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农门娇女 第999章

作者:花柒迟迟 标签: 长篇言情

老爷子就道,“先前闹瘟疫,家里怕孩子们冒然回去再遭了殃,就一直把孩子留在学堂吃住,这些侍卫也一直守在这里,倒好辛苦他们了。”

果然,几个跪倒在门边的侍卫,听得这话,神色很是激动,显见没想到老爷子会当着皇上的面前夸赞他们。

明德帝点头,应道,“这些都是战场上下来的英雄,落在你们家里有个差事,也算他们的福气。”

众人一路进了院子,果然院子里一个人影都没有,各个教室里半开的窗户望进去,一个个小孩子穿着一样的衣衫,梳着总角,正聚精会神望着前边,即便有一两个溜号的发现院子里多了很多人,也不敢多瞄一眼,照旧老老实实盯着前边。

众人好奇,就默契的悄悄上前,顺着窗子往里看。原来有个十五六岁的年轻先生,一身青色长衫,手里握着一个东西,前方一块大大的木板上写着什么,一边写又一遍高声说着,“小胖今日请大勇和小红吃糖果,总共有两盘,每盘二十块糖。小胖是主人,谦让大勇和小红。所以,小胖比小红少吃两块,比大勇也少吃五块,最后糖果吃没了。问,小胖吃了几块糖?”

年轻先生说完也就写完了,黑色的板子上清清楚楚写了名字和对应的糖果,还有画了两盘糖果。

底下的孩子们赶紧低头,抓起他们手边的白色木棍状东西,在面前的小块黑板上奋笔疾书,一个比一个认真。

明德帝下意识同几个阁老都计算起来,不等他们算出结果,屋里已经有个孩子喊道,“报告先生,我算出来了。”

那年轻先生笑道,“好,你说一下。”

“报告先生,小胖吃了十一颗糖。”

“正确!”

那年轻先生笑了,夸赞道,“林清很不错,这一次是算得又快又好,奖励一颗糖。”

说着话儿,他就在书桌上的盒子拿出一块果味糖,然后一抬手抛给了孩子。孩子一起身接了糖果,脸上笑成了一朵花儿。旁边的同学都是羡慕的厉害,但也没有什么嫉妒生气的神色,反倒越发把胸脯挺直,望向前边的先生。

年轻先生又拿起白色的笔,给孩子们讲解,“咱们把小胖设定为淘气的埃克斯,那么大勇就是埃克斯加五,小红就是埃克斯加二,都加在一处就是三个埃克斯加七等于总共四十块糖。把七挪到右侧减掉就是三十三,三十三被三除一下,就是十一。”

所有孩子都是点头,有调皮的就嚷道,“先生,我都会,就是把七挪过去又加上了。”

“只要过了等号,就要变换符号,下次不要忘记。”

年轻先生倒也没批评孩子,安慰了一句就罢了,惹得孩子挠挠后脑勺,憨笑不停。

窗外偷看的众人里,一个阁老平日自认算学也不错,这会儿却是被吸引,忍不住赞道,“真是巧妙的算法,简便又这么容易懂!”

那年轻先生和孩子们闻声都是望过来,然后立刻起身,齐齐行礼。

那年轻猜的众人身份,一时迟疑是不是要跪倒磕头,却被明德帝拦阻了,“罢了,不要兴师动众,执师生之礼就好。”

那阁老也是难得插言问道,“这些算法,你学了多少年,可还有更多方便算法?”

那年轻先生笑着作揖,这才应道,“回大人的话,我是北茅县林家村出身,十岁进京华堂学新式算法,一年后进城做账房,去年因为父亲重病才回来尽孝父母身前,进学堂做先生。这些算法都是小学堂里最基础算法,只要学过一年的学童都能学会。更复杂算法自然还有,但要到学院进修才成。”

众人都是惊讶,才学了一年,就已经有这等水平了?

再看满堂的小孩子,各个不过八九岁的模样,若是以后学成都这等水平,走出去可是比太学的生员们算学都要厉害。

也就是说,这些孩子毕业后,京都就会有几十几百个算学好手。而且林家的小学堂可不是一座…

众人都是倒抽一口冷气,第一次意识到林家到底做了一件意义多深远的大事。甚至已经做了五六年!

“认字呢?这些孩子学了一年,学会多少字了?”

一个阁老突然问出口,另一个阁老也指了那黑板和白色的笔问道,“这又是什么,虽然粗劣,但是书写太方便了。”

这会儿却是林大山应声了,笑道,“这些学生入学都是学的拼音识字法,简单易学,只要学会,一切生字都可标出拼音,会读拼音就会读书了。所以,一年几乎就会读所有蒙书,基本的写信,字据等不算为难。至于这黑板和白粉笔,是我家侄女琢磨出来的,黑板就是普通木板刷了墨汁和桐油,白粉笔是水泥作坊那边的废料制成,几乎用不了什么银钱,但教授学生时候写算,却极方便。以后书院那边,也会一样配置这些。”

明德帝忍不住进屋,拿起粉笔写了几个字,虽然有些别扭,但却比孩子开蒙时候在沙盘上写字要好得多。起码不是一碰就乱,容易留存。

“好,好啊。有这等方便之物,小童学写算确实容易多了。”

有人许是怀疑孩童们方才是因为提前预知而作弊,笑着随便点了一个小童起来考教。他倒也不算故意为难,特意选了百位数的加法,结果小童抄起黑板和粉笔,列了竖式,刷刷两下就算出来了,惹得那官员神色很是尴尬。

老爷子见此,也没趁胜追击,反倒招呼众人道,“皇上,已经到了午饭时候,不如去食堂坐坐,让家里送几个菜色过来,垫垫肚子吧。”

第1118章 新粮宴

明德帝早起上朝,然后就来了粮囤村,肚子早就空了,听得这话就从善如流,随着老爷子去了旁边的西厢房。

昨日虽然村里宣扬的热闹,但小学堂里的婆子和丫鬟一直都是吃住在这里的,又有侍卫防备坏人钻空子,所以,小学堂这里根本没人知道今日圣驾光临。

这会儿,婆子和丫鬟们正忙得厉害。大锅里是雪白的米饭,一人合抱的陶盆里是炒好的菜色,大葱炒鸡蛋,白菜木耳炒五花肉。另外还有一个香油拌芥菜丝,加几木桶的海带豆腐汤。

无论盆里还是桶里都冒着热气,香味扑鼻。长条木桌上,一个个木头打制的餐盘,被洗刷的干干净净,放了勺子和筷子,还有一个木碗。

婆子们正抬了盆桶,丫鬟们则拿了大勺子,挨个往盘子里分发饭菜,盛汤。一起都是那么忙碌又有序,显见是平日做的太熟了。

眼见众人进来,婆子和丫鬟们吓了一跳,还要行礼的时候,明德帝却挥手道,“你们继续忙,上两份饭菜给我们尝尝味道。”

领头的婆子望向老爷子,见他点头,就赶紧张罗起来。

两份饭菜当然不能用木盘子端上去,都是盛到瓷盘和陶碗里。

明德帝和几个阁老外加林老爷子一桌儿,其余人由林大海和林大山兄弟陪着坐了另一桌儿。

众人也没客气,无论是存心挑毛病的,还是真心好奇的,都抬起了筷子。

结果,这一吃,味道倒是出乎意料的好。

有个阁老甚至吃的叹气,哭笑不得问向林老爷子,“国公爷,这可是你们家里产的冷水米?平日我们府上的管事采买都说极难排到,每次买回来的,也只够家里老人孩子吃用。不想,这学堂的几百学童居然顿顿都能吃到。”

老爷子笑的憨厚,应道,“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学堂。无论是在北茅还是在这里,我们家里的学堂一向都是这么吃。毕竟孩子们都在长身体,读书也是累,吃食跟不上,可就耽误孩子们了。”

这话说得实是厚道,所有人都是点头,在看看旁边桌子上那些冒着热气的盘子,又忍不住替这些孩童们欢喜。若是大越的孩子都有这样的学堂,过个七八年,整个大越的百姓绝对会是另一番面貌。

很快,不等桌子上的碗盘收下去,院子里的钟声又响了。孩子们从各个教室跑出来,迅速站成了队伍,然后一队挨着一队走去院角的水池洗手,然后再进了食堂,坐进固定的桌子边,等待先生发话,这才开始吃了起来。

筷子夹菜,勺子舀米饭和喝汤。虽然足足一百多孩子,但却没人喧哗,都是吃的安静又认真,就是掉了饭粒,也是赶紧捡起来塞到嘴里。显见,人人都知道珍惜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