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宫女官 第169章

作者:张佳音 标签: 清穿 灵魂转换 BG同人

  这些旗人,皆因朝中一直以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越发无所顾忌,而此时太子亲令严查,自然是一查一个准儿,甚至渐渐牵连到更多八旗中的显赫之人身上。

  太子此举,京中百姓自然拥护,但八旗上下利益使然,自不愿太子深究,因而便有人传信给谒陵过后巡塞的康熙禀报近来京中发生的事,其间隐晦地表明太子如今行事越发强横,不顾及八旗乃“国之根本”。

  康熙接到京中快报,面色黑沉,却并未当着蒙古王公们表现出多少异样,只是缩减了原本的行程计划,提前摆驾回京。

  太子听闻皇阿玛提前回京的消息,目光冷冷地扫过某些大臣,见他们不与他对视,冷笑一声,平静道:“皇阿玛抵京之日,尔等随本宫出城恭迎圣驾。”

  众大臣应“诺”。

  十日后,太子率大臣们出城,康熙见到太子,神情略有些淡,然依旧当着众臣面对太子这段时间的代政表示认可和赞扬。

  只是御驾回宫后,康熙打发了其余皇子和大臣们,冷声叫太子留下。

  懋勤殿内再无旁人,太子双手提起下摆,跪于地,垂首不语。

  康熙居高临下,冷漠地看着他,“太子,你如今可还有将旁人放在眼里?”

  “儿臣不敢。”

  “你有什么不敢的?!屡次擅作主张,朕不与你计较,你如今连八旗都敢动,根本没有将朕这个皇阿玛放在眼里。”

  “皇阿玛。”太子倏地抬起头,略显急切地解释道,“实在是此次八旗兵丁行事太过,京中百姓皆有怨言,满汉之间本就矛盾不断,儿臣若不严惩,朝廷恐怕会失民心。”

  “太子!”康熙眼神越加严厉,“杀鸡儆猴也罢了,朕是问你,为何擅作主张动八旗!”

  太子垂着头,垂于两侧的手渐渐攥紧。

  康熙胸膛随着怒气起伏,手略过砚台和镇纸,抓起书案上的一本折子,扔向太子:“说话!”

  太子下意识的闭眼,丝毫不防备地任由奏折打在额头上,而随着奏折滑落,手缓缓松开,俯身道:“请皇阿玛责罚。”

  “太子,你当真以为朕会对你毫无底线的纵容吗?”

  “儿臣不敢。”

  “冥顽不灵。”康熙看着堂中跪着的太子,气得胸口疼。

  这时,门外梁九功敲了敲门,禀报道:“皇上,容女官求见。”

  “不见!”

  康熙想也不想说道,随后见太子因为梁九功的禀报眼神担忧,气极而笑,“在你心里,惹怒朕还不及她容歆重要吗?”

  “皇阿玛容禀,姑姑月前扭伤了腰,不良于行,是以儿臣才因她的到来而担忧,绝非是轻慢皇阿玛。”

  康熙听到容歆受伤,怒火滞了一下,随即更加高涨,一巴掌拍在书案上,“她以为朕会对你如何?平素不知规劝你,此时倒反应迅速!”

  “梁九功!”康熙朝着门外怒喊道,“让她进来!”

  懋勤殿外,梁九功低声道:“容女官,咱家可真是顶顶后悔认识你了……”

  容歆感激道:“谢公公帮忙通报,日后但凡您有事,容歆在所不辞。”

  “呸呸呸!不吉利,咱家宁愿容女官欠着我的人情,也不希望有求您帮忙的一日。”

  容歆冲他福身一礼,随即躬身踏进懋勤殿中。

  她一进去,立即用余光去看太子,见他额头有一块儿青印,面前又散着一本奏折,便猜到了那青印的出处。

  “奴才给皇上请安。”容歆忍着腰痛,结结实实行了一个跪礼。

  康熙看着她的动作,冷嗤道:“你赶过来,无非是为了太子,不若替朕问问他,如此冥顽不灵,意欲何为?”

  容歆又躬身行了一礼,抓住前方太子的袖子,焦急地催促道:“殿下,皇上是您阿玛,您在皇上面前有何不能说的?您快向皇上解释啊。”

  “姑姑……”太子看了她一眼,又低下头,“我确实擅作主张,理应受到责罚。”

  “倏——”

  又一本奏折正对着太子的头飞来,容歆跪着移向前,抬手欲挡,腰又抻了一下,忍不住痛呼一声。

  太子听到,顾不上奏折砸在头顶,连忙询问她:“姑姑,您没事吧?”

  无人注意到,冷着一张脸的康熙眼神闪了一下。

  而容歆只想着康熙都发怒地扔东西打太子,根本顾不上她的腰,抓紧太子的手腕,急道:“我先前与您说过无数次,有什么话便与皇上推心置腹的说,否则父子情都淡了,您倒是说啊!”

  “姑姑,您别急。”太子看着容歆因为疼痛抿紧的唇,忙解释道,“我是怕皇阿玛更生气才不说的。”

  上首,康熙声音冷硬道:“说。”

  容歆推了太子一把,太子面对皇阿玛,回道:“儿臣以为,八旗若不震慑约束,长此以往必会害及社稷,儿臣愿做刀,待皇阿玛归京,对八旗稍加安抚,他们自然更臣服于皇阿玛。”

  康熙一怔,沉声问道:“你可有想过八旗会如何看你这个储君?身为太子,不考虑后果……”

  “儿臣唯愿江山稳固。”

第185章

  “梁九功。”

  梁九功弓着腰走进殿内, “奴才在。”

  康熙淡淡地吩咐:“去请太医。”

  容歆看向太子,太子即刻道:“皇阿玛,待回了毓庆宫, 儿臣便为姑姑请太医, 在乾清宫有些不妥……”

  “朕话还未说完,你们二人,谁也不能退下。”

  容歆和太子一听,皆姿态更加恭敬地立直身体, 恭听圣言。

  康熙走到书案前, 来回踱步, 神色忽而怒忽而烦忧, 良久方才稍平静些许, 面向太子而立, 语气沉重道:“胤礽, 朕向来对你的能力引以为傲, 这一次八旗之事,怎能如此激进而不顾大局?”

  大局是什么?是太子有可能和八旗生了嫌隙。

  若八旗认为太子对八旗严苛,皆不愿再支持太子, 他储君之位不稳,再好的能力和名声也无用。

  “朕需要你一个太子做利刃吗?!”康熙说着,越加怒火上涌,极努力才克制住。

  太子挺直背脊, 垂下头,“儿臣知错, 不该惹皇阿玛生气。”

  不该惹皇阿玛生气, 而不是不该做此事……康熙胸膛剧烈起伏, 气得一甩手背对两人。

  容歆悄悄抬眼瞧了一眼康熙的背影, 手肘轻轻碰了太子一下,示意他好好说话,这个时候不说些好话,固执什么呢?

  而她还未来得及收回手臂时,康熙忽然转过身,对着容歆怒气冲冲道:“你便是如此看顾太子的?眼看着太子任性还一味纵容,不知劝阻,你该当何罪?!”

  这事儿容歆确实没多问,也没有任何劝阻之言,她自知理亏,躬着身子,老老实实任骂。

  太子和容歆,两个人皆一副“你骂,我们知错”的模样,康熙一个人唱独角戏一般又骂了几句,竟荒唐地突然有几分不知用什么样的情绪结束……

  这时,梁九功领着太医出现在殿外,“回禀皇上,郑太医到。”

  “让他去毓庆宫等着。”康熙面无表情地看向太子和容歆,“朕就不该太过放纵你们。”

  容歆忍着腰痛,低头掩住嘴角的无语,什么话皆教他说了,皇上就是了不起。

  而康熙还有更了不起的,“太子知错犯错,罚月银一年。”

  本就贫穷的太子,雪上加霜。

  “容歆……”

  容歆微微挺直,眼神十分平静,上次罚的抄医书,她至今还没抄完,债多不压身,无所畏惧。

  康熙面无表情地看了容歆片刻,不疾不徐地开口道:“朕听闻皇长孙至今还未穿过你亲手所制的衣服,待你伤好,便为皇长孙缝制四季衣物各一身,如此已是念及容女官年老体弱。”

  容歆一僵,然后故意扶着腰,缓慢地躬下身,应道:“确是奴才不够尽责,奴才必定竭尽全力。”

  康熙这才满意似的挥挥手命两人退下。

  太子亲自容歆离开,等到出了乾清宫,便关心的问:“姑姑,您的伤可还好?”

  容歆故意重重地“哼”了一声,道:“殿下再惊吓我几次,我便真的要年老体衰了。”

  “姑姑,舐犊情深,皇阿玛对我们兄弟如何,您不是最清楚吗?”太子低声道,“再坏也不过是重罚一二。”

  “那您也不能一再挑战皇上的底线。”容歆紧紧抓着太子的手腕借力,无奈道:“您眼瞅着没几年就要而立之年,朝堂上的事,您不说,我也不能事事去关注,但您从前怀柔之策做得好好地,怎么突然这么大手笔?”

  “其实早已该整治。”

  侍从们远远跟在两人身后,空旷的地方声音低些,旁人也听不见他们说话。

  容歆便看着太子,问他:“真是如您所说,要替皇上收拢人心?”

  “这只是其一。”太子目视前方,神情平淡,“我这么做,皇阿玛只要斥责我罚我,八旗的怨气便可平息大半,但我若是不做事,皇阿玛为了改变八旗生计,必定还会提及国库拨款一事。”

  “若皇上为了安抚八旗,仍然要拨款呢?”

  “皇阿玛是英明之君,不会浪费此等良机整顿八旗。”

  太子倒是一直十分崇拜康熙这个皇阿玛。

  不过太子料定康熙会为他收拾残局,并且借机整顿八旗,而非仍然坚持原先的想法,拨款救济,是有缘由的。

  哪怕康熙再如何表现得重视八旗,他是一个帝王,首先便不能够忍受有人对皇权至高无上的地位有动摇。

  而太子也不等她回复,又道:“最好的办法,还是改变旗人只能行伍的格局,只是如何安排,也是难事……”

  容歆闻言,拍拍他的手臂,道:“左右成年的旗人已是如此,一时半会儿无法解决,不若先从尚未成年的旗人着手,那数百万两,不若再建一所书院,专供宗室子和官宦子弟读书。”

  也就是所谓的贵族学校。

  历朝历代皇室惯常维护中央集权的办法,便有控制思想这一道,而这个书院最终对大清有利与否,还要看上位者之心在何处。

  目前以太子的志向,这所书院初期定然是好的。

  太子思索之时,两人便回到毓庆宫,守门的太监行礼后,回禀道:“殿下,女官,直郡王正在惇本殿等候。”

  太子向容歆投过去一个无奈的眼神,询问道:“姑姑,胤礽看起来狼狈吗?”

  容歆看着太子眉上那块儿青印,“这个算狼狈吗?”

  太子抬手轻轻碰了碰,眼神中闪过一丝复杂,摇摇头,“罢了,是躲不过去的。”

  而大阿哥也没叫太子失望,问过容歆的伤之后,便开始对太子头上那两块儿青印进行嘲笑:“太子这是撞到哪儿了?怎地如此不小心呢?”

  太子视他如不存在,嘱咐容歆:“姑姑先去查看腰伤,走动时务必小心些。”

  容歆点头,对两人道:“殿下,郡王,那我便先行告退。”

  “姑姑,我进宫才知道您受伤,明日便让人送些补药给您。”

  太子替她推辞:“宫中一应药材皆不缺,不必麻烦大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