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贾敏传 第32章

作者:桥夕 标签: BG同人

“两位老姐姐,真不是我们老太太慢待你们,实在是你们来的不巧,老太太的弟媳妇,史家老太太今日来了咱们家,她是难得上门的,老太太若是不陪着,实在是不成的。”赖嬷嬷殷勤地替钱嬷嬷和唐嬷嬷沏了茶。

唐嬷嬷心里头的气才消了大半,她和钱嬷嬷只是两个下人,人家史老太太可是侯夫人,只是这都等了大半个时辰了,她们还要去其他人家去送上红鸡蛋和带话,再等下去肯定是赶不及的。

钱嬷嬷得了唐嬷嬷催促的眼神,喝了一口茶笑对着赖嬷嬷道:“我也是这府里头出去的,自是知道这规矩的,那里敢多想什么?不过我们俩今日来见不着老太太,见着大太太和二太太也是可行的,我们大爷和大奶奶商量了,哥儿的洗三宴不办了,等满月时再好生热闹一回。贾家是娘舅家,一定得将话带到的。”

赖嬷嬷脸上的笑容一顿,有些惊讶地道:“这,大哥儿是姑爷和姑奶奶的长子,这洗三怎么能省了呢?哎呀,我这就去请大太太来。两位姐姐怕还不知道呢,前日里老太太一听姑奶奶听了个哥儿,喜得不行,挑了好多哥儿用的东西,说着洗三的时候给哥儿长长脸呢。”

“我们家大爷和大奶奶如此,也是有缘故的。我们这些做下人的自是不好多插手的。”唐嬷嬷笑道,“劳姐姐去请大太太来,这时候也不早了,我们还有好几家要去呢。”

赖嬷嬷应了,转身出了倒坐厅,边走心里边暗自猜测着,难道是林家的哥儿身子太弱?

却说大太太周氏正坐在榻上笑看着和贾瑚嘟哝着什么的贾琏,心里一片柔软。只是看贾瑚比一岁多的贾琏的动作还迟缓些,她就是一阵心酸。再想起大了肚子的翠红,她心里头更不是滋味了。一个奴才秧子,看能生出什么好货来。

“大太太,赖嬷嬷来了,说是姑奶奶家来了人,让您去见见呢。”红袖掀了帘子进来,她脸上扑了很重的粉也掩饰不住眼角眉梢的憔悴和愁绪来。

周氏心里头一动,想起匆匆上门的史老太太,忙让人看着两个儿子,这才换了衣裳出了门。听赖嬷嬷说了林家不办洗三宴的事儿,她也猜测是不是贾敏的孩子有什么不妥。等见了唐嬷嬷和钱嬷嬷,她问了几句话后,只得放她们去了。这才整了整衣衫对着赖嬷嬷道:“这事儿总要告诉老太太一声的……”

赖嬷嬷点了点头道:“我这就去屋子外头问问老太太可和史老太太说完了话儿了。”

周氏在倒坐厅中坐了片刻便听了小丫头来说老太太让她进屋里去。等她进了屋,对着史老太太行了礼,便发觉史太太的神情有些僵硬,却也没有多想,只转头和贾母说了林家送来的消息。

贾母想到和弟媳妇还没说拢,女儿女婿又这般不懂事,便沉着声道:“洗三这么大的事儿,怎么能这样草率就说不办了?我知道他们家老太太病着,家里没有操持的人。不过不是还有咱们家吗?你是大哥儿的亲舅母,你出面也是应当的。你现在就去林家,将我的话和敏儿说了。咱们这样的人家,若是不给外孙上门送洗三礼,像什么话?再说了,林家也曾是高门大户的,怎么能学那些破落户的做派?”

周氏心里不屑,什么洗三一定要大办?二房里周姨娘生的珂哥儿别说洗三了,就是周岁宴都没办呢。脸上却是一口就应了,对两个老太太行了礼便让丫头婆子们收拾下,陪着她去林家了。

屋里头,贾母看着弟媳妇道:“我之前说的未尝不是为你好,给壅儿再娶个出身好的妻子,生下嫡子嫡女不比纳妾好?咱们这样的人家,嫡子才是最精贵的。”

“我何尝没想过大姐这话?而是你不知道壅儿的固执,他说了便是媳妇一直生不了孩子,便从他二弟家或者三弟家过继一个便是了。让他休妻另娶他是万万不会做的。他对着他媳妇那是真真的放在心上,就是我这个亲娘还要靠后了。”史老太太带着一丝酸意说道。

贾母看着弟媳妇的目光中闪过轻视,出声打断她道:“要我说你什么好?你既然知道壅儿的性子,这话也不应该拿去和他说,只管和你那好儿媳说去。还有,纵使真有想休妻的意思,也不是由着咱们说出口的。她若是知道好歹,心里头多为壅儿着想半分,便该自请下堂求去的。至于壅儿,他可是男人!我活了这大半辈子,就没听说过有男人做了鳏夫后不再娶的。”

史老太太心里头终究是更盼着孙子的,当即抛去了心底最后一丝不忍,对着贾母点头同意了,握着她的手道:“家里头的事儿,我定在过年前后给撕掳清楚。至于继室的人选,便全赖大姐您来相看了。”

贾母笑着拍了史老太太的手,心里已经在想着给金陵的甄太太的信该怎么样说,才能打动她让她点头同意此事。只要她同意了,甄老爷也不会多说什么的……

57、婆媳(一)...

作者有话要说:我卡文了,总觉得这一章好生涩~~难道是因为休息时间多,所以脑袋里七想八想的码出来的东西就不对味儿?

恩,晚上接着写~不出意外应该还能更新一章,因为我今天整个上午都补眠了~\(≧▽≦)/~

然后征求下大家的意见,史湘云要不要蝴蝶掉?原著中我喜欢她性格开朗,但讨厌她好歹不分,也可怜她父母双亡,下场凄凉。所以我对她的感官是复杂的~,所以有点犹豫,她老娘要不要顺利地嫁给她老爸呢?现在的史大奶奶,贾敏其实帮不了她,能帮助她的唯有她自己╮(╯▽╰)╭

贾敏也不知睡了多久,睁开眼低下头去看躺在身侧散发着奶味儿的儿子,心里头一片柔软。煜哥儿的到来让她知道,今生已经和前世决然不同了……

“哇哇……”小孩儿可不知道母亲在一边感叹着,动了动后发出响亮的大哭声。

贾敏忙坐了起来,唤了丫头们和乳娘进来,解开襁褓才知是尿了,帮着换了干净的尿布和襁褓,看他睁着大眼不耐地蹬着手脚,不由得笑了;“这孩子的脾气倒是大,不知道像谁?他爹和我可都不是这样的。”

香兰几个也都笑了起来,倒是兰嫂笑道:“大奶奶这是初得大哥儿,这孩子刚下地时脾气越大也就是说孩子越结实,咱们哥儿这样的一看就是个健壮孩子呢。”

贾敏听着心里欢喜,她摸着煜哥儿的软软的头发,笑道:“嫂子好生带着他,我自是不会亏待你的,我们煜哥儿以后也会念着你的好的。”

兰嫂子温厚一笑,动作轻软地将煜哥儿放回贾敏的身边,正想说话,却见红螺自屏风外急匆匆地过来了,她对着贾敏匆匆一福禀道:“大奶奶,贾家大太太过来了,先去太太院子里磕头问安,太太没见她,只是让她过来瞧你和哥儿,已经快到了梧桐院子外了。”

贾敏一惊,对首夏道:“你去迎迎大太太。”再看孩子还在呼呼大睡,想着一会儿周氏肯定要看看孩子的,就打消了让乳娘将孩子抱到耳房去得打算。

“妹妹,你可还好?”周氏人还没进来,声音已经传了进来了。

贾敏赶紧捂住了孩子的耳朵,脸色有些不好看。香兰看见了力气忙转去了门边低声道:“大太太,哥儿正在睡呢。”

周氏没有见着林母,虽然知道是病着,但也着实有些掉面子,再被这丫头一说,脸上就有些不好看,冷扫了香兰一眼,什么话也没有说便进了内室。

“妹妹,哥儿可还好?”周氏忍住气,笑着走进床边,先看了几眼贾敏,只见她头上包着葛布头巾,脸色也不怎么苍白,双眼明亮,唇边带笑意。知道她没事便略带夸张地笑了下,坐在丫头搬到床边的圆凳上,“前日里知道妹妹生了个哥儿,我和你哥哥都是欢喜得不得了,直说洗三的时候要给外甥送上好礼来。怎么今日又说不办洗三宴了?”

贾敏便将她和林海商定的理由给说了,又道:“我们也是疼爱孩子的,只是如今家里头这样,大操大办的总不大好。”

周氏一笑:“妹妹说得有理,只是府里头老太太那儿气不顺,当着史家舅老太太的面儿,吩咐嫂子我走一趟带些话给妹妹。妹妹这般聪慧想来也猜到老太太吩咐的话儿了。妹妹有什么打算,我带回给老太太,今日只当个跑腿的了。”

贾敏顺着周氏的话头一想,便猜到老太太定是叮嘱周氏,林家没有人操持洗三宴贾家有,还不止一个有两个呢。当即笑道:“还是大嫂子爽快,劳你回老太太的话,煜哥儿的洗三宴办不办怎么办,是他老子说了算。且这林家的事儿,若是让贾家人出面像个什么样子?老太太疼煜哥儿,便在做满月的时候来热闹一番是了。”

贾敏话语一顿又道:“听大嫂子的话,史家舅母去了荣府?倒是奇了,自从史家舅舅去了后,舅母就很少出门走动了,今日是什么事儿竟然出了门?”

周氏也觉得奇怪,“谁说不是呢?只是老太太和史舅太太关着门子说话,就是二太太也不在里头伺候,也许是说从前的旧事吧。”她看了一眼贾敏,接过香兰端上的茶盏轻抿了一口笑道:“妹妹特地提到这事儿,难不成其中有什么不对的?”

贾敏歪了歪,看着周氏道:“琏儿周岁时,因我身子重家里太太身子也不大好,便没去。不知道史家大嫂子可有可去?”

周氏不敢给贾敏脸色,对史大奶奶则没有顾忌了,眉头皱起道:“她大概忙着求子吧。”

说到这次,贾敏心里都已经有数了,史家的事儿有了老太太的参合,就是自己也没有多少办法的。哪怕自己有心帮大表嫂,但是只要她一日没有孩子,就算这次逃过去,以后也难说,说不得这一辈子也得熬着了。

“说到这儿,我都忘记没看看煜哥儿了,他可还好?”周氏因为先前心里头存疑,如今打量起煜哥儿也格外仔细。

“他好着呢,就是一日里大半都在睡。”贾敏将孩子给周氏看了片刻,才又小心地方孩子放进被窝里,才状作不经意地道:“也怪不得大嫂子,我是如今做了娘才知道,这女人在婆家,没个孩子心里头就不安,日子怎么过都过不好。”

周氏头回生了儿子,自是不知道女子没孩子的痛处,但是当初怀了孩子时的忐忑不安,她还是记得的。没孩子时盼着孩子,有孩子时就担心是个女儿……“说来,史家大表嫂进了史家门都快七年了,还一个孩子都不见影儿,若是不急都是奇了。”

贾敏心里头盘算了两回,见周氏说着贾赦时眉头紧锁,知道他们夫妻俩已经开始离心了,只要再有人从中挑拨,肯定会出事儿的。只是,她却不能直接明说,总不能告诉周氏,千万不要动翠红那丫头的肚子吧?叹了两回气,终是没有说出口,等周氏告辞时才拉着她的手道:“大嫂子,你便将大哥当做瑚哥儿琏哥儿一般多哄哄吧,说不定你很能又能给我添一个侄儿呢。”

周氏觉得惊奇,脸上带着些羞红小声地答应了,这才告辞了走了。而贾敏低头看了下已经醒了得煜哥儿,他正睁着乌溜溜地大眼四处张望的可爱模样,紧紧地抱在了怀中——若是没有这个孩子,自己又比史家大表嫂子好得了多少呢?

——++++我是林海回家的分界线++++——

林海出了宫城,骑着马往家里行去,心里头还想着龙渊阁里头皇帝和御史台大夫的一番话。

“山东大旱,一地官员赈灾不力,直到事情一发不可收拾,实情才传到了京城。然侍御史中却无一人的折子让朕满意,林卿才华胆略样样不差,宋大夫,你觉得林卿入兰台寺如何?可是个好人选?”

侍御史,又称为兰台寺大夫,御史台下辖的三院之首的兰台院的主官,正六品。官位虽然不高,但是职责却是极为重要的,掌纠兴举百官、入閤承诏、推举、弹劾、公廨、杂事等,是御史中丞的佐官。而且在三司理事之时,侍御史可以和六部给事中、中书舍人一起入朝堂论案;若不是三司长官理事,有同刑部郎中、员外郎、大理司直、评事一起问讯的职权。一般而言,兰台寺大夫都是御史大夫的心腹担当的,而按照皇上如今的意思,摆明了是要林海上了。

宋琼元,五十二岁,先帝三十年的进士,为官近三十年,一路由小小的县丞成为如今的正三品大员,可谓对朝堂上的事儿一清二楚。他知道皇帝对御史台有些不满了,如今舍了一个兰台寺大夫的职位,从而换取皇帝不再动御史台其他人,他自然满口答应的。当即道:“林大人是上一科的探花,如今在翰林院里头也是深得众翰林的夸赞,若是进了御史台,那是御史台的幸事。”

林海心里头还在想着,那边皇帝已经笑着道:“宋卿既然这样说,那明天就让林卿去御史台办事儿了。调令事后再补好了。”

林海这才惊觉自己升官了,虽然只是升了半阶,但比起其他正六品的京官,这职位算是个既清贵又有权的位子了。虽然皇上让自己入御史台另有用意,但是比起突然被封为东平郡王的张彦来,并不算太打眼。

“臣林海谢主隆恩。”林海不再多想,忙掀开下摆跪下谢恩。

“林海你既然要入御史台在宋卿手下做事了,便要恪尽职守,不要辜负朕的信任,也不要让宋卿日后后悔今日替你美言了。”皇帝看着林海,深深一笑道。

“是,臣定当将皇上的话谨记于心。”林海对着宋琼元抱了抱拳道:“下官日后还需宋大人多多提点了。”

宋琼元只是眯着眼一笑道:“择日不如撞日,不如一会儿出宫,老夫做东,请林大人喝一杯?”

“下官如何敢让宋大人破费?下官妻子前日生产,老母又病重,实在不好晚归。待下官孩儿满月,下官定设宴请大人赏脸至寒舍喝一杯酒。”林海的眼角扫到皇帝的嘴角微一下垂,马上拒绝道。

“林卿添了儿子,朕还没有给你道喜,朕想想给赐点什么好,恩长命锁一个,金元宝十锭,恩,再加玉溪笔三盒,望林卿的儿子将来也是国之栋梁。这礼虽然少了点,也是朕的一番心意了,林卿可别嫌少了。”

皇帝都这样说了,林海哪里敢说什么?忙满脸欢喜地谢了恩。一边的宋琼元则将林海的地位又向上提了一提,得了个儿子还被皇帝记着,朝中也没有几人了……

林海回头看了一眼轿子,里头坐着的是带着皇帝赏赐的东西的小太监。升官的事儿,一会儿到了家还得仔细琢磨一番。才想着,便看见贾家的马车从林府大门出来迎头撞上了。

“轿子里是哪位太太?”林海勒住了马问道。

周氏从马车窗帘缝隙看见骑马的林海一身朱衣官袍,虽则知道他不过是个从六品的小官儿,但是天天入朝站班理事儿,可自己自己那三品的丈夫看起来还威风些。瑚哥儿也就罢了,琏哥儿一定要好生看着他,不能让他学了他老子,只挂着一个虚衔,有什么意思?

这样想着,周氏回答林海地话就很客气了:“林姑爷,我是贾家大太太,特地来看看姑奶奶和大哥儿的。”

林海下马客气地隔着帘子同周氏说了两句话,目送贾家的马车离开,这才进了家门,将皇帝赏赐之物供起了打赏了小太监后,便往芝兰院里去了。边走边听林东说着家中里的大小事儿,等到了芝兰院,心里已经有了底。

那知姚氏听得皇帝赏赐了煜哥儿,心生激动下哪里还坐得住?已经扶着丫头婆子的手出了门,她一见林海便笑道:“我们煜哥儿得了皇上的赏赐?这可是天大的好事啊!快领我去看看。”

林海看母亲这般,也不怀疑她说做梦的话是假的了,心里想着母亲如果日子真的不多了,那将煜儿抱过来多亲近也是应该的。只是孩子才几天大,太小了些,若是染上病气有个不好,又该怎么办?

待林海安抚住了姚氏,回了梧桐院时已经是掌灯时分了,一进屋子便是一阵暖意,原先的幽香都被奶香所取代,听得屏风那一头贾敏哄着孩子唱着的小曲,他心里就被一阵暖流包围了。

待换了衣裳进去,看见孩子白在妻子怀中睁着大眼瞧人,当即欢喜得很伸手想抱抱孩子,还没抱起孩子就哇哇大哭起来,惹得林海伸手也不是缩手也不是。

“孩子这是认生呢,谁叫你每日里都不在家?”贾敏哄着孩子,笑瞟了一眼林海道。

林海讪讪一笑,想到姚氏那便的情景,想了想还是说了,只是贾敏半天也没有做声,他也知道事儿不好办,便叹道:“我也心疼孩子,知道是让你为难了。太太那里我去说就是了……”

而贾敏此时确实是极为愤怒的,婆婆分明是故意的!她非要这般的话,那也怪不得自己偏不遂她的愿了。

“大爷且慢,我知道太太是疼孙儿。她如今身子不好,自然是想多和孩子亲近。但正如你担心的那般,若是孩子抱过去了有个什么不好,太太自责之下肯定也会跟着出事儿。不如这样,等孩子三个月大了,再每日里抱去太太那里?有了这个期盼,太太的身子或许就会好起来呢。”贾敏语气诚恳地道。

她记得很清楚,前世姚氏过世的时候,是明年的十月底。算起来还有一年的时间。她这个时候说自己的身子不好,可见是装的了……也许不是装的?毕竟前世的时候,没有姚颖云气得她得了风痹这一出事儿……不过,不管她是假装的还是真的身子不好,孩子是决计不能抱去她那儿的。也不怪自己心狠,煜哥儿可是自己的宝贝儿子,若是有个什么事儿,该怎么办?如今给她三个月的期盼,先拖着下去,等到三个月过了,再想法子好了。当然了,若是她身子大好了,每日里抱去给她看看也就是了……

林海握着贾敏的手点了点头,他眼中尽是理解之色地看着贾敏:“但愿如敏儿你所说的,有了盼头太太的身子大好起来,咱们煜哥儿也长得壮壮实实的。”夫妻俩相识一笑,还是贾敏略有些心虚地先移开了目光。

林海又将自己升为兰台寺大夫的事儿说了:“虽然只是升了半阶,但是新的差事是个很多人眼红的缺,以后怕是更忙了。”

贾敏笑着鼓励了林海两句,才将黄家太太礼中夹着的那帕子给林海看了,有将周氏到府的事儿说了,遂扯着林海地袖子道:“老太太嫁进了贾家大半辈子了,史家的事儿她本就不该插手的。说出来我这个女儿都脸红。但是这事儿并不是小事,史家大表嫂固然值得人同情,但是史老太太想抱孙子也没错。我只是担心,老太太给出的主意太狠了些,若是大嫂子自己求去或者没了,你说新的史侯夫人会是谁?老太太定会抓住机会,将她以为对贾家、史家都有好处的人家姑娘说过去的。”

林海脸色变了下,他当真是对贾母的的行举起了厌恶之意了,什么事儿都想插一手,偏偏如今就没个人能辖制住她。

“你好生养着就是了,这件事儿我自有主意的。”林海看了贾敏一眼,还是没将京里头的关于史壅的流言说给她听。

贾敏看林海地神情,又仔细地回忆了前世这一年的事儿,终是没有忆起林海心里正想着的关于史壅的事儿——京中传言保龄侯史壅不大中用,不能使女子怀孕。

其实也怪不得贾敏没有忆起来,也不是她故意忘记的,而是前世那个时候,她正在伤心林海应了姚氏会纳妾的事儿,并没有多关注外头不堪的流言什么的。

又过了两日,林海升为兰台寺大夫的事儿传开了,左邻右舍以及一些故旧家里,都借着给煜哥儿贺礼的名义送了礼来,其中最让贾敏惊讶的是三份远从江南来的礼。姚家的自然不算,而是薛家、甄家的,以及一份薛芸托人送来的厚礼,送礼的人更是捎来了薛芸的亲笔书信一封。

58、婆媳(二)...

作者有话要说:今天第二章,总算码好了,擦汗,大家多多撒花鼓励哟~~~~

贾敏在月子里,林海自然是歇在别处的,只是舍不得老婆孩子,又坐了小半个时辰,被钱嬷嬷催了两回,这才起身离开的。他却并没有一回书房就歇下,而是喊来了林东吩咐道:“你明日往东平王府里走一趟,请张王爷出面请个御医过来给老太太诊脉,等得了空,我再去谢他。”

林东忙应了是,却并没有退下,而是道:“大爷可还记得大半年前同大爷您一起出京的那位秦大人?这两日里出了一件奇事儿,大家都议论纷纷呢。”

林海由着婆子服侍他洗了脸脚,让人下去了,才坐在床沿上笑道:“你个男子汉竟也学起了妇人长舌来了,说说到底是什么事儿让你都觉得奇了?”

“那秦大人有个亲兄弟,也是个官老爷,如今也有五十岁年纪了,膝下未得一子半女的,本来嘛也该自兄弟或者族亲家中过继一个过去便是了,那知道这秦二老爷偏偏不同意,死活闹着要去养生堂抱养一个,偏偏秦翰林也偏着兄弟,由得兄弟去。听说他们自养生堂里抱了一个三四岁的女童,咱们这两条街上的人家都是官儿身,自是传遍了的,都说秦家人这样荒唐,没得儿子的大多是抱了男童去养,谁家抱个女童去?何况秦二老爷都五十的人了,还指望着女儿给他带个儿子来不成?”

林海也很是诧异,世人都盼着有儿子,家族香火的传承乃是最要紧的大事儿。就算这女童长得再讨人喜欢,也比不得男童精贵。连秦翰林都不反对,只能说明一件事儿,那就是这女童的身份不简单。

想到自己才升了兰台寺大夫,就碰上这样的事儿。林海眯着眼一笑,对着林东道:“你想法子去那个养生堂打听下,秦家收养的那个女童是个什么身份?什么时候送进养生堂的,有什么标记物件没有。就算拿不到东西也一定要问清楚了。”

林东虽有些疑惑,面上却是一声就应下了。

“对了,大奶奶身边的几个大丫头在寻合意的人,你和林南他们说说,可有中意的人没有,有的话让你们老娘去大奶奶跟前求去。”林海笑看着羞红了脸的林东,挥手让他下去了。

“秦翰林啊,他曾给皇子皇孙们做过开蒙老师,看着和那位诚王爷徒安阳没多大联系……不过也可能是表面没联系……”林海心里想了一番,又想了皇帝让他进御史台的用意,细细思谋了一回直到快亥时中才睡着。

———+++——我是天亮的分界线——+++———

次日里,本是煜哥儿洗三的日子,虽然不大办了,但是贾敏还是让兰嫂将煜哥儿换上了大红色的缂丝襁褓,在眉间用胭脂点了红,看着就喜气洋洋的。姚氏看的更是舍不得走了。

贾敏看着姚氏如此,只是一脸的笑,态度好似和前些天没有什么不同,但是近处伺候的人,像是首夏、钱嬷嬷知道贾敏笑中的疏离。就是唐嬷嬷和王嬷嬷也感受到了,她们俩瞧瞧地对视了一眼,看着依旧只顾着和煜哥儿说话的姚氏,心里生出了不安来。

“太太,您回了院子里一个人也闷,所以前日里我便让人请了街头黄大人家的太太来咱们家赏菊,太太之前也是见过黄太太的,也算是说得来的。所以太太可不要嫌弃儿媳莽撞,实乃我在月子里不能去太太跟前尽孝,心中着实惭愧。”贾敏笑盈盈地道,一副好儿媳的样子。

姚氏头也不抬,淡淡地道:“你若是真的孝顺,等出了月子,便让我来带煜哥儿,你将家里头的事情管起来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