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穿之二十世纪日常 第521章

作者:沙柳273 标签: 年代文 种田 穿越重生

冰兰到来无疑给她减轻了负担,却是知道外面来的老师只是支教,最多两三年就走。有的待了一两个月离开的不是没有。即使知道,尼玛曲珍还是很热情相邀冰兰去她家住。只是刚来的冰兰心情并不好,她选择了单独住在学校。

好心的村民和曲珍给她送了很多食物,冰兰现在吃的几乎都是村民或学生带来的。山菌的味道很鲜美,即使面汤没什么油水依然很好吃。

吃完饭冰兰打开课本,她负责一到三年级的汉语教学,西藏学生入学学的是藏语,汉语也学,属于双语言教学。

课本很简单,目的只是让孩子们会说汉语,会认识汉字。简单教学对冰兰来说还是有一定难度,只是语言上有待沟通。小山村居住的是门巴族人,他们说的都是他们的语言,没有文字,只是代代相传的语言。

她说的普通话小孩子听不懂,好在徐策(边防驻军指导员)等人一直努力教着,普布加错会藏、汉、门巴三种语言,教起来就容易一些。冰兰来后跟着一二年级的孩子学习藏语,跟尼玛学门巴语,好像成效不大,只会简单是对话。

冰兰接手原主就不同了,她对语言很敏感,相信用不了一年应该能流利交流。

“你没来前,都是徐指导员他们轮流过来帮我,”这是刚来时尼玛校长告诉她的,当天冰兰也见到了那个徐指导员。一个二十六岁的汉族人,家在四川,汉语说的带着川味。

然后是尼玛校长的儿子普布加措,他在外面初中毕业后参军,随后到了边防。过来帮帮他母亲很正常,还有其他外来的战士,那些战士一般都有初中到高中文化,再有的就是新来的军校生,他们一来一般就是排长或指导员等等。

整个连队只有徐策和李国勇两个上过军校,他们是这里的常客。

冰兰依旧用标准的普通话,她觉得孩子们一定在视听上有混淆。冰兰将书再次看了一遍,在一张纸上写了一个计划。随后天黑下来,一夜风雨后,孩子们依旧按时过来上学。

有的就是光着脚跑来的,到了学校洗洗脚才穿上鞋子。孩子一个个带着纯真和质朴,今天来的是普布加错。

“林老师”

“普布老师”

年轻的门巴汉子浑身带着阳刚,一身军装格外精神,学生们都在用羡慕的眼光看着他。那身军装也许就是他们的梦想。

“加措,你今天教二三年级藏语”尼玛过来,眼里满是慈爱。普布加措是她的儿子,也是她的骄傲。

“好的,校长”普布加措答应着,眼睛却没离开冰兰,尼玛不由瞪儿子,傻孩子,外面的汉人哪里的留得住的?

“小林老师带学生进教室”

冰兰躲开普布的眼神,不禁摇头,可别对我动心思,上一世窝在雨林一辈子,这一辈子决不能窝在这里。待几年,但不是一辈子。

十五个七八岁的孩子,冰兰从简单是汉字教起,纠正着一个个读音,学习写字。孩子们很认真,他们珍惜着自己手里的每一页纸,铅笔写下的每一个字。本子很贵,需要阿妈用一袋蘑菇换三四个本,三个鸡蛋换一块橡皮。

他们用的书需要阿爸卖好多竹编,一切的一切,都需要付出很大的代价,所以他们珍惜。

一天的时间没什么娱乐,除了上课就是在外面疯跑一阵子。三个人轮流着在三个年级上课,中午孩子们都带着干粮,一般是面饼,或米饭,再带一些腌菜大酱。

学校有一个锅灶,孩子们从家带来自家做的酱,加上清水和菜叶做成汤,一口饭一口汤,就那么吃。

冰兰来后也用锅灶做。后来就让学生拿米,三十几个人做一锅饭,偶尔做一锅菜,再做一锅汤。加了酱的汤冰兰很喜欢,豆酱里有种辣味,还有一点香料的味道。很特别,是这里独有的制作方法。

第412章 老乡 2

徐策等人来了本来是去尼玛家的, 后来普布厚脸皮加入学生中,大家也就跟着一起在学校吃了。一起吃的好处就是,普布他们来的途中经常顺手抓点什么,就如一只飞禽, 一条蛇,一只说不出名字的小动物,或河里的鱼。

冰兰也会在周末跟着村里的孩子去不远的湖里抓鱼,用酱做的鱼汤格外鲜美。

普布下午走了, 后面追着一个叫达瓦卓玛的女孩, 一个在前面大步走,一个在后面追。

学生们上着自习课, 冰兰目送两人远去, 身边传来尼玛的感叹:“卓玛从小喜欢加措,可是加措就是不喜欢卓玛, 还真是一堆冤家!”

“您跟加措谈过吗?”

“谈过,加措已经到了结婚年龄,可是脑子里竞想那些不切实际的。”尼玛校长不由看了眼冰兰, 如果不是她来,或许儿子也就愿意了。冰兰的到来又给了儿子希望。

“我看卓玛就很好,多可爱的女孩, 跟加措天生一对。改天您还是好好劝劝, 就是不喜欢卓玛, 还可以在别的村找一个合适的顾念。”

“嗯, 卓玛是很好, 就是太执着了。这么多年对加措一直死缠,太死心眼也不知道对她是好是坏,多少像她阿妈的性子。下次徐指导员来了,我让给他来一阵子,加措还是需要好好锻炼。周末跟我去别村走访一下,我希望那些适龄孩子都来上学”

冰兰很佩服这个年过半百的女人,她的心正直善良,一心都是在为他人着想。用天边那抹湛蓝来形容一点不过。

“好的,校长”冰兰来后还没出去走走,顺便看看外面环境。

“林老师过年不回家吗?”尼玛的脚步走在山路上依然稳健。

“不回去了,我给家里写了信,等明年再回去看他们”

尼玛的笑容更甚,这么说林老师最少还能留下一年。她老了,真希望有人能接替她。但是她不会主动留这些支教的人,这里什么情况她比谁都知道,太艰苦,谁愿意一辈子留在这里?

尤其外面看惯了高楼大厦,车水马龙的人?但愿明年还有人过来,一年年这样下去也好。

踏入林间,这里就如森林花园一般,四周高大树木林立,脚下灌木丛一簇簇,河溪水流清澈见底。远处白雾蒙蒙,你看到的是仙境,感受到的却是艰辛。冰兰在溪流里的石头上跳跃,回头再等等尼玛,那些石头对她来说却是一道道坎,要一个个攀上越过。

“老了,年轻的时候我和你一样能跳过去”尼玛过来坐石头上大喘气。

“您身体还是很好,咱们还要走多久?”

“一个小时吧,这次去隔壁村贡布家,他家两个孩子都可以上学了,就是不让孩子来。给他们做思想工作,很费劲。这么大的孩子都能帮家里干活了,上学就会耽误农活”

冰兰听着,却不知道该说什么。大道理说了村民不一定能明白,说浅了更不能打动家长的心。

冰兰听着尼玛校长的唠叨,不由问道:“您怎么当了这个学校的老师?”

“我是很早一批被送出去学习的孩子,我阿爹的头脑灵活,那时候家里只有我的年龄合适,听说可以让孩子上学,毫不犹豫就将我送出去了。我们是住在县城里上学的,离开家我刚九岁,到那边就跟别的孩子一起做饭上学。

后来初中,最后被送去培训,这样我就回来了。开始村上没学校,是驻防官兵帮着盖起来的。一直延续到现在。学校每年都有去县城上学的,只要考出去的回来都成为了乡镇干部……”

“怎么这所学校只有你一个人?”出去读书的那么多就没回来的吗?

“以前只有县城一所学校,现在各乡镇或大的村上都有了学校,老师就是不够用,有的上学出去了,见识到外面的世界,就不愿意回来,去了更大的地方,就如拉萨。

我们这里开始人很少,一个老师足够,现在人多了,愿意留下教学的却是越来越少。还有就是这里是边防,条件太艰苦,一直没通路,更没人愿意留下。”

冰兰了然,到村子附近就有了硬路。两边是刚收完水稻的田地。贡布家女儿十岁了,儿子七岁,还有一个三岁的小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