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攻略》 第112章

作者:听风扫雪 标签: BG同人

  大案虽然很矮,下面也铺了一层厚厚的毯子,但此后的人还是怕岚哥儿摔着,自然是小心翼翼的在一旁护好。

  岚哥儿摇摇摆摆的往前面走,走到那一堆物什前面就不动了。

  “岚哥儿,喜欢什么便拿什么。”林如海站的远远的朝岚哥儿说了一声。

  岚哥儿疑惑的点了点头,这才往身下逡巡了一会儿,便一屁股坐了下来,就是不动手。

  周围的人都急个半死,却是不能催促,只能耐心的等着。林如海又劝了两句,岚哥儿这才又看了身边的那些东西一眼,眼中颇有些不耐烦的抓了一本书和一支笔。

  顿时屋子外面就是一阵阵的恭贺声,贾敏在帘子里面听了,也是笑眯了眼。

  黛玉叹了一声,脸上却终究是有些高兴了起来。

  “当年皓玉也是拿的一本《三字经》和一只笔……”贾敏笑眯了眼,跟黛玉说起皓玉当初抓周的事情来了。

  黛玉隔着帘子看了一眼外间的皓玉,却见他只是看着岚哥儿笑,心中不知怎地就浮起一片暖意来。

  之后外面便有伺候的人把岚哥儿抱了进来,去内院里见近亲家中的女眷。林如海又给岚哥儿起了大名为煊,这字却是要等到成年之后再取的。

  贾敏一接过岚哥儿,便在他脸上响亮的亲了一口,直把岚哥儿逗的“咯咯”笑了起来这才罢休。

  外间的事情自然是传到了内宅里,这次贾母却是没有来,来的是邢夫人以及王熙凤,宁国府的尤氏也跟着一块来了。荣国府的二房却是一个人都未曾来,相反的薛姨妈却是跟着凤姐一块来了。

  贾敏抱着岚哥儿在众人之间转了一圈,得意之情溢于言表。只是岚哥儿却不怎么给面子,他今日本来便没睡好,再这样折腾一圈,脾气早就上来了。邢夫人刚伸过手去抱他,他便哭了起来。

  贾敏连忙哄了两句,又把他交给奶娘,这才安托了。

  218、请帖

  小孩子长得快,岚哥儿做了周岁之后,过不了半个月连走路都利索了,这下子可忙坏了岚哥儿的奶娘和身边伺候的丫鬟。

  贾敏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岚哥儿刚出生时,便被她养在身边,奶娘也是住在正房的西厢里。平日里照顾岚哥儿的丫鬟,便只是蔓草和芳苓二人。这两个大丫鬟忙不开,柳岸和桃源做的事情就比较多了。

  黛玉冷眼瞧着,贾敏本来就有再提两个大丫鬟的心思,她多指派了事情给柳岸和桃源二人做,未尝没有锻炼她们二人的心思。柳岸和桃源如今也十三、四岁了,放在身边调*教一阵子正好得用。

  况且这两个人是在京中长大的,还是家生子,对京中林府的情况也是清楚的很。

  蔓草和芳苓倒是一句怨言都没有,毕竟她们二人是贾敏从扬州带过来的,跟在贾敏身边也好几年了,不管怎样柳岸和桃源也越不过她们俩去。

  出了四月,天气已经有些炎热了,只是一场雨下来,倒是多了三分凉意。

  芒种过后,淅淅沥沥的雨又开始连绵不绝了。若是在江南,贾敏恐怕早已经吩咐丫鬟们开始贮梅水。

  按照贾敏和林如海的意思,梅雨天的雨水,性质甘滑,盛于山泉。以前在扬州的时候,贾敏都会吩咐人在瓮中存储起来,用以煎茶。

  黛玉虽然对这些品茶之物不怎么上心,却也不是牛嚼牡丹之人,多少跟在曹先生身边学了一些的。再加上跟在贾敏和林如海身边耳濡目染,虽然不甚在意,但到底也是懂的。

  梅雨时的水用大缸收起来,煎的茶确实是经久不变色意味。

  因为家中有人讲究,黛玉还留了几坛子的雪水以及梅花瓣上的水,便是等客人来的时候,好有物什可以来附庸风雅。

  本以为来了北方。这梅雨时节的雨水便作罢,没想到扬州宅子里的管家竟然千里迢迢让人送了一瓮子水来。这倒是让贾家姐妹想着尝新鲜,竟然是往林家来了几趟。

  贾敏只是防着贾宝玉,对这几个侄女却是极好的,也不因嫡庶而区别对待。况且黛玉也就只跟肖凌薇交往,平日里也就是史湘云来府中走动走动,贾敏到底是怕黛玉没同龄人说话,因此三春能来贾敏自然是欢喜的。

  薛宝钗倒是跟着三春来过。黛玉对她的态度倒是不冷不热的。自从滴翠亭事件之后,黛玉对薛宝钗就是这样一幅态度。她看的很清楚,薛宝钗对她有敌意,即使是她不招惹贾宝玉这敌意也明显的很。

  黛玉也无奈了。她只能对薛宝钗冷淡处之、只是没料到薛宝钗也是能屈伸的,连上次在滴翠亭里扯谎被黛玉撞破了都不觉得尴尬,还是跟着三春往林家来了两次。

  正是因为和三春交往的密切了,黛玉这才断断续续的知道贾家这一年来竟然是大事尚无,小事不断。

  金钏儿没了;贾宝玉挨了打;凤姐只是管着针线上面的事情,采买和厨房都不再管了;宝琴和邢岫烟等人进了贾府,如今分住在各个姑娘的院子里。

  最让黛玉不能接受的是,鸳鸯竟然还是被贾赦看上了,不管不顾的去贾母那里闹了一场。还是赌咒等贾母去了,便绞发作姑子去。

  明明贾敏已经暗中跟贾母提醒了一句,若不是贾母根本没放在心上,就是贾母身边根本没得用的人,还自私的想着把鸳鸯再留个两年。

  只是这事情已经发生了,黛玉虽然为鸳鸯可惜,但却只能尽人事知天命。

  不过今年初始倒是有几个好消息。头一件便是凤姐二月初诊出了喜脉,这一下子竟然是针线都不曾管了,只是安安心心的在屋子里坐胎。贾琏没有嫡子,自然是盼着凤姐肚子里的这一个,连外出都少了,每日里倒是分出了许多时间陪着。

  第二件便是三月初薛家和刑家交换了名帖,算是联了姻。

  第三件正是与上面两件事息息相关,凤姐撂手不管家事。薛刑两家正是忙额时候,王夫人自然要跟着多操心的。这一来二去,再加上夜里受了凉,竟然是一夜之间病倒了。

  王夫人想着也不是办法,便让李纨领了探春一齐管家。最后,到底是把薛宝钗捎带上了。

  让薛宝钗一个亲戚家的姑娘管府中的事情。终究是有些名不正言不顺,薛宝钗竟然没有推辞。底下的人便纷纷猜测,如今宝姑娘已经十五岁了,贾宝玉也已经十四了,是不是要说亲了。

  当然这些事情有的是三春说的,有的是史湘云偷偷说的,还有的是贾敏无意中提及到的。只是黛玉多少都有模模糊糊的印象,因此倒是不怎么糊涂。

  到了四月中旬,连绵的雨就停了下来,天也是大晴了。

  连下了好几日的雨,屋子里都潮湿的紧,黛玉抱着岚哥儿在院子里晒日头,看着贾敏指挥着丫鬟们把屋子里的被褥拿出来晒。

  正房旁边便是林如海在二门里的书房,倒是摆了不少珍本,这些书也受了潮。贾敏知道林如海素来爱惜这些孤本的,交给丫鬟来打理她犹自不放心,便要亲自上前去督查。

  院子里都已经铺满了,黛玉便只是抱着岚哥儿躲在角落里。贾敏见黛玉正和岚哥儿抵着头说话,也不知岚哥儿说了什么,黛玉脸上的笑意便越发的明显了。

  贾敏见书籍都搬了出来,又利落的指挥着丫鬟们在铺了一层软棉布的地上铺了开来。吩咐几个丫鬟们寸步不离的守着,她便往黛玉这边走了过来。

  “也晒了那么久了,便抱了岚哥儿进去吧,晒多了也不好。”贾敏刚说了一句,站在旁边的奶娘便伸手准备把皓哥儿接过去。

  黛玉的手偏了偏,却是径直抱着岚哥儿站了起来:“不用了,我径直抱他进去便好。”说着便跟在贾敏身边往屋子里去了,那奶娘见如此,也悄悄的退了下去。

  当初皓玉还小的时候,沈大夫便建议贾敏适当给皓玉添加一些辅食。贾敏自然是信服沈大夫的,因此岚哥儿过了周岁,贾敏便开始有意识的给岚哥儿吃奶水以外的食物了。

  只是没想到岚哥儿倒是喜欢吃那些辅食,如今吃的大半被辅食代替了。而岚哥儿的事情贾敏多半事必躬亲,况且身边还有两个得用的大丫鬟,黛玉也常常来正房走动,这奶娘的事情是越来越少。

  若是一般情况下她恐怕早就慌了起来,可是贾敏先前便说了,等岚哥儿真真正正的掐了奶,必然厚赏了她们在给她们安排一个轻松的活计。虽然不及做主子的奶娘风光,但是日后也算是有保障了。

  黛玉进了屋子便走在前面,贾敏跟在她后面见她稳稳的抱着岚哥儿,便上下把黛玉的背影打量了一遍,终于带上了一丝“吾家有女初长成”的骄傲。

  黛玉如今已经十三岁了,大户人家从下定到大婚都要走个一两年的程序。

  之前她总是觉得黛玉年纪小,况且每次只要跟林如海说起黛玉应该相看人家时,林如海便板着脸说他拢共才一个姑娘,自然要多留她在家几年过安生日子,说的好像黛玉不是她亲生的一般。贾敏还要再说,林如海便会寻了空隙扯开话题。

  黛玉这个年纪,是应该趁早相看了。明年便是春闱,现在先打听着,等明年春闱结果出来了,便寻一个人口相对简单又上进的人家。林如海说的话她赞同的紧,她就这儿一个姑娘,在家中眼珠子一样的疼,将来也不想她去别人家中受苦。

  贾敏转念又想到了前几日西宁王府送来的帖子,心中说不上是什么滋味。

  四月二十八是西宁太妃攒金庆寿,西宁王府的意思是要大办,只要是有交情的府中都发了请柬,就连史家和贾家都在内。

  按理说西宁王府跟史家和贾家是没什么交情的,突然发请柬也不知道西宁王爷是怎么打算了。这些暂且不提,除了西宁王府的帖子,贾敏还收到一封西宁王妃亲笔些的书信,意思就是岚哥儿出生之后她还没见过,让贾敏务必要带着岚哥儿去给她瞧瞧。

  不仅仅如此,她还说许久没见到黛玉和皓玉了,让贾敏把他们一块带来王府里转转。

  贾敏想着又叹了一口气,西宁王妃字里行间虽然没有明说,但是暗示还是有几句的,直把贾敏看的眼皮直跳。

  若是西宁王妃真的有这个意思,她少不得要想了方法回绝的。不仅仅如此,若是那府上真有这么个意思,黛玉的事情,还得抓紧相看。

  毕竟,西宁王府的环境比起一般世家还要复杂的多。西宁太妃不是西宁王爷的生母,虽然西宁王爷要守孝道,但是太妃始终是不安心的,对周铎这个世子便把的极紧。西宁王妃是个看不透的,西宁王爷更是个老狐狸,周铎的性子也说不上多少。

  那是皇家宗室,即使黛玉受了什么委屈,她这个做母亲的日后也无能为力。

  这个西宁王世子,对于黛玉来说,并不是良配。

  第219章 贺寿

  四月二十八那日一晃便到了,因为是老太妃的寿辰,况且还是六十大寿,贾敏不敢含糊。

  况且西宁王府是宗亲还是新贵,京中想巴结的人家多了,这次又是广发请柬,但也只请了京中那些有头脸的人家。史家一门双侯,自然在宴请之列,而贾家恐怕是因为宫里的贤德妃才得了请柬。

  不过这样一来,送什么礼倒是尤为关键了。林如海已经是一品大员了,这次礼送太重了显得谄媚,太轻了被其他人家一比照着也显得寒酸。

  为了这礼贾敏是煞费了功夫,黛玉这段日子倒是显得尤其轻松。

  平日里除了管一部分的家事,便也只是练练字,兴致来了也寻了皓玉下棋。也就之和肖凌薇之间相互走动,贾敏决口不提去贾家的事情,即使贾母寻了贾敏去说话,贾敏也刻意不带上她。

  而贾家的姑娘们一个月也来不了一次,林家又不轻易下帖子宴请,黛玉的生活倒是清静的很。

  西宁太妃大寿那一日,贾敏起的格外的早,张罗着让丫鬟们把岚哥儿打扮好了,这才让蔓草唤了黛玉过来亲自检查。

  芷兰跟在贾敏身边几年,又跟在黛玉身边久了,自然知道黛玉和贾敏的品味如何,衣裳头面既不素净也不张扬,可谓是合了两个人的胃口。

  贾敏笑着点了点头,又随口夸了芷兰一句,这才又往黛玉头上插了一支南珠镶嵌的簪子,仔细端详了两遍,这才放过了黛玉。

  不一会儿,皓玉也上前来跟贾敏请安。贾敏昨日便跟岑先生告了假,岑先生也不为难,说是功课回来补上便好,今日他便是单独给江俞泰上课了。

  已快到夏日,天亮的早,等林家一行人准备好。天早已经大亮了。黛玉在二门上了马车,她自然跟着贾敏一辆。皓玉前两年便单独请了先生来教骑射,如今江俞泰来了二人便是一起学的。他已经学会了骑马,今日便说要骑马,贾敏不肯,这才独自坐了后头的一辆。

  等到了西宁王府,那头早已经热闹起来了。早已经有管家婆子守在门前,林家递上了名帖。这才放行。

  这天子脚下的世家宗亲,规矩自然是多的很,今日又是个特别的日子,一路行来倒是比贾家还要严苛几分。不过那婆子倒是没有径直带着林家人去见西宁太妃。而是带着贾敏众人先去见了西宁王妃。

  黛玉恍然记得自己似乎有几年没见到西宁王妃了,王妃还是如以前一般端庄大方。见贾敏进来。贾敏刚刚参拜了下去,还未等她起身,西宁王妃便一把扶起了贾敏:“林夫人何必如此多礼,快快起来罢。”

  贾敏还是规规矩矩的把礼行完了,黛玉和皓玉这才给西宁王妃行了礼。

  西宁王妃把林家三姐弟轮流拉到自己身边打量了一番,这才笑道:“林夫人好福气,这三个孩子看着都是好的。”说到最后,她脸上的笑意也有些暗淡了下来。

  皇家血脉不盛。这是整个大兴都知道的事情,太上皇后宫充实,不算早夭的,也只有两位公主和四个皇子。而今上的子嗣更是单薄,已经过了而立之年,也只有两位皇子和大公主而已。前两年今上广纳后宫,却仍然没有什么动静。

  不单单是皇家。就连宗亲的子嗣也是单薄。远的便不说了,就拿西宁王府和东平王府来说,东平王爷娶了一个嫡妻,一个续弦,妾侍通房有之,也只有二子一女。而西宁王府则是只有一个嫡出的儿子和一个庶出的女儿,这么多年,也只是这样而已。

  西宁王妃就这么一个嫡出的儿子。再见到林家这般,心中怎么能没有一点伤感。

  只是这种情绪终究只是一带而过,西宁王妃片刻便又笑着跟贾敏说起话来:“阿斓也是一早便出门了,我想着很快便到了,咱们先说说话,太妃那里正忙着。等会儿再带妹妹过去。”

  说着她又抱起了岚哥儿,岚哥儿乖得很,不哭不闹的,看西宁王妃的神色,似乎是喜欢的紧。二人就这岚哥儿又说了许多话,西宁王妃这才道:“一时半会儿的也不会过去,倒是把皓玉闷在这里了。”说着又把她身边一个叫鸣蝉的丫鬟叫了出来,“你带着林家大爷去世子那里,说是我的话,叫他好好带着林家的大爷转转,若是有什么不尽心的,小心我找他秋后算账。”

  这个鸣蝉似乎在西宁王妃跟前颇有脸面,听到西宁王妃的吩咐,便笑道:“奴婢知道了,一定把王妃的话一字不漏的转述给世子听的。”

  西宁王妃这才笑着点头,见鸣蝉带走了皓玉,便又把黛玉叫到她跟前来说话。

  “我之前听那混小子说过一句,玉儿先前便跟他见过不是?”西宁王妃拉着黛玉的手,笑的一脸的慈祥。

  黛玉垂下眼睑,最终还是点头说道:“之前在扬州的时候,我去肖府做客,倒是见过一次。”

  “那个混小子……”西宁王妃恨铁不成钢的说了一句,又转向贾敏道,“我是等阿斓进京之后才听凌薇说起过一次,说是那个臭小子竟然让玉儿受了惊吓,我之后还狠狠的骂过他一次。他那时不懂事,难免调皮了些,现在想来后悔了,也知错了,还希望玉儿不要介怀。”

  这件事肖凌薇自然是不会提的,周铎也是不会说,自然是肖夫人跟西宁王妃说的。

  只是这样一件小事,也犯不着肖夫人特意跟西宁王妃提起来,必然是有什么由头。黛玉听着心中一跳,却有些五味陈杂起来。

  这对于她来说,终究算不上是什么好事。

  “还有这回事,倒是没听玉儿跟我提起过,想必她心中也是是不大在意的。况且那时候玉儿还小,如今大了,便更没有什么好介怀的了。”黛玉还在想着她应该怎么回答才妥当的时候,贾敏便接过了话,和西宁王妃打起机锋来了。

  黛玉舒了一口气,这才笑着应和道:“是啊,夫人若是不提起这件事情,我倒是早已经忘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