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穿成北静王/基建狂魔北静王 第57章

作者:Fahrenheit 标签: 甜文 系统 BG同人

  不仅仅是广宁,现在是整个关外都有相同的认知:当兵最好,做工其次,如果大营不收工坊不要,当然就只能在家种田,或者在非王府下辖的店铺客栈里做事了……

  可想而知,如今王府府卫的素质如何,这回虽然是在冬天出兵,但能跟着王爷,又捞了波军功,辛苦也是值得的,五千府卫们还在兴奋呢,水溶神情稍微严肃了一点。

  有人来作妖了……透过氪金弄来的地图,视野里一坨红点在飞速接近。

  水溶当即道:“结阵,准备应敌!”

  他之前一直待在广宁城,那些人想对付他也没办法,难得出了自己的地盘,果然有人忍耐不住了。

  从小图标打来的地图上推算,来了大约八百轻骑兵——重骑兵算是“重器”,那些人估计还动用不得。

  于是谁是幕后黑手,水溶瞬间便心里有数。不是皇帝,不然重骑兵肯定怎么着也得带个百来人出来,也不是吴大将军……这位守关大将军毕竟是内行,是少数几个对北静王府真实战力有靠谱预测的一品大员之一。即使这些年他算是很收敛了,只展示了王府兵强马壮,并没把王府独特的武器拿出来显摆。

  然而外行就不一定了,误判不稀奇。顺便一说,谁会相信这八百人来只是要跟水溶打招呼的?

  水溶并不喜欢自相残杀,然而立威,甚至可能是频繁立威,却是他不得不做的一件事儿。想楚便直接下令,使用新装备部队的手驽。

  一刻钟之后,两军简简单单的一次~互~射,对方大多数兵士还不曾反应过来,便躺了一半有余。

  冷兵器时代,过半的战损基本等于士气奔溃,剩下的又不顾一切调转马头,四散奔逃的,也有把武器一扔,滚下马跪地不动弹的……

  水溶摇了摇头,轻叹一声。此时,小图标展示的地图外沿儿,又冲进来一团红,水溶拨了一千人去截断来敌,剩下的则收拢眼前的俘虏。

  不是他不打算多派点人出去追击逃兵,而是负责他安全的冷将军不同意分太多人出去。

  明年就能做水溶亲家的冷将军此时也振振有词,“纵然王爷再怎么不凡,”他挤了挤眼睛,还冲着天下努努嘴,“总是血肉之躯。”

  有金龙相伴,王爷却也不是刀枪不入,这个大家都瞧在眼里:王爷亲自到工厂和兵营里视察指导,也曾被烫伤或者割伤过。王爷纵是天上仙君,下凡之后可不就有了凡人之躯?

  他们一心跟着王爷,想必荣华富贵封妻荫子一样不差,但在此之前一定要保住王爷平安无事才成。

  话说心腹们对他安危的态度几乎完全一致,水溶之前就跟小图标感慨过:你顶着金龙的皮肤现身,大家似乎是被忽悠住了,对他更有信心的同时却也越发小心起他的安危,甚至黛玉都是如此。

  水溶觉得心腹们不再阻拦他亲自上阵已经是种进步,更是别~逼~得太紧比较好,另外当真陷入陷阱要脱身也不是不行,毕竟系统有保险,他自己随时都能弄出救命的东西,然而……非常伤钱……他也是很识时务的,手里的存款更愿意花在兑换新技术上。

  小图标夸奖他道:“主人就是会过日子!”

  水溶笑道:“我觉得也是。找个背风的地方扎营吧。”

  等水溶带着府卫们回到广宁城,他暖和了会儿便召集幕僚开会,说一说在封地以西,西北诸多大关之外遇袭一事。

  他能做到一触即溃,原因就是手驽精度和射程远超对方,至少领先一代。而缴获的战利品,经过心腹确认,都是禁军以及京郊大营才有资格配备的“高档货”。

  当年水溶在皇家猎场遇刺的时候,刺客的武器也是禁军专配……不是不能理解,毕竟那回是皇子牵头,最后吴大将军都不得不出面背锅,而这一次……水溶只觉得皇帝连自己的私兵都掌控不了——在君主专制的封建时代,禁军还有京郊大营就是实际上皇帝的私兵,距离“药丸”实在不远。

  因为缴获的……明显是新近改进的版本,比在猎场那次更先进一些,别说水溶这种开挂的一眼就扫出结果来,冷将军拿在手里也能迅速拆解,然后对水溶说出新式手驽对比旧款有何异同——冷将军在水溶麾下的诸位将军里对兵器的了解绝不排得靠前。

  首席幕僚当然一针见血,“瞧着像是大批倒卖……饷银已经不足到这般田地了吗?”

  岂止是兵饷给得不足,百官俸禄也没发全,真正要命的是,到了第二年,西北和中原诸地已经有野心家裹挟吃不上饭的百姓揭竿而起了!

  得到消息的水溶想的则是:时机终于到了,开船,拉人!

  作者有话要说:  昨晚写一半睡着了,果然不能高看自己的酒量。

  快完结啦,估计就两三万字了,毕竟是红楼同人,想了想还是觉得打天下治天下的情节原创的部分太多,不再详写更合适。

  真种田争霸文原创或者穿越真实历史的,比较带感。

第六十七章

  关外, 包括整个辽东,外加辽河以西的一片草原,如今是名副其实的世外桃源, 百姓一副安居乐业, 产业兴旺发达, 客商往来云集, 王府里更是一副岁月静好,忙忙碌碌岁月静好的模样。

  黛玉休养得不错,年轻加王爷不知哪儿弄来的好药,她坐了一个月的月子就恢复了工作——论敬业,黛玉一点不输给后世那些精英,她可是几乎一直工作到临产前一刻的女强人。

  水溶劝过他媳妇, 怀孕期间多注意休息, 不过黛玉明显是心里有数, 在工作中找到了自信,他怎么会泼冷水?

  王府高薪高福利, 倾轧打压之事基本没有, 但相对的,工作强度也要求非常高。如今王爷王妃都是工作狂, 跟着以身作则的王爷混,哪怕有王府老臣的脸面在, 懈怠两三次就得“退居二线”了。

  王府地盘还在扩张,高中低三个层次的人口全都缺乏,水溶一贯地也是再一次把主意打到了自家人身上。

  因为这会儿水溶的两个弟弟都抱到了老婆, 两个弟妹虽然都没满十八周岁,但亲家乐意送嫁,水溶就让弟弟们娶了便是。

  说起来,用着一样的教材,跟着一个老师,两个弟弟数理化学得都略次于两个妹妹。然而成绩没有妹妹好,却不代表这哥俩撩妹时不用数理化神器。

  从水溶就藩开始,逐渐带起了风潮,广宁乃至于整个辽东,都以学习数理化为荣。

  水溶两个弟弟跟他们老婆结缘,也是因为习题集——水溶那会儿亲自编写的,为了能寓教于乐,培养数理化兴趣的应用题集锦。

  于是两个弟妹嫁过来,得知自己在给婆婆和嫂子搭把手之余,可以去王府课堂听课的时候,都高兴坏了。

  而两个妹妹必须严格执行“十八岁才能出嫁”的要求,然而小情侣们情好日密——反正水溶半点不介意弟弟妹妹在他眼皮子底下谈恋爱,他都结婚的人了,还怕时不时被塞狗粮咋地?担心夜长梦多的便宜舅舅洪将军直接把他即将成为王府女婿的次子塞了过来。

  水溶特地抽出时间来弄了套试卷,结果大妹夫的天赋让他相当意外:这小伙子再打打基础能自学微积分了。再看看这小伙子教书的水平,水溶已经动心将来把他送进正在筹建的辽东大学堂,先预定个院长了。

  上一个能靠自己闷头啃书就能对微积分有所了解的隋远,现在干得差不多已经是工业部副部长的活儿了。

  话说这次勤王水溶打算亲自去,带着两位亲家冷将军和洪将军,弟弟也捎上一个跟着他历练,另一个弟弟则留守在广宁城。

  为什么没把两个弟弟都带上?因为臣子们反对啊。

  王府重臣大将都亲眼见过或是听说过王爷有条小金龙相伴——亲见的就不说了,听说的那批人居然没人表示异议,都是一副“原来如此”的模样感慨一下:旁的不说,只说辽东城附近的田地都减产了一半,咱们这儿依旧大丰收……谁还不知道王爷十分不凡呢!说不准是天上哪位星君仙君托生呢。

  这些话传回来,水溶但笑不语:打开好感度模块,王府内外人人额头绿到发黑,他都麻木了。

  即便如此,众人对王爷安危似乎不再太过谨慎和小心,然而水溶想把弟弟们一起带去,还是被深得他信任的首席幕僚带头反对。

  好吧,听人劝吃饱饭。两个弟弟当着一众家人,靠着猜拳一决胜负,最后还是略稳重些的大弟弟“拔得头筹”。

  话说这次勤王,水溶并不打算给皇帝解围后再一鼓作气直接冲入皇城。

  如果真被那个“摄政王”的名头迷惑,他肯定有去……不说无回,但想全身而退要花很多钱,还会让宝贵的老兵丢掉性命。

  水溶和幕僚们商议后,真正的打算是打几场胜仗,再升一升名望,最好能进兵越过黄河,抵达长江以北,然后把吃不上饭不得不被裹挟着北上的百姓安置到辽东去。

  他所在时代,光辽宁一省就有四千万人口,整个东三省人口破亿,现在他自家的田庄已经全面普及从系统里兑换出的高产耐寒良种,即使在现在的气候条件下,王府的佃农们能做到亩产七八百斤了,这粮食产量……不说赶上后世的辽宁,起码一千万人养起来完全不吃力。

  而自耕农和寻常士绅家能拿到初步“阉割”过的种子,产量比水溶在京城那会儿京郊田庄的亩产也低了两三成,但这不仅足够全家吃饭更能靠卖粮食在辽东过上好日子了。

  这些过上好日子的自耕农和士绅也有在辽东之外的亲朋,于是消息传进关内……这些年就不断有山东和河南这样的中原百姓拖家带口,坐着渔船顺着海岸线一路北上,到广宁谋生。

  能打定主意去投靠的,都是消息比较灵通也比较上进的破产农户和失去工作的小商人和工人。想想封建时代的文盲率,不难想象这批敢想敢做又不会遗弃父母妻儿的“当家的”差不多都是人才。

  然而剩下那些不知所措的百姓……水溶这次就会亲自带人过去把这批人里的壮劳力连带他们的家人一起送回关外。

  如今土地出产大减,为了获得更多粮食,有钱有粮的士绅会压价买地,而佃农和自耕农的日子……说白了,若非实在活不下去,能揭竿而起?可以想见,土地兼并越发严重,这短短几年就相当于其他封建王朝几十年的进程。

  皇帝目前已然控制不住士绅——一个使尽全力都只能勉强维持禁军还听他的命令的皇帝都不会再做梦让百官士绅们听命忠君,但却曾下令让水兵阻止百姓乘船北上,只是随着兵饷再难到位,水兵都靠运人的商家船主来养活的时候,政令不说是废纸,起码也难出京城了。

  怎么看如今的局势都很像明末那会儿,而皇帝也有点崇祯帝的意思,只不过现在的皇帝没崇祯那么天真,也没那么刚愎自用:怒斩大将重臣什么的还干不出来。也正是因为他不残暴,朝堂上还能维持住起码“君臣相得”这种面子上的和睦。

  当然,私下里咬牙切齿总是免不了的。

  这次吴贵妃都不掩忧心忡忡之态,她现在都还没回过味儿来怎么忽然就天下大乱了呢!史书上引以为戒的事儿,皇帝一样都没做!削藩……都没正经出手呢!

  别说吴贵妃不明白,皇帝之前也是一头雾水,或者说因为形势急转直下,差不多一天一个样,他那阵子懵逼了挺长一段时间。

  就像封建王朝走向末路时在位的大多数皇帝一样,对土地兼并问题一筹莫展,当今皇帝运气又很不好,赶上小冰河时代……

  实际上看遍史书的皇帝已经意识到了结局方法:乱世持续,百姓死上一半,土地出息能够轻松负担人口的时候,危机自解。然而到了那个时候江山还不是他,甚至是不是他家的,就很难说了。

  得知水溶已然领命不日入关,皇帝难免惆怅,“居然能使唤得了他……不过他那里缺人,这次入关弄人走我也鞭长莫及。”

  话虽如此,但神情上的轻松,吴贵妃真是一眼就能瞧出来,于是她来了句大实话,“人少些,您也轻省些。”

  皇帝笑着点头,轻轻拍了拍吴贵妃的手背。

  目前对关外粮食产量的估计是基于那些寻常士绅提供的亩产数据,两害相权取其轻,皇帝宁愿北静王在关外再做大一点,也不想乱民威逼京城。

  实在是关内关外体量差得太多了!一边两个亿,另一边只有一百多万,皇帝乃至于大多数官员都觉得北静王府真能成长到跟京城掰腕子的那一天,起码也是十几二十年后。

  而宫里的另一位贵妃贾贵妃断没有这么乐观。

  元春的大舅妈,也就是王子腾之妻顺顺利利地把娘家侄女送进宫来,然而得封美人后莫说志得意满地趁着年轻貌美让两位贵妃侧目了,她就连萧韵萧嫔都没斗得过……

  萧韵曾经是水溶的未婚妻,容色胜过这位美人不止一筹,却是靠着两年两次小产才晋升为嫔,做了一宫之主。

  实话实说这个时候没谁还有精力再跟肚皮过不去,萧韵两次小产就真是她自身原因。

  原本萧韵是想借题发挥,攀扯一下贾贵妃,却没想到皇帝到贵妃屋里坐了坐,第二日她便晋升自己做了主位……真到了独居一宫的时候,萧韵就体会到了什么叫“冷暖自知”了:皇帝半年愣是没登门过。

  却说元春这个“表”得比较远的表妹进宫后便是跟着萧嫔一起住……皇帝对这位美人的态度可见一斑。

  而不过三个月,这位美人便老老实实跟在萧嫔身后,跟个秃了毛的鹌鹑似的。

  元春大舅妈好歹也是一品诰命,被娘家人忽悠晕了,此时再看内侄女的处境,能有什么不明白的?再进宫来,对元春还有甄嫔更多了层敬意。

  倒是王夫人得知嫂子送内侄女入宫,直接气病了,再看到对方没得找半点好脸儿,又难免得意。

  这回宝钗入宫探望元春,替婆婆带话儿,她如今有银子有退路,不怎么曲意迎合,于是对着元春也有一说一:王夫人跟女儿说话的主题仍旧是幸灾乐祸……

  元春听了神色半点没变,直接绕过她母亲带来的话,问起宝钗,“听说家里的庄子也糟了难?”

  宝钗应道:“咱家的庄子都在京城西北,西北大营和京郊大营都能够得着,银子使足了,今年全然无虞。”

  元春点了点头,“你是个妥当人,我最信得过。”这是元春的真心话,大伯母和母亲都是又贪又狠又蠢,凤姐儿好些却也不是个指望得上的,唯有宝钗见识手段一样不缺,“往后几年实在难说,粮食银子存着些,够花用就是。我前儿还听说中原有几个屯粮的大户,刚乱起来最先遭难的便是这几家。”

  宝钗会意道:“咱们边上是宗室几位老王爷家的庄子。”可比荣府的庄子更大,粮库里存着的粮食也更多,“这会儿纵然有富余的家丁也都回了府里,以备万一,断不会还守着庄子。”

  亲身体会过祖父的勇猛霸气,元春自然冷笑一声,“这未免太怕死了。”

  “老人家门谁不惜命?”宝钗亦笑,“北静王出关了,横竖乱不到京城里来。”

  元春立时来了精神:她知道她这个弟媳妇的堂弟得了北静王重用。“这话可得准?”

  当然得准了。

  这会儿水溶带兵刚刚击败了一群揭竿而起的乌合之众——上十万的乌合之众。他故意放走了头目和头目的百余亲兵,然后就是一股脑儿“打包”一万多俘虏,装上驶向广宁的货船。

  这货船还是薛蝌联系来的,而负责护航的则是水溶新建的那两艘福船以及若干小船。

  然而水溶眼中的小船本身也比运货的商船大上起码一圈儿。

  水溶对身边的两位将军以及弟弟道:“知道有这两艘大船在,皇帝估计不会在咱们回去的时候出阴招。”

  因为水溶可以不走陆路而是坐船回广宁,皇帝对此全无办法……海湾里的水兵已经穷到不得不亲自去捞鱼了……

  数日后,西北大营里坐镇的吴大将军收到密报,得知北静王已经驱赶贼首南下,他对身边坐着的王子腾叹息道,“大势已成!”

  王子腾点了点头:心里的想法无比真实,幸好当年没有太过得罪他。

  作者有话要说:  感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