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穿成北静王/基建狂魔北静王 第59章

作者:Fahrenheit 标签: 甜文 系统 BG同人

  登州莱州在这个时候原本都是很富庶的府城,水溶在莱州城外驻扎,拜帖也不过受了十几份,莱州城里人口当真是十不存一,别忘了莱州临海,靠海吃海,总比内陆那边的日子要稍微好过一点。

  小图标当时就说,“让你不开全图。”

  全图的花费都是以万为单位的,而且全都有时限。

  出关最重要的目的就是来抢人,且数量要以十万起,水溶那几万存款要以备不时之需,关键时刻可以从系统里买粮买种子,供应几十万人吃到明年秋收的粮食以及开垦新地的种子幼苗——系统只要你有钱,就永远不会缺货!

  水溶拍拍身边弟弟的肩膀,叹道,“原本没想在这儿待这么久。”

  水溶的弟弟收到哥哥的信号,替哥哥仔细分说起来,“那匪首贼精,见势不妙早早跑了……击溃先锋后乱民四散,花了好大功夫,才追回来七八万人。这些人里除去乱军,就是寻常没饭吃的百姓了,横竖没了田地,活不下去,难不成还让他们再自寻出路去?大哥就吩咐让把这些百姓都带回广宁,”说到这里,他憨厚一笑,“大哥的名头忒好使,这七八万人才坐船走了三分之一,便有百姓听得风声,从藏身之处纷纷出来,跑来……”说是投靠就不太恰当了,“哭天抢地,卖身为奴都要跟着大哥。”

  水溶听得直笑:哪里是百姓听得风声,分明是他派遣几十个小队,边剿除占地为王的山匪水匪,边表明身份,说说广宁的好处再多拉点人回来。

  原本想软硬兼施,却没想到就意思意思给了点口粮,百姓们听说有饭吃便不顾一切地跟着走了,和他弟弟所说的一样,只要管饭,卖身为奴也情愿。

  宝玉会意,“王爷还缺人种田做工不成?”

  除了极少量简单培训就能进工坊,成为合格员工的匠户,大多数百姓到了广宁都是要在官员的命令和引领下,府卫的监督下往北垦荒种田的。

  只不过依照现在的天气条件,春末加整个夏季以及初秋,会种田劳作,秋收后就要让庄户们返回广宁附近的集体宿舍过冬。

  目前投奔王府好些年的牧民们便是在温暖时往西边北边放牧,到了夏末便带着家人和牲畜逐渐“东归”,尽量赶在第一场雪下来之前回到广宁的家。

  这些部族已经如此生活了好几年,眼瞅着就要融入广宁,成为起码半个广宁人了。正是靠着这些部族的口耳相传,水溶收拢西边的游牧部族几乎没费什么力气。

  至于更西边有数几个有自立之心的超大部族,在试探过北静王府的战斗力之后,便和和气气规规矩矩地跟广宁做起了生意。

  也就是说如今西北关内关外再加上广宁,三方互相都在做生意,凭着贸易而来的粮食加上各自出产,日子都过得下去,于是真实地相安无事起来。

  而西北边军这边还有皇帝挤出来的粮饷当“添头”,更保持住了一定战斗力。

  所谓起义军,兴起便是在西北,然而这位有着李闯王模板的“贼首”,不管势头多盛又抢了多少士绅大户的金银粮草,又裹挟了多少百姓跟随,哪怕面对京郊大营的精锐都一点不虚,却从来都不去挑衅西北边军——当然,这位在面对水溶的时候,早早就带着心腹老营望风而逃了。

  这些宝玉都心知肚明,既然确认王爷依旧缺人,他们夫妻来都来了,他瞧了眼宝钗:焉有不出力的道理?

  宝钗瞬间读懂丈夫的意思:上进哪儿不好了?!连贵妃都巴不得他们夫妻俩能在北静王这儿有个立足之处,以防万一……

  收到妻子的信号,宝玉再一次打开了话匣子。

  宝玉和宝钗夫妻俩在边军大营边上住过好一阵子,又使了不少银子,对西北边军的了解比禁军多。

  “禁军的真实战力,有史家叔叔们的提醒和贵妃的告知,我勉强略知一二。”顿了顿宝玉又解释道,“贵妃幼年很得祖父的疼爱,和我大哥时常一起在祖父书房读书,成年后又一直居于宫中,对兵事的了解……我说句不客气的,未必在圣上之下。”

  宝玉满了十五后,便颇为出挑,又得北静王青眼,于是史家兄弟俩不看僧面看佛面,也厚道地给宝玉传过数次要紧又真实的消息和秘闻。

  总之,结论就这么明摆着,不由你不信:如今皇帝手里在册的禁军二十万人,绝对打不过边军那号称十五万的精锐,至于京郊大营里那大约十万人差不多都是拖后腿吃白食的,不如不算上。

  另外,在封建时代王朝中后期,吃空饷已然是常态。

  “边军那边能战的活人大约七万,禁军也是这个数,而京郊大营里如今能有三万活人,我把脑袋割下来给你当球踢……这是冯大哥哥原话。”

  冯大哥哥指的是冯紫英。

  这个数据跟梅非汇报给他的相差仿佛。只不过这里说的都是战兵,辅兵不算。

  水溶便道:“多地绝产,莫说收什么税赋,只怕连去征收田赋的官吏都不知所踪了。”

  宝玉更是直白,“明摆着臣强主弱……外甥当皇帝还是自己当皇帝,”他冷笑一声,“能犹豫多久?”

  宝钗听了,连连点头。丈夫提及皇帝,她不仅一脸赞同,更十分坦然。

  水溶忍不住跟小图标嘀咕,“瞧瞧,皇帝不靠谱,无法到了无法控制长江以南的地步,这么年轻的小夫妻都不把君权放在眼里,言语间殊无敬意。”

  小图标附和道:“为尊者讳,你得够尊,人家才会为你讳的呀。”

  水溶道:“不说皇帝了,宝玉宝钗都来了,千里把自己送来了,也不好不使唤不是。正好等船的时候,让他俩带着他们的人也一起修码头得了。”

  前前后后不知道走了多少趟船,如今大营边上的临时宿舍里依旧安置着五万百姓,且随着时间推移而水溶在此的消息传播,源源不断有百姓拖家带口带着最后的一点家底赶来,奔向关外那世外桃源之地。

  而这些百姓原本的第一目的地是江浙和湖广,不过也有早就发觉势头不对,变卖产业直接南下发觉混不下去,再回转奔向广宁。

  这种人往往都是富裕的农户,比较聪明,又全家一起行动,水溶让幕僚们一一记下:这样的人家很有培养的价值。

  总之水溶一直待到了秋末,才全军回返,路过京城时京城又一次四门紧闭,水溶笑了笑,觉得皇帝要是一直这么一副惊弓之鸟的模样,大难只怕不远了。

  皇帝的钱粮都见底,而湖广和江南今年收成也不好,然而总不至于一点税赋交不上来,偏偏眼见着黄河都要封冻了,负责押运税赋的官员和将军全都没了消息——连往日的那种推诿狡辩都没有,就是据说车队出发,之后杳无音信。

  儿子尚了皇后所出的公主,且儿子与这位曾经备受宠爱公主一起回到云南,镇南公当时记下了人情。

  这次看在姻亲的份儿上,难得好心,让自己的探子走川蜀绕了个大圈,把密信送到了皇帝的案头。

  原来皇帝那位封地在湖南和江西交界的叔叔,与坏了事的义忠王的孙子联合了起来。

  当初“纵横”劫掠西北诸省和半个中原的几位匪首或多说少都受了这二位的资助,镇南公也非常实在,被北静王击溃驱赶的那位回到了他主子身边,其余几位则躲到了川西,实在力所不及。

  至于本该上交的夏税,陛下该问问江南官员士绅还有押运的将军究竟是怎么分成的,其中另有几分直接拿去“资敌”,陛下您猜?

  皇帝收到密信,直接吐了血,晕倒当场。

  却说回到广宁的水溶刚跟幕僚们商议过开春的拓荒开垦计划,回到内书房就听梅非禀报:皇帝病重,数日不曾上朝,京内京外各处异动不绝。

  这是预料之中的事儿,没钱没粮压不住兵制不住臣子的皇帝能撑到现在,抗压能力已经非常强了。

  这几年里天灾加人祸粗粗估算,起码死了千万百姓——水溶在莱州,那可是中原,等了大约半年,也只弄回来三十来万人,足见整个北方已然元气大伤。

  水溶有些感慨,下班后就抱着能憋出单个字词的女儿恢复力量。

  黛玉素知王爷有颗悲天悯人之心,因为自家海上商路依旧无比顺畅,来自金陵以及粤州的商人不仅带来了人口银钱货物,更送来了源源不绝的消息:如今南方的日子也越发难过起来。只说有湖广熟天下足的湖广,土地出产不交赋税都难填补肚子,而越来越多的商人前来商谈买粮事宜。

  她看着逗弄着女儿的丈夫,轻叹道,“皇帝病倒,本就弹压不住,往后必是要大乱的。”

  水溶点了点头,“就看谁先忍不住出头了。”他是要捡桃子的,非得各方斗个差不多,才轮得到他出场。

  数日后,镇南公这封堪称“导~火~索”的密信原原本本的抄本也送到了水溶手里。

  水溶一看,不由轻笑,“虽然信里说的都是实话,仍旧遮掩不住他老人家是因为分赃不晕而恼羞成怒。”

  又过了七八天,水溶回正房时就见黛玉正招待宝玉宝钗夫妻两个。

  旧情难忘什么狗血戏份,全然没有。

  黛玉如今看待宝玉宝钗几乎一个样,闲聊之余,还不时搓一搓犹如树袋熊一样抓着母亲衣襟的女儿。

  等客人告辞,黛玉才把这夫妻俩上门的目的娓娓道来,“也是专门送信来的。”她接着解释道,“就是镇南公把陛下气得重病的那封信,贵妃拿到这个怕是不容易,还能使人送到咱们手里,更是不容易。”

  水溶很是欣赏元春,“她比她伯父父亲以及一众兄弟都明智都果决。”

  黛玉也叹道:“可惜入宫为妃了,不然能帮衬荣府更多。幸好宝二哥和嫂子能支撑门户,舅舅舅妈还有琏二嫂子他们挥霍惹事,总算有条退路。真等京里乱起来,紧闭门户也就是了。”说着,不由失笑,“外祖家已经没什么值得抢了。”

  水溶笑着把黛玉揽到怀里,“你也太明白了。”

  黛玉笑道:“我还有更明白的呢。再攒上几年粮食,就该再次入关了,摄政王,嗯?”她已经敏锐地发觉丈夫无意为帝,不过不当皇帝,可以把皇帝削成王爷说过的“吉祥物”,手里没粮没钱又没兵的皇帝,谁怕他再翻天呢?

  水溶心中畅快,“你果然懂我。”

  作者有话要说:  再来个大肥章……后续和关键人物的结局叙述一下就差不多该完结啦。

  ---------------

  和,待红衣静客,玉浮尘,落霞,谢谢几位相好的给的票票,么么哒~~

第七十章

  水溶感觉黛玉心情挺不错, 便故意问她,“再见青梅竹马有何感想啊?”

  黛玉靠在水溶身前,轻声道, “他终于长大了。”

  这种慈母欣慰语气是怎么回事?虽然黛玉这话一点儿错都没有, 水溶再接再厉, “别的想法还有没有了?”

  黛玉猛地抬头, 见王爷一脸笑容,她又慢悠悠地靠了回去,笃定道,“王爷吃醋啦,有点酸。”

  水溶是很自信的,当然这会儿说他自恋也没什么问题, 宝玉从来就没被水溶放在“情敌”这个分类里, 与其说他关心黛玉宝玉再见情愫复生, 不如说他更关心他媳妇的感受。

  再扯点远点儿,宝钗刚进荣国府的时候, 黛玉也是酸过一阵子的。后来两个姑娘因为人生目标和经历全然不同, 彼此早就没了什么别苗头的心思。

  黛玉亲见宝玉宝钗感情不错,夫妻间也眼神互动更有默契在, 但她……真没什么特别感觉,她抬头认真道, “王爷爱我敬我信我,容我任性妄为,”被信任被尊重, 这两点她在荣国府可是很难感受得到的,“再没人待我像王爷一样好,”顿了顿,她又嘀咕了一下,“我爹娘也是。”

  水溶还在享受来自媳妇的有节制的“彩虹屁”,冷不丁听见个“爹娘”,心情立即复杂上了,“行吧。我就当夸我了。”

  黛玉轻轻捶了水溶一下,“本来就是在夸奖王爷。”

  水溶猛地用力,把黛玉箍在怀里,“哦,谢谢夸奖。”

  话说水溶和黛玉在工作时能做好搭档,水溶主输出黛玉则是默契的辅助,而闲暇时又不缺这样的亲昵温情的时刻。

  而同样走搭档风的夫妻档,宝玉和宝钗在公事私事上都能想到一处去,但是私底下相处……不是说感情不好,而是总让人觉得……差了那么一点儿柔情蜜意。

  黛玉说得很对,几年的时间宝玉真的彻底长大了。

  对于曾经天真任性又不大负责任的自己,宝玉内心都很是瞧不上眼,然而那个时候只有黛玉真心待他,真心明白又在乎他的想法和感受,这一点祖母和母亲都根本做不到。

  所以宝玉看得越明白,就越是珍惜那时候的黛玉,至于那段无忧无虑的时光也注定只能躺在回忆里……

  宝玉现在非常忙:他被王爷塞进了广宁研究院,做了助理讲师,不仅要做研究带学生,还不能疏忽对工坊的技术指导。因此他难得有那么点空闲,也不会花费什么精力在追忆和感慨过去上。

  而宝钗更是大忙人一个。这不刚回家,夫妻俩就见宝钗手底下的管事们已经在抱厦里等了有一阵子了。

  因为水溶在出关的半年里断断续续接收了约四十万百姓,与之配套的基建正如火如荼地开展,同时还得为明年的移民潮打出点余量……此时已是水溶在不大重要技术要求也没那么高的项目上搞招标的第三个年头。

  宝钗凭着娘家兄弟和丈夫这双重人脉,也拿到了好几个小项目,同时来到广宁做过一阵子功课后,她便果断响应王爷的命令,先开上三个工坊再说!一个做肥皂,另两个则建成纺织厂。

  因为天下无处不冷,广宁的毛料堪称供不应求。

  这商机别说嗅觉灵敏的商人们,就连下工后聚在一处到酒馆喝一杯的工人都门儿清。只是间纺织厂最大的难关是……有门路从王府买来广宁独有的蒸汽纺织机。

  而宝钗刚刚就是从北静王妃处讨来了两台蒸汽纺织机!她把这话一说,从她爹还年轻的时候就是管事的大管事直接激动地从座位上弹了起来!

  于是这一晚等宝钗回到卧房时,都快到丑时了。宝玉这会儿也没睡着,等回媳妇便轻轻拍拍媳妇手背,“累不累?”

  宝钗素来不是爱逞强的人,“累,”话锋一转,“但心情好生畅快!”

  宝玉也笑了,“我懂,我也是呢。”他也话锋一转,“好不容易来了广宁,咱们该添丁进口了。”

  宝钗面皮涨红,嘴上却不差,“我也是这样想。”

  话说宝玉宝钗婚后,宝钗就从婆婆王夫人身边伺候的丫头那儿听说,婆婆有意等她生下儿子便抱到身边教养。

  宝钗不是对长辈教导小辈有意见,若是荣国公尚在,提出要亲自教养她的儿子,她能心甘情愿欢欢喜喜地把儿子亲手送到老人家手里。

  但是王夫人要教导她的儿子……凭什么,凭她不识字,凭她挪用公中银钱为自己谋利,还是凭她差点把荣国府的脸面差点丢光,连贵妃都对她没什么耐心吗?

  直接搞掉亲娘和亲哥哥管理权的宝钗怎么会让王夫人这个纯粹的内宅妇人拿捏住?发觉丈夫对王夫人一样缺乏耐心之后,她委婉地表达了自己的担心。

  其实那个时候,宝玉刚好“醒悟”,对自己父母尤其是母亲的态度岂止是缺乏耐心?于是宝钗的放低身价的请求……跟宝玉不谋而合,宝玉再怎么没心没肺,也不会希望他的孩子重蹈他的覆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