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不努力就要被迫继承皇位了 第174章

作者:大团团 标签: 宫廷侯爵 种田 系统 BG同人

  汤斌在御书房等候多时,他说话不爱绕弯子,直接点明:“殿下说,若是能将‘科学’设为上书房的课程就好了。”

  汤斌还暗示康熙:皇上要臣劝说的话,臣都劝过了,至于能不能让殿下有所改变,要看殿下自己。

  至于开设“科学”一课,康熙自己都在学,自也不会阻止孩子们去掌握这一门新的知识。

  帝王未曾说答应还是不答应,汤斌不敢妄加揣测,只是低声提醒康熙:“殿下有七窍玲珑之心,微臣劝说他时所说之话与微臣平日里为人不符,恐怕已经引起了殿下警惕。”

  引起警惕又如何,话带到了就好。

  康熙想着:这一回,保成总接受朕给他的安排了吧?

  他等啊等,等着胤礽表明态度,等着他主动来与自己沟通,说话,说不定还会像儿时那样撒撒娇,到时候他是嫌弃似的斥责他,还是严肃地要求他再成熟稳重一些呢?

  对孩子的培养,康熙自认已经倾注了不少心血,为此,他又一次将索额图给召至御前来敲打。

  “朕为保成找了全大清最好的太傅们来教他,更是亲自将他带在身边殷殷教导,朕要的可不是顺从朕的应声虫,朕要太子有自己的主见,对政务,对处事都有自己的手腕。”

  康熙:你平日里的手腕都用到哪里去了?倒是好好教教他啊!

  索额图:“……”

  又要太子有主见,又要自己去教他,都说伴君如伴虎,帝王之心思,无论如何他是猜不透的,这种时候还是捏着鼻子认命的好。

  次日,那封由胤礽写的奏折,直接上交至内阁,在内阁之中引起轩然大波。

  索额图惊骇异常:不是说要太子有主见,这还不算有主见吗?

  王熙正色道:“此事严重至极,恐怕需要亲自拜见皇上,将殿下此奏送到皇上御前。”

  自古以来,就没有储君会主动去碰触军权的,尤其是帝王手中权柄在握时,帝王愿意给,那也就罢了,帝王没有主动给,岂有太子亲自过问全国军队之事?

  吴正治责备似的质问索额图:“索相与太子亲近,为何不阻止殿下?若是殿下大一些,一顶窥视军权、枉顾帝危的帽子可少不了,您这样纵容殿下放肆,是在害他。

  问题是,殿下才十一岁,他在朝野之中没有做过任何主动揽权的事儿,他就是写那么一篇会引起争论的文章来嘴上爽爽的。

  康熙曾经接到过胤礽不少上奏文章,尤其是太子接触政务以后,内心关心时政,时常上奏与帝王讨论,一来二去也就养成了父子之间以奏折交流的习惯,明明可以当面说的话,用奏折来传递正事成了他们二人间的默契。

  而今这一篇奏折,没有半点肉麻的马屁,将大清的旧俗旧军制剖析地体无完肤,还提出改进军制的理想与方案,埋怨他在边境之事上“优柔寡断”,反了,反了天了!

  康熙憋得慌。

  昨天还在盼着太子御下手腕强硬一些,别总软绵绵的没个主见,事事都要找汗阿玛,依赖自己像个没断奶的孩子,只恨不得孩子能别那么乖巧听话顺从自己。康熙还想保成有仙兽在侧,学习过太多的先进内容,却每一次都劝说自己,一旦康熙不答应,他就乖巧地认下,还不反抗,难道是从小就约束他约束得太狠了,让他连提出异议的胆量都没有?

  太子,应该有锋芒,有自己的傲骨。他明明那么优秀,可以成为那个为他分担烦恼的人,却不思进取,每一次都顺从自己。

  本性过于温和良善,孝顺自己这一点康熙还觉得欣慰,到底是自己养大的孩子,可对待别的臣子,康熙就不乐意看到太子吃亏,否则未来保成长大了如何御下,如何威慑他人?

  今天转眼间,胤礽就以实际行动告诉他:汗阿玛您想多了,儿臣胆大包天,儿臣这就来撸您的老虎须。

  如果只是父子二人私底下,这事儿还好处理,揍一顿就完事了,可太子将这封奏折送到了内阁。

  康熙就算不想发怒,也不得不作出发怒的样子来平息老臣的不安。

  保成这是在做什么?他嘴上爽过了,倒是给他引来了一堆麻烦!

  康熙面对着五位老臣,一时说不出话来。

  王熙、宋德宜、勒德洪、吴正治、索额图……

  他一拍桌案,怒斥道:“去将太子给朕叫来!”

  作者有话要说: 康熙:朕后悔了。

  胤礽:汗阿玛就是闲的

第184章

  太子殿下说说雅克萨之战处理的不好,那也就罢了,反正这事是纳兰明珠与索额图一同在办,处事将领有误,那也碍不着皇上,可他说皇上对敌国“认怂”,还大肆批判八旗之制!

  小殿下指责皇上“心慈手软”,“对敌人温和”,那得看皇上的态度,皇上要教育自个儿儿子,其余臣子也管不着。

  事儿可大可小,一切全凭皇上的态度,蔑视君威这还真扯不着,因为殿下年纪还太小,又是皇上亲手带大的儿子。

  这对天家父子之间的关系得好到什么地步?好到朝臣要被迫听皇上抱怨孩子不听话,尤其是帝王身边的宠臣,哪一个没有顺着皇上的意思夸过太子过?

  就连纳兰明珠在的时候,也不得不在皇上面前说一些好话,来顺着老父亲的意,更别提本就是太子拥护者的索额图了。

  令内阁最为重视的问题是,太子在奏中大肆批判了八旗之制在此次雅克萨之战中暴露的缺点。

  并非是无理取闹的批判,而是事事言之有物,每一条都令内阁老臣心肝儿颤的一针见血啊!

  胤礽:老祖宗言“八旗出则为兵,入则为民,耕战二事,未尝偏废。”(1)然事实当真如此吗?

  出为兵,入为民。究竟是兵还是民?

  是民,就得纳税,但不必当兵,是兵,就有当兵的义务,则不必纳民之税,兵与民不分,固然可以令兵之名额众多,可兵民不分,使得八旗后人不可谋取其他营生,要么当兵,要么就做官,朝廷为了安置他们还要给官位,所给出的权力与便利,只能惠及部分,而非整体,致使闲置旗人无从生计,唯有靠旗饷供养。

  八旗之中地位悬殊,竟出现以奴仆之态施以臣下,上挥之则来呼之则去,下献媚拍马为求上位无措不用其极,军中出现这等现象,风气之败坏已使上下矛盾更为尖锐。如此上不和,下不满,长此以往,怨恨滋生,乱象皆来于此。

  自秦始皇灭六国以后,再也未曾出现“奴隶之制”,而到我朝,竟出“世奴之制”,走上倒退之路,其劣处于八旗之中暴露无遗,正是世代为八旗做奴仆的包衣之制。

  汗阿玛费尽心思前去南巡,提拔汉臣,缓解满与汉之矛盾,却不知八旗之制更激满汉之矛盾。

  汉军旗之中,植入满臣监视,指手画脚,满汉之间互相猜忌,更有蒙古旗在其中搅弄风云,八旗之间互有相违。八旗之制使得满汉之分更为严重,猜忌而出争斗,争斗而军政不和。且满军后人因制度所限,不可迁,不可谋取其他生计,唯有依靠军饷而活,或削尖了脑袋去做官。

  雅克萨之战中,发挥重大作用之人并非八旗子弟,而是边境子民,京城调兵之数究竟有多少,汗阿玛与众位大人们或许心知肚明。而今八旗之制弊处已然显现一二,或可预料若继续推行,则百年后八旗后人将唯有靠旗饷而活之蛀虫,旧制之弊使八旗后人成为不士、不农、不工、不商、非兵、非民之徒,安坐而仰食于王家,或辅“以儒为将,以农为民之策”(2),生计唯有为官或当兵两途,旗之民兵再无其他能力,一旦到了生计不可维持之时,则使盗更为猖獗。

  总之八旗制度已经在目前的大清并不适用了,弊端初次显露,还有改正的那一天,那是因为现在的大清还是鲜活的,年轻的,国家年轻,还有一位年轻有为的帝王,没有过多的沉苛,改之则并不难过,待到未来沉苛缠身时,恐怕已经难以更改,到时候才是真正的伤筋动骨,要了性命。

  动八旗之制,有利于消满汉之矛盾,利于旗中民与兵分离,使更多人有其他生计,种族之分别消除,国家方能强大。汗阿玛时常教导儿臣若要治理好天下,“满汉必须得要一家”,实际上却并非如此。

  满人排汉,汉人亦会排满,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而我朝满人共有几人,汉人亦有几人?压迫与奴役,只会加剧矛盾,满汉矛盾不消,则统治地位不稳。

  满汉相阋将为亡国之源!

  另有大清之八旗,借鉴前明之军制,采用“世袭之制”,如此旧制,一人当兵则一家人当兵,世世代代去当兵,旗人将永无自由,世袭之制也将形成新的“集团”、“家族”,军中将失去生机,犹如老牛耕地,再无活力,儿臣思及恐极,一旦想到此制将延续上百年,子孙后代都如此,大清之国力又能在这样的制度之下活多久呢?

  盛唐之时,李世民也想不到唐朝享国仅有二百八十九年,如今大清迎来盛世,汗阿玛可能想到二百八十九年之后的大清会是怎么样?

  这样大逆不道的话,是由太子殿下说出来的。

  想到太子殿下身后教导他的“仙人”,内阁大臣吓出了一身冷汗,唯有齐刷刷聚集到帝王面前,战战兢兢地将那封写得过长的奏折递交上去。

  索额图有些焦急:太子殿下与皇上之间到底是怎么了?

  放在以往,太子可不会这样不分轻重地去气皇上,今日殿下所为,是故意为之,亦是在试探皇上底线啊!

  胤礽来后,张望了下,发现五位内阁大学士全都到了,还笑着与他们一一问了好。

  康熙将那奏折往他面前一丢,满面怒容,正待发怒,胤礽率先收敛起了笑容,严肃道:“汗阿玛,您看完儿臣所写的奏折有什么想法吗?”

  内阁大臣们:“……”

  他还问!

  他竟然还有胆子去问!

  不愧是亲父子,太子殿下这是料准了皇上不会杀儿子,顶着风冒着雨地给皇上找不自在啊!

  这要是他们家里有这么糟心触怒圣上的儿子,非得恨不得将他塞进娘胎里回炉重造不可。

  康熙气笑了:“你还有脸来问朕有何感想?保成长大了,伶牙俐齿了。写出这样的文章来,当真是好的很啊!”

  胤礽正色道:“汗阿玛,儿臣不是为了气您才写这样一封‘大逆不道’的奏折。”才怪。

  “儿臣所写这一切,全都是发自内心,源于现实,这是客观存在的,是不可避免的重大问题,除非我们假装自己聋了、瞎了,那么还能安慰一下自己,当做这一切的问题不存在,可儿臣不是,儿臣从小是由汗阿玛培养到大,看到的是汗阿玛让儿臣看到的世界,所想要分担的是汗阿玛的烦恼。”

  “儿臣是大清的太子,心中唯愿合满蒙汉回藏五族为一大国民,相提相携,合心合德(3)。其他臣子来上书汗阿玛,将蒙蔽在您眼前的错误揭晓,他们会丢了性命,他们不敢,也不愿意这么做,可这样的事儿得要有人来做吧?儿臣也不想假装自己是聋子,瞎子,儿臣看见了,听见了,学到了,就要将它们用出来,要解决这些问题。至于说出真话来的代价,儿臣想了想,大不了,儿子这太子就做不成了呗,不做太子,还有汗阿玛养着,那也挺好。”

  索额图:“……”

  殿下这一招以退为进,妙啊!

  王熙心肝儿颤抖:大事不妙!

  吴正治欲言又止,悄悄去瞧康熙的反应。

  这样的太子殿下,早已优秀于其他皇子不知多少,比之大阿哥完全是两个层面的眼界了,融合满汉,这话由太子说出口,两位汉臣那是板上钉钉地站在太子殿下的身边了。

  就是皇上,皇上他舍得让这样优秀的继承人不做太子吗?

  可能皇上自己也舍不得。

  不管怎么说,若皇上要惩罚太子殿下,吴正治必定会出言相保。

  康熙:“……”

  朕就知道,朕就知道保成至今还念叨着不做太子!

  【啊,高血压预警,高血压预警,大朋友的爸爸血压突破了一百八……大朋友爸爸的血压突破了二百!大事不妙,要是气死了爸爸,大朋友明天就要被迫继承皇位了!】

  作者有话要说: 这一章的引用资料有些多哦,如下:注释1《清太宗文皇帝实录》卷7,天聪四年五月壬辰,中华书局,1985

  注释2杨度:《大同报题辞》,《大同报》第一号,1907年6月25日注释3乌泽声《论开国会之利》,《大同报》,1907

  参考文献清末八旗制度存废讨论——以(东京)《大同报》为中心的考察ps:二更大约18点多,三更23点多

第185章

  胤礽听到小美的预警,又去看康熙那张暗藏着怒火,实则面无表情的脸,一边硬着头皮与康熙说话,一片又像小鹌鹑似的露出了怯意。

  “好得很,现在长大了,翅膀硬了,还学会要挟朕了!”

  康熙就像是大部分气急败坏的父母一个样,自己养出来的儿子,还能把他给塞回娘肚子里重造不成?这个时候就又气又恼,却也只是无能狂怒,除了嘴上叱骂两句“你翅膀硬了不听话了”,“你在威胁朕?”以外,好像也没有别的法子来收拾儿子。

  揍孩子那是不可能揍的,太子年纪已经大了,再不能用小时候的法子来对待他,内阁老臣众目睽睽之下也不可能真去抄起拂尘就抽。剥夺太子之位也是不可能,他越是不想做,康熙还偏就要赶着他做。

  “儿臣并未有要挟之心,只是关切国之重事罢了,其中并未有一丝一毫的私利,虽也气到了汗阿玛,但儿臣想一想自己的用句言辞,并未批判个人,而是批评制度,应当也罪不至此。汗阿玛若是有别的法子惩罚儿臣,那儿臣也认。儿臣年纪小,拿捏不住轻重,这次犯了错,您生气了怎么教育儿臣都不为过,儿臣受了教育下次就会改正了,但您可千万别憋在心里气着自己。”

  胤礽嘴上说着哄汗阿玛的话,心里却没觉得这次犯了错,他下次还会这么干。

  胤礽:太医们这么多年了都没能给汗阿玛治好高血压,孤说他有高血压,太医们非说汗阿玛年纪轻轻的没病,可愁死孤了。

  就是以为汗阿玛总是血压不稳,害他束手束脚都不敢瞎闹,每一次做什么事儿都得先想一想汗阿玛的承受能力。

  “你是在指责朕没有好好教你?”

  都说子不教,父之过,康熙给气得扬手对着书案就是一巴掌。

  “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