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门 第47章

作者:且醉风华 标签: 婚恋 逆袭 豪门世家 古代言情

  “你……莫非,替我阿兄选中彭家时,就已经想到这些了?”她一时不知自己是用什么心情问出的这句话。

  陆玄理所当然地道:“我既答应了你要好好想,自然就不会随意为之。”

  她心跳得有些快。

  “你怎么了?”陆玄奇怪地看着她有些发红的脸,“是太热,还是太激动了?”

  陶云蔚暗自平复着心绪,含糊地说了声“热”。

  他便转头吩咐不为在风口处置了冰山。

  “事情说完了,来听曲子,待听完了你再猜猜名字叫什么。”他笑着说罢,就要低头按弦。

  陶云蔚此时心里正闹腾着,自然怕他看出什么来,情急之下不得不略显生硬地转了话题,说道:“对了,中元节那天我去崔园的时候,无意中听十二娘说崔少卿有个什么‘五年之煞’,好像与他过世的兄长有关?”

  陆玄的神情倏然间便淡了下来。

  她一顿,原本还闹腾着的心绪也不禁突地陷入了沉寂。

  难道不能问?她想,他因此生气了么?

  “你每次来我这里都是为了别人的事。”陆玄忽然开口说道。

  陶云蔚也不知道自己怎么地,脱口便道:“上次可不是。”

  他微顿,随即颔首:“嗯,就上次不是。”

  陶云蔚一脸无语。你还挺讲道理。

  “但也是我邀你才来的,”陆玄又接着说道,“我这辈子还是头回这么将就别人。你不来,我邀请你来;你难得来了,又是无事不登三宝殿——你关心你妹子,关心你兄长就算了,怎么如今连元瑜的事你也要关心了?”

  他说这话时语气太过自然,就好像她给了他天大的不公平。

  陶云蔚一时不免怔住,语塞道:“我、我也不是关心他啊,那崔少卿不是你的好友么?”

  “他是我好友,又不是你的,你关心他作甚?”陆玄道,“你若有这个闲情,不如问问我这个‘老友’近来过得怎么样。”

  “哦,”她便老老实实问道,“那你近来过得怎么样?”

  “一般。”他淡淡地说。

  陶云蔚就又想起了那日陆立来时,他倏然清淡的眉眼。

  她犹豫了片刻,终是问道:“是遇到什么事让你心情不好了么?”

  陆玄沉默了半晌,摇摇头,浅然一笑:“也没有什么,说来其实无趣。”

  他说到这里,忽然想到什么,说道:“对了,上次在你家门外,我原本是想问你的,你对自己的终身大事可有什么想法?”

  “……啊?”陶云蔚有些不太能反应过来。

  “你家小弟时候还早,三姑娘么,也好办。”陆玄忖了忖,又问她,“但不知你自己可有什么意向?”

第62章 察觉

  陶云蔚默然片刻,忽垂眸一笑,说道:“先生这是做媒做出兴趣来了?但我的事你倒不必操心,我还没想过此时出嫁。”

  谁知陆玄却道:“那我就放心了。”

  他看她一脸迷惑的样子,不由弯了弯唇角。

  以她的性格,只要她自己拿定主意不着急想婚姻之事,她父亲估计也最多就只能在旁边叨一叨,而他却不必担心陆鼎之等人会不会拿这些事去利诱陶家了。

  如此自是甚好。

  陆玄这般想着,笑意越深,说道:“陶家小友世所难得,当然不可随意将就了他人去。你别看有些人门第高,那不过是瞧着风光——哦,对,这个道理你是极明白的,我也就不多说了。总之,旁人吹得天花乱坠你也莫要轻易相信,我会慢慢帮你挑的。”

  陶云蔚淡淡笑道:“谢谢先生了,不过我没有想过要嫁入高门。”

  他微怔,意外地道:“你不是说你们姐妹非高门不嫁么?”

  “我说的是二娘和三娘。”她笑容清浅,语气平静地说道,“我自己从来没想过要入高门。”

  “为何?”陆玄不觉已微正了神色。

  陶云蔚像是在回答一个理所应当的问题:“人贵有自知之明。我们家这样的门第,有一个女儿入高门是幸运,两个是经营,三个便是不自量力了。况我自己知道自己的事,我容貌普通,性格又好强,入了那等门第少不得要日日周旋于内宅之事里——偌大一个盛门士族,我在那里头对人家来说既不够稀罕,那别人又何谈对我陶家的助益?”

  “云蔚与先生既以诚相交,便也不怕直言。”她说,“于这件事上,我确实是个俗人。这世上非亲非故的单方照拂总是有限的,结为夫妻也代表不了什么,毕竟女子只能有一个丈夫,而男子却可以妻妾成群,他要照拂的人那么多,我如何相信他会独独对我不同?若是头上再来个如崔太夫人这般的婆母坐着,我想要争取些什么只会更难。所以,我不能容忍自己嫁的没有意义。”

  她转眸,目光平静地朝陆玄望去:“我若要嫁人,只会嫁一个‘刚刚好’的。”

  陶云蔚说这些话的时候从头到尾连个犹豫都没有,就好像这件事她其实早就想过了无数遍,也早就下定了不可动摇的决心。

  所以那日她才不肯在陶景和面前谈论这些。

  陆玄看着她的眼睛,那里面无波亦无澜。

  仿佛有一枚细针猝不及防扎了进来,他忽然觉得心口有些许刺疼,不由倏地攥紧了掌心。

  陆玄愣住。

  陶云蔚见他神色有异,又迟迟不说话,于是顿了顿,状似无意地笑问道:“先生是不是觉得我果真太俗了些?”

  陆玄抬眸看了她一眼,目光相迎,他又旋即转开,然后默然起身,走到了临水廊下,看着远处河上风景,沉吟良久,缓缓开口说道:“人各有志,你这样想也没什么错。”

  他说完这句,便又再沉默下来。

  陶云蔚本就不是迟钝的人,此时陆玄分明反常的模样看在她眼中,简直就等于写了四个大字:话不投机。

  或许,这就是他对待那些他不愿相谈之人时的态度吧。

  她心底倏然泛过一丝微涩,但很快便又被她掩于了深处。

  “家里还有些事,”她站起身,主动给这场沉默做了个了结,“那我便先告辞了。”

  陆玄没有留她,依然背身站着,只轻轻“嗯”了一声。

  陶云蔚转身的时候不禁往案上那张乌木琴多看了一眼,然后收回目光,举步径自下了檐廊。

  陆玄回过头,静看着她身影款款消失在了门口。

  “主君,”不为一边回头,一边走了上来,“我看陶大姑娘走的时候好像脸色不太好。”

  陆玄一听,下意识地迈了半步出去,随即却又突地顿住。

  “主君?”不为疑惑地看着他。

  陆玄回身,复又朝远处烟水望去,少顷,他抬手抚上额角,似有些头疼地说道:“细想则乱,甚是不妙。”

  陶云蔚一进家门便径直回了自己房中。

  她静静站了片刻,然后走到床前,伸手从床头贮柜中拿出了一方小匣,打开之后,那模样娇憨的磨喝乐便出现在了眼前。

  陶云蔚看了它良久。

  直到不知什么时候陶新荷走了进来,轻轻在她肩上拍了一下,她才倏然回过了神。

  “阿姐你怎么了?”陶新荷疑惑道,“我敲门你没应,喊你也没理。”

  陶云蔚摇了摇头:“无事。”说罢,她便将匣子重新合起来放了回去。

  陶新荷观察着她的神色,问道:“你先前去陆三先生那里,是遇到什么事了么?”

  “没有。”陶云蔚淡淡笑了笑,“只是他正好提醒了我,有些事原是我不该沉溺其中的。”

  陶新荷听得不明所以,她这么多年还没见过她长姐沉溺过什么事情呢,陆三先生倒是知道了?她正好奇地想开口再问,突然又想起自己进来是有正事说,便道:“对了,戚氏兄弟来找你回话了,留言说还在上回那间茶肆里等着。”

  说完,陶新荷不免疑惑道:“咱家最近有什么事么?阿姐怎地又用上这两人了?”

  “哦,没什么。”陶云蔚站起来,随手理了理衣裳,“我只是让他们再打听打听楼家的事。”

  陶新荷顿时自觉了然地道:“是因为上次二姐的事吧?嗯,那楼家人不是善茬儿,是要多探探才好。”边说,就边要自动自觉地跟在她长姐后头一道去。

  陶云蔚回身止住她:“你留在家里,阿爹那里还需你看顾着,我只是过去问些话,很快就回来了。”

  陶新荷就乖乖点了点头。

  陶云蔚去到位于新昌里东曲的桥头茶肆,见到了在那里等候着的戚氏兄弟。

  戚大郎抬手向她一礼,说道:“我们兄弟盯了宛山别院这一个月,并未瞧见周家姑娘出过门。其间庄子上每隔三天会送一次菜过去,崔园那边大约是半个月会来人探望一次,再有的话便是来过一位大夫,之后崔少卿也去过一次。”

  陶云蔚不动声色地喝了口茶,问道:“周家姑娘身体抱恙,崔园那边没有送些人和药过去么?”

  “没有,不过崔少卿是在大夫离开之后的第二天过去的,大约是刚收到信。”戚二郎接过话回道,“倒是也带了些东西过去探望,不过只有他们主仆两人,进去之后大约待了一炷香的时间就走了。”

  陶云蔚若有所思状地点了点头:“哦,那看来崔太夫人还是很关心周家姑娘的。”

  戚氏兄弟只负责打听消息,自然不会去问她的用意,况陶云蔚此时这么一说,他们也自然而然地觉得对方应是想看看周氏身上有无可用价值,于是更只当是平常。

  “那陶大姑娘还要我们继续盯着么?”戚大郎问道。

  陶云蔚想了想,颔首道:“只一月里瞧着或许还不太稳当,你们再观察一阵子,看看是否有什么变化。”

  戚氏兄弟点头应喏。

  陶云蔚就起身准备要走。

  “陶大姑娘请留步。”戚大郎忽然唤住她,待到对方回首看来,他与二弟对视了一眼,向她说道,“我们兄弟两个这两回替大姑娘和大郎君办事,对两位都感到十分佩服,所以……若是大姑娘不嫌弃的话,我们兄弟愿以后都能为大姑娘你效劳。”

  陶云蔚微怔,反应过来之后便笑了一笑,说道:“请你们办一两次事还可以,但要你们跟着我办事,我哪里能用得起呢?”

  戚大郎忙道:“大姑娘与旁人岂能一样?我们既跟着您办事,自然是该与贵家仆从一般无二的。”

  戚二郎也连忙点头称是。

  陶云蔚沉吟了片刻。

  “你们既未立投身契,哪里能说是仆从。”她微微笑道,“只当是我长雇了你们吧。”

  戚氏兄弟一听,顿时面露喜色,恭声应了喏。

  陶云蔚亦心知他们的想法。

  在旁人眼中,陶家眼下是将要与皇室联姻的,且长兄伯璋和小弟伯珪都在崔氏族学,后者还入了大宗学,而前者也刚刚与名士之女定了亲——还有她,借着陆玄的面子也多少有了些清名。

  相比起那些只是将他们随手一用的人家,现在的陶家明显更适合他们投效,他们必定知道陶家既要寻求进步,自然少不得要用人——而他们,当然也就可以谋得个左膀右臂之位,与主家一同进步。

  戚氏兄弟的确也是这么想的。

  他们帮陶云蔚做过事,自然也能猜得出陶曦月能够嫁入安王府多半少不了其长姐的从中助力。故而敏锐的直觉告诉他们,陶家无论从前景还是陶云蔚这个人来看,都是值得他们相帮的。

  而且机会只在眼下。若将来陶家再进一步,人家就未必需要他们了,所以戚氏兄弟才在得知陶伯璋订了亲之后立刻下了这个决心。

  于是双方便心照不宣地有了默契。

上一篇:我前夫是四品

下一篇:燕尔新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