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农门娇女 第721章

作者:花柒迟迟 标签: 长篇言情

老汉也觉得这话有道理,就像我家四个儿媳,三儿媳家世最是富厚,结果这次家里被冤进京,只有三儿媳闹着和离,躲回娘家了,其余出身穷苦的儿媳,还有读过书的儿媳却都不离不弃,都在这大殿里呢。

但自古女子嫁人,嫁妆就是女子的底气啊。我们林家就是农门小户,没有爵位,家里存下的金银在北茅还算富厚,到了京都就是河里的小石头,实在不显眼。

所以,老汉同儿孙们商量了一下,农家人就准备农家的嫁妆吧,特意备了两样新粮食。这次上京,也一起带了过来,准备献给陛下,也请陛下看看我们家里这份嫁妆,够不够给俺家娇娇撑腰。”

新粮食做嫁妆?

明德帝和文武群臣都是有些好笑,但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对,农人的闺女定亲,以粮食做嫁妆很合适啊。

“好啊,朕和诸位爱卿就替你看看。”

承德帝今日彻底被林家牵着鼻子走了,倒不是他如何蠢笨,实在是平生第一次接触到这样真实的农家百姓,忍不住就想多了解一些,多看多听一些。

很快,殿前侍卫就抬了四只箱子进来,后边跟着笑眯眯的胡天明。

胡天明先是跪倒给皇帝和群臣磕头,这才又给林家老少行礼,笑道,“老太爷,小人一直看守在旁边,小姐的嫁妆好好的呢。”

老爷子摆手,应道,“好啊,辛苦你了,等以后家里安静了,给你涨工钱。”

“谢老太爷。”

胡天明一副欢喜模样,惹得众人又是忍不住跟着笑。说起来,平民百姓就是这么容易满足,多打粮食,多赚银钱而已。

倒是他们身在高位的,反倒活得累,很少有这么简单的幸福可言。

不说众人心里如何感慨,只说林老爷子在怀里取了钥匙,亲手开了两个完整的箱子,然后拎出两样奇怪的作物。他手下也麻利,三两下打开折在一处的植株,立在地上,居然有一人多高,形似高粱,茎秆又比高粱更粗。中间部分长了一个古怪的“梭子”,被一层层象牙白色的叶子包裹着,看不出里面是什么。

“这是什么?高粱长歪了吗?”

有个农林司的主官,姓宋,五十开外的小老头儿,平日一心钻研农事,常在田间地头走动,晒得黝黑,同农家老汉没什么分别。也因而,他很少参合朝堂的争斗,反倒一直独善其身。

林家出身北地农家,又带了北茅百姓种稻米。先前接了北茅县令的折子,明德帝就交给他试种,如今已经有了成效。他一直就想去北茅见见林家人,不想这次林家含冤进京,他就琢磨怎么也要帮林家求求情。

结果,林家不但轻易洗刷了冤屈,这会儿又拿出了他没见过的新物种。

他忍耐不住,直接拨开聚在前边的官员,挤到箱子前,开口问了出来。

明德帝自然清楚这个臣子的秉性,也没怪罪,示意林老爷子赶紧说明。

林老爷子也没客气,抬手就把那个“梭子”咔擦掰了下来,然后扔了茎秆,麻利的把梭子外衣拨开,露出里面金黄色的棒子,笑道,“陛下,各位大人,这种新粮食叫玉米,是我偶然从一个海客手里得来的种子,本来以为是花籽来着,没想到种下去长大了,居然结了这样的棒子。那时候家里粮食不多,孩子闹着要吃,我家儿媳就试着把玉米粒搓下来磨成粉,然后烙饼子吃了,没想到意外的香甜顶饱儿。

最主要是这东西好种,抗旱耐寒,而且不耗地力,两尺见方的一块地,能种八棵,每棵上都结一棒玉米,有的还结两个呢。比高粱和谷子可是出息太多了!”

旁人听了这话还没什么,宋大人却是立刻瞪了眼睛,直接把玉米棒子抢了过去。

沉甸甸的玉米棒子,比他想象中要沉的多,他剥了两粒直接塞到嘴里嚼了嚼,唇齿间隐约的甜味,让他神色更是惊奇。

“快拿称来!拿称来!”

宋大人也顾不得这里是光明殿,干脆一屁股做到地上,喊着殿前侍卫去寻秤,然后就动手剥玉米粒,直接用官服的前襟兜了起来。

第806章 金米

林老爷子见此,也蹲下身,在箱子里又掰了一棒玉米,陪着他一同剥起来,笑道,“这位大人,这玉米要剥两棒,老汉在家也称过,两棒差不多就能出一斤玉米粒。”

“当真?”宋大人听得这话,两只手都兴奋的哆嗦,但剥起玉米却越发麻利了。

明德帝在龙椅上看的不清楚,就走下来凑个热闹。

金黄色的玉米粒,好似一个个黄金球,当真是人见人爱,十分讨喜。

“这玉米不论如何,只这个卖相就比高粱和谷子看着好多了。”

群臣纷纷点头,笑道,“是啊,陛下,若是让臣取名,怕是金米俩字更合适。”

“正是,臣也觉得金米比玉米更贴切。”

“那就叫金米,只是不知道味道如何?”

明德帝金口玉言,直接把玉米改了名字,转而又好奇这新粮食是不是好吃。

这么说着话的功夫,殿前侍卫跑到满头大汗,终于从御膳房找了个平日称香料等物的小秤来。

宋大人直接就把前襟兜着的玉米粒子都倒了进去,仔细一称,果然一斤整。

他直接就扯了林老爷子的袖子,高声问道,“你方才说,二尺见方种几株?”

“我家试种了几次,二尺见方种八株最合适,太稀可惜地力了,太密的话又减产。”

林老爷子笑的得意,“所以,二尺见方种八株,产粮四斤,一亩地一千斤,十担整。若是地力和肥料跟的上,还能再涨一涨!”

这些话说完,大殿里却一反方才的热闹,诡异的静默下来。

群臣谁也没有说话,明德帝沉默好半晌才低声问了一句,“谷子和高粱,一亩产几担?”

“谷子四担,高粱…五担!”

宋大人应的也是轻声,眼睛盯着秤盘里的玉米粒,好似生怕高声,吓得这些玉米粒消失了。

大殿再次陷入了静默,渐渐却添了粗重的呼吸声,转而就像累积足够的蒸汽锅,猛然爆开了。

“两倍!整整十担!”

“十担啊,呜呜,十担啊,真是天佑大越,天佑大越啊!”

“大越百姓有救了,不用挨饿了,这是金米啊,金米啊!”

明德帝欢喜的手舞足蹈,群臣也是什么都顾不上了,哪怕平日斗得乌眼鸡似的两人,这会儿也激动的抱在了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