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贾敏传 第27章

作者:桥夕 标签: BG同人

王氏心里头的激动顿时消了大半,手中的梳子差点用错了力扯断了头发,“老太太,元丫头这般小,还不好离开娘。且小孩子闹腾得慌,是不是等她再大点再抱过去?”

贾母看了王氏一眼,意味不明地道:“你可知道今儿我和老大家的在进宫赴宴,同镇国公家马太太坐在邻座。本来嘛,这马太太是个继室,又不大得镇国公的欢心,平日里说话都怕大声的一个人,今儿算是抖起来了,同我说话都大声了。”

王氏不明地道:“这,是为了什么?难道是马太太的马家突然得势了?”

贾母无奈地瞧了王氏一眼,招了春喜上前将头发拢好了,才扶着王氏的手出了内氏,指着罗汉床边的第一张椅子让王氏坐了,又让小丫头们都退了出去,搂过贾珠,才开口道:“马家那样的人家,只剩下空架子了,还怎么得势?是马太太出的牛四姑娘,被天后娘娘盛赞,留在了宫里头了。”

王氏大吃一惊道:“这牛四姑娘有这等大的造化?”

贾母神色中带着一丝道不清的意味道:“过不了几日宫里头便要多出一位娘娘了。以牛四姑娘的出身和相貌,一个贵嫔的位置是少不了的。”

王氏这才有些羡叹地道:“这马太太如今也算是苦尽甘来了,养出一个娘娘来,以后若是这娘娘能产下一子半女的,马太太在镇国公府里头,不但对着前头太太留下的子女也能挺直腰杆,就是对镇国公也是有了底气的了。”

“牛家能出一个娘娘,我贾家为何就不能也出一个娘娘?元春这丫头,正月初一出生的,就是大师都说她是富贵命,从小就开始调/教她,我就不信十五年后她入不了贵人的眼?”贾母神情灼灼。

王氏听罢,心里头又是欢喜又是惶恐,还有些舍不得元春,虽是女儿,却也是她身上掉下的一块肉,让她养在老太太身边,一时间还真是难舍呢。

“你也莫要犹豫了。若是大房有女儿,我也不会对元春起了心思的。大房的姑娘才是国公府里正经的小姐,元春还隔着一头。再则,元春有了出息,对珠哥儿也是有益的。大房里头的兄弟,能够恩萌得个闲散职位,但是珠哥儿却只能靠他自个的本事,若是有个贵人姐妹提携,加之他自己知道上进,这将来的风光必不比大房的差。”贾母看王氏的神色,心里头暗讽小儿媳的短视,嘴上却将其中的厉害关系都说了。

王氏神情变幻了片刻,终是被贾母的话说动,同女儿比起来,自然是儿子重要了。更何况元春只是搬到老太太这儿来住,自己每天还是能见到的。她便对着贾母行了一礼,浅笑道:“那就一切仰仗老太太您了。只是这没几天就过年了,要不是让元春过了年再搬过来?”

贾母知道王氏舍不得女儿,这当口也不好再反对,便点头应道:“也好,就让元宵节后挑个日子,让她和伺候的乳娘婆子们搬过来就是了,恩,她还小,先养在我屋子旁边的耳房里,等五岁后再给她单独安排院子了。”

王氏忙应了。

贾母这才满意地摸着怀中不吵不恼,安静而又乖巧的贾珠道:“你看珠哥儿多懂事?就是为了他,你也该这样的。”

贾珠虽小,却也知道贾母这话是夸赞自己,顿时笑得张开了嘴,露出了白白的小牙来。

贾母见着欢喜,又抱着贾珠亲热了半天,才让乳娘将贾珠抱了出去,才问道:“今日家里头可有什么事?”

“回太太的话,赖大管家去了林家请林姑爷和姑奶奶初一那日过来,姑奶奶婉辞了,说是林家太太正病着,她走不开。”王氏忙回道。至于贾敏让赖大带回来的礼物,她自是隐去没提。

贾母想到林家这几天闹腾的事儿,便想起来在宫里头碰见东平王妃时的情景来,脸顿时黑了:“林姑爷也太不轻重了,居然和张大人一起胡闹。张大人身上有皇家血脉,东平王府拿他没辙,肯定会整治林姑爷的。咱们家和东平王府也算是世交了,到时候就是两边为难了。”

王氏心里幸灾乐祸的,面上却劝道:“老太太您也莫要太担心了,到时候请大老爷做东,请了东平王也和林姑爷一起吃酒,若是能说和自然是再好不过的。若是不成,咱们家也算是出了力,只求王爷看在老国公的面子上,对林姑爷手下留情了。”

贾母想到贾敏出嫁至今没送个消息回来,如今林家又这样了,当即神色淡淡地道:“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林家的事儿我们尽了亲戚的情分就是了。”

王氏垂头掩饰脸上的笑意,老实地应了:“对了,老太太,今日个史家遣了婆子过来,说是史太太想请老太太您帮着出出主意,史大爷同史大奶奶成婚都快五年了,还不见有孕。史太太想着给史大爷纳一房妾氏,最好是清白人家的姑娘。”

王氏边说便看贾母的神色,她并不同情史大奶奶,这女人不会生孩子遭弃是迟早的事儿。

贾母想到同自己关系最好的大侄儿史壅膝下空虚,也生了烦乱:“当年我就骂了他,那媳妇小家子出身撑不得台面,如今说中了,连个孩子都不会生!这样一个媳妇儿,也只有我史家才容得下。”

依着她心里头的想法,这样一个不会生孩子的媳妇休了便是,娶什么二房奶奶?不过毕竟是史家的事儿,自己还是先和娘家嫂子好生说道才是:“明日里我回史家一趟,子嗣事大,得快些筹谋才是。”

“啊,老太太,明日怕是不行,明日里甄家、薛家等南边的几家亲戚送年礼来,那些人肯定是要向您磕头的呢。”王氏忙道。

贾母听到甄家,顿时生出了一个主意来——若是让大侄儿娶了甄家的姑娘做继妻,纵使不是甄家嫡枝的姑娘,贾、史、甄三家还是会更加亲近的。又细想了片刻,她顿觉的这个主意好,便对王夫人道:“你明日亲自去史家一趟,请我那老嫂子过来吃元春的喜宴,就说我要极其要紧的大事儿和她商量。”

王氏一边应了一边在心里暗自猜测贾母口中的“大事”会是什么事儿……

48、春雪(二)...

作者有话要说:下章,姚表妹要嫁了,而小包子也要来了~~~

然后~~明天也许不能双更,我明天一整天都上班··不过大家还是要多多撒花啊~对了,忘记问大家,你们说敏姑娘的第一胎生儿子好还是女儿好?

贾母的打算贾敏自然是不知道的,但是正月初一时贾家的大的操大办,她还是听说了。也不是贾敏特地去打听的,而是京城也就这么大,深宅子里头的太太们平日里无事,除了家中的事儿,出门的机会少,设宴相聚玩耍的时候毕竟不多,所以她们平日里听得最多的是婆子们自外头听来的各色新闻了。

这日里是元宵之后的第一个休沐日,贾敏比林海先醒一会儿,想到林海说同僚吏部给事中郭春善和妻子绍氏夫妻要来做客,便小心底翻了被子准备起来。才坐直了腰便被林海又搂了回去。

“还早着,再陪我睡一会儿?”林海眼也不睁,躺在枕头上道。

贾敏压在林海身上,推了推他道:“一会儿要去伺候太太吃药用饭,然后要使唤丫头婆子准备招待客人的事儿。我可没有你这般清闲的。”

“太太的状况不是好了许多么?一会儿我来伺候太太吧。你也松快一下。”林海睁开眼叹道。

“快别说这样的话。服侍太太的活计岂是你能做的?没得惹得太太恼了我。好了,快松开,这都快卯初了,再不起来像什么样子?”贾敏无奈地嘟着嘴道。

林海看她这样子,笑着亲了一口才放她起来:“敏儿,太太的身子真是多亏了你。太医都说了,只要这般调养下去,不出一年太太便能走动了。”

贾敏一笑,取了床栏上的衣服穿好了,才动手替林海穿戴起来,月白色斜纹的窄袖锦袍,她亲手做的素色缠枝腰带,一再挂上一块碧绿色的翡翠玉环,果然一副温文才子的派头。

林海一直抬手胳膊有着贾敏摆弄,脸上却是戏谑的笑容:“敏儿好眼光,这挑的衣物也正是我喜欢的。”随即凑近贾敏的耳垂道:“想不到您竟然这般在意我?连丫头伺候都摔脸子,真是个醋坛子……”

贾敏翘脸一红,瞪了林海一眼,松开手凉凉地道:“好似大爷更喜欢吃醋呢?前些日子我不过是多提了史家二表哥一句话,便被不知是谁折腾了大半夜。大爷要是不喜欢我动手,唤丫头们伺候就是了。”说着便唤了丫头们进来,转身进了净房。

林海微觉尴尬,只觉得好笑,摇了摇头就着丫头们端上的铜盆里的水净了牙洗了脸。待贾敏收拾妥当了,夫妻俩才并肩往芝兰院子里去了。

“春临(郭春善,字春临)在吏部,消息较灵通。年前的时候他告知我今岁乡试,川地缺主考官。他的意思是让我尽力谋下这个主考官之委派。只是年前因太太突然病倒,我细想之后,便没有去活动。如今太太身体大好,且那主考官还不定定下来,我便想着请他过府好生谋划一番。”林海将今日请同僚好友的用意说了。他并不是认为女人该插手外头的事儿,而是觉得这事儿若是成了,自己往川地去做乡试主考,一来一回至少要三个月,还是早早告诉贾敏,她也好早有个准备。

贾敏脚步一顿,前世的时候林海也有这一遭,当即道:“原来是这样,你放心,我会好生招待绍太太的。”

林海嗯了声,将郭绍夫妻两人的籍贯都说了,他们夫妻都是山东兖州人。贾敏心里头也大概知道了两人的口味了,多备些山东人喜欢的菜色总是不会出错的。

“大爷、大奶奶。”王嬷嬷正领着小丫头端着铜盆离开,见两人来了忙行了礼道:“太太已经起身了,还念叨大爷和大奶奶呢。”

“王嬷嬷辛苦了。”林海跨进了屋子,贾敏则对着王嬷嬷低声道:“我昨日里听钱嬷嬷说起嬷嬷家的大闺女前日得了个大胖小子,还没恭喜嬷嬷呢。一会儿我让人给嬷嬷送贺礼去。”

王嬷嬷笑眯了眼,连声道:“哪里当得起奶奶的贺礼来,有奶奶这几句话,我家大丫就沾了奶奶的福气了。”

“嬷嬷不必外道的,并不是什么贵重的东西,不过是几样给孩子的表礼,给大人补身的几样吃食。”贾敏暗叹自己哪来的福气给别人沾染?

王嬷嬷这才没有推辞,又道了一通谢让小丫头忙活去了,亲自替贾敏打了帘子。

屋子里头,林海中坐在榻下的小圆凳上端着陶瓷碗喂着姚氏吃药。一边的窗户开了半扇,有清风带了梅花的暗香进来了,合着两母子的身影,当真是一副母慈子孝的画面。

“太太今日这般高兴,可要多用点膳食。”贾敏自丫头手上接过了茯苓鸡丝粥,待姚氏用了药后稍带了片刻便笑着道。

“看到你们这般孝顺,我心里头舒畅,多用点膳食有什么难的?”姚氏笑看着贾敏道:“我听海儿说今日家里要来客?你可要好生招待着,且不可怠慢了人家。”

“是,太太您就放心吧。”贾敏举着调羹慢慢地喂着姚氏,待她用过了饭,又陪着她说了小半个时辰的话,这才回了自个院子里用了早膳。

辰时末,冬日温暖的阳光笼罩住整个庭院。贾敏让丫头们将要待客的暖阁好好收拾了一通,浅碧色的软纱罗,窗下的案上青瓷圆肚瓶中插着一簇还带着寒气的梅花枝,罗汉床后立着春日踏青绣绢绸屏风……

“大奶奶,绍太太出生山东的耕读之家,如此这般布置,她一定会满意的。”首夏走近笑道。

贾敏点了点头,便带着几个丫头婆子去了厨房。穿过了一过巷,又绕过一道廊桥,便是林家的大厨房了。贾家带来的人大多送去了庄子上,这林家的下人对着自己越发恭敬了。

贾敏不管这些下人们心里头怎么想,如今这般老实她很是满意,吩咐了厨娘几句,才离开,便看见钱嬷嬷带着两个丫头匆匆赶来了:“奶奶,郭大人和绍太太到了,大爷让您一道去迎呢。”

贾敏还记得前世里绍氏待自己很是疏淡,而自己也懒得多和她来往。谁知道后来在某位太太的宴会中,她竟然会替自己说话,驳斥那些嘲笑自己不能生育的女人来……想到此处,贾敏脸上的笑也更真诚了。

而随着丈夫下了马车的绍氏,一眼看见贾敏那温暖如冬日暖阳的笑容时,呆愣了片刻,随即走近贾敏笑道:“妹妹成亲那日,我就知道是个秀丽雅致的人儿,但是今日才知竟是这般人才,真是让姐姐看呆了去。”

“绍姐姐真是谬赞了,姐姐也是个大美人儿呢。”贾敏笑着打量绍氏道。邵氏也才二十如许的年纪,挽了牡丹髻,插着着两把鎏金点翠的海棠花样的篦子,身上穿着海棠红的绫袄,描金绣的喜鹊登枝的比甲,脸庞圆润,双颊粉红,看着格外的美艳。

贾敏领着邵氏走在两个男人身后七八步远处,互相赞美着对方,却不知那郭春善和林海两男人也在互相打趣着。

贾敏、邵氏这等时常在官太太们周旋的人,对于彼此是否是真心相交、是否值得相交,只需几句话一探便知。才几句话,两人便亲热地挽着手走在一块了。

“说起来,如今满京城里头的都在传说敏妹妹的侄女儿是个有福气的呢,这生在正月初一,听着就像是个不凡的。”说话的女

“不过是个一岁的孩童,说得上什么福气?不过是我那娘家人讨好兆头才让人传的。不然说起福气来,姐姐的大姐儿可是生在九九重阳之日,同当今天子乃是同日所生,岂不是福气更大?”贾敏想到贾家的招摇就很是无奈,只得如此对着绍氏道。

“哎,莫要说我这个女儿了,脾气大着呢。今日还吵着要随我一起来你们家做客,我不同意,她就撅着嘴巴不理会我,到我出门来还不肯与我说话呢。这样子倔,大了可还得了?”绍氏说着抱怨的话,眉眼间却都是笑意。

“有绍姐姐您这样的娘,她大了还愁什么?一定是一家有女百家求了。说起来,我真羡慕姐姐,你如今一儿一女,正凑成一个好字呢。也不知我有没有你这般的好福气……”贾敏说着就叹了口气。

“傻妹妹,你这才成亲两个多月,急什么?孩子啊来得时候一定会来的。”绍氏看着园子里的点点绿意,牵着贾敏的手往芝兰院里去。

“倒是你们家老太太,她可好些了?”绍氏说着见身后的丫头婆子都离得远,又悄声道:“还有你们家的表姑娘,这东平王府里求亲的事儿到底是应还是不应?不说郑苍澜从前的德行,现在外头都传说他的一双腿也没救了。前些日子,那继王妃求着东平王让太医院里的诸位太医一个不落的,全请到王府里看诊了。第二日继王妃又使人往京城里头寺庙庵堂一个不落地全都施了供奉,让替郑沧澜点灯祈福呢。如今京里的人都说是一报还一报,当初郑大公子无故落马折了一条腿,如今这郑世子是报应呢。”

贾敏微微一笑道:“姐姐这话说得极是,这因果报应从无漏过谁。至于表妹的婚事,她自由族亲和兄弟做主,咱们家不便出面的。”

绍氏点头道:“妹妹这话说得对。”随即低声道:“不过若是姚家答应了这门亲事,妹妹还是劝林大爷将姚姑娘送出府另住吧。不然,肯定有人将林家和东平王府给扯在一块儿呢。”

贾敏忙郑重地应了:“多谢姐姐提醒,我一定和我们大爷说。”

绍氏又和贾敏说了好半天话,将京城里头的新闻事儿都说到了,已经到了巳时初,这才移步去了花厅里头。

待到丫鬟们摆好了膳食,绍氏一看菜色都是合乎山东人的口味的,当即对贾敏更亲近了一分。

外头林海和郭春善说得投机,里头贾敏和绍氏也说得投机,一高兴让伺候的丫头们也散了,绍氏更是不保留了,小声地道:“听说妹妹娘家和甄家是亲戚?不知道甄家和林家来往了没有?如今满京里的人都盯着甄贵妃的肚子呢。至于那才进宫的牛氏,大家都说是皇帝为了给贵妃挡祸的呢,没得几天宠便被皇后娘娘罚禁足了,也不见皇上说什么。现在镇国公家的马太太又不见人了。”

贾敏心里头一震,海玉这才进宫了几日?心里头担心,面上却不好露出来,只感叹道:“虽说进宫去是做贵人,但是其中的心酸就不是我等能知道的了。”

绍氏点头道:“妹妹这话说得即是。”纵使成为皇贵妃还不是个妾?

——+++++我是送客的分界线+++++——

待郭家夫妻离开,夫妻俩又去了姚氏那里待了大半个时辰,待回了梧桐院,都累得不行,洗漱了一番也没精力互相折腾就睡了。两人都不知道这一夜里,东平王府里头又打闹了一场。

“王爷,我的儿子后半生都毁了,我也一辈子都不能抱上孙子了。这一切都是姓林的小子的错,他让我抱不得孙子,我也要他断子绝孙。王爷,你应是不应?你不应,我便和澜儿一起死了算了,免得碍你的眼。”东平王继王妃戚氏非常得东平王地喜欢,即便她的容貌并不是绝美。但是那股子娇弱硬是让东平王爱得慌,自继娶了她之后,后院子里头的妾氏们一个个都成了摆设。

东平王自是极恨林海、张彦几人的,他忍着没去报复,不过是在等最好的时机罢了。如今见心爱的人以死相逼,忙抱着她低声道:“你快别这样,你这样不是让我心疼吗?放心,我一定遂了你的愿,不但让林如海断子绝孙还让他不得好死!就是张彦,我也不会放过的……随即凑在东平王妃耳边低语了几句,换来了继王妃的破涕为笑。

这夫妻俩这般说着话,没有察觉到玫瑰红色帷帐后悄立着一道窈窕的身影,将他们的话听了个正着。

49、有喜(一)...

“大奶奶。”彤云看着服侍姚氏午歇下的姚氏,忙偷偷给了贾敏一个眼色。

贾敏微微点了下头,放下了薄帐,对着唐嬷嬷点了点头,这才跟着彤云出了内室:“出了什么事儿?”

“大奶奶,后头偏院里传来消息,说是表姑娘从昨天到今日都没有吃东西,说是要见您或者太太,若是你们不见她,她宁愿饿死。”彤云低声道。

贾敏脸一沉,“这事儿莫要让太太知道了。我这就去见她,我倒要看看她还要说什么。”

守着偏院的四个壮实的妈妈一见贾敏来了,忙上前行礼,神情有些忐忑,她们可不是故意吃了表姑娘的饭食的,是她自己不要吃在先的。

贾敏只冷冷扫了四人一眼,便让钱嬷嬷接了钥匙将厚门的大铁链子给打开了。

“姑妈,是姑妈您来看我了吗?姑妈,我知错了,我真的知错了,我不要嫁给郑世子,不要……”一个蓬头垢面的人影从木架子床上翻了下来,跌跌撞撞地跑到了门前,待看见来人是贾敏后,顿时扯着她的裙摆道:“姑妈呢?她最疼我了,为什么没来?是不是你,是不是你没将我的话告诉姑妈?是不是?”

“太太之前被你气倒,如今的行动都不方便,你就没有一刻替太太担心么?我真是替太太不值,就是养只狗,它也晓得叫几声逗主人家开心。你呢?太太这些年真是将你当做女儿在养,你是怎么回报她的?太太是不会来见你的,难道你还想让她被你气一遭全身不遂才满意?”贾敏抬腿,任着丫头们将姚颖云拉开。

她扫了一下屋子里头的摆设,半件像样的家具也不见。首夏见状,忙出了院子去别处办了一张凳子来。贾敏这才坐下,对着低声哭泣的姚颖云道:“你也莫要以绝食相逼,若是真心后悔了,便好生养着吧。待姚家人到了,你要怎么折腾都是你的事儿了……”

“姚家人要来了?不,不,表嫂,我不要回去,他们一定会答应将我嫁给郑世子的,表嫂,您行行好,救救我吧,那姚世子,姚世子不但断了两条腿,还不再是个男人了,表嫂,我不要嫁给他守活寡啊……”

贾敏闻言一惊,看丫头们羞红了脸,忙让她们都出去了,只留几个嬷嬷守着,才问道:“你胡说什么?京里头只传说他断了两条腿,可没有他那个了。”

“我没有骗你,是表哥踩的,我亲眼看到的!”姚颖云想通了一事般,突然站起来,狠狠地扑向贾敏道:“都怪表哥,都怪他,要不是他踩到了郑世子的命根子,东平王府怎么会来求娶我?他们该报复的人是表哥,是林家,为什么要折磨我?都是你们的错——”她伸出骨瘦如柴却留着长长的指甲的手挠向贾敏。

一旁的嬷嬷们都是吓得不轻,钱嬷嬷更是在慌乱下一脚踹向了姚颖云。姚颖云毕竟好几顿没吃了,当即被身子白胖的钱嬷嬷踹了老远,撞在床脚咳出一口血来。

“大奶奶,您怎么样?”钱嬷嬷看贾敏的脸色苍白,忙问道。

贾敏在惊吓之下只觉得心扑通扑通跳得极快,身子也一阵发软,抚着胸口好半天才平复过来。她这才指着姚颖云道:“你好意思怪你表哥?若是你没私自偷跑出府,你表哥又何须去救你而得罪郑苍澜?自己惹的祸只会往别人身上推,你可还真有脸呐!还有,我现在就告诉你,你是绝食也好,自尽也罢,等三天后姚家人来了后再折腾,这三天里,你也不用多想其他的了。”贾敏看向挡在自己身前的几个嬷嬷道:“表姑娘神思恍惚,为了她不做傻事,只能将她绑在床上了,劳烦你们动手了。”嬷嬷们半点也不敢怠慢,她们早已不齿这姚颖云老久了,当即上前去不顾姚颖云的反抗,将她捆在了床上。

“你若是不吃饭,嬷嬷们硬塞进去也行的。还有,你也莫要怨恨地看着我,你是否嫁给郑世子,太太说得不算,你表哥也做不得主。因为我们姓林,而你,姓姚!嫁还是不嫁,是看姚家的意思。”贾敏说完也懒得多在闷气的屋子里多呆,扶着钱嬷嬷的手快步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