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零重组家庭 第207章

作者:骊偃 标签: 年代文 种田 爽文 穿越重生

  “是个好孩子!”秦淑梅感叹了句,接过苏梅递来的嫩玉米,忍不住跟她打听道,“什么情况啊,刚随军过来吗?”

  “不是。”苏梅回头,见大家都吃上了,自己拿了根嫩玉米,撕去剩下的两层外衣,掰了段给小瑜儿,“去年,她娘就带着他们姐弟六个随军过来了,家里种了二十亩地,一家老小白天黑夜的干,收上来的东西大都寄回了老家。她爸是侦察三团的营长,工资也不低,结果,老家这个娶媳妇,那个出嫁的,都来要东西,两口子也是满口应承。”

  说到这里,苏梅偏头看了眼孟子衡:“你和赵恪有时间劝劝梁营长,再怎么着也得先顾好自己的小家吧。上午我从供销社回来遇到陈同志,人瘦得风一吹都能刮走,再这样下去,非得累出病来不可。”

  “说过了,不管用。”孟子衡啃了一小截玉米,剩下的放在妻子手边,只等她啃完手里的接着吃,“一提人家都是理,什么长子如父,长女如母,他和妻子都是家里的老大,出息了不能不管家里的人,不记父母恩。”

  “啧!”孟子衡轻嗤了声,“说得好像我们个个不孝,唯独他品德高尚似的。”

  “胡说!”秦淑梅怒道,“我家小三最孝顺了,他那不是孝,是蠢!”

  “他是不是觉得自己特伟大,贼满足,十分享受这种被一家人崇拜、依赖的感觉?”江敏慢悠悠道,“我猜,他多半是自己把自己感动了。”

  孟子衡若有所思。

  顾丹雪听得瞠目:“还有这种人?”

  “这是一种甘于奉献的牺牲精神,其实我们很多战士身上都有,只是大多数三观极正,一腔热血守护的是960万平方千米的国土和四万万同胞,而他却极可能养了一堆趴在他一家人身上吸血的蛀虫。”

  孟子衡:“有办法纠正吗?”

  江敏摇了摇头,“夫妻间若有一个正常的还行,两个都是如此……”江敏感叹道,“我只能说当他们的孩子真苦!”

  这种人不但严于要求自己吃苦,还会要求孩子跟他一样。

  这也就饭间的几句闲聊,很快大家便转移了话题,说起了顾丹雪上学的事。

  她今年12岁,上小学四年级。

  户口没迁过来,在军区上学属于借读,要额外多交两毛钱的借读费。

  苏梅拿了钱给蔡佳微:“还需要什么手续吗?”

  “不用。”新开的学校没那么多程序,蔡佳微收了钱,转头看向顾丹雪,“京市的课本跟这边略有不同,能跟上吗?”

  顾丹雪前两年卧病在床,没怎么去过学校,顾森请了家教,今年入学,勉强能跟上老师的进度,只是没考过试,她也不知道自己的水平在哪里:“我、我也不知道。”

  蔡佳微拧了拧眉:“明天来校,先做套试卷,语数有一门不及格,你就退一级,去三年级吧。”

  顾丹雪知道赵瑾、林念营和小黑蛋的成绩,她比他们哪个都大,退到三年级那不就跟小黑蛋差一级了吗?“不能给我找个老师补补吗?我、我可以出钱。”

  秦淑梅:“我来给她补。”

  对上蔡佳微和苏梅看来的目光,秦淑梅放下啃完的玉米棒子,拿帕子擦了擦手,笑道:“我毕业于京大中文系,教她还行吧?”

  两人忙点了点头。

  “妈,”苏梅往她身边靠了靠,“没想到你这么厉害!那你能不能也教教我啊,我想学初中的知识。”

  “好啊!”秦淑梅巴不得苏梅跟着她提升些文化知识,和儿子缩短些距离呢,这样小两口说起什么,一方也能跟上另一方的思路。

  送走上班的蔡佳微、孟子衡,苏梅帮江敏订的砖瓦稻草一担担被战士们挑上来了。

  有几位给苏梅盖过厨房、拉过院墙,正好,江敏家的两间屋子也交给他们盖了。

  留了江敏在家招待他们,苏梅回来见秦淑梅、顾丹雪和小瑜儿坐在竹椅上点着头打瞌睡,便把院子里的被褥等收进屋,给他们铺好床,“妈、丹雪你们进屋睡会儿。”

  秦淑梅点点头,牵起小瑜儿道:“走,跟奶奶睡午觉去。”

  三人睡了,苏梅挽起衣袖把两大盆衣物洗了,这一刻,她特怀念给小黑蛋他们做的那台洗衣机。

  赵恪拎着个竹筐回来,苏梅刚把衣物一件件地投涤出来。

  “怎么不等我回来再洗?”赵恪放下东西,接过衣物,一件件搭在绳上;内衣什么的,苏梅端去一旁晾在晒架上。

  甩了甩胳膊,苏梅走到竹筐前往里一看,全是海鲜,有鱼、螃蟹、大虾、生蚝和蚌,倒进水池里一个个都还活着:“你去海岛了?”

  “没有。回来的路上遇到向晨了,他前两天听岛上来送货的人说,我们这几天有可能回来,就抽空抓了这些,送过来了。”

  “你怎么没把人带回来吃顿饭啊?”

  “他急着回去上课呢。放心吧,没让他空着手走,”赵恪搭完最后一件衣物,倒了大盆里的水,收拾了水池边的搓衣板和用剩的皂角,“三嫂让带回来的一包奶糖和两盒糕点都给他了。”

  “哦。三哥跟三嫂怎么样?两个孩子呢?”

  “都挺好的,一个个跟换了个人似的,穿着说话都讲究起来了。”

  苏梅笑道:“境遇不一样了嘛,以前是土里刨食的农民,去过最远的地方也就是我们赶集的乡镇,现在是工人了,三哥又是货车司机,整天跟着往外跑,眼界开阔了,身份上来了,说话做事肯定不一样。”

  “嗯,”赵恪擦擦手,“妈他们呢?”

  苏梅刚往房间一指,秦淑梅便抱着小瑜儿出来了,后面跟着揉着眼睛的顾丹雪。

  苏梅接过小瑜儿,放在地上,拿起他的小毛巾打湿,往他小脸上一盖,小家伙激灵灵打了个寒颤,就尿开了,幸好苏梅闪得快,不然就浇身上了。

  “妈妈,”小瑜儿松开扶着小鸡的手,摸了下脸,“冰!”

  苏梅一直用水洗着衣服,倒不觉得,闻言拿着帕子碰了下自己的脸,确实有点凉:“对不起呀,妈妈忘了,这是山泉水,下次给你晒盆温水洗脸。”

  赵恪:“哪来地这么娇气!”

  “妈和丹雪也要用呢。”

  赵恪立马不吱声了。

  “干爸!”

  赵恪冲丹雪点了点头,脸上温和了不少。

  秦淑梅看得好笑,真是区别对态,看来儿子心里还是想要个闺女呢。

  “咦!”顾丹雪看着池子里的螃蟹、大虾、蚌和生蚝,惊讶地拿根柴火戳了戳,“干妈,螃蟹和虾我认识,这两个大小壳是什么呀?能吃吗?”

  “小的是生蚝,大的是蚌。”

  “蚌!”秦淑梅凑过来一看那个头,“这么大,得有珍珠吧?”

  是挺大的,苏梅晾上小毛巾,进屋拿了把尖刀,捞出来一个撬开,摸了摸,找出四五个黄豆那么大的奇形珍珠:“可惜了,早知道就不撬它了。”

  秦淑梅接过去看了看:“这么大,不小了。”

  “我看看,”顾丹雪拿了两个,放在手心里好奇地拨了拨,“可以捣成粉,敷脸。”

  苏梅摸了下自己的脸:“我皮肤挺好的,不用敷。丹雪也不用,妈你用吧。”

  秦淑梅摇了摇头:“人要顺应自然,我就不鼓捣。这么大的珍珠,捣碎可惜了,拿红线串上,给囡囡带着玩儿吧。”

  苏梅点点头。

  赵恪在几人说话间,出门去顾八家帮忙打地基去了。

  秦淑梅和顾丹雪洗漱后,苏梅抱着小瑜儿,带着两人去了田间。年后的庄稼都是请孟子衡和王竣帮忙种的,长得如何,还不知道呢。

  苏梅担心田里有草,这年头又没有除草剂,一场雨,野草蹿起来能吞了庄稼。

第199章

  苏梅家的地离家都不远,山脚四亩旱地,早春的土豆收了,王竣和孟子衡帮忙种上了红薯。

  苏梅放下小瑜儿,留他跟秦淑梅待在地头,带着顾丹雪顺着田埂往里走道:“这一片红薯都是咱家的。”随之又细细跟她讲解了红薯的种植、生长期,收获的产量等。

  一路行来,苏梅看到红薯叶间冒出了不少稗草、狗尾草和马齿苋等野草。

  苏梅看了下数量,没有动手,她今儿只是带人过来看看,认认地,拔草的话,明儿再来。

  从红薯地里出来,苏梅带着大家又去了离此不远的三亩水田。

  顾丹雪惊讶地看着稻田里游走的鱼儿。

  苏梅蹲在田埂上伸手捞了条小儿巴掌大的鱼儿:“这是鲤鱼,靠吃稻田里的的害虫、杂草和掉落的稻花为生,所以大家又叫稻花鱼,肉质鲜美,是制作腌鱼的首先。”

  “它不啃稻杆吗?”

  “不啃。”苏梅手一松,鱼儿翻滚入田,一个甩尾溅起一串水花游走了。

  苏梅洗了洗手:“稻田里养鱼,不但可以收获一大批鱼产品,鱼儿的排泄物还能给水稻增肥。”

  水田里因为养了大批的鲤鱼,除了少量的稗草,再无其他野草,打理起来,算是最省心的田地了。

  剩下那块三亩的田,离农垦食堂不远,种了两亩土豆和一亩油菜。

  苏梅看了看,油菜这两日就该收了。

  既然都走到这儿了,苏梅便带着三人爬上土坡,上了台阶,进了农垦食堂。

  司务长、大胖和小庄都不在,孵化房的小王看到苏梅,丢下手里的烧火棍,兴奋地跑过来道:“苏同志,啥时候回来的?”

  “今儿。”苏梅打量着食堂外面,收拾得干净的广场,“准备晒油菜吗?”

  “嗯,司务长让大伙儿明天收油菜。苏同志,你们家种的也有吧?”

  “种了一亩。”

  “那你可以跟司务长或是班长说说,收了油菜拉过来一起晒,班长拉着牲口碾场时,顺道就帮你碾了。”

  “嗯。”苏梅确有此意,“班长呢?”

  “带着大家上滩涂捡鸭蛋去了。哦,对了,苏同志,你要小鸡小鸭吗?”

  去年的鸡鸭,苏梅离开前都宰杀处理了,闻言点了点头:“多少钱一只?”

  今年不像去年,军嫂刚来,为了让大家有归属感,无条件地送田、送鸡鸭的,如今一切都走上了正规,一些政策规矩也都立起来了。

  “你是等孵化房里的这一批,还是挑我们养得半大的买?”

  “半大的。”这样能早一点吃上鸡鸭蛋。

  “鸡四毛一只,鸭六毛。”小王看了下几人空着的手,去后厨拎了只竹筐出来,“走,我带你们过去挑选。”

  鸡鸭养在食堂外面圈起的一片山地上,几人穿过菜地,远远就见去年围着种的刺梅绿竹等物,郁郁葱葱,长势良好。

  与之不同的是旁边又多出一个大大的羊圈,去年还只养了那么一两只,用来给病号补充营养,今年就扩大几十倍,为了给让战士们能吃上一口肉,司务长也是下足劲了。

  苏梅带着小瑜儿,秦淑梅、顾丹雪站在鸡鸭的栅栏门前,小王拎着筐进去挑选。

  鸡有半斤大小,鸭看着要重些,小一斤了,怪不得要这么贵。

  “我要九只母亲,一只公鸡,四只母鸭,一只公鸭。”在部队就是这点好,因为近乎于自耕自足的管理模式,没人限制家畜的养殖数量。

  苏梅要的多,一只筐没装下,小王又去农垦食堂拿了两只,顺便还带了两名战士过来,捉好后,直接给送到了家里。

  院里的鸡鸭棚,前几天孟子衡和王竣刚帮忙修缮过。

  分开放进两边,苏梅打开地窖提了半袋子谷糠,拿碗舀了些,添水一拌倒进食槽,拍着翅膀尖叫不止的鸡鸭立马抢食了起来。

上一篇:硬核真千金

下一篇:清穿之喜塔腊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