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皇子的团宠日常 第174章

作者:箜之伶/天予昭晖 标签: 清穿 甜文 快穿 爽文 穿越重生

  太子逗他:“可是你回去之后太子哥哥也会想你的呀。”

  小团子扑过去,搂着他的脖子,在他脸上用力亲一口:“那我下次再来毓庆宫陪太子哥哥。”

  说着他还装模作样的叹了口气:“我额娘又没有别的宝宝,我不能离开她太久了。”

  他此言一出,太子的情绪立刻变得复杂起来,从一开始的舍不得,到后面起了点逗弄之心,再到现在,他甚至有些羡慕了。

  从小到大,他知道自己的额娘是皇后。可是皇后前面有个“先”字。他从未见过那个女人,只知道他是辅政大臣索尼的孙女,因为强烈的政治原因嫁进宫来,成为了少年天子的嫡妻。

  在仁孝皇后三年丧期满后,汗阿玛又立了第二位皇后——钮钴禄氏。

  那时候胤礽还很小,他知道虽然那个女人也被称作皇后,但她不是自己的母亲。

  那时候胤礽还被康熙带在身边亲自抚育,他听过汗阿玛对新皇后的评价,他说:“那是朕的良配。”

  胤礽不喜欢钮钴禄氏,不是因为这个女人有什么不好。她知书达理,手不释卷,算是当时后宫里最有学识的女人,因此,她才能顺利入驻东宫。

  他只是单纯的认为这个女人抢走了他母亲的地位,也抢走了她的丈夫,不能再让她抢走自己这个儿子。

  后来,钮钴禄氏只当了不到一年的皇后。她也驾崩了,同样也是因为生孩子。

  仁孝皇后好歹为帝王留下了一个嫡子,为母家留下了一个皇太子。

  而钮钴禄氏,她什么也没有留下,仅仅得了康熙一句“良配”。

  后来,又是三年丧期。皇上不再立后,而是封了一位皇贵妃。

  胤礽也长大了,他明白了一个道理。后宫那么多女人,或许他的汗阿玛谁都不爱,包括他的发妻,也包括他所谓的“良配”。

  从此以后,胤礽再也不会记恨后宫哪个女人抢走他的阿玛,因为她们抢不走。

  但他真的很羡慕胤祐,他那么纯真,又那么可爱,被所有人捧在手心里,从来不缺少来自长辈的关爱,也从不吝啬将他的爱,传递给别人。

  后宫那么多女人味帝王生儿育女,但只有皇贵妃,能养育出这样的儿子。

  太子拍了拍小团子的脸蛋儿:“那好吧,我送你回去。”

  兄弟俩手牵手,往后宫的方向走。毓庆宫在东边,承乾宫也在东六宫,是距离交泰殿最近的地方,后宫之中地位最高的宫殿。

  太子将胤祐送到门口,冲着小团子挥了挥手:“进去吧。”

  胤祐却不肯松手,拉着他费劲的往里拖:“我额娘知道我回来,肯定做了好多好多好吃的,太子哥哥也来一起吃嘛。”

  “这……”

  太子从小就不怎么去后宫走动,现在长大了,为了避嫌,就更是不怎么去了。

  “不太好吧,”太子站在原地,不管小团子怎么拖拽,他也纹丝未动,“我看着你进去,我就不去了。”

  他俩拉拉扯扯半天,忽然后面有人走过来,太子偏头去看,一众太监侍卫簇拥着的銮舆上,不正是坐着他们的阿玛么?

  康熙招呼众人停下,自己从銮舆上下来,走到两个儿子跟前。天气渐渐热了起来,他手里拿一把折扇,看着两个儿子:“你们两个,在这里干什么呢?”

  太子赶紧带着弟弟躬身行礼:“儿臣给汗阿玛请安。”

  胤祐抬起头来看着阿玛:“我想让哥哥和我一起回承乾宫用晚膳,他说这样不好。”

  康熙看了看大儿子,又看了看小儿子。折扇一收,往前走:“进来吧。”

  小家伙猜得没错,知道他要回来,皇贵妃果然亲自下厨,做了好几道他还吃的菜,满满的摆了一桌子。就算多了康熙和太子两个蹭饭的也足够。

  太子没想到,承乾宫的日常竟然如此具有生活气息,就跟他们南巡时,路过的那些村庄里寻常百姓的日子差不多。

  皇贵妃的手艺不错,不管是和御膳房比还是和御寝宫的小厨房比都是不同的风格。

  太子也说不上来好吃不好吃,但是看到胤祐那个狼吞虎咽的样子,反正他比平时多吃了些。

  他再抬起头,偷偷去看汗阿玛。他好像习惯了在承乾宫用晚膳,倒是没有什么过多的评价。

  晚膳过后,康熙把两个儿子都叫去了书房。

  皇贵妃让人沏好茶,切好水果给他们送过去。

  康熙坐在书桌后面,问胤祐:“你的一百二十遍《为政》抄完了吗?”

  小家伙点点头:“全都已经抄完啦。”

  他把一摞纸放在康熙跟前:“阿玛你要检查一下吗?”

  康熙意味不明的笑了笑:“那就看看吧。”

  他垂眸去翻那一摞纸,这边兄弟两人飞快对视一眼。

  太子没干过这种事情,替弟弟受罚抄书,多少有些心虚,生怕汗阿玛看出端倪,而后连他一起惩罚。

  胤祐的状态却很轻松,他经常帮兄弟们抄书,早已经有了经验,阿玛和师傅都不会看得那么仔细。

  他把自己抄的放在了两头,把太子哥哥帮他抄的夹在了中间。除非阿玛从头到尾,一页一页的看,否则,不可能发现有一部分是太子帮他抄的。

  西洋钟“嘀嗒嘀嗒”的响,时间一分一秒的流逝。

  康熙还真就一页一页的翻找起来,有的放左边,有的放右边。

  大概是平时批阅奏折练出来的速度,几乎没费多少时间,他就快把那一百二十页纸分完了。

  越到后面,小家伙越是心慌。他赶紧从宫女手中接过茶盏,小心翼翼的绕过书桌,亲自端到康熙跟前:“阿玛,你要不要行啊喝口茶?”

  康熙头也不抬:“朕现在不渴,你先放那儿吧。”

  “……”

  胤祐把茶盏放在桌上,趁机看了看被阿玛分开的两摞纸。其实太子已经很努力的在模仿他的字,但胤祐已经不是单纯的小孩子初学书法的阶段,他已经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太子模仿起来也颇有难度。

  现在这么一对比,其实根本就不难看出来,这是出自两个人的笔迹。

  小家伙又问:“阿玛你要不要吃些水果?”

  “才刚用过晚膳,吃什么水果?”

  “……”

  不过片刻工夫,康熙就已经将那一大摞纸都区分开来。

  他左右看了看,目测了一下两摞纸的厚度,满意的点了点头:“还不错,看来太子只帮你抄了一小部分。”

  “那当然……”小家伙扬了扬头,有点得意的说道,“太子哥哥平时学业那么忙,他能帮我抄一下我就很感谢他……”

  “小七!”

  太子一直在给他递眼色,奈何小团子注意力一直放在那两摞纸上面,还有些得意忘形,根本就没有留意到站在另一边的太子。

  这么一喊,小团子才回过头来,看到太子哥哥一脸无奈的表情冲他摇了摇头,他才恍然意识到自己刚才说了什么。

  “那个……阿玛……”小家伙端起茶盏,固执的碰到康熙跟前,“你还是喝口茶吧,消消气。”

  “朕不生气。”康熙接过儿子孝敬的茶,撇开上面的茶叶沫子,轻啜一口,满意的点点头,感觉味道就是不一样,“同意你去毓庆宫的时候就知道你打的什么主意。”

  他抬起头来,看了一眼小家伙:“不过字写得又精进了不少,想必《为政篇》你也应该背得滚瓜烂熟了,那就这样吧。”

  “嘿嘿!”小家伙靠过去,“不抄这么多遍我也能背得滚瓜烂熟。师傅今天已经把《为政篇》全部讲完了,我全都能背下来,并且知道每一句的意思。”

  康熙看着他笑:“行了行了,知道你聪明。”他拿起折扇,轻轻地敲在小家伙脑门上,“就是聪明不用在正经地方。知道伤仲永不?”

  胤祐没有读过这篇文章,摇了摇头:“不知道。”

  “那让太子给你讲一讲。”

  这时候,近侍在康熙的授意下,端来两根凳子。太子便带着弟弟坐在一旁,给他讲伤仲永的故事:“这篇文章出自王安石的《临川先生文集》……”

  听到王安石的名字,小家伙兴奋的插了句嘴:“我知道我知道,我会背他的诗。”

  康熙问:“什么诗?”

  “《梅花》、“元日”,还有那个那个……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康熙听着听着就笑了起来,这个小机灵鬼,他读的书,背的诗文全都用在了哄人开心上面。

  他看了一眼太子:“接着讲。”

  “讲了一个名叫方仲永的神通,因为父亲把他当做造钱的工具,不让他读书,最后神通沦落为普通人的故事……”

  太子将这篇文章的大致意思给胤祐讲了讲。康熙则在一旁说道:“听见了吧,你要是不好好读书,以后也会沦为普通人。”

  小家伙想了想说道:“既然这样,为了不让你们失望,那我就现在学会做个普通人吧。”

  “……”

  上书房的师傅现在已经给各位皇子讲完了《为政篇》,剩下的就是皇子自己熟读并且理解,最后在牢牢地背下来。

  但这对于只有五六岁的皇子们来说,着实有些难度。

  况且,皇子们现在的水平也参差不齐。

  五阿哥连汉字都还没有认全,更别提背诵并且理解《论语》。

  六阿哥心浮气躁,在课堂上虽然没有胤祐那么花样百出,但也不见得就很认真的听课。

  太子现在在文华殿读书,时不时康熙就会让他一起上早朝,考验他的机会多得是,也不会每日专程去文华殿考他。

  而上书房就在乾清宫,每天去一趟也就是多走几步路而已。

  康熙坐在书房的正中间,诸位皇子在下面站成一排,神色各异。从他们的神态和表情就不难猜到,他们在想什么。

  三阿哥读书一向很好,就算是康熙从随便抽一本书,翻一页,让他背诵并讲解,他也不在话下。

  四阿哥勤奋、踏实,虽然比不上三个读书那么厉害,但也绝不差。每次康熙考他什么他都能对答如流。

  五阿哥、六阿哥、七阿哥……康熙的目光依次扫过三个儿子,三个人无一例外,全都眼神躲闪,甚至一点点挪动步子,想要往对方身后躲。

  五阿哥看到汗阿玛的目光落在自己身上,心里就开始七上八下:“不会吧不会吧,阿玛真的要抽查我吗?我可是连汉文都说不明白。”

  他在心里一阵兵荒马乱之后,小心翼翼的抬起头来:“咦,阿玛的目光已经落到了老六的身上。”

  六阿哥双手背在身后,他最近有一点烦心事,手在身后不停地绞来绞去,心中默念:“抽五哥吧,让他出来回答问题。”

  “老八。”康熙的目光最后落在了胤禩的身上。

  “是。”被叫到名字的八阿哥上前一步,躬身向阿玛行礼。他脸上没有一丝慌乱之色,甚至还有一点点雀跃。

  胤祐看他高兴,也忍不住笑了笑。随即便被阿玛瞪了一眼,立刻收敛笑容,眼观鼻,鼻观心。

  康熙对八阿哥说道:“说说,何为君子不器?”

  “回汗阿玛,”八阿哥几乎没有多做思考,便说道,“孔圣人在《易传》中提到‘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君子应成为无形的‘道’,而不是被有形的‘器’束缚。”

  康熙点了点头:“接着讲。”

  “器是有形的存在,而道是无形的。君子不器说的是君子应该心怀天下,文武兼备,无所不能。而不是像器皿一样,只局限于一种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