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2000年当学霸 第210章

作者:Aaron 标签: BG同人

这次执行登月任务的飞船是大鹏号,除了安排登月之外,同时还将放下广寒宫的核心舱, 也就是“嫦娥一号舱”。同时由于广寒宫月球基地位于月球背面,所以为了确保广寒宫基地与地面的实时通讯,大鹏号还携带了一颗中继通讯卫星——“常羲”。常羲是华夏古代传说中的月神,所以用来命名这颗通讯卫星也是符合其名字含义的。而为什么将大鹏号的起飞地点选在文昌发射场,这则是因为文昌发射场是华夏四大宇航中心中最接近赤道的。

由于地球的自转因素,越靠近地球赤道的发射场越容易获得更快的初速度。本来大鹏号的发射就要配合电磁助飞器了,如果不利用下地球的自转速度,那么一次的发射费用还是挺昂贵的。当然,这个昂贵程度是和青鸟号相比较的,毕竟大鹏号的登月成本只有阿波罗号登月成本的三分之一不到的样子。文昌发射场未来将成为大鹏号和孔雀号的主力发射场,而酒泉和西昌则是以发射青鸟号为主。青鸟号未来的目标就是起辅助作用,同时负责可能的应急救援任务。

因为这是华夏第一次载人登月发射任务,所以国家电视台、国家公共广播电台和华夏国际广播电台三大国家级媒体都悉数到场,至于华夏通讯社、《华夏日报》等平面媒体此时正在文昌发射场的媒体中心等待着相关消息。作为唯一获准拍摄的国家电视台,早在发射前半个月就进驻发射场了,只是基于保密原因而不得不保持沉默。但也是因为早早进场,所以在直播的时候就有许多第一手资料。文昌发射场是华夏四大宇航中心中最年轻的一个,因此国人对它的熟悉程度并不高。

在国家电视台的报道专题里,国人第一次知道文昌发射场是位于琼岛省南部略微偏东的一个沿海县——文昌县内。不过由于发射场的特殊原因,发射场距离文昌县城还是很远的,而且整个发射场周遭都是无人区。由于发射场处于一片热带雨林地区,国家电视台的记者特别强调了发射场的环保工作也是非常到位的,并没有破坏这篇雨林的瑰丽。发射场大约三分之一的面积是在琼岛上,而剩下的三分之二面积则是通过填海将附近的几个小海岛囊括了进来。而这次为了大鹏号和孔雀号的进驻和未来发射,文昌发射场又扩大了大约四分之一的面积。虽然文昌发射场临海,但是这里却极少收到台风的正面冲击。

“大家现在看到的就是这次为大鹏号运输型空天飞机而专门设计的发射场。”国家电视台的记者站在发射场前侃侃而谈。

不过这些内容都是事先录制好的,由于国家电视台都是采用4K的高清摄像机,为了不让关键部位泄密,所以拍摄的画面都被文昌发射场的内部保卫部门检查过,该删减的删减,该模糊的模糊;还有几个部位特意被林锦麒吩咐用假画面取代,如果能带歪一下美国人的科技树也是不错的嘛。

“或许大家会觉得这个设计有些滑稽,因为记者第一次看到的时候还以为这是一个巨大的蜗牛雕塑,还很好奇为什么在发射场里要树立一个蜗牛雕像。”

前来报导的记者是国家电视台的王牌记者之一,不仅容貌姣好,同时报导的节奏也控制得非常妙。要知道,这种科技类的报道往往会因为“曲高和寡”而被观众排斥,但是这个记者却非常巧妙地将发射器说成是蜗牛雕像,进而引发观众产生为什么发射场要有这个雕像的好奇心。

“经过专家的解释之后,我才知道这是专门为大鹏号以及孔雀号特别设计的发射器。后面这个蜗牛壳的部分是电磁动能产生器,它能产生多大的动能呢?专家给我打了个比方,说一个质量和我差不多的金属物体可以被它产生的动能给直接送到地球同步轨道上去。但是,即便这么强大的推动力,对于大鹏号来说还是有点小。只有配合了大鹏号自身的动力和地球自转的动能,三股力量结合在一起才足以让大鹏号轻松地飞起来。

于是大家就好奇了,为什么大鹏号那么重呢?那是因为大鹏号内搭载了一颗中继通讯卫星和‘嫦娥一号科研舱’。这颗通讯卫星大概相当于大家冰箱的三分之二大小,重量则相当于两个装满食物的大冰箱;而嫦娥一号的话,简单来说,它几乎就是一套100平方米的中小户型公寓了。这就表示,我们的大鹏号将背负着一套房子飞向月球,并在月球将这套房子给搭好。”

起初观众对于嫦娥一号还没啥印象,等这个记者说到相当于一套100平米的房子是,整个社交媒体都炸了。有观众问道,“我愿意捐献我的小别墅,能带我去月球么?”

“这个记者的报道水平还真不错,我觉得我们倒是可以和他长期合作了。”林锦麒在控制中心旁边的休息室里看电视。

因为整个发射过程都演练过好几次了,所以有没有林锦麒坐镇都没有关系。基于保护目的,林锦麒就没有在媒体集中的控制中心露面;不过为了预防突发情况,林锦麒则还是没有远离控制中心。这个休息室除了可以看电视之外,同时还有一个控制台和控制中心的主控台是同步的。而在休息室里确保林锦麒安全的则是祝王斌。

“对了,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刘星被你们派去执行任务也有一个多月了吧?他到底在干嘛?”

“林博士,你也知道按照你的保密权限是不足以知道刘少校的任务详情的。”祝王斌苦笑着回答道。

林锦麒和刘星的关系是他非常清楚的,所以将心比心他也会像林锦麒那样担心刘星的情况。特别是刘星并不算是作战人员,因此这次任务对他来说就是风险更大。而为了确保林锦麒不至于分心,上级特意要求祝王斌不得透露任何和刘星任务有关的情报。

看到林锦麒开始变黑的脸色,祝王斌不得不解释道,“林博士,并非我们对你的忠诚有任何怀疑,而是你也清楚,秘密一向是知道的人越少越安全不是?我现在唯一能告诉你的是,如果一切顺利的话,刘少校会在两周后结束任务。届时,你又可以没少作弄他了。”

“大鹏号现在开始最有一次系统自检。”坐在驾驶舱指令席上的指令长下达命令着,而接收到指令长语音信号的系统电脑就开始了自检工作。

与此同时,驾驶舱驾驶席和导航席上的驾驶员和导航员也在对自己的操作系统做最好的检测。而在驾驶舱后方,一个可以容纳10个人的乘员舱里坐满了人。大家在自己的座位上或闭目养神,或正在对自己的工作平板做一些调试。和飞机一样,空天飞机的起飞和降落属于事故高发段,因此大家都穿着航天服,并随时做好撤离的准备。虽然这种事情发生的几率极低,但大家还是按要求做好准备。

“大鹏号一切正常,现在开始进入发射前30分钟倒计时。电磁动能助推系统开始蓄力!”

“助推系统蓄力完毕,倒计时10秒,大鹏号准备好同步点火。”

随着倒计时结束,大鹏号在一股强大的推力协助下沿着发射轨道朝着苍穹深处飞了过去。由于空气阻力的因素,驾驶舱和乘员舱都有轻微的摇晃。如果是以前的发射,这摇晃就足以让大部分航天员欲|仙|欲|死一回了。

大鹏号等空天飞机采用了新材料和新的平衡系统,所以摇晃程度完全在大家的接受范围内。驾驶员和导航员正密切地关注着自己的操作面板,虽然有人工智能辅助驾驶,但是驾驶员和导航员还是不能放松警惕。

“大鹏号目前已经脱离大气层,正朝着天宫基地飞去。本次任务将在天宫基地逗留大约4时,然后再继续前往月球。国家电视台综合频道和中文国际频道的直播就到这里结束了,新闻频道将在随后的整点新闻里密切关注本次登月任务。”

第178章 改变历史的时刻

“好了, 大家现在可以稍微放轻松一会, 大约90分钟左右之后,大鹏号就要与天宫基地对接。这是我们第一次使用天宫基地的码头舱, 所以会有点辛苦。等积累了经验后, 我们就完全可以依靠自动对接了。”林锦麒在休息室的主控台发布了命令。

而随着林锦麒下达命令之后,整个指挥中心的乙类、丙类人员纷纷离开去休息了,而甲类人员也趁着这个空档在座位上喝杯咖啡或浓茶来放松下神经。迄今为止, 太空探索依旧是人类最危险的工作之一。哪怕现在的太空技术已经进步了这么多年, 而且还有林锦麒的黑科技加持,但是每次太空探索都是一次大冒险。因此不管是空天飞机里的乘员和驾驶员,还是指挥中心的地面人员,每次发射都是神经极度紧张。根据NASA方面的统计数据, 大部分超过40岁的人员就不适应在太空探索的一线岗位了,因为他们的神经和脏器已经很难负担这样的压力了。

“这还是我们天宫基地第一次使用码头舱吧?”而在指挥中心的外围区域, 几个记者正凑在那有一搭没一搭地闲聊着。

这些记者都是报道华夏太空探索事业许多年的资深记者了,否则他们也没有资格参与这次报道,毕竟这样的报道需要的专业知识实在是太多了,绝对不是那种入行三、五年的菜鸟记者能够应付的。

“说起来, 我们的天宫和美俄的空间站画风不同呢!我记得去年美国还在联合国投诉我们推行太空殖民,希望国际社会能反对我们。”

“这还不是嫉妒我们的太空技术, 如果美国佬有这技术, 你看他们还在那投诉我们‘太空殖民’么?他保证是第一个跑到月球或火星上挖矿的国家!”另外一个老记者嘲讽道。

“不过人家的叫‘空间站’,我们的叫‘太空基地’,其实从名称上就知道我们的是人家的升级版。‘空间站’只能半永久性地让人类在太空居住, 几乎所有的物资都需要依赖地面供给;但是我们的‘太空基地’可不同,它是为了实现人类永久性定居太空而设计的。

根据我们的计划,一旦天宫基地全部完成,那么它未来不仅不需要我们从地面供给资源,它甚至还具有一定的生产能力。宇航局那边一直有一个‘凤凰号’项目,你们知道这是啥么?这将是我们人类第一艘恒星际宇宙飞船。按照宇航局的构想,这艘凤凰号将在火星同步轨道上进行组装;而它的生产工厂将在火星。

美国佬以为我们的目的只是在月球上挖挖矿,其实我们的目标早就到了开发火星了。你们也知道,华夏是全球人口最多的国家,所以我们势必是第一个需要向外太空移民的国家。现在航天局希望是在未来五十年的时间里,在火星上建设出一个小型市镇出来。这个市镇将类似我们以前的那种钢铁城,整个城市都是为某个工业项目服务的。”

华夏航天局的这个计划并不是严格保密的,除了细节和相关技术没有对外公开之外,相关的计划书和概念图早就在华夏航天局公开了。还记得当初公开的时候,全媒体都疯了,以为华夏航天局是在为某个愚人节做科幻企划。

毕竟华夏航天局是华夏诸多机构里比较接地气的那个,和普通网民的互动也特别多;再加上华夏航天局还承担了一部分科普责任,所以华夏航天局时不时都有“下基层”和“进校园”等活动。正因为如此,华夏航天局的宣传部门也是非常靠谱的,有人戏称挖掉半个华夏航天局的宣传部门,基本上就能组建一个科幻创作部门了。

所以,当时计划被公开的时候一度被以为是航天局的宣传策略。等到这个计划被官方媒体确定为正式计划之后,民众才被吓了一跳。我们不是还没登陆月球么?怎么就想着去火星上修建城市了?结果华夏航天局对此的回应就是,太空探索事业从来不是走一步看一步的事情,很多我们现在在做的事情其实早在几十年前就决定了。

媒体根据华夏古代典籍《尚书·舜典》中的记载“木曰岁星,火曰荧惑星,土曰镇星,金曰太白星,水曰辰星”而将这个计划称为“荧惑计划”。由于“荧惑计划”涉及对地球以外行星的开发,因此遭到了美国的强烈反对。美国早在1980年代就在联合国促成了一系列条约,意图就是禁止任何国家在地球以外的星球上建立非科研性质的基地或实验站。

美国当时迫不及待地推广这一系列条约的目的自然就是为了束缚苏联,毕竟当时苏联的航空技术可是领先美国的。为了不让苏联去外太空开矿,所以暂时没这个技术能力的美国当然也不许苏联可以这样做。等到苏联解体之后,美国发现没有其他国家的太空技术超过自己,于是就开始想尽各种办法绕开当初制订的条约。现在发现华夏人有这个技术了,而自己还没有这个技术,于是美国人又将当初都丢到废纸篓的条约拿出来要华夏人遵守。

签条约这档子事情,华夏政府太有经验了。先是摆出态度,非常诚恳。你看,华夏政府派出来的谈判团队不仅有高官领衔,同时还有专业人员参与,然后还特意到你们美国人的地盘和你们美国人谈。至于谈多久?慢慢来呗。反正按照现在的进度来说,华夏政府和美国政府就外太空开发相关条约的谈判现在才连签约主体都没谈妥呢。

这次华夏发射大鹏号货运空天飞机的事情在海外媒体也有重点报道,不过他们只是播发了一下发射成功的画面之后就结束了。这种宣扬华夏多么先进的新闻一定不能播太多,否则自己国家的人民怎么会相信华夏人民现在还留着辫子裹着小脚呢?

不过这条新闻虽然没有太大的动静,但是地平线软件开发公司的一条通告却震惊了整个西方世界。因为地平线软线宣布,它们旗下的通用版工业软件自即日起免费试用。这条新闻公布之后,受到了广大中小企业的欢迎。因为工业软件的授权和技术支持费用实在是太昂贵了,绝大部分中小企业都不得不忍受传统工业软件开发公司的“吸血”。

这次地平线软件的“免费”新闻无疑是对他们的最大的福音,因此地平线软件的通用版工业软件的下载量顿时出现一个飞跃。不过地平线软件也没有亏钱,因为地平线免去的费用只是“授权费用”,“技术支持费”和“定制费”还是需要支付的。不过“技术支持费”本来的价格就不算特别贵,特别是选择“线上支持包年”之后,价格比起一般的工业软件完全是良心价了。至于“定制费”,这个本来就是赚大企业的,中小企业哪里需要定制版的工业软件?所以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这都是个好消息。

“为什么我觉得你这次的‘免费计划’里透着一股‘搞事’的感觉。”看到林锦麒正在搜索海外媒体对于地平线工业软件套装免费新闻的报道,祝王斌带着审视的目光问道。

“你这人能不能不要这么阴谋论呢?”林锦麒反问道,“我承认我很多时候不喜欢美国政府或西方某些国家的政府。但那是基于政治方面的原因,但如果抛开政治呢?我们都是人类,我们所做的这一切最终还是要造福全体人类的。是,我这样说你也许会觉得我是不是‘白左圣母思想’发作了?但你必须要承认一个现实,尽管在冷战时代,政治交锋那么激烈的时刻,全球的科学家们还是尽可能地团结在一起,让我们所有人的生活更美好一点。

一个真正的科学家会热爱他的祖国,同时也会关心全体人类的福祉。既然我有能力让这个世界更美好一点,那么我为什么不做呢?如果我真要赚钱的话,‘超级噬污细菌’和‘超级芨芨草’这两个专利就足够我到我的孙子三代人吃喝不愁了。但是你看看,这两项专利的授权费用我才要了多少?特别是在治理撒哈拉沙漠的时候,我不仅没有要授权费用还倒贴了多少善款进去?我毕竟生活在这个星球上,也毕竟是人类的一员,你不要将我想得太腹黑了。”

“好吧,我对我刚刚的话表示道歉,我的确误会了你的博大胸怀。”祝王斌被林锦麒说得哑口无言。

其实仔细回想,林锦麒的确是一个挺爱财的人,但是祝王斌也必须承认林锦麒信守了“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个承诺。林锦麒的生物技术公司是全球最大的环保类企业,本来这家公司应该是林锦麒的现金奶牛才对,但现实情况却是这家公司的盈利除了保证后续开发和运营之外,绝大部分收入都用来支持华夏和全球的环保事业。哪怕是最被诟病的地平线医药公司,很多人都忽视了这家公司可是《福布斯》全球慈善榜捐款前十的公司之一啊。

“指挥中心全体人员请注意,大鹏号将在10分钟之后与天宫基地码头舱对接。现在请对接双方就对接程序进行最后一次自检,地面人员也注意自检程序。”林锦麒没有继续和祝王斌聊天,而是开始关注大鹏号与天宫基地的对接。

所有登月人员会在这里休整12小时之后再度出发,并且还将测试码头舱的使用。过去的空间站对接口其实不大,所以大型货物是无法直接进出空间站的。但是码头舱的却巧妙地将人员进出口和货物进出口分开,同时还学传统码头修建了所谓的货物堆栈区。在进出货物的时候,堆栈区将暴露在太空环境里;而进出货物完毕之后,堆栈区将关闭所有进出口,然后重新成为空间站的一部分。其实按照林锦麒的构思,如果能通过电离技术生成一个电离膜来进行分个就好了。可惜这个技术对于地球目前的科技水平来说,太过科幻,而要实现则需要付出非常巨大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