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贾敏传 第10章

作者:桥夕 标签: BG同人

“哦?都说了些什么?”贾敏懒懒地靠在圆椅上,“我是这府里嫡出的姑娘,多用点水和奶子都有人多嘴,你要是听不过,就去和赖大家的说说,或者告诉赖嬷嬷一声。”

贾敏想到这几日里的轻松惬意,再想前些日子里和一大家子人算来算去的,辗转反侧不能入眠的情形,顿时自嘲一笑,自己还真是傻。

如今的贾家还没有到倾覆的地步,虽然已现出颓势了。所以比起贾家的事情来,自然是自己的身子更为重要,毕竟离自己出门子差不多还有四年的光阴,说长也不长了。总不能再走到前世那般下场了,养好身子争取嫁人后快些生个儿子比什么都重要。至于贾家,她已经决定尽力拉扶大房,至于王氏,哼,她不让自己好过,自己又岂会让她好过?

芳草委屈地道:“姑娘,我今日听得厨房里婆子胡说,便骂了她们几句,正好碰见太太房里的春英,可是她也只是不痛不痒地说了两句便走了。”

贾敏微微一笑:“她们若是是真的阳奉阴违不把我放在眼里,你就直接去找赖嬷嬷和大嫂子身边的沈嬷嬷。最好和大哥哥身边的人也说说。放心吧,她们不敢胡来的。”

贾敏心知是母亲史氏想冷着自己一阵子,那便冷着好了。有些事情不是自己低头就能什么都回复如一的,比喻说这母女之情。

“难不成府中就只我多要了几回奶子和水的胡话?就没有其他的了?"贾敏看可不相信王氏会安心躺在床上只等着孩子落地。

“姑娘说得了。这几日说得最多的还是二奶奶的养胎呢,说是她之前几个月都好好的,这才去了大哥儿洗三宴上就不叔舒服了,定是有什么原因呢。”芳草笑嘻嘻地说着,一边的首夏静悄悄地捧来了素色的褙子过来,听见芳草的笑声,掩住了严重的羡意和不甘。

贾敏一听便知是王氏想让人扯上大房的人害她的胎不稳,只是这么几天都没有怎么传开,看来大嫂子身子没败时并不惧和王氏相斗呢。

“姑娘,姑娘!对面院子里乱糟糟的,听说是二奶奶要生了,太太也赶了过去呢。”金嬷嬷顾不得小丫头们通报,匆匆近屋子道。

贾敏一怔,贾珠竟然比前世提前出生两个月?她也顾不得为贾珠这侄儿早产难过,心中就涌起了一股高兴来——如今大嫂子还在月子里,管家的是太太,如此一来接生的稳婆就是太太找人请来的,这样王氏也就诬陷不了大嫂子了。当然,前提是大嫂子真的没动什么手脚,或者动了手脚而王氏也没有察觉到。只要没有证据,便是太太怀疑大嫂子了,也是拿她没法子的。

不过,大嫂子到底有没有动手脚呢?事情还是要打听清楚的,至于要不要做什么,以后再说,现在自己可是在禁足呢!贾敏笑盈盈地想道。

大房正院里,周氏听得丫头报说二奶奶发动了恐是要生了,面上装着担心,遣了沈嬷嬷过去探看表示关心,眼中却是藏不住的笑意——王氏,你也有今天?随即逗弄着儿子笑道:“瑚哥儿,你二叔家的弟弟早些来陪你了,你高兴不高兴?”

一边的丫头红袖和翠环也是笑眯眯地跟着高兴。

第18章经年(二)

虽然大半个晚上王氏院子里的噪杂声一直没有停过,但是贾敏睡得还是很香,睁开眼看到素色的菱花帐子时只失神了片刻就唤了,很快便听见香兰的声音。

“姑娘醒了?”香兰在外间值夜,看贾敏一夜好睡小脸上有着玉色光泽,心中顿时生出了别扭来,姑娘可真是半点也不担心二奶奶呢。

不多时,就有丫头们端着温水帕子等物入了净房,服侍贾敏梳洗时,贾敏看着这些丫头包括金嬷嬷青黑的双眼,心中只是奇怪,这些下人眼中二房奶奶产子也这般重要?

贾敏坐到了床旁黑色的大块玻璃镜台前,看着镜子里芳草没有多少精神的样子,只觉她今日梳的发髻也失去了精神,看向才进门的首夏,见她并没有如其他人一般神色萎靡,便对芳草道:“今日让首夏给我梳头吧。”她看见双眼一亮的首夏,紧要双唇有些不甘愿的芳草,只是转开眼什么都没有说——丫头们有些微的矛盾比抱团更好。

首夏好不容易有了再次近身服侍贾敏的机会,自是格外的卖力,虽然只是寻常的垂髻,但是头顶结鬟却用珍珠串绳网兜住,微微垂下,其下发尾俱都垂在肩上,看起来既素雅也大方。

贾敏很是满意,看着镜子中少女美丽的容颜微微一笑,首夏得到了鼓励,心中大喜,殷勤地自桌面上的瓶罐中找了个婴儿拳头大的蓝色的透明珐琅盒子小心地打开,笑道:“姑娘,这里面的面脂乃是兰花淡香味的,您看可好?”

贾敏笑着点了点头,由着她挑了面脂匀开后涂在自己的脸上。金嬷嬷看着贾敏这般慵懒姿态,心中暗自猜度不已——姑娘就这样不喜欢二奶奶?那边乱哄哄的也有心思妆扮?却还是劝道:“姑娘,二奶奶都折腾一晚上了,孩子还没有落地,您是不是也去看看?”

贾敏挥手让首夏退开,转头看着金嬷嬷疑惑道:“嬷嬷难道不知我还在禁足之中么?没有太太的话,我擅自出院子岂不是不尊母命?”

金嬷嬷张口看着贾敏,半天才笑道:“姑娘这话可不中听,太太那天是气急了。她心里最疼的就是你了,你若是出去看二奶奶,太太不知道多高兴呢,她可是盼着你和二奶奶和睦相处呢。”

贾敏也不想在明面上失礼,便对着金嬷嬷道:“那嬷嬷这就去问问太太吧。她若是许了,我便去看看二嫂子。哎,也不知道咱们家是怎么了,先前是大嫂子早产,现在又是二嫂子。”

金嬷嬷看贾敏这样,忙不迭地转身欲出屋,却见钱嬷嬷喜滋滋地进来道:“姑娘可是起来了?二奶奶方才已经平安产下了一个哥儿了呢,太太也赶过去了。”

贾敏听到侄儿贾珠没事儿,心中不自觉的松了口气,更是催促金嬷嬷去史氏那里问问,不过她心中却是清楚,金嬷嬷此去必是得不到许可的,太太心中二房的男孙可是精贵无比得很。

果不其然,金嬷嬷很快一脸沮丧地回来了。贾敏既然已经想开了,自是不会生气的。如前几日一般,去书房里练了小半个时辰的字,然后用早膳……神色悠然自得,也感染了一屋子的丫头们,纵使心中不大明白贾敏想的是什么,却不由自主的少了几分焦躁。

王氏产房里,几个稳婆连着王氏身边亲近的嬷嬷正在替她收拾,史氏问了她的情况知道没有什么大碍,便将全部的心思放在了孩子身上,看着浅紫色襁褓里的小婴儿,面上是掩饰不住的喜意,声音也比平时要柔和了几分:“是个哥儿呢,这是二房的长子!”

赖嬷嬷看着史氏脸上的笑意,也奉承道:“这眉眼真真是和二爷刚出生那会儿一个模子印出来的样,以后一定是爱读书的孩子。”

史氏听着开心,只是孩子终归是早产的较一般孩子都要弱些,也就不多留了,只叮嘱丫头婆子们仔细照看二奶奶和哥儿,便出了屋子。

门前是才从书房里起身的贾政,一看史氏忙行了一礼才道:“太太,孩子可还好?可是个儿子?”

史氏笑道:“孩子虽是早产的,但是看着也还好,是个儿子。一会你拿了府中的名帖去请太医里擅长诊幼儿脉的张太医来给哥儿看看。”

贾政忙谢过史氏,并没有进去产房,只是让稳婆将孩子报出来看了看,一见红皮瘦巴巴的儿子,大吃一惊道:“怎么这样丑?太太,我这就去请张太医来。”

史氏看着贾政一把将孩子递给了周嬷嬷,只行了一礼就匆匆走了,不由得笑骂道:“这孩子,果然是做了爹惊喜太多了,孩子刚生下来的不都是那样吗?”

赖嬷嬷笑道:“二爷这也是太高兴了。”心中却很是瞧不起,也不知道是端什么架子,对生了孩子的媳妇只问了一句,也不说去看一眼,心中只有儿子。这样子比花心的大爷还凉薄呢。

史氏不知道赖嬷嬷心中所想,只是出了院门时看见花木对面的贾敏的院子,叹了口气道:“敏儿这丫头还真是倔呢,她若是自己出来瞧瞧她二嫂子和侄儿,这禁足也就不了了之了。她倒好,只遣了个金嬷嬷来问问。我就怕她在哥儿洗三的时候故意不来,岂不是失礼于人前?”

贾敏开始不知道史氏的担心,不过一两天里,看着嬷嬷和丫头们想劝不敢劝的样子,低头寻思了一回便知道她们在烦什么,顿时失笑。自己纵使厌恶王氏,也不会不去看侄儿的洗三宴的,那样无疑于告诉别人自己不喜欢嫂子,岂不是让人说自己是个蛮横无理的小姑子?所以洗三那日,她自是一脸笑容地出现了。

贾敏只瞅了一眼厅中摆着的礼物,便看出不如大哥儿洗三那般厚重,看来一干故交亲眷也知二房长子是比不得长房的长孙的。再看史氏,果然看见她眼中神色有些晦暗。

“见过太太,见过敬嫂子,见过王家嫂子、史大嫂子。王二姐姐今日怎么没来?”贾敏笑盈盈地一一见礼道。

王大太太想到在小姑子在王老太太面前告状,说是自己害得大姑子动了胎气地,却气恼非常。听得贾敏的话后神色有片刻的僵硬,遂又装作没什么的道:“你王二姐姐在家中的日子不多了,现在正被我们家太太拘束着学规矩呢。”

贾敏只觉得好笑,薛家再富贵也不过是一介商家,皇商也是商,王惠言纵使是庶女也算是下嫁了,学什么规矩?这个时候最重要的不是学怎么做一家的当家夫人么?想来,这王太太也不是真心待见王二姑娘呢!当即也不多言,只是挨着史氏坐了,做出一副温婉的大家闺秀样子来。

“我倒是听说大奶奶的娘家哥哥好似从礼部调入御史台了,周大奶奶肯定很忙,今日才没有过来。”王大奶奶捏着帕子心有不甘地笑道,待看见史氏脸上的笑容更淡时,才转过头和史大奶奶说起话来。

贾敏并不曾插入史氏几个人的话中,只是同贾敬的妻子许氏说着话。她自许氏脸上的皱纹中知道她过得不好,但是能劝的话却有限,且她并大看得起许氏,敬大哥不着调便该紧紧抓住儿子才是。她倒好,任由珍儿七八岁就晓得偷吃丫头的胭脂膏子,如今不过十三岁年纪,就一大堆屋里人。

想到贾珍以后愈加荒唐的行径,贾敏轻声道:“大嫂子好似有心事?前些日子我在大哥哥那里碰见了珍儿一次,大嫂子也该对他上心些才是。”

许氏疑惑地看了贾敏一眼,不大在意地道:“珍儿住在外院,一应起居都很好,有什么号担心的?倒是你敬大哥,这些日子愈加沉迷于求丹问道了,时常在道观里流,真是让人忧心。”

贾敏看她这样子,知道说不通也不多什么了。心中却是暗自奇怪,宁府的老国公夫妇,也就是自己的伯父伯母,怎么就挑了许氏这样拎不清的做媳妇了呢?不过再看看一边神色不大好的史氏,贾敏默然,自己的祖父祖母好似也不大会挑媳妇。

二房大爷的洗三在颇为冷清中落幕,让在房里做月子的王氏不忿了好久,也令另一头快出月子的周氏大为称快。而其后的日子里,史氏虽然没替贾敏的禁足,贾敏始终很少出院子,就算出院子不是往正院去请安,便是去大房里。不多时荣国府上下都知道了敏姑娘现在同大房的关系亲密了。

“姑娘,这抹额的针线倒是与以往的不同些,格外精致了些。”香兰看着贾敏手中正在做着的抹额,眼中惊奇不已。

贾敏一笑,只是道:“不过是多用了些心思而已。”她心中却是知道的,这绣法却是模仿“慧纹”之法了,虽则没有姑苏慧娘那等出神入化的手艺,却也是极为难得了。送给未来婆母姚氏的寿礼,自是要投其所好了。

香兰等人也不多说话,也陪着一边做着针线,金嬷嬷和钱嬷嬷看了一回,心中却是各有想法。两人走到屋外偏僻处才停下来。金嬷嬷道:“老妹妹你是怎么想的?难道就这样一直呆在姑娘这儿?”钱嬷嬷一笑道:“老姐姐难道不愿意?姑娘这样的主子有什么不好?”

金嬷嬷尴尬一笑,终是说道:“我就不相信老妹妹你不想再回太太那儿去,姑娘这里虽好如何比得上太太那里?就是大奶奶和二奶奶都要高看一眼,如今整日里闲在这里,我们老货倒也罢了,家中的孩子谋差事可就不大好办了。毕竟姑娘是要出门子的。”

钱嬷嬷眼神闪了下道:“我没有劳姐姐你想得多,只想在姑娘这边好生做着。若是以后孩子们没个好差事,求姑娘带了我一家去了就是了。”

金嬷嬷一呆,看钱嬷嬷的眼神分外的不解,却也没有多劝,只是道:“妹妹既然不想回去,那我便自己去太太那儿求一求了。姑娘这里丫头婆子们也尽够的,想来太太会答应的。”

等金嬷嬷找了借口去了荣禧堂里,钱嬷嬷心中暗嘲了几句,眼看大房和二房就要斗起来了,这个时候回老太太那里指不定就脱不得身了。钱嬷嬷也不曾想到这想法很快应验了,金嬷嬷回了太太处后经手的第一件事儿,便是送礼贺王家二姑娘出门。本来,按照府中的例子,二奶奶娘家的庶妹出门子,只置办八十两银子的礼尽够了。谁也没想到,二奶奶因为这个闹了起来,最后金嬷嬷落了个办事不利的名头,失了差事,不久就得了病一个秋天就去了。

贾敏听得钱嬷嬷说金嬷嬷去了得事儿,也只叹了一句,只吩咐钱嬷嬷往金嬷嬷家里送了五两银子过去便抛开了,又不紧不慢地过着日子,到了冬天之时,送去林家的寿礼据说很得姚氏的喜欢,心中的滋味却是涩味居多的,原来婆母也是很好哄的。

冬天大雪纷飞之时,贾家出了一件大事儿,应该说是宁国府出了大事儿——贾敬决定离家去道观清修问道,将爵位给十四岁的贾珍袭了。折子上了朝廷,很快就有了答复,皇帝准了,贾珍成了三品的威烈将军,成了宁国府的主人。

史氏作为婶娘恼了许久,荣宁两府可是同气连枝的,又因为一起管家的大儿媳和二儿媳争斗了两回,她心中烦闷,翻了一年入春之时,身体一向很好的史氏竟然病倒了。贾敏赶到史氏的卧房时,王氏和贾绫早已经在床前伺候了。

第19章经年(三)

“姑娘来了?”王氏抬眼看了贾敏一眼,手中端着一只玉碗亲自服侍史氏喝药,而贾绫却像是王氏的小丫头办,只在一边端碗送帕子。

“太太可好些了?依着女儿的意思,东府那头的事儿太太也少操些心,每日里只看着孙子岂不好?”贾敏坐在床头道,看着史氏有些憔悴的样子,心中难免有些不好受。

史氏这些日子冷着贾敏,心中早就不自在了,听得她关切的话语,叹道:“两家子同出一脉,如何能撂开手去不管?哎,想当年贾氏一门两公,如今却都只剩下个将军的爵,说起来还真是愧对祖宗啊。”

王氏放下玉碗,劝道:“太太快别这样说,大爷虽则只是袭了一等将军的爵位,待出了孝或许能得皇上的青眼,这爵位说不定又上去了呢。”

史氏想到没什么本事的长子,皱着眉头没有接话,倒是掀帘子进来的周氏笑道:“二弟妹说得极是,大爷这些日子已经改了好多了,太太您也多督促他一些,以后定能有所出息的。太太就要快些好起来才是。”

“大嫂子好。”贾敏在王氏眼前从来不掩饰她对周氏的亲近。

周氏手中抱着一只刻漆楠木竹盒,对着大丫头春喜道:“这里头是上好的鹿茸,你收起来给太太用上,太太这病也好得快。”

史氏让春喜收了,才对周氏道:“太医说了我这病要静养好几个月的,你要打理家中一干事务,我这里你也不必和你弟媳妇一样侍疾,好生管家就是了。”

周氏心中惊讶,太太之前让王氏和自己一道管家,如今却又说不让她管事儿,这可真是稀奇了。当即笑道:“伺候太太您那是应该的,若是不尽心伺候,说不得大爷也要埋怨我了呢。”

史氏神色疲倦就说:“你还有瑚哥儿要照看呢,没得累倒你了。就这么说定了,你每日晨昏定省时来看我就行了。老二家的和敏儿都在跟前,你还担心什么?”

周氏忙笑着应了,目光却是看向贾敏。贾敏心中却是起了波涛,太太还是走到了这一步,当年也是如此,留着二哥二嫂子侍疾,等太太病好了,也快出了孝,而二哥和二嫂子已经在荣禧堂正房后头的三间小抱厦里安住了下来。

贾敏心头主意闪过,只是对着周氏轻不可微地点了头。再看一边面含忧色的王氏,贾敏暗道她到底知道不知道太太的打算呢?

不管史氏是真病还是假病,贾敏都跟着王氏一起侍疾,有时候也碰见了贾绫,也只像什么都没发生过一样,淡笑点头致意。贾敏看着周氏在没有了太太和王氏压制后,日渐张扬的行径,不觉得有些担心。劝了一回不见她收敛,便罢了。等她知道太太和王氏的打算,她便会明白她想接管整个荣国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呢。

时间一晃就到了二月,正是春闱之时,贾府是勋贵之家,府上也没有去应考的主子,就是外头的族人也没有一个有参加会试的资格。之所以稍微关注了一番,也不过是因为贾敏的未婚夫婿林家大爷参加了今科的会试。

“妹妹倒是半点不见忧心,你就这么笃定林家姑爷一定会高中么?”贾绫看着桃花枝下的悠然的贾敏,笑盈盈地说着。远处的人也只瞧见两姐妹都是面上带笑,是为姐妹二人相处极好,谁曾想过两人说出的话都是绵中藏刀呢?

“老爷当初说过,林家大爷少年英才。我便是不相信林家大爷的才华,也是相信老爷的话的。再说了,若是今科不中了也算不得什么,林家大爷年不及弱冠,下科再试就是了。倒是未来的姐夫家,听说今年内务府新晋的几家皇商里头,也没有桂家的名儿呢。要是姐夫不擅做买卖,还是置办些田地安心做个富家地主就是了。”贾敏甩了甩手中的帕子,笑得比贾绫更灿烂。

“首夏,时候也不早了,我们得回去看太太起了没。”贾敏转身离了花园,丢下脸色青紫一片的贾绫。

才进了荣禧堂后巷边的夹道,便听见抱厦中间屋里传来一阵说笑声。

“哎哟,珠哥儿可真乖巧,别抢别抢,这个紫色的大珍珠便给你就是了。”史氏的笑声里丝毫不掩饰喜爱。

“珠儿还小,不如让丫头用丝线编了网兜将这紫珠子串起来,也免得他一个劲地往嘴中送。”王氏的声音一如既往的温婉。

贾敏想到很少抱了孩子过来的大嫂子,微露苦笑,在奉承婆母这件事儿上,大嫂子可真是比不得王氏,纵使周氏是因为心疼早产的儿子,而王氏狠得下心抱着不大结实的儿子来奉承。

她只站了一会儿,便提步入了屋子,对着史氏行了礼,又对王氏福了福,在炕下面的小椅子上坐了,才笑看着襁褓中的贾珠,大概是因为早产的抱着并不是一般五个月大的婴儿白白胖胖的,只是一双大眼乌油油地看着很是机灵。

“太太,我看珠哥儿怎么总不见胖呢?昨日我看了瑚哥儿,他只比珠哥儿大十几天,看着却比珠哥儿胖呢。”贾敏摸了摸贾珠的小脸道。

王氏脸上的笑容一僵,史氏也不大高兴,敏儿也太不会说话了:“定是你看错了,方才乳娘还说了,珠哥儿每日里吃五回奶,胃口好得很呢。你嫂子虽然晚间里经常要照看我,却也半点没有疏忽珠哥儿。方才那样的话不要再说了,没得惹人不快。”

贾敏垂头应是了。王氏心中愤恨,便道:“我昨日听说姑娘求了大爷让小厮出府去打听林姑爷考试的事儿,姑娘也不要担心了,听说林姑爷出了会场时出了脸色青白了点便没有什么的。”

王氏这般以为自己会恼羞成怒么?贾敏扯着史氏的袖子,带着担心道:“太太,您说林家大爷会不会有事?要不要让赖大去打听一下吧。”

史氏脸色沉了沉,想着前日老大家的来报说府中遣人送出得两样贺礼:一宗是镇国公牛家的大爷娶妻,另一宗是西安郡王娶妃。史氏想到西安郡王妃不过是个五品同知家的女儿,如何比得上敏儿?贾代善在世时和老西安郡王的交情不错,当时她还想着敏儿嫁个宗室郡王也是极好的,现如今的女婿林海,就算高中状元,也比不上这郡王之家的。

“去打听下也是应该的,只是敏儿你纵使订了亲,也是个没出门的姑娘,这般急切外人看了真是要笑你了。”史氏淡淡地道。

王氏心中高兴,只是片刻后就高兴不起来,因为贾政说他想亲自去打听一下情况。

贾敏自是谢过了贾政,看着贾政出门,暗道这个二哥心中对于读书大成的人还是很敬仰的。

贾政虽则对未来的妹夫有一分关心,但是更多的是想出门透透气,说不行还可结识一二在贡院参加会试举子。他想到可以几个月不出门的大哥,嘴角抽了下。

“二爷,现在快到晌午了,也不知道会试结束了没有。”小厮张材跟在骑马的贾政后头道。

贾政没有说话,他在贾府长辈眼中是个爱读书的,其实却是乡试也未曾考过的,只知道会试考三场,今日十六日,正是会试的最后一天。至于何时结束,他也是不清楚的。

待贾政带着小厮们走到离贡院颇远的成贤街时便不能再骑马了,只因街上到处都是人,来接人的马车更是动弹不得一辆接着一辆的,都在翘首看着紧闭的贡院大门。

申时才到,会试结束的铜锣声响起,又过了两刻钟,贡院的大门方才缓缓打开,出来的举子们个个脸色青白,更有面上含泪的学子,甚至也有举子刚一出门就倒在了地上来……

贾政看地心有戚然,暗道若是自己去应考或者也是这样了。小厮们更是目瞪口呆:平日里一派斯文的读书少爷们,现在可是狼狈极了。张材睁大眼睛,看见一个熟悉的身影,忙叫道:“是林家姑爷!”

贾政一看,果然是未来妹夫林海,当即出声招呼起来。林海的面色倒还好,入考场前父亲和先生都将该注意的说了,是以他出场时虽然脸色有些苍白,但是衣服还是整洁的,并不显得狼狈,反倒是有几分悠然,在一干应试举子之中,颇为出众。他听见有人喊自己,一看不是自己家的下仆,却是自己未来的妻舅贾政,眼中闪过诧异,还是走了过去道:“存周兄怎么过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