会试没多久就要开始,皇帝要再没什么表示,可就迟了。”

  “桃李满天下又有什么用……你看除了戴名世来访我,范琇林之濬几个早在出事之前就已经给我递了帖子之外,其余人该观望的还是观望罢了……门生门生,大多还是学生仰仗着先生,至于他们本身,却是一个也靠不住的。”

  若是张廷玉中间没这三年,这些门生多半还是有用的,或者至少说不会袖手旁观得这样厉害。

  如今张廷玉连戴名世都斩了,却不知还有几个人会来张廷玉这里了。

  即便是原本之前只是想观望一下的人,现在见着张廷玉,也该避之如牛鬼蛇神。

  顾怀袖心知他现在已经跟以往不一样,那一日收拾书房所见,却是触目惊心。

  为人臣者,最要紧便是一个“忠”字,可他……

  她只低声一叹:“阿德今儿早上在外头看见了范琇,被我叫人给赶走了。”

  “是该赶他走。”张廷玉如何不知道顾怀袖的意思,“现在我前途未卜,没必要耽搁了他们几个,到时候若有什么朋党之嫌,又是我牵连他们了。”

  “今科不少人举荐赵申乔为会试大总裁,总归让人心里不舒服。”

  赵申乔这个人一向是被人称作清官,可清官不代表能臣,更不代表件件事情都能办得妥当,尤其是戴名世一案,分明是从私心起,为了他儿子赵熊诏,是非曲直个人心中有数。往日名声再清白,今日作下这样的孽,往后却不知是不是会被人打成沽名钓誉之辈?

  张廷玉摸了一枚白子,一枚黑子,这样并排地放在棋桌上,“猜猜这两个是谁?”

  “……谁?”

  顾怀袖猜不透,一个白,一个黑。

  垂着眼帘看这两枚棋子,张廷玉道:“一个是赵申乔,一个是他儿子……赵凤诏,与赵熊诏乃是兄弟,此人乃是噶礼心腹……赵申乔背后没人,哪里敢有这样的胆子,拿着一本《南山集》就去参劾?虽则《南山集》之中有议论诛杀前明太子的事情……”

  也就是当初张廷玉办的朱三太子一案。

  “可谋逆之言,从无一字。附会牵强,他自己也清楚,南山集案背后,焉知没有朋党之争?”

  张廷玉自己,不过是那个被针对的对象而已。

  噶礼,满洲正红旗,现任两江总督,多次因为贪污被弹劾。可赵申乔的儿子赵凤诏竟然说噶礼乃是清官,又将贪污一事比之为妇人失节,康熙因为赵申乔是个清官的原因,竟然对赵凤诏所言深信不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