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种田奋斗史 第52章

作者:方瑜 标签: 科举 励志人生 古代言情

  这会晚了,就炒两个菜先凑合着吃吧,晚上再吃点好的。

  晚上要炖只猪脚,还要给两个孩子喂奶,补汤可不能少。

  这几日年集的情况给了陈如松很大的信心,他准备的是昨日的三倍,要不是蒸到后面天色晚了,他还想再多蒸一些。

  早上陈如松起得很早,天色还未亮就起来了,轻手轻脚起来,也没去叫儿子,这会太早了,等他忙完,还有一阵子,到时叫儿子起来洗漱好,带着早饭到年集上吃也行,刚开始人还不多。

  一边做早饭一边热米糕,做好早饭,给媳妇留好饭菜放在锅里暖着。

  原本他早饭只打算吃两块米糕填饱肚子就行,只是米糕饿的快,一个多时辰就饿了,还得吃几块米糕,两块米糕卖三文钱,多浪费,他还是吃饭吧。

  陈如松三两下将早饭吃完,这会天已经渐亮了,可以叫儿子起了。

  “小景,快起来洗漱,等会吃了早饭就去卖米糕了。”

  睡得正香的小景被他爹叫醒,还迷迷糊糊的,洗漱完彻底清醒了。

  看着做好的饭菜和热好的米糕,原来他爹平时起得这样早啊,只怕天还未亮就起来了。

  他去私塾上学的日子,早上起来爹就去卖米糕了,并不知道他爹要起得如此早。

  真辛苦,都是为了他,上私塾费银钱,他都知道的,若是不用送他去私塾,爹娘只要顾着家里几亩田地就能养活一家人,没有这么累的。

  娘每日从早忙到晚,不仅要带着弟弟妹妹,家里的活要做,爹每日起早贪黑,卖完米糕还要回来磨粉,做米糕到深夜。

  小景眼神渐渐坚定,他一定好好念书,将来有出息,让爹娘过上好日子,每日想什么时候起就什么时候起,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不用再为生计发愁。

  陈如松不知道就一个早起,自己儿子就联想了许多事情,叫醒儿子,他马上开始装米糕。

  “小景,你到年集上再吃早饭,爹等会给你装进食盒里,咱们要早些去,否则好的摊位就被租出去了。”他如今虽固定在一个摊位,可去晚了的话也是会被别人租去的,毕竟呢摊位虽不是极好的,可也是不错的。

  “好。”小景行动更快了,赶在他爹忙完前洗漱好。

  他自己拿碗装好饭菜放进食盒,在一旁等他爹。

  父子俩很快就出发了,院子回归平静。

  到了地方,小景帮着摆好东西,就坐在拿来的小凳子上认真地吃着早饭。

  他要快点吃完,好帮着干活。

  吃完饭,小景正襟危坐,等待客人的到来。

  人越来越多,米糕摊子也忙起来了。

  陈如松惊奇地发现,儿子能帮上自己不少忙,今日人多,可还忙得过来,前两日是真有些头疼的,人太多了,这个问那个问,包米糕收钱,忙得不可开交。

  今日儿子帮着,陈如松松快许多。

  年集卖得快,有个小帮手让陈如松游刃有余起来。

  到了午饭的饭点,还有一小堆米糕,“小景饿了没有,爹给你买碗小馄饨吃,或者你看看想吃什么。”

  隔壁摊子就是卖馄饨的,不用走动就能买,陈如松偶尔会买一碗填填肚子。

  至于自家卖的米糕,陈如松不太考虑,家里最多的就是米糕,儿子早就吃腻了,既然出来了,自然得吃点新鲜的。

  小景摇摇头,“我吃米糕就好了。”

  “没有想吃的吗?”陈如松惊讶。

  周围好几个新鲜食物,小景自然是想吃的,只是一想到爹娘辛辛苦苦的,他不能再花钱了。

  不过小景到底还小,他嘴上不想吃,偶尔眼神还是会露出渴望。

  陈如松是个大男人,但心还不算粗,看出来了,“怎么小小年纪就节省起来了,家里不缺那几文钱,你放心吃就是,想吃什么跟爹说。”

  接着玩笑道:“你不说,爹就将周围几个摊子的吃食都买一遍。”

  怕他爹真这样做,小景赶紧说道:“我吃馄饨。”

  卖完米糕,父子俩回家,到家后,陈如松跟媳妇感叹道:“小景如今是一日比一日懂事,今早帮了我不少,给他买个吃的明明想吃还说不要。”

  “昨日壮壮康康他带的也好,这孩子,是真贴心。”这样的孩子就是来报恩的。

  从锅里拿出留的饭菜,陈如松开始吃饭。

  虽陈如松也点了一碗馄饨吃,可卖完米糕回来,他还是能吃上一大碗饭的。

  小景的胃口还没开始变大,一碗馄饨能填饱他的肚子,他主动去房间守着弟弟妹妹。

  吃完午饭,陈如松将碗筷洗了,朝媳妇道:“我去歇会,等会再起来磨粉。”

  早上起得早,这会有些困顿了,他是爱惜身子的人,觉不够还是得补的。

  “去吧,多睡会,实在不行,日后就花几文钱送去磨坊算了。”这是随口说的,不过说完,杨稔觉得这主意好极了,自家男人卖完米糕本就累了,还得磨粉,一日就耗在这上面了,不如就花几文钱图个享受,免得累着身子。

  陈如松想想也觉得好,“年前这些时日怕是真得去磨坊磨粉更好,能多做一些,就能多挣些银钱,早上送去,下午卖完米糕就去拿,方便的很。”

  “现在就送去吧,你送过去再回来歇息,看看多久能磨出来,若是今日可以就等吃了晚饭过去拿,不行今日就还是得自己磨。”磨坊到底多久能磨好,还是不清楚的,自家有了石磨,就没去过磨坊。

第78章 回村

  忙了这么些日子, 陈如松也确实累了,想偷偷懒了,也就答应下来。

  何况若是日后卖完米糕回来都不用磨粉的话, 那么家里的活他就能帮着干, 不用媳妇一边惦记着两个孩子一边干活了。

  既然决定了,陈如松就赶紧带着大米和玉米粒奔向离家最近的磨坊,得知这会送去的要明日上午才能磨好,他稍稍有些失望, 不过也在意料之中, 如今是年前,磨坊的生意也要比平时好。

  “早上拿来的傍晚可以磨好。”磨坊的伙计解释道。

  早上送, 陈如松原也想着早上送来, 但是既然明日有粉用,他不如明日卖完米糕去拿的时候顺便就将粮食送去, 第二日下午拿刚刚好,万一哪日忙起来了早上送去的傍晚磨不出来就不好了。

  “若是下午送的,第二日一定能磨好吗?”陈如松再次确认道。

  伙计点点头,“要是像你今日这样的分量可以。”

  “好,年前这些日子我每日下午来拿昨日的。”已经约定好这些日子都会送大米和玉米粒来磨坊磨粉,是以陈如松会这样说。

  “好嘞,您放心, 一定按时磨好粉。”伙计态度极好。

  今日还得自己磨粉, 陈如松回到家就往床上一躺, 预备歇息片刻后开始磨粉。

  杨稔将睡着的两个孩子连着摇篮一块抱出来,免得待会醒来吵闹打扰到自家男人,每日卖米糕回来还要磨粉做米糕,还是较为辛苦的。

  这会孩子睡着, 家里的事情杨稔也没什么好做的,天气寒冷,外面的衣裳都是隔了好几日才换,里衣一下子就洗好了。

  养的鸡和兔子也喂好了,杨稔打算帮着自家男人分担一些,磨一下粉。

  原本商量好是男主外女主内的,可自家男人但凡有空家里的活就被他包揽了,。

  她自然也要心疼心疼自家男人,让他松快些。

  两个孩子跟他们的哥哥相比,要难带一些,醒来的时候她基本就是顾及不了别的事,光是带着两个孩子就够耗费心力的。

  趁着这会两个孩子睡着不久,她还能帮忙,等两个孩子醒了,她就是想帮也帮不了。

  陈如松歇了小半个时辰,醒来出了房门,就看到媳妇赶着驴在那磨磨。

  他赶紧上前接手,“媳妇你怎么还磨上了,带着两个孩子,这会闲了你就该歇息歇息。”

  两个孩子不好带,陈如松是深有体会,他卖米糕辛苦,媳妇也不逞多让。

  “你忙了这么久,才是最该歇一歇的,我就磨了一小会,还挺有趣的。”估摸着两个孩子该醒了,杨稔也就没坚持帮忙。

  陈如松笑道:“久了就会累的。”

  今日还需磨粉,之后的日子就只要做好第二日热了去卖就好,陈如松便多磨了些粉,多做一些米糕,明日也能多卖些。

  年集这些日子,累人,可每日能挣上一两多,粮食的成本没算,因为还是自家的粮食,卖到明年夏季不成问题,是以忙也高兴。

  卖上十来日,家里又能多十两银钱,这银钱也不难挣,只是不知道是不是卖米糕挣钱的事大家都知道了,如今越来越多人卖了,若不是自家的口味还不错分量也大,怕就不好卖了。

  在自家男人卖米糕时,杨稔带着孩子,心里也在思索别的挣钱的法子。

  养兔子至多只能一年挣个十几两,一只兔子也只能养到五六斤,三十文一斤也就一百多文,母兔子要养上七八只,让它们生小兔子,十只才一两多银钱,养上几十只才几两银钱,一年卖两次,一年也就不到二十两,再多的是不能的。

  一年挣十几两,只在乡下过日子能过得滋润极了,可要供读书人就有些捉襟见肘。

  若是米糕的味道被别的摊子比下去,分量也更多,就不能多挣银钱了,这样一来,就得想别的生计了,米糕只要做得味道好,好卖,但也容易被别人抢生意。

  只是法子还没想出,杨稔转而操心起兔子来,过年要在陈家村,兔子可不好带。

  来县城前,卖了一次兔子,总共留了七只母兔两只公兔,来县城后又配了一次种,七只母兔们生了几十只小兔子,如今才不到两个月大,带回去的话要吹两三刻钟的冷风,还是在驴车上,便是用布捂着,只怕也不好。

  这日陈如松回来,杨稔就跟他说了这事。

  “这几日忙,没想到这上面,这兔子确实有些麻烦,若是不带,每日来喂是不成的,可带也带不了这几十只的兔子。”陈如松微皱着眉头。

  “不若卖了吧,我瞧着年集上也是有卖小兔子的,只是不知是怎么卖的。”不好带,也不好留,还不如就卖了,总比冻死饿死强,这也不好托邻居帮忙。

  “我明日去问问,若是不亏就卖掉,都一斤半重了,没有五十文都是亏的。”养兔子也不是件易事,家里几十只都是小心翼翼呵护着养大的,卖便宜了他不舍得。

  杨稔觉得一只活兔子,也不会便宜到哪去,“应当是有的,如今是年集,兔子的价钱不会低到哪去。”

  “但愿如此。”

  次日一早,父子俩接着去卖米糕,陈如松也打听到了小兔子的价钱,一斤左右四十文,再大一些的一斤半左右的要六十文,比他在猎户那买贵不少,不过这只是初问的卖价,还能还价,应当就是小的三十几文左右,大一些的五十多文。

  还算符合自己的预期,能卖,第二日,摊子就分了两块,一边卖兔子一边卖米糕。

  又卖米糕又卖兔子,父子俩忙得不可开交,陈如松心里也得庆幸,还好听媳妇的,将磨粉这项交给磨坊了,否则这些日子怕累得不成样。

  原本是想早些回去过年,可年集实在热闹,一日能挣三日的银钱,五十多只兔子几日就卖完了,得了二两多银钱,在年集上米糕也很好卖,夫妻俩都不太舍得放过,一直卖到腊月二十七才收摊。

  最后这一日卖完米糕,陈如松回到家。

  媳妇已经将东西都收拾好,全部放置在驴车上,只等自己回来就能驾车回陈家村了。

  “爹跟娘既然和大房分开吃了,咱们就带些吃食给他们。”当儿子的,还是惦记着爹娘。

  家里也不缺那一点东西,杨稔没有意见,“你想带些什么?”

  “家里有些什么,都带些过去,让爹娘过个好年,今年爹娘是不会跟大哥过年的,至于大嫂和两个侄子,我回去先问问爹娘吧,若是跟大房一块的,吃食就少给,家里布料有几匹,给他们二老做一整套衣裳吧。”

  给的东西,是要用到爹娘身上,才让他心里舒坦,他是孝敬爹娘,不是孝敬大哥大嫂和侄子的。

  杨稔促狭道:“好,到时我做衣裳,你要带两个孩子,一整日都你带,我做几日,你就带几日的孩子。”

  “自然,媳妇你放心做衣裳就行。”因为要卖米糕,陈如松跟两个孩子相处的时候少,正打算过年这些时日多带带他们。

  一家人带着一车东西,回到了陈家村。

  出乎意料,家里没落多少灰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