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攻略》 第31章

作者:听风扫雪 标签: BG同人

  打发了那丫头出去,她脸上终于是露出了几分欢喜:“妹妹也带着蟠哥儿和宝钗上京来了,算算日子,可不就快到了。”

  “这可是好事啊。”周瑞家的便附和着连声说好。想起贾母之前跟她提起的要和林家亲上加亲,王夫人心中就暗恨,见宝钗也要跟着薛姨妈一起来,便有些得意:“自然是好事,宝丫头可是个好的。”

  第61章 上京

林家是八月初三启程进京的,因为顾及着有女眷,便改走了水路。

  从扬州出发,沿着大运河北上,差不多要一个月的时间。只要行程不耽搁,九月初时便可以到达京城。

  而今上的登基大典,则是定在九月十二日。

  林家一共租了两艘大船和一艘小些的船,礼节的物品还有大件的物什都在大船里,男仆和婆子们的住处也都是在这两艘船中。贾敏则是带着黛玉和皓玉并伺候的丫鬟们住在小船内,贵重的物品也都是收在小船的船舱里。

  这次跟着林家一起进京的还有肖霖云,因为肖家的家眷都不入京,肖霖云也是轻车简装。听闻林如海举家上京,便说要搭林家的船一起进京,彼此之间也相互有个照应。

  三皇子上位,林如海和肖霖云之间的交情便不再如从前那般浮于表面了。二人之前便有些惺惺相惜,到如今有共同的利益,情分自然更胜以往。

  因此林如海也没待在小船中,只是让人在大船那里收拾出了两间屋子,自己和肖霖云则是住在大船上。日日饮酒作诗,谈论时事,日子倒也过的轻松自在。

  八月二十七日,船已经驶进沧州的码头。因为之前行程赶,几乎是日夜兼程,也没停泊补给物资,船上的一应用品已经消耗的差不多了。

  只是现如今已经到了直隶,离登基大典还有十几日,时间很是充足。因此虽然只是停船采买物资,但是三艘船还是停泊在了岸边。抛了锚,略停一日稍作休顿。

  黛玉在前几日便觉得有些难受了,随船的还跟着扬州的一位大夫,黛玉吃了药也并不觉得好受些。只是为了不耽搁进京,才强忍了下来。

  贾敏见黛玉脸色不太好,便猜着是晕船的原因,等船靠了岸,贾敏便商量着要带黛玉去沧州城中逛逛。

  沧州东临渤海,北靠津京,虽然没有江南城市那样富庶,但也是南北水旱交通要冲。沧州镖行、旅店、装运等繁盛,商业虽说不如扬州繁华,但却是货品的集散地,也还是有几条繁华的街道。

  黛玉待在船中大半个月,觉得自己脚都软了,更是求之不得。

  只是显然贾敏说的逛逛并不是黛玉想象中的那样,她让陈嬷嬷去租了一辆马车,又给黛玉带上了帏帽,才带着她下了船。

  刚上岸,皓玉便从船舱中快步的跑了出来:“母亲和姐姐可是去哪里,也带着皓玉去吧,这几日闷在船中也是闷坏了。”

  黛玉便笑了起来。这几日皓玉却是是闷坏了,前几日把黛玉的那几本游记看完了之后便更无聊了,也只能每天缠着黛玉打双陆和投壶。投壶就如同玩飞镖差不多,皓玉刚五岁的时候林如海便请了拳脚师父每日清晨教他打拳,这还是沈大夫建议的,意指在强身健体只用。

  黛玉是直到现在才知道,大兴朝并不流行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弱书生,士族子弟们虽说没有要求要文武双全,但是也都是要会一些骑射的。世家子弟平日里也会去京郊骑马打猎,若是谁不会,也不能融进那个圈子里。

  就连林如海,在少年时也都学过,也会一些。

  皓玉虽然年纪小,还没有到学骑射的时候,但是有时也会跟着拳脚师傅学上一点。

  双陆则是一种竞技的棋子,虽然没有围棋那般费事,但是也颇费心神。

  能在船上玩的也就这么几个,黛玉不爱投壶,打双陆又嫌费脑子,便兴趣缺缺。每日皓玉性质勃勃的来,十次中有九次以黛玉头昏打发了出去。

  这次出来,因为最多只待上一个月,黛玉身边只带了王嬷嬷以及芷兰和春绯两个大丫鬟。皓玉身边除了带上巧儿和惠儿两个大丫鬟之外,还带了那个叫小柱子的陪读。这还是宋妈妈好不容易求了贾敏的恩典,说是让小柱子出去见见世面。

  贾敏则是带了陈嬷嬷和宋妈妈带了来,芷萍留在家中帮贾敏处理一应事物,其他的三个大丫鬟倒都跟来了。

  因为只有贾敏和黛玉两人,这马车租的不大。车上坐了黛玉和贾敏,两人又各带了一个丫鬟,皓玉再进来,便显得有些挤了。况且他年纪小,既然是要出去,便要带着照看的丫鬟。 贾敏便有些犹豫,又说是不是要再去租一辆马车过来。

  黛玉看到皓玉冲她使眼色,连忙低头闷笑了一声:“母亲,皓哥儿如今也大了,马车行慢一些,他在车外走走也不碍事,只是让人照看着他便好了。

  贾敏想了想,还是应了。终究是不放心,又让林如海打发林安过来照料着他。

  马车在沧州的街道上缓慢的行着,黛玉带了帏帽,在加之年岁还小,便大胆的掀了棉帘往车外看去。

  快到午时,街道上的行人也多了起来,特别是两旁的酒肆和酒楼,则是更加的热闹。只是同样的景看多了,便有些乏善可陈,黛玉转头往马车外的皓玉看去,却发现他似乎看得正起劲,有什么好奇的便要上去凑上一脚。

  贾敏只是笑眯眯的看着皓玉的行为,也不阻拦,甚至还会吩咐车夫停了车,等皓玉看完了才重行向前。

  黛玉下船来本就是只想到陆地上来走动走动,如今船在码头停顿,她去甲板上走走也是可以的。况且现在她也觉得没什么好看的,想着就有些无聊了起来。正当她想开口和贾敏说掉头离开的时候,却听到贾敏说道:“去那处看看。”

  顺着贾敏的视线看过去,就见到前方有一个名“万宝楼”的铺子。这个万宝楼是卖首饰的,扬州也有两家,听贾敏的意思,似乎是在整个大兴朝都有分号。贾敏喜欢他们家首饰的款式,黛玉的匣子里便有许多首饰是出自万宝楼。

  赶车的家丁便把马车停在了万宝楼的门前,两个丫头先下了车,又扶着贾敏和黛玉逐一下了车。皓玉便由林安带着去他出逛逛,贾敏则是带着黛玉进了首饰铺。

  做生意的,还是做首饰这种生意的,平日里自然是练成了一双利眼。那掌柜的不着痕迹的打量了一下进来的四个人,又看了一眼芷兰和芷芳的着衣打扮,便知道来的是大户人家的太太姑娘,又是舍得花钱的主,一双眼睛顿时就笑眯了起来。

  “这位夫人,请里间请,里间请。最近刚进来一批新货,您先喝口茶歇息歇息,小人这就拿给您过过目。”那掌柜点头哈腰的把贾敏和黛玉请到了里间,又吩咐一旁的小丫鬟上茶,才高声吩咐站在一旁的伙计去把前日进的那些首饰拿出来。

  黛玉从掀开的帘子里进去,便见到里屋里已经坐着两个人了。里屋里有三套桌椅,她们坐在最里面,能看到正面的是一个四十左右的夫人,侧对着她们的则是一个穿的素净的十岁左右的小姑娘,身边还站着两个伺候的丫鬟。

  她们的桌子上摆了一个红漆的木盘,上面摆着一些首饰,似乎也在挑选。

  贾敏就带着黛玉在靠外面的那套桌椅上坐下了,紧跟着就有小丫鬟奉茶进来。黛玉和贾敏都只是看了看,却没有动。

  没等一会儿,那掌柜的就端着一个同样的木盘进来:“这是前几日从京城里拿来的首饰,都是如今京中最受欢迎的款式,夫人您看看,可有满意的。这些头面我都只拿了一件出来,整套头面都是有的。”

  贾敏看了那个满是金银的木盘一眼,连手都没有抬,便说道:“掌柜的,在扬州时我便是万宝楼的常客,你可不能在沧州砸了万宝楼的招牌。”

  那掌柜的脸色便一整,打量了贾敏一眼。贾敏和黛玉在船上懒散了一些,即使出来逛逛,也没多做打扮,倒是看不出来什么名堂。

  只是他眼睛划过黛玉日常戴惯了的镂雕和田白玉镯,眼睛里光芒闪了闪,才说道:“看来还是我唐突了。”说完便转身跟帘子外的伙计道,“你去把阁楼里的那些都拿下来,手脚轻一些,不要出了什么岔子。”

  那伙计应了一声,没过一会儿那掌柜的便又回来了,这次手中端着的,是一个檀木梨花纹的托盘,上面只摆着几件物什。

  “相比万宝楼里有的夫人都是看过了的,我就不拿那些旧时的出来的。这六件是半个月前从海上淘换来的,夫人姑娘可是有看得上眼的?”

  黛玉往托盘上看去,见也没什么稀奇之物,只是镶羊脂玉嵌红蓝宝石的簪子还看的上眼。贾敏见黛玉的眼睛定在那里,又觉得这簪子还算和心意,便说道:“就要了它吧。”

  “姑娘可真有眼光,这个镶了羊脂玉和宝石的累丝金簪名叫‘蝶恋花’,看着却像是蝴蝶停在花上,样式也好看的紧。”那掌柜便口如悬河的夸了起来。

  黛玉确实喜欢那簪子,倒也不反感那掌柜那么卖力,只是拿着那簪子对着光看了看。

  “这位妹妹可否把那簪子给我看看?”旁边那张桌子上坐着的那个小姑娘却突然间转过头来。

  062 进京

黛玉转身往后面看去,就见到了那姑娘的正面。

  却见她肌骨莹润,仿佛整个人都浸润在光里,行动间文雅娴静。比起黛玉眉眼间的灵动来,这位姑娘则显得端庄至极。

  “我见妹妹手中的这支簪子确实是好东西,这羊脂玉莹润剔透,杂质全无,宝石则是璀璨透亮,也是上等佳品。最难得的是这雕工出神入化,恐怕颇费心神。况且只是这中间的镂雕,便要浪费不少上好材料。”那姑娘穿着月白色的云纹绉纱裙,慢慢的往黛玉的方向走过来。黛玉只是笑了笑,并没有接那人的话。

  那姑娘也不介意,只是走近了几步,朝那掌柜的说道:“这样的好东西掌柜的怎么也藏了私,不拿给我们瞧瞧?”

  那掌柜便有些讪讪的笑了笑。

  万宝楼有些首饰有钱就可以买到,而有些首饰你出多少银子都是不会卖的,就比如刚才从阁楼中拿出来的那些。

  万宝楼能开到今日,还在整个大兴都有分号,自然和它的经营手段有关系。要想在大兴站稳脚跟,最重要的一点是和上层的高门士族搭上关系,而万宝楼就是因为和士族搭上了关系,才会这样长盛不衰。

  商人虽然富贵,但是士农工商,毕竟是在社会的最下层。虽然太祖皇帝在位时就已经取缔掉了商人子弟累世不能考取科举,而换成祖辈行商,到孙辈才能参加科举。发展到如今,甚至有许多世家大族之中也经营着商铺。但是,这毕竟是和世代行商是不同的概念。

  商人律法对于商人而言没有了之前的苛刻,但还是有很多士族子弟不屑和从商之人为伍。

  士族子弟们尚且如此,在内宅中的太太姑娘们则是更加严苛,万宝楼正是揣摩到了这种心理。

  万宝楼里的东西,那些摆在台面上的,只要有钱就能买到。而放在阁楼上的首饰,则只提供给管家夫人和姑娘们。而在万宝楼的生意有了那些官家太太们的照顾,则更加顺风顺水。

  本来贾敏和黛玉这次趁着船靠岸到沧州走动走动就是临时起意,况且还在赶路,便只带了最普通的首饰,就连衣服也都是在家中穿惯了的平常衣物。那掌柜的看不出特别的,便也只把她们当作寻常家的女眷。

  只是黛玉寻常戴惯了的那只镂雕的和田玉白玉手镯却是有些讲究的,那还是黛玉前两年年关的时候,贾敏要教着黛玉管家,便亲自带着黛玉去小库房里清点东西。黛玉当时就看到了那个镯子,她本来就喜欢玉石之类的东西,况且那镯子没有一丝杂质。

  这只镯子在小库房里放了多久谁也不知道,贾敏只是隐约的想起来似乎是老太太在世的时候便有了的。祖传下来的东西虽然好,只是款式都比较老旧,但是这只镂雕的白玉镯子样式却很是新颖。贾敏见黛玉喜欢,便让芷萍送到黛玉房中了。

  林家是累世清贵之家,祖上传下来的不是御赐的宫中之物,便是千金难得的珍稀物品,黛玉手中的这个也不外如是。那掌柜的做这一行,是个识货的,见黛玉手中戴的这个镯子,便猜测到这一家的身份必然不低,才赶忙让伙计把阁楼中的首饰拿出来。

  只是他一时慌张,唯恐得罪了贵人,却忽略了这屋子里还有客人在。如今被人这样问,自然是多了一份尴尬。况且这穿着紫衣的姑娘举止之间格外娴静,看着也是大户人家的姑娘,若是自己再眼拙一次,可不就再次得罪了人?

  所以他干脆只是陪着笑:“这是哪里的话,这不是一时之间没有想起来么。姑娘也看看,若是有满意的,我给您个合适的价。”

  那姑娘便笑了笑,走到了黛玉身边,眼睛往那檀木托盘上扫了一眼,才笑着说道:“还是这位妹妹眼光好,这唯一一一件能入得了眼的点心,倒是被妹妹先下手了。”

  黛玉便笑了笑,却没搭那姑娘的话,只是手指拨弄着手中的那支簪子。

  那坐在最里面的那个妇人则是看了自己的女儿一眼,才笑着对着贾敏道:“这位夫人,我看着这簪子有一堆,您可否让给我们一支,价钱倒是好商量。”

  贾敏觑了黛玉一眼,见她面上神色淡淡的,便知道她并不是太介意,才笑着道:“这又何妨,我们也只要一支就够了,这位夫人若是真心想要,大可以跟掌柜的商量。”

  说完她便跟站在一旁的掌柜道:“就要这支簪子吧,陈嬷嬷你跟着掌柜的去结账,我们先上马车了。”又跟那我夫人点头道了别,贾敏才带着黛玉走了出去。

  “姑娘为何把那支簪子让给别人,我见着姑娘似乎是喜欢得紧。”芷兰拿着装着簪子的盒子,等上了马车,便在黛玉耳边唠叨。

  黛玉便有些好笑的看向芷兰:“这簪子我虽然看着喜欢,但是也只是个死物,那姑娘却也是真心喜欢,何不做个顺水人情。况且这簪子我只要一支就够了,要那么多,难道插得满头都是么?”

  芷兰歪着头想了一会儿,才“噗嗤”一声笑了出来:“姑娘可真是爱说笑话,谁把簪子插得满头都是的。”

  等陈嬷嬷上了马车,便又打发人找了到处闲逛的皓玉回来,一行人才又回到了船上。

  黛玉以为和那我姑娘只是旅途中的一次萍水相逢,只是却没想到却是无巧不成书。

  船进了直隶之后,速度便明显慢了下来。白日里行船,晚上则是必然会找到港湾停泊下来以作休整。这样一来,黛玉晕船的毛病倒是好多了。无聊的时候看看书,陪着皓玉打双陆,甚至于拿出丢到角落里的绣活来练练手,日子到好打发得很。

  九月初三,林家的船便靠了码头,随行的物品整整装了五辆马车,贾敏和黛玉又坐了暖轿,一行人便 浩浩荡荡的往宁荣街上去。因为肖霖云跟船一起上京的,刚入城便有本家的人在候着,林如海便被肖霖云的本家人请了去。

  此时此刻,贾家却已经忙乱了起来。

  虽然贾敏打发人来说大概要到午时之后才能到,但一大清早,贾母便吩咐姑娘们不用去学里了。吃过早饭便让她们待在自己的屋子里,等着林家的人到来。

  把姑娘们支走,贾母便只留下了王夫人和凤姐儿:“沁柳园可是收拾妥当了?在敏儿来之前,你们还是要再过去看一趟,看看还缺了些什么。我今早倒是还想起来一件事情,拨给那院子里的丫头和婆子,可都是伶俐的?”

  “老祖宗,这沁柳园可是早就收拾妥当了,您不是还亲自去看了一遭么?若是您不放心,我待会儿便再去看看。”王熙凤看了一眼抿着唇的王夫人,暗暗地叹了一口气。

  “那院子里的丫鬟婆子我和二太太都是看过了的,个个都是伶俐的,绝对不会怠慢了林姑妈。”王熙凤又笑了一声。

  这沁柳园是当年荣国公还在的时候,因为想念金陵的景色,便在主院旁边修葺了一座类似南方的小院子。景色优美,且和贾母的屋子离得不远。更重要的是,当年荣国公许多字画和玩赏之物都还是摆放在那个院子中。当年元春养在贾母的膝下,贾母都没让元春住进那个院子里。

  王夫人几次明里暗里的暗示贾母,贾母都装糊涂。

  这次王夫人按照贾母的吩咐收拾出那个院子,才发现哪里买的好东西比自己想象中的还要多,心中难免是起了贪恋。

  只是她让人收拾屋子的时候鸳鸯都在一旁,王夫人也不好贪墨了。

  一想到那一屋子的宝贝说不定都要落到贾敏的手中,王夫人心中就暗恨了起来。贾敏已经是外嫁女了,还要回来占家家的便宜。又怪贾母心太偏,这样的物什都不留给宝玉。

  所以对于贾母,就没有了以前的恭敬,态度也消极了起来。

  幸好王熙凤在一旁跟着。她自然是清楚王夫人的那点小心思,更清楚贾敏对于贾母的意义,而且现在她也急于讨好贾母。虽然王夫人态度消极,但是王熙凤却是前所未有的认真,连伺候的丫鬟婆子都是她一个个的挑出来的,绝对挑不出来什么错处。

  贾母便点了点头,末还是不放心,让鸳鸯再去走了一趟。

  午饭刚过,众人还未散去,就有个婆子来报,说二门外有人传话说姑太太的船已经停在了码头上。只是姑太太带来的物什和人都多,贾家派去的马车和轿子恐怕是不够。

  贾母便横了王夫人一眼,又焦急道:“赶紧多套几辆马车去啊,暖轿也多准备着几顶,去渡口接人啊。”

  王熙凤轿王夫人怏怏的,便清脆的应了一声,却听那婆子道:“老太太您别急,我话还没回完呢。姑太太打发人来说让您别忙活了,省的累坏了身子,她来之前便料想到了这个结果,已经让管家多准备了几辆马车,现如今已经出发往府上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