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六十年代农家女 第116章

作者:红烧豆腐干 标签: 长篇言情

  虽然自家搬出来,可那也是风水宝地!不识货的玩意儿,谁都能生出龙凤胎不成!

第193章 席间

  高音喇叭里放工的声音准时响起,出门邀请客人的关有寿遇上谁谁都喊一声来家里喝一杯。

  有道是宁落一村,不卯一户。

  人情世故这个东西,未必个个都会挑刺,但邀请了总归能落个好印象,得罪人的事儿,能避免就不要做。

  响午时分,家里的亲戚,被邀请的赵老爷子和马三爷在内的五位老人,以及马庆国等村干部们他们也都过来。

  “老小子,行啊,这两年都没看到你,你倒是越活越精神。”

  “赵大哥,你少听老马的,他一遇上我不打趣几下就憋得慌。咋这两年都不来我叶家堡逛逛?”

  “老喽,待在家里哪都不想去。”赵老爷子摸着胡须,招了招手,“你们客套啥?快都上炕。”

  一群老爷子们都是老交情,唠嗑着,脱鞋,上炕,卷上旱烟卷,端起烟袋锅,笑眯眯抽着。

  面对这些老头子,就连已经年过四十的马队长也得恭敬地伺候着,点火的点火,端烟笸箩的端笸箩。

  这帮老家伙不止辈分大,而且如叶五爷、马三爷、赵老爷子他们早年间不是游击队员就是红小鬼。

  在这绵绵大山里和小鬼子他们周旋了十几年,也就是他们不乐意跟着部队南下,寻找了自力更生隐居。

  要来的差不多也来了,既然人都到齐,自然得快开席。

  如马大队长和赵书记,还有老会计,他们还得赶着下午上工,过来一趟也是代表心意走个过场。

  东屋炕上炕桌拼成的一桌,肯定是没有小辈们的份儿,炕下一张八仙桌坐着李铁军、叶永胜哥仨、关有福哥仨。

  西屋同样也摆上一张桌子,坐满了关有寿的朋友马振中他们一帮人,还有被他们拉过来的赵传元。

  而外屋地的八仙桌则是由关大娘陪着亲家母和叶家三位妯娌,就连关欢喜和叶小凤都被叶秀荷推去入座。

  刘春花倒是想呀,可她也知道今天的席位还真没她入座的地方,但好歹也亏不了她的嘴不是。

  今天的席面就是关有寿有心准备的再简单,但还是非常不错,尤其后来叶秀荷还特意加了菜色。

  原本手上存的肉票,他一下子全花了还想存在地窖里留着慢慢吃,省得去一趟县城浪费时间。

  可他老丈人今日的架势摆得太大,一牛车的东西招摇过市的来了,不邀请马家的族长族老们,他好意思?

  请了客人自然得让人家不能说嘴,更不能让老娘和丈母娘以及三位妻嫂自个老妹子真在那光瞪着眼瞎扯淡。

  于是,这一顿饭大家伙吃得可算尽兴了。

  猪肉酸菜炖粉条那是论盘的上,里头都能翻出大肉片儿来;小鸡炖蘑菇同样是论盘的上,香的让人偷咽口水。

  炒土豆丝也是没少放油,都能吃得让大家伙满嘴油;香椿炒鸡蛋,又鲜又嫩,眼色搭配的也好看。

  素炒黑木耳白菜、烩酸辣干丝、尖椒干豆腐、水煮五香花生米,热菜凉菜算是全都齐活了。

  最后压轴的四喜丸子虽然个小了点、数量少了点,但配上一道红烧鲤鱼不止寓意好,连汤也被蘸着杂粮馒头一扫而空。

  暖屋图得是什么?

  就是热闹、喜庆。

  叶秀荷的心情非常好,更是满脸笑容。之前更是怕侄子们等了老半天会闹,一个劲地塞馒头。

  这会就是看到婆婆一个劲地往她宝贝孙子嘴里塞肉塞菜,她也不以为然地笑笑。吃吧,全给扫过了。

  反正真有剩菜,以她男人和她闺女的小性子,是一定不肯吃一口,这爷俩现在带着她儿子也学着样儿。

  但是,等她见到三金三兄弟吃完那里又忙不迭地跑到自己身边看灶台,突然觉得自家的一对孩子实在是谁都比不上。

  ——多懂事呀,乖巧地跟客人们打一声招呼,就先避到外面。

  再看大妯娌偷摸着往嘴里塞东西,烧火的二妯娌哭丧着她那一张苦瓜脸,叶秀荷暗自摇摇头。

  幸好也就今儿一顿,就当跟老院的人吃个散伙席。

  “三婶,你家真好,我以后就住你家了!”

  “臭小子!你不要娘啦?”

  “娘也住过来呗。”

  叶秀荷好笑地摇摇头。过了今天,她不挥着大扫帚赶人都够意思,还想蹭便宜?真当打架都是闹着玩儿?

  尤其铁蛋这臭小子,年纪最小也最缺教养,今儿一过来就非得要抱走她儿子的小被子不可。

  欠你的呀?

  幸好自家一对孩子多长了点心眼,知道先锁好箱子,要不然少了什么都不知道。可被子也得洗洗才行,瞧这埋汰样儿。

  关有寿抱着酒坛子来回不停地替大家伙倒酒,瞧得马振中几位都替他累,赶紧挥挥手让他去招待东屋那群人。

  ——他们都是打小的交情,客套啥呀。

  关有寿路过外屋,瞥了眼他老娘,笑眯眯地靠近,“两位娘,你们多吃点,嫂子们也别客气,老妹儿,替哥照应点。”

  叶大娘眉开眼笑地看着女婿,“去忙吧,别关顾着喝酒,吃点菜垫垫哈。”

  “好勒。”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顺眼,可关有寿何曾不是羡慕媳妇有一位慈祥可亲的母亲,“娘,今儿你就不走啊,多住几天陪你闺女。”

  “哈哈……好好好,去忙吧。”

  关有寿明知她敷衍,也没再多劝一言,没瞧他亲娘都开始要下起“刀子眼”?“娘,你也多吃点。”

  说完,他立即撤走。个个都惹不起呀,他还得去伺候好老爹和老丈人,可别喝着喝着喝上头,两老头要开架。

  东屋炕下的一桌,关有福埋头苦吃,本来象今天,连马振中都过来帮衬一把,可他三兄弟却偏偏当没事人似的下地挣工分。

  要说关有寿心里能舒坦那是假的,最起码他就没亲自开口邀请他们过来,谁稀罕你们媳妇拿来的八个鸡蛋?

  对这些糟心玩意,他只能无视,替老爷子们添满酒,到了他们这一桌朝妹夫和大舅子们歉意地笑了笑。

  一桌子的人,估计就李铁军最能理解他的心情,实在是每次自家办点喜事,大舅子和小舅子个个不走心。

  要不是三舅子每次撑着场面,自己都能笑话。

  抱着同病相怜的想法,这一桌则成了李铁军当主力,热情地招呼起叶家三兄弟喝酒吃菜。

第194章 这有啥?

  酒过半巡,还得安置下午上工的马队长几位先告罪离开,留下的老爷子们也没再多喝。

  一大把年纪了,他们更乐于唠嗑,于是连同叶五爷都被他们扯到赵老爷子家再续当年往事。

  老一辈们这一走,终于轮到马振中他们开始皮了,赶紧地端菜的端菜、端酒的端酒,撤到东屋。

  “大娘,你们快去西屋歇着,我们没这么快散场。”

  叶大娘就跟一尊弥勒佛似的,乐呵呵地直摆手让他们年轻人去玩个够,顺便挽走亲家母去了西屋。

  她这亲家母抠门一辈子,可别在这档口让她女婿的一堆好兄弟扫兴离开才行。一个好汉还得三个帮,有来有往她女婿才能吃得开。

  “这帮野小子!”

  叶大娘拍了拍亲家母胳膊,未语先笑,“别瞧着他们个个都是当爹的人,可还年轻着呢。就说我,一大把年纪了也总想去找老姐妹唠嗑。我咋听说你还上工呀,这养大儿子分了家,该享福了。”

  “跟你比不得呀,得看着几个孩子当得起家才安心。”

  叶大娘没去反驳我女婿如何如何,拉着她坐在炕上,自己脱了鞋上了炕盘起腿儿,“咱当老人的可不是个个如此。”

  “他们小的还嫌我跟他爹管得多呢。”关大娘埋怨着,也跟着上了炕,“其他孩子不说,就说我家老三。”

  叶大娘知道这是要告状,笑了笑,“孩子惹你了啊?该揍还得揍。不过大妹子呀,不是我说自家女婿多好。

  这孩子是真不错。你瞧他多能干,这么大的屋子说有就有,就欠两个钱算啥呀,两口子卖力点干,啥日子过不好,你说是吧?”

  关大娘叹了口气,“到底是离得太远了。”

  “这有啥?”叶大娘哈哈的笑了两声,“要照你这么想,那些儿子出息的搬到县里省里,老人还不得哭坏啦?”

  说完,她指了指外屋,“我就这么一个老闺女,当初她刚出门子,我跟她爹一宿一宿的睡不着。

  后来我老嫂子就说了,你想孩子干啥?她日子过得好好的比啥都强,你们是能护着她一辈子还是两辈子?”

  叶大娘说完,停顿了一下,让亲家母好好琢磨,接着说道,“后来我跟老头子寻思着,可不就是这个意思嘛。

  别说闺女,就是儿子,以前那些大户人家为啥让孩子上书院?他们又不愁吃不愁穿的,可不就是想孩子出息。”

  关大娘闻言又叹了口气。

  叶大娘垂下了眼帘,揉着自己的膝盖,“你呀,别愁这些,住远点就远点呗。只要咱孩子孝顺,他们就是逃到天边,都会惦记父母。这要是不孝的子孙,就搁在咱眼皮底下,都没用。”

  说完,她见亲家母闷声不吭地想着什么,也就不再多言。她闺女大好的日子,一声声叹气的,真晦气。

  外屋地,叶秀荷往土篮子里放上一大粗碗的干净肉菜,盖上一块布,急匆匆地追上叶小凤。

  今天都亏了她堂姐,还说自己瞎讲究,她还不是不带孩子上门!

  “干啥呢?”

  叶秀荷摆了摆手,“你再客气,我可生气了。”说着她立即倒回院子,喊声自家俩孩子吃饭。

  瞧这折腾的,尽是自家人饿肚子,谁想出的搬家必须暖屋?合着都是让你们搬新家,得先饿上一顿。

  外屋的八仙桌上,挤满了一大圈的人,有叶秀荷娘仨人,还有终于能就餐的刘春花娘俩和赵秋月娘仨。

  三金三兄弟和向东早已吃饱出门去撒欢,最小的关向西也被烧火的赵秋月给喂饱,一时之间桌上倒是不见喧闹。

  大家吃着迟来的午餐,你一句,我一句,就是谁都没提一句老四家的马杜鹃还在家,不知吃了没?

  见大家没提,连婆婆也没哼一声,叶秀荷自然更不会出言想问,更不会让俩孩子去给他们老婶送饭菜。

  ——没得把一些人的胃口给养大。

  就如她教导自己一对双胞胎一样。孝顺祖父祖母还说得过去,至于叔叔伯伯、婶婶大娘的,他们个个有儿有女的,还轮不到你们兄妹俩人去尽什么孝心。

  关平安挑了一些边上干净的黑木耳白菜放在自己碗里,将就着匆匆的吃完朝关天佑使个眼色。

  关天佑见状微微点了点头,瞟了眼大家,慢思调理地啃着馒头。

  关平安会心一笑。

  她6岁的小兄长可真机灵,11岁的三金都比不上他呢。你们喜欢在我兄妹俩的炕上蹦跳是吧?

  他就把贺礼全给挪到炕上,却独独留下鸡蛋和糕点放在外屋,名曰待客用,逗得大人们个个见着了夸着。

  东屋还是热闹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