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红妆 第128章

作者:姚颖怡 标签: 爽文 长篇言情

  商轩转身望向来路,怪石嶙峋,草木葱茏,他再环顾四周,不但找不到来时之路,他甚至已分不清南北东西。

  他在这里已经走了两天,早已不知身在何处了。

  老尼姑知道徐世基的藏身之处,又能在这山里自由行走,即使她不是徐世基的人,也是徐世基信任的人。

  而他则是连这座大山都走不出去的人。

  对他这样的人,老尼姑何惧,徐世基又何惧?

  商轩哈哈一笑,冲着老尼姑恭身施礼,谢过老尼姑,又问:“大师何否告知法号?”

  老尼姑一笑:“贫尼法号灭灯。”

  根据灭灯大师的指引,商轩终于找到了徐世基的山寨。

  按照萧长敦的吩咐,商轩只字不提合作之事,只是给徐世基放下了一枚金宝钱庄的印凭,凭此印可在金宝钱庄提银三万两。

  在徐世基看来,这枚印凭可能是三万两银子,也可能是一个陷阱。

  商轩要转告给徐世基的,则是萧家一不为兵,二不为功,三万两银子放在那里,你信得过,就去拿;你信不过,这银子就在钱庄里,还是你的。

  商轩说完就告辞,徐世基派人把他送出了青石山。

  “学生没有见过以前的徐世基是什么样子,但是现在他可真像个土匪头子,他们藏身的山峰有个巨大的山洞,从山洞里出去就是山的另一面,此洞之大,可容纳几千人。洞内钟乳丛生,需坐船前行,中途又有几道关卡,徐世基的待客厅设在山洞里,他坐在铺着老虎皮的太师椅上,威风八面。”

  萧长敦微微吃惊:“曾听家父说起云夷之地有这样的山洞,没想到青石山中也有,难怪朝廷派去剿匪的,两年来都没有找到徐世基的踪迹,难得他能寻到这样一个神仙洞府。”

  说到神仙洞府四个字,萧长敦失笑,这明明是个土匪窝啊。

第223章 归来

  不久,有消息传来,徐世基派人去过金宝钱庄,核实了那枚印凭的真伪。

  但是,没有提银子。

  对于萧长敦而言,这是一个好消息。

  徐世基既然让人去查,那就是想要这笔银子。

  尽管他没有提走银子,可是银子在那里是跑不了的,是他的就是他的,他随时可取。

  对于定国公府而言,三万两不多也不少,就看用在哪里了。

  但是对于养兵的徐世基来说,这三万两却是雪中送炭。

  只是就连萧长敦也一时没有想明白,徐世基的人已经到了金宝钱庄,为何没有提走这些银子。

  不提银子,换成银票也行,以徐世基之能,难道还会担心遇到劫道的,被人抢走吗?

  当然不会是这个原因。

  若说徐世基现在不缺钱,萧长敦是不信的。

  对于养兵的人而言,永远都会缺银子,这就是个无底洞,养兵要银子,募兵要银子,兵器马匹更需要银子。

  富足如秦王,不也是趁着郡主护城这件事,狠宰了榆林商贾们一通吗?

  可若说徐世基是不敢,萧长敦更加不信。

  他若不敢,就不会派人去核实真假了。

  从此,这件事便成了萧长敦心里的一个谜,想不透的谜。

  而与此同时,定国公世子萧祎带回了宫里的消息。

  护国公世子杨锦程去朝阳宫见过太皇太后。

  他走之后,太皇太后破天荒地让人去请了皇帝和皇后。

  在此之前,太皇太后每日只让皇后和贵妃、淑妃前来请安,除了上朝,太皇太后没在私底下召见过皇帝。

  多亏太皇太后见了皇帝,那天在朝阳宫里发生的事,才会传出宫来。

  据说,太皇太后询问皇帝,应该如何处置宜宁郡主和樊帼英封赏之事。

  皇帝说:“事关女眷,太皇太后定夺为佳。”

  当时,皇后的脸色都变了。

  但是太皇太后却很满意,给了皇帝一堆补品,便让帝后回去了。

  皇后的失态却还是落在了太皇太后眼里,可毕竟她和皇后的娘家是同一个杨家,太皇太后表面上没有斥责皇后,可是第二天就叫了毛贵妃到朝阳宫,让宫里有经验的老嬷嬷给毛贵妃看看,为何现在还没有身孕。

  毛贵妃是吏部尚书毛元玖之女,她的母亲杨夫人是老护国公杨锋的女儿,她虽是毛家嫡女,可也是杨家的表小姐。

  太皇太后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表示她对皇后的失望。

  “圣上的身体如何?”听说太皇太后赐了补药,萧长敦忍不住关心地问道。

  “每日都要进补药,却也没有大病,只是太皇太后急于想要一位太子而已。”萧祎说道。

  萧长敦长叹一声,许久没有说话。

  皇帝也还是个孩子,和小七差不多大。

  不久,圣旨颁下,宜宁郡主劳苦功高,赐千亩良田,享亲王俸;樊帼英接掌榆林卫,授三品昭勇将军。

  虽然这早在秦王意料之内,但是消息传来,他还是很高兴。

  圣旨中的封赏是给宜宁郡主的,也就是将郡主的名号还了回来。

  从此以后,宜宁不再是奉旨修行的出家人了。

  其实此时,宜宁郡主和沈彤已在回来的路上了。

  秦王早就派人去榆林接她们了,但是郡主搬家岂是卷起铺盖就走那么简单的,一来二去,又在榆林耽搁了月余,走到半路上,遇到前来送信的,才知道圣旨已经送到京城的秦王府。

  “呵呵,这次只是把圣旨送到京城的秦王府吗?以前都是派一大堆人到西安传旨的。”宜宁郡主嘲笑地说道。

  “知道去一堆人也没用,只会惹事了呗。”一旁的芳菲插话道。

  宜宁郡主哈哈大笑,指着芳菲对沈彤说道:“彤彤,你家芳菲越来越聪明了。”

  沈彤微笑:“她不懂规矩,郡主不要笑话。”

  “没事没事,我就喜欢这丫头的心直口快,我身边的,”说着,她看看自己身边的丫鬟们,丫鬟们连忙低下了头,“一个个的,说起话来越来越藏头藏尾了,反倒是我,整日要猜她们在说些什么。”

  这是事实,经此一事,宜宁郡主不但声望日隆,而且她本人也像是长大了许多,以至于她身边的人和她说话都是越来越谨慎了。

  “无论如何,郡主此后享亲王俸了,您和王爷的俸禄是一样的呢。”沈彤岔开了话题。

  几个丫鬟感激地看向沈彤,沈姑娘是好人。

  其实宜宁郡主在榆林住了一年,她收到的厚礼也已价值不菲。

  此次回西安,装东西的车马比来时还要多。

  “只是难为了七哥,他立下汗马功劳也没有封赏。”宜宁郡主扁扁嘴,替萧韧难过,她和萧韧从小一起长大,自是知晓萧韧身世,更知道现在还不是将萧韧的身世公布于众的时候。

  沈彤一时无语,她不知该怎么说。

  已是春暖花开,萧韧送她的那件狐皮斗篷收在了箱笼里,沈彤想起自己上次送给萧韧的那些花里胡哨的袜子,忽然觉得自己是欺负小孩了。

  朝廷的邸报已经送到各个衙门,宜宁郡主要回西安的消息也是人尽皆知。

  因此,沿途每到一处,都有当地官员和商贾备了厚礼等待,女眷们更是排着队等着见过宜宁郡主。

  毕竟,自大齐立朝以来,这是第一位得享亲王俸的郡主,更何况,宜宁郡主护城救民的壮举早已传遍天下。

  车马走得很慢,有时还要在途经的城镇停留一两日,开始时宜宁郡主还是归心似箭,后来耽误的时日越来越多,她不耐烦的时候,就又想起在密道里的那个噩梦,也就不再烦燥,有时甚至还会让当地官员带她去看望因为打仗而失去亲人的孩子们。

  “彤彤,那些孩子真是可怜,虽然给了抚恤银子,可是那些银子远远不够,今天看到的那个孩子就是,叔父和婶娘为了拿到抚恤银子才收养他,把他当牛马使唤,最后还赶出家门,小小年纪要乞讨度日,太可怜了。”

  沈彤心中一动,心里升起一个模模糊糊的念头。

  “郡主,明天我想到街上逛逛,给家里人买点礼物,不陪你在官驿里见那些官太太了,行吗?”

  “行,有好玩的也替我买一点。”

第224章 巷子

  这座城位于榆林与西安之间,占地不大,也不富庶,但却驻扎着西秦军五万兵马。

  这五万兵马不属于任何卫所,也不在兵部的名册上,他们是募兵,没有军籍,打仗的时候,他们是冲在最前面的,从军的都是穷苦百姓,一个兵勇给十两银子,明知当兵会去送死,但是一个人死了,却能养活全家。

  他们活着的时候有军饷,也能养活家人,他们都是青壮,死的时候还很年青,所以他们的孩子都还年幼,不能养活自己,只能出来乞讨,他们大多是从穷乡僻壤里来的,父亲曾经在这里当兵,除了这里,他们不知道还能去哪里。

  年复一年,日复一日,这座城里到处都是这样的孤儿。

  “老爷爷,哪里的乞儿最多啊?”芳菲向路边摆摊的老人询问。

  “城隍庙、老店街、白子河,还有眼前这里,都是乞儿常来的,唉,我在这里摆摊十年了,这些乞儿每年都会换。”老人叹息。

  “会换,为什么?”芳菲不解。

  “有的人死了,有的人去了更富庶的地方,还有的是被人牙子带走了,唉,他们走了,又会有新的过来,边关总在打仗,无论是胜仗还是败仗都会死人,死的人越来越多,来这里的孩子也就越来越多,每天都会有死去的孩子被抬到乱葬岗埋掉,常来我这里要冷馒头吃的那个孩子,已经好几天没来了,不知道是不是还活着。”

  流民多的地方,就会多发疫症,城中有了疫症也会传染到城外的军队,官府防微杜渐,每天都会派人把死尸抬走掩埋。

  老人唉声叹气,开始擦拭摊子,不再说话。

  芳菲扁扁小嘴,红着眼圈儿走回沈彤身边:“小姐,那些孤儿真的好可怜啊。”

  是啊,的确可怜,常年累月开粥棚也养不了全部。

  沈彤转身往远处的巷子走去,巷子口上有两个乞儿正在向这边张望。

  许安大步向前,走到沈彤身边,道:“沈姑娘,这地方很乱,我们先去看看吧。”

  “无妨。”沈彤一笑。

  也是,更乱的地方她也去过,刀光剑影里走出来的,几个乞儿岂会让她怕了。

  许安和路友快步跟上。

  说是巷子,其实就是一溜店铺的后墙外面,后墙很高,青砖的颜色不一样,可能是担心这些乞儿会翻过墙头偷东西,所以加高了。

  墙头高了,巷子就格外阴暗,外面阳光灿烂,这条巷子却依然掩映在阴影中。

  看到有人走过来,站在巷子口的孩子们有些吃惊,这里的人对他们避之不及,远远看到他们就要呼喝,更没有人会走进他们住的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