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君篡位成功后她跑路了 第3章

作者:谢朝朝 标签: 宫廷侯爵 因缘邂逅 阴差阳错 古代言情

  另一边,李文演自觉方才有些失态,想要挽回局面,默默走到梳妆台前,从妆奁里挑出一支金累丝翠玉步摇,温柔地斜插入周妙宛盘起的发髻中。

  周妙宛早在铜镜中看到他缓步走来,不动神色地等他动作。

  她手指绕着步摇下缀的珠链打圈儿:“这步摇很衬我,不过,会不会太过招摇?”

  李文演方才还疑心是她发现了什么刻意试探,听她的口气如常,心道是自己多想了。

  他回道:“招摇亦无妨,今日不过是去宫中走个过场,不日我们便可以一起离开京城这个是非之地了。”

  李文演是皇帝的第七子,生母是御前奉茶的宫女,相貌平平,皇帝在酒后与她一夜/欢好,却因爱惜自己的名声,不肯承认自己酒后失德,所以一切便成了这个宫女“蓄意勾引”。

  “蓄意勾引”皇帝的宫女被放逐到了灵谷寺削发为尼,日日苦修。这桩事在后宫不算什么秘辛,原本到这儿也就结了。

  但不知是幸还是不幸,这奉茶宫女十月后,竟在寺中产下了一个男婴。

  这事无异于一声惊雷传至了宫中。

  原来是奉茶宫女自知皇帝不喜,自己又是被逐出宫的,腹中胎儿一旦被旁人知晓是极难保住,所以生生瞒到了生产之时。

  她又恐这个孩子出生在灵谷寺,血光污了这皇家寺院,引得皇帝更加迁怒她的孩儿,便在孩子满月之日割腕自杀了,死前留下一封血书陈情,道一切皆是她之过,造下的业障她愿以身偿还,唯愿皇家血脉延续,不流落在外。

  言辞恳切的血书内容被皇帝知道了,感念她慈母之情,亲临灵谷寺将男婴接回了宫。

  这件事的真假已然不重要,重要的是宫里又多了一个皇子,几方对峙下,皇帝最终将七皇子交予娴妃抚养。

  皇帝实在是流连花丛,宫中女子数不胜数,皇子公主多得能坐好几桌,对于七皇子这个能提醒他酒后乱性的存在,难以有什么真切的感情。娴妃也是有亲儿子三皇子的,是以,李文演在宫中从来不受重视。

  按祖制,娶亲后,李文演这个端王就要携家眷去往封地了。

  分封后的王爷非召不得入京,是以但凡生母有宠有势的,总会想办法留儿子多在京城几年,哪怕不为什么骨肉亲情,多找机会在皇帝面前漏漏脸也是好的。

  毕竟,在封地上过得是好是坏,也全是由皇帝的念头决定的。

  但李文演身份尴尬,不会有人替他筹谋这些,明眼人又都能看出来皇帝对这个儿子的漠视,是以他去往封地的日子,就定在了大婚后一个月,连年都不打算让他在京中过。

  这些事情,如今已是端王妃的周妙宛一清二楚,李文演也没瞒过她。

  曾几何时,她还为他比自己更不幸的遭遇掉过好些心疼的泪水,只恨自己没有早些遇上他,早些关怀他心疼他。

  回首想来,这份心疼就是情愫的开端吧,不过……

  她默然片刻,避开了这个不甚开心的话题,只道:“时辰不早了,我们走吧。”

  两人还算和谐地一起坐上了前往宫中的马车。

  进了宫门,就不能再乘车了,只能用脚丈量。

  深秋萧瑟的冷风直吹得周妙宛脸蛋泛红,她打了个哆嗦,埋头把脖子缩得更紧了些,一边在想,还好马上就能离京了,不然到年关,每逢大宴小宴都要来一遭,那得多冷啊。

  忽然,周妙宛感觉迎面吹来的冷风变小了,抬头一看,是李文演走到了她的正前方,清隽的背影替她把风挡下了好些。

  周妙宛心下喟叹。

  如果昨夜的事情没有发生该多好,她此刻一定会为他而心动的。

  —-

  皇帝年事已高,宫中后位空悬,所以周妙宛真正需要拜见的只有娴妃和代掌宫权的贵妃。

  两人先是到了贵妃的长乐宫,看门的太监却苦着脸说:“真是不巧,这几日天凉,贵妃娘娘偶感风寒,身子不爽。您二位新婚燕尔,娘娘的意思是,不好过了病气给二位。”

  明晃晃的闭门羹。

  李文演当然不会不懂这个意思,他沉默良久,才道:“那本王不搅扰了。”

  无需他多说,周妙宛朝殿门福了一福,便跟在他身后走了。

  这其实是周妙宛头回进宫。

  巍峨的宫墙一路延伸,好不气派,衬得她视野中的李文演愈发小了。

  真是个势力的地方,周妙宛快走几步,赶上他的步伐,低声道:“早听得贵妃跋扈,与娴妃不和,只是没想到会如此过分。”

  李文演自嘲:“是我带累了你。”

  周妙宛内心其实并没有什么波动,但一个合格的王妃应该在这种时候安慰一下自己的夫君吧?

  于是她说:“等去了封地,天高地远,他们的冷待也与我们无关了。”

  可这安慰似乎起了反作用,李文演步子一滞,没说话,随后仿佛走得更快了些。

  娴妃的怡和殿倒不至于把他俩拒之门外,太监恭恭敬敬地给两人引路:“端王爷、端王妃,请先移步正殿稍候。”

  约莫一刻钟后,娴妃姗姗来迟。

  她神采奕奕,身着妃色的缎子袄,明明膝下儿女都已到了成家的年岁,她本人的脸上却没有染上岁月的风霜,眼波流转间,既有久居上位的威慑,也有脉脉涌动的风情。

  “儿臣给母妃请安。”

  “儿臣给娴妃娘娘请安,”周妙宛亦步亦趋地行礼。

  娴妃笑得温和,没有为难她,“过来,让本宫好生看看你。”

  她的目光在周妙宛身上停留良久,复又道:“静彤,把本宫入宫那年,皇上赏的绞丝玉镯拿来。”

  名唤“静彤”的宫女应声,不一会儿她便拿了镯子来交予娴妃。

  玉镯温润剔透、盈盈似月,看起来很有年份,不过只有一只,并不成对。但让周妙宛有些讶异的是,娴妃似乎是要亲手给她戴上?

  娴妃捉起周妙宛的手,拿玉镯在她腕间比着,说道:“好玉能养人呢,你好生戴着。”

  周妙宛顺势改了口:“那儿臣谢过母妃了。”

  “说起来,这镯子本是一对儿,前年硕儿成婚时,本宫把另一只给了他的王妃。”

  娴妃提到的正是三皇子。他前年封的兖王,开府成婚,娶了翰林院学士林渭全之女为正妃,数月前刚去往封地。

  忽然间,娴妃话锋一转,问周妙宛:“昨日入王府,你家可为你准备了陪嫁丫头?”

  陪嫁丫头?周妙宛心下一惊,故作不解道:“有的呀,今日伴我进宫的丫鬟就是。”

  娴妃闻言,掩嘴笑了,好一会儿才道:“本宫说的可不是伺候你的丫头。这永安侯夫人身为继母,果然在礼数教养上就是差了些。不过还好,本宫替你准备好了人。”

  她话音刚落,李文演便起身道:“母妃,儿臣不日便要离京,此时实在不好往后院添人。”

  娴妃有一下没一下地抚着周妙宛的手背,她微眯起眼,似笑非笑:“硕儿成婚时,本宫为他添了人,若你成婚本宫却不管不顾,岂不是落人口实?”

  李文演张嘴欲言,却被娴妃制止了,她声音温柔,语气却是不容置喙的,“正是你要离京,本宫才不放心。”

  “不放心”三个字她说得很重,重到周妙宛这个局外人终于也觉出些不对劲了。

  周妙宛偏头,明显能看到李文演的脸色很差,她虽不理解这对便宜母子之间在打什么哑谜,但忽然凝滞的气氛显然需要有人来打破,她犹豫片刻,开口说道:“能入母妃眼的,定然是好妹妹,不若让我先见一见。”

  娴妃此时才真正把视线投向了周妙宛。

  满京城都知道她同端王是两情相悦,新婚头天婆母给后院塞人是明晃晃的下马威,这个小姑娘居然还能如此镇定地打圆场?

第3章 表兄

  娴妃才不管周妙宛是过于蠢笨没有听出来她的弦外之音呢,还是城府太深太能忍,她直接给了静彤一个眼神,让她把人带了出来。

  一个清清秀秀的女子从内殿走了出来,她梳着斜髻,眉目和顺,依次给殿内的人行了礼,“民女赵青岚,见过娴妃娘娘,见过端王爷、端王妃。”

  周妙宛既然接了茬要看人,此刻也只能顺势往下夸:“赵妹妹人如其名,是个灵秀的姑娘,不知是哪里人士?”

  赵青岚答得倒落落大方,半分胆怯也无:“民女家在京郊,庄户人家罢了,比不得王妃出身高贵。”

  宽大袍袖下,李文演捏紧了拳头。

  如果是娴妃宫里的奴婢,入了王府后挑个院子让她住下,半主半仆地混过去也够了。

  但良家子……可不好办,封选侍是要记档的,以后不好处理。

  李文演吞下胸口上涌的不忿,朝娴妃道:“一切听凭母妃安排。”

  娴妃眼眸深邃,笑意却温和得很,仿佛真的是一个为儿子操心的好母亲:“青岚是个好姑娘,能入你的眼就好,日后在封地,多个体贴人照顾你,本宫也能多放心些。”

  “便让她在你府上做个选侍吧,宫务司那边本宫着人去办。”

  已经没有拒绝的余地,周妙宛乐得装贤淑,顺势应下。

  回程的马车上,气氛沉闷,周妙宛托着腮从车窗向外望去,时不时还叹着气。

  李文演自然把她的行为看成是在使小性,毕竟娴妃这时塞人确实很是委屈了她。

  于是他安慰道:“只当府里多个摆设就好,我心里只会有你。”

  当真是撒谎不眨眼啊,周妙宛感慨,他的眼神很真诚,说的话也跟真的似的。

  “你说的,可是真的?”周妙宛把玩着自己的一捋发丝,漫不经心地说。

  “当然了,本王何时骗过你?既已有宛儿在侧,我定然不会多看她一眼。”李文演道。

  事实上,他心知肚明这个赵青岚是娴妃盯他的眼线,自然不会对她有什么好感,可他却能把话说得像不喜赵青岚是因他对周妙宛深情一片。

  周妙宛心里想得其实是旁的事情。

  她当然希望可以一生一世一双人,可如今李文演既心里另有所属,就算纳上十八个妾又与她何干呢?

  真正让她困惑的是,娴妃为什么急着要塞人。

  不出意外的话,李文演离京后娴妃再也见不着这个继子,她与娴妃更是往日无冤近日无仇,娴妃何苦此时来恶心他们。

  所以周妙宛直接问李文演:“今日娴妃娘娘,为何一定要把赵姑娘送来?”

  他似是没想到她会如此直白发问:“她的底细,我会查清楚的。平日里你也小心提防些。”

  看来确实另有隐情,只是李文演不打算告诉她罢了。

  ——

  回门之期眨眼便到了。

  李文演很是体贴,一路紧跟着周妙宛来到了永安侯府,眼不错珠地看顾着她,人前人后都给足了她面子。

  永安侯的续弦、继夫人钱氏所出的女儿周妙颜见此情状,一双招子都快能喷得出火了。

  周妙宛心里觉得好笑。

  这个妹妹在钱氏的教导下,心里只想着和她别苗头,凡事都要跟她论个高低。

  如今见她嫁得如意,自然不愉。

  不过,她自己也就是表面风光罢了,周妙宛心下自嘲,说起来她更羡慕自己的几个妹妹呢,至少她们还能在亲娘膝下承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