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攻略》 第15章

作者:听风扫雪 标签: BG同人

  林如海眼睛闪了闪,才答道:“明日你打发人把信送到我的外房,只是岳母这般做法,必然是有她的道理,夫人也不必过于忧心。”

  贾敏点了点头,心中才稍微舒了一口气,又把今日去肖府和女眷们赏花时听到的消息梳理了一遍,拣重要的说给林如海听。

  扬州离京城远,但消息却灵通的很,官场里套不出来的话,女眷们闲谈时说不定就说漏了嘴。只要留心,必然是有收获的。贾敏也就顺着提了一句,便说起了肖夫人那份见面礼。

  “素日里也没多少交集,虽然老爷和肖大人是同年,但见面礼太贵重了我心中也不安,我和孟氏的交情也不至于让玉儿叫一声‘姨母’。”贾敏分析着,见林如海没有回答,便又说起了黛玉游湖的事情。

  林如海也唬了一跳,听到昨日里已经请沈大夫过府看过之后,才安心下来。

  “西宁王世子也果然是不像话,今日本来是肖大人做东的,只是有长随进来说了什么,他就脸色大变,直言‘顽劣不堪’。后来又进来说自己外甥出了点事,他要赶回家处理,便形色匆匆的离开了。他是东道主,我和其他同僚喝了酒,便草草的散了。”林如海便笑着应了一句,只是表情并不像语气那么轻松。

  “老爷这是怎么了?”十几年夫妻,贾敏自然是听出了林如海语气中的严肃,也不免忧心起来。

  林如海摇了摇头,语气中的疲惫更甚:“肖大人跟我是同年,在京中时也走动过,虽然不是跟我在一个衙门,但是什么性子我大致也了解。我揣摩着,今日他做的事情倒是有些突兀了。”说着他也像是在自言自语了,“只是想起来,西宁王世子性子如此,肖大人如此倒是说得过去……”

  贾敏脸上的忧色一闪而过。

  林如海沉吟了半天,才往后靠了靠,叹了一句:“今上最近身子时好时坏,前两日又请了诸葛太医进宫扶脉。”

  031 来人

诸葛传承了五百多年才到了今日的诸葛氏,从百年前就有族人专攻医术。但其家族有个不成文的规定,每一代只挑选一个子弟学医,也只能有一个子弟在太医院供职。上一任的诸葛太医诸葛修已经做到了太医院院使,乃是太医院的最高长官,三年前就因为年纪大而辞官。今上虽然多番劝阻,但也没有改变诸葛修的决心。

  诸葛太医辞官之后,其子诸葛宏便进了太医院,三年之内就坐上了院判的位置,诸葛修就慢慢的淡出了别人的视线。

  现今都称呼诸葛宏为诸葛院判,林如海的这声“诸葛太医”就显得大有深意了。

  贾敏皱了皱眉,便猜测到了林如海所指的,多半就是诸葛宏之父诸葛修。

  “竟然严重到这个程度了么?”贾敏喃喃的念了一声,眼中闪过一丝阴霾。今上对诸葛家的医术是很放心的,现在略过了诸葛宏而请诸葛修进宫扶脉,要么是不相信诸葛宏,要么是连诸葛宏对今上的病情都束手无策。

  贾敏心中一跳,看向林如海的眼中就带着几分慌乱:“江南这边的情形到底怎么样了,今日没人提过么?”

  林如海并没有对贾敏过问政事表现出丝毫的不耐烦,他敛下眼帘想了一会儿,才道:“江南这边倒还是风平浪静,只是京里人心已经乱了起来。今日我本来以为肖大人是想借着这次相聚暗示些什么,却没想到他又匆匆离开了,倒是陈大人话里话外多了几分推心置腹之感。”

  “那昨日肖夫人那份过重的见面礼……”贾敏立即就联想到了昨日肖夫人的举动。

  “这倒不要紧,还不到那个地步,我总觉得这个消息大有深意,却不知肖先生进宫扶脉这个消息是从哪里传出来的。”林如海想了一会儿,便又自失的笑了笑,“倒还是我的错了,夫人大可不必忧心这些。我们林家是清流,又远在江南,不管日后局势怎样,也不会牵扯过深。”

  “现今只是我的猜测,岳母那里,夫人大可不必提及。”林如海想了想,便又加了一句。

  贾敏遂点了点头,直言自己知道怎么做。两人又说了一会儿皓玉今日的事情,又商量着入秋之后要给黛玉请正式启蒙的先生。待二更的梆子隐隐传来的时候,也吹灯歇息了。

  五天之后孟氏亲自登门道歉,带了金犀一簏还有其他金银锦缎若干,说是给黛玉压惊。话里到底是没有带出那位周少爷,喝了一盏茶,又和贾敏说了一会儿话,便说家中有事,匆匆的走了。

  之后日子就波澜不惊的过了下去,伏夏时暑气最重,黛玉便终日只是昼伏夜出。白日里在自己屋子里练字睡觉,到夜晚稍微凉爽一些才出门陪贾敏说话,又带着皓玉玩耍。

  皓玉这个夏日里倒是长的快,食量大了,身高也往上蹿了不少。即使把他拘在上房里,他也自顾自的玩的满头大汗。

  一晃就快中秋,这日贾家的节礼送了过来。有黛玉和皓玉的小玩意,有给贾敏进补的上好药材,林林种种足足装了五个箱笼。随着节礼一起来的却是贾母的陪房姜嬷嬷,虽然黛玉并不记得原著中有没有提过这个姜嬷嬷,但是贾敏对她的态度倒是出奇的亲昵。

  她把姜嬷嬷请到了上房,又打发人把黛玉和皓玉请来见了一面,便说了一会儿话。无外乎是问贾家的情况,问贾母身子怎么样,都是一些琐碎的事情。

  屋里伺候的人都退了下去,只有陈嬷嬷在一旁陪着说话。黛玉便和皓玉在一旁玩闹,只是整个过程她都漫不经心的样子。

  “姑娘可是苦尽甘来了,皓哥儿如今实岁也快三岁了,我看着身子骨似乎很好。就连姐儿的身子看着也比前些年好了不少,老太太每日都烧香拜佛,只希望姑娘康健安好。”说着她拿起帕子擦了擦眼角,就连陈嬷嬷也陪着哭了一场。

  “只是姑娘也不能太过操劳了,眼看着这一双孩子还小,日后还是要靠姑娘操心的日子还多着呢。”姜嬷嬷过了半晌才加了一句。

  贾敏眼眶也红了,便点了点头,低声道:“这些我都是晓得的,只是我这也是从胎里带出的病,虽说时好时坏的,总归是比前些年好了不少,慢慢调养着也就好了。嬷嬷回去可千万劝着母亲不要为我担心,她年纪也大了,这样注意着包养为好……”

  “老太太让我跟姑娘说一声,那院子里的小贱人,可是千万留不得……”说着说着,声音逐渐的小了下去,黛玉只能听到细细的低语声。她知道大概是贾母提起了周姨娘,便也没兴致再听了。

  说起这个周姨娘,肚子已经九个多月了,这五个月来贾敏倒是没有为难她,安胎的补品更是不要钱一般的流进了她的肚子里。只是以养胎为借口,贾敏倒是不准周姨娘的家人进林府里来了。本来妾的娘家人就不算是正经亲戚,周姨娘家也是仗着之前伺候过林老太太一场。只是现今林老太太已经过世那么多年了,他们夫妻俩都不在府上做活,早已经没有了先前的脸面。

  只是林如海的态度倒让黛玉难以捉摸了。刚听到周姨娘有身孕的消息,林如海也是颇为欢喜,当时那个月也多了几天去姨娘的院子里走动。只是后来他似乎也不怎么上心了,周姨娘五个月身孕的时候,林如海又单独和沈大夫在房谈了半天的话,至此舒云院竟然去的更少了。

  黛玉肯定林如海是听到了二门外的流言的,却不知道他心中到底怎么想,也不知道他是否和贾敏私下说了什么,只是这些话她也不好开口询问贾敏和林如海。即使她问了,一个小孩子,贾敏怕她心思重,多半也是会敷衍过去的。

  倒是贾敏还是十年如一日的往舒云院里拨东西,两个月前周姨娘又闹了一场,说要自己娘家人请的稳婆。她这般做法,摆明了就是不相信贾敏的为人,认为她会在生产的那一关做什么手脚。

  林如海听到这话脸色顿时就不怎么好看了,倒是贾敏还劝了几句,最后竟然也大方的答应了这个无理的要求。

  两个稳婆就这样住进了舒云院,前几天周姨娘喊了几次肚子痛,林家上上下下忙乱了一番,又请了沈大夫过府看了一次,却什么症状也没有。这期间,林如海却是最淡定的一个,回到府里也只是在外房和上房之间走动,至少黛玉没有听到过一次他过问周姨娘的话。

  想着又出了神,黛玉还是被姜嬷嬷一句琏二奶奶给惊醒了。

  “她倒还是个好的,模样也好,刚进府来小半年便开始管家,阖家上下没有一个不夸的。只是小孩子家家的,性子难免泼辣躁动了一些。老太太也喜欢的紧,她一进门,就连琏二爷也退了一射之地。”

  贾敏笑了一场,便又问道:“我那二嫂子可是说了些什么?”

  “她们是姑侄俩,看着倒是和乐的。这两年家事都给了琏二奶奶管,二太太倒是放心,叫二奶奶自己做主,只是跟她报备一声,近两年来又喜欢上了吃斋念佛。”

  姜嬷嬷一一回答了,又说了宝玉,夸的天上有地上无的。说到先头大爷家主的遗腹子贾兰的时候,又不免感叹了几句。

  贾敏倒是都听的认真,一席话说完就已经到了摆中饭的时候。贾敏便吩咐陈嬷嬷带着姜嬷嬷下去吃中饭,又打发小厨房给黛玉和皓玉摆饭。

  姜嬷嬷在林家住了三天才开始启程回京,走的时候贾敏又开小库府,装了几箱子孝敬贾母的物什让姜嬷嬷带回去。

  中秋前天就下起了大雨,天气便逐渐凉爽了下来,只是中秋当天雨还未歇,贾敏就不敢把黛玉和皓玉带出家门。况且雨夜里的中秋并不热闹,黛玉便也没有出去看热闹的心思。

  十八那日傍晚,舒云院的动静大了起来,黛玉刚在上房和贾敏一道吃过晚饭,芷萍便匆匆进来了。她刚要说些什么,见到旁边睁大了眼睛好奇的看着她的黛玉和皓玉,话也就咽了下去,只是悄悄在贾敏身边耳语了一番。

  贾敏听了之后的脸色依旧是淡淡的,半天才说道:“人她自己早就准备好了,如今只是自己让产婆过去便行了,还巴巴的到我这里来说声做什么。”

  这声音里满是不屑,终究还是顾忌着黛玉和皓玉也在屋子里,便好声好气的让黛玉带着皓玉去自己屋子里玩。吩咐两人身边的丫鬟照料着些,到底是不放心,又留下了芷萍照顾她们姐弟俩,带着芷芳便出了院子。

  “打发人去张府告诉老爷一声,再让管家亲自去请沈大夫过府。”黛玉在屋子里隐隐的听到了贾敏的这两句话,然后声音慢慢变小,逐渐的也听不见了。

  “皓哥儿,你这是去哪里?”黛玉刚把注意力放回来,就听到巧儿的声音。

  “我刚歇了一会儿,不是应该去散步吗?”皓玉奶声奶气的声音格外的大,他如今说话都有条有理的,记性也好的惊人。前段时间黛玉练字的时候他便在身边耗着,黛玉随口说了几个字,没想到他隔了几天还记得清楚。

  因为这件事情,林如海倒是加紧了替他们二人寻启蒙先生的事。皓玉实岁也三岁了,又不是女孩子,启蒙这种事情,林如海的意愿是找一个正经的启蒙老师。

  黛玉倒很是赞成。现今想起来,原著中林如海是在黛玉五、六岁的时候寻的启蒙先生,如果现在请的话,说不定正好错过了那个贾雨村。

032 生产

天气凉爽了一些,贾敏便也不拘着皓玉整日的待在上房里,等傍晚饭毕之后,黛玉散步时多少也会捎上他。只是皓**脚走利索了之后,就喜欢满院子乱蹿,平日里也只有贾敏能够拘束一二。

  现今贾敏又去了舒云院,周姨娘生产,虽说只有舒云院忙乱些,但毕竟不安全。不单单是贾敏,就连黛玉也不敢让皓玉贸贸然的去园子里逛。

  芷萍一把拉住了往外走的皓玉,便好声好气的劝着,黛玉也不想出去凑热闹,又担心皓玉,想着贾敏多半要亲眼看着周姨娘才安心,一时半会儿也回不来,便拉着皓玉的手往门外走。

  “姑娘,现在园子里乱的很,太太吩咐了晚上不能让你和皓哥儿出上房。”芷萍劝了一句,又看了看站在一旁的芷兰和春绯。

  “我知道,巧儿,你把皓哥儿的洗漱东西收拾一下。母亲今夜恐怕回来的晚,我不放心他一个人留在这里,今晚就让他到我屋子里,跟我一起睡罢。惠儿你还是守着屋子,巧儿和芷萍待会儿便自己过来。”黛玉交代了一番,便带着芷兰和春绯出了门。

  芷萍愣了一会儿,才松了一口气:“姑娘这样安排倒也是不错。”

  比起贾敏来,皓玉倒是更怕黛玉,因为这个姐姐是唯一会对他摆冷脸的人。黛玉牵着他,皓玉也不反抗,便乖乖的跟着黛玉走。

  黛玉梳洗过后,巧儿和芷萍便到了,又伺候着皓玉梳洗了,屋子里才稍微安静了一些。

  黛玉翻来覆去的睡不着,便让芷兰加了一盏灯,靠在床上看游记志怪。皓玉睡在里侧,眼睛只是骨碌碌的看着四周,并不说话。黛玉见他可怜,便给他念起了游记。

  林如海进来的时候看到的正是这一副景象,看样子他已经梳洗过了,换了平常的衣服:“难怪屋子里都没有人,原来是凑到玉儿这里来了。”

  黛玉和皓玉便要起来给林如海请安,林如海却摆了摆手:“在家里也不必那么多虚礼,快躺下吧。虽然天气还热着,但是晚上的露水也重。”说完又在床边坐了下来。

  让芷兰把黛玉最近练的字给他看了一番,林如海评定了一下,又问黛玉最近读了什么书。黛玉一一回答了,随口提了一句要赶快给皓玉请个启蒙先生的事情。

  “这先生我倒是有了人选,那位先生是扬州人氏,昭平年间的榜眼,只是做了六年的知府之后便告老还乡了,之后便久居扬州。”他看着眼前的一双儿女,眼中的欣慰之色遮掩不住,“如今皓玉也到了启蒙的时候,应该找个正经的启蒙先生教着。玉儿也大了,不说琴棋书画要样样精通,但也该单独请个先生大致学学陶养性情。只是好先生难寻,父亲还在打听着。”

  自从到了这里,知道是历史上没有的朝代,黛玉便大致的看过通史。昭平是先皇刚登基时候的年号,这位老先生算起来也五十岁以上了,只要不是贾雨村就好,黛玉便乖顺的点了点头,就连皓玉也跟着应了下来。

  只是林如海似乎丝毫没有要离开的意思,连着跟黛玉和皓玉说了一刻钟的话,又拿起黛玉放在枕边的《杂文通选》,给姐弟二人讲了一篇。虽然讲的很通熟易懂,但是黛玉却丝毫没有听的心思。

  按理说舒云院里周姨娘快生了,那也算是林家的子嗣,没有人会瞒着林如海的。贾敏出门之前就打发人去请林如海回来,现在看起来,他倒是像完全不知情的样子。

  “父亲,我今日从上房出来的时候,芷萍跟母亲耳语了一句话,母亲匆匆的去了舒云院。”黛玉终于忍不住隐晦的提了一次。

  林如海愣了一下,他看了一眼黛玉,又看了看窝在床内侧好奇的翻动着书页的皓玉,眼神便柔和了一分:“这件事情父亲清楚。”说完他顿了一下,便接着道,“玉儿想不想要一个弟弟?”

  黛玉听到“弟弟”两个字,心中一动,看来林如海还是听到了二门外的流言的。只是这些流言虽然经过许多人的口被夸大了,但只要林如海稍微探查一番,自然也分得清楚其中真假。他近段时间对周姨娘不管不顾,可见还是受了影响的。

  “玉儿不是有弟弟么。”黛玉无辜的抬起头,指了指还在旁边自顾自玩着的皓玉。皓玉以为是黛玉唤他,便弃了书本,手脚并用的爬到了黛玉的身边坐了下来。

  林如海一滞,半天才说道:“是再添一个弟弟,玉儿如果娘家有两个弟弟,将来也有底气一些。”像是想说服自己似的,林如海的声音却是逐渐小了下来。

  “那个弟弟是母亲生的么,要不是母亲生的,怎么能算是我的弟弟?”黛玉眼睛闪了闪,便很快的接了一句。

  林如海脸上的表情顿时有些苦涩,当初他在二门外听到流言,确实是派人在外面查探了一番。虽然事实并不像流言那般不堪,但是周姨娘确实回家过一次,也暗地里诊了脉,之后便隐瞒着过了两个月。

  后来芷芙和林嬷嬷的事情,也都是事实。因为捉脉诊出了有可能是男胎,周姨娘暗害皓玉的事情也是事实。

  但是林家的子嗣太过稀薄了,林如海即使暗恨周姨娘心狠,却如何不希望家族内子息旺盛。他本来想着跟贾敏说去母留子,只是贾敏在这件事情中受了太多委屈,林如海好多次话到嘴边却不知道如何摊开说明白,便死了心算是给贾敏一个交代。

  不过贾敏的反应却出乎他的预料,不但没有对周姨娘做什么手脚,相反的还往那院子里送了安胎补品。

  他后来也去看过周姨娘一次,见她神色正常,沈大夫也常进府诊脉,也说并没有大碍。林如海不确定贾敏心中到底怎么想,也只能是听天由命了。

  “他毕竟……”林如海看着黛玉的脸,却不知道如何回答黛玉的话。

  “相比起那个还不怎么确定的弟弟,皓哥儿才是我的亲弟弟。女儿只希望皓哥儿平安康顺的长大,要是那个所谓的弟弟对皓哥儿有威胁,那女儿宁愿不要他。”不经意间又想起了那个几乎让她魂飞魄散的下午,要不是她去的及时,皓玉也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事情。

  一把握住皓玉的手,黛玉感觉着手心的这点温度,心中的那一丝愧疚也消散殆尽。

  她之前还在为贾敏将要做的事情感到不安,以贾敏的性格,去母留子这种给自己找麻烦的事情,她是绝对不会做的。

  黛玉心中也有自己的想法,她虽然恨周姨娘,但毕竟也受了那么多年的现代教育。周姨娘害过皓玉,但是她肚子里还没有出生的孩子并没有错。

  不过现在想起来,皓玉又有什么错呢?就是因为周姨娘想为肚子里那块肉争地位,便要狠心的害死皓玉。这个世界本来就没有绝对的是与非,只不过处在了这个位置,便只能先为自己的利益考虑。

  倘若周姨娘肚子里的那个孩子活了下来,将来长大了,听信了什么人的挑唆,又会生出什么样的心思?给自己留下隐患是最不明智的选择,与其将来对着一条人命犹豫颇多,还不如像贾敏想的那般,趁着他还是一块肉的时候,尽早舍弃掉。

  林如海心下闪过万千思绪,最终也化作了一声叹息。他摸了摸皓玉的头:“玉儿这般早慧,心思太重了也容易伤神。”说罢又给黛玉和皓玉盖好被子,声音也松懈了下来,“赶紧歇息吧,万事都有我和你母亲,玉儿也只要平安康顺的长大就行了。父亲能有你们两个承欢膝下,便足够了。”

  说完又吩咐了芷萍和芷兰照顾好姐弟二人,便独自回了上房。

  黛玉看着芷兰灭了烛火,在黑暗中握紧了皓玉的手。两人又在黑暗中笑闹了一会儿,说了一些话,便也睡了。

  只是这一夜,舒云院里却是灯火通明。

  周姨娘从酉时便开始阵痛,贾敏戌事一刻赶到舒云院的时候,周姨娘还在房间里哀嚎着,出来的小丫头们说此刻还没有开始生。

  贾敏也没有离开,只是去了钱姨娘之前的屋子。喝了一盏茶,周姨娘便开始发作了。贾敏神色淡淡的听着从窗外传来的惨叫声,手中喝茶的动作并没有停下来。

  “芷萍打发人来说姑娘带着皓哥儿去自己屋子里了,姑娘说太太必定回来的晚,放皓哥儿一个人不安心,便带着他一起睡。”芷芳站在一旁说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