妖女乱国 第120章

作者:樊笼也自然 标签: 古代言情

  邀雨怕云道生心善沉不住气,伸手一把按在他肩膀上。

  子墨见邀雨动了,还以为她要出手,也瞬间按住了邀雨的肩膀。

  三人就这样诡异地被自己人按着,眼看着士兵们越走越近。

  “慢着!”一个大和尚带着几个小沙弥从炳灵寺里走了出来。

  邀雨舒了口气,总算这些和尚没白拿百姓的供奉,关键时刻没有袖手旁观。

  谁知那大和尚紧接着又道,“坐夏节的三个月内不可杀生。这是佛陀定下来的规矩。太子若要惩治这些奴隶,也请等到三个月后,再杀不迟。”

  云道生见邀雨瞠目结舌的样子道,“你以为这和尚会为奴隶求情?他们自己的庙里都养着奴隶为他们种地,侍奉他们日常生活。他们同豪族并没有什么本质区别。”

  檀邀雨怒了,同为出家人,凭什么和尚过得就比道士富裕这么多!她堂堂仙姬天女,还要粗布麻衣地穿着,那大和尚的袈裟居然都是绸缎做的!

  邀雨陡然大喝一声,“本宫要‘辩难’!”

  今日非骂死这帮秃驴不可!

  周围皆是一静,所有人的目光都向邀雨投来,然后檀邀雨,怂了……

  她连半本经书都没背全的人,哪儿来的勇气喊话要“辩难”。

  檀邀雨立刻拽了云道生一把,“不对,是他要‘辩难’。”

  云道生笑了,无奈地摇了摇头,向前迈出一步,然后正色道,“没错。贫道请求,同炳灵寺方丈大师‘辩难’。”

  火光映在云道生的脸上明灭不定,夜风吹起他的道袍和发冠上的冠带,为他的一举一动都平添了一种莫名的分量,压在所有人的心上。

  他似一个孤胆英雄,立于山巅,无惧任何人的围攻和诋毁。邀雨忽然觉得,只要道门还有云道生这样的弟子在,道教便不会没落。

  方才从炳灵寺里出来的大和尚轻蔑道,“明日便是我佛教盛会。岂容你个小道士搅局。速速离开,否则休怪我们不客气。西秦国内可是不允许宣扬道教的。”

  云道生丝毫没有退步的意思,他轻笑道,“大和尚可是怕了?想你也不是小道士我的对手,速去请你们主持方丈出来吧。”

  不待大和尚回答,乞伏暮末率先发难道,“哪儿来的贼道士!竟敢来坐夏节捣乱!”他说着就一鞭子朝云道生挥了下去!

  只听得一声闷响,乞伏暮末的鞭子就像是抽在一堵无形的墙上,明明离云道生还有三尺远呢,就被弹了回去。

  邀雨此时在云道生后面得意道,“云道长可是修得了仙身,就凭你那根凡人的马鞭就想打仙人?自不量力。”

  子墨小声责怪邀雨道,“你怎么用罡气,师父说了让你暂时不要用的。”

  邀雨立刻撒娇加耍赖地小声道,“只是一下,不会怎样的。不然怎么镇得住这些臭和尚!”

  云道生听见两人的话,微微侧头对邀雨低声道,“师姐能将那烛芯弄断吗?”

  邀雨眸中有微光闪烁,坏笑道,“小菜一碟。”

第二百五十二章 、我是信徒

  巨木蜡烛的烛芯有成年男子的手臂粗细,虽然用转龙鞭一击便可弄断,可鞭身的目标太大了。

  邀雨直接控制九根飞针,借着夜色掩护,在烛芯上来回穿梭。没一会儿,粗大的烛芯便无声断裂,掉在地上。

  这可吓坏了西秦众人!

  圣烛的意义非凡,说它预示着西秦国运都不为过。如今圣烛的烛芯竟然莫名其妙地就断了,这怎么能不让人惊慌!

  邀雨幸灾乐祸地道,“你们太子妄图鞭打仙人,这就是对你们西秦的惩罚!你们若是再推三阻四地不去叫方丈出来,就等着上天降下更多惩罚吧!”

  若论装神弄鬼,秦忠志排第一,她檀邀雨必须是第二。

  大和尚变了脸色,不敢再耽搁,立刻派了个小沙弥进去寺里传信。这边还不忘打探云道生的背景。

  “敢问小道长于何处修道?”

  “嵩山天师道。家师乃是天师寇谦之。”

  云道生的一句话就让大和尚和乞伏暮末同时倒吸了口冷气。

  西秦老百姓或许不知道,他们两位却是清楚的。寇谦之于半月前已经被北魏皇拓跋焘封为国师,不仅将天师道的道观越修越大,国中诸事也时常向他讨教。

  这小道士若真是寇谦之的徒弟,那可是来头不小。因为他代表的不只是道宗一派,更是影射着魏皇的态度。

  原本一直坐在马上耀武扬威的乞伏暮末也不情不愿地下了马,勉强拱手道,“原来是天师道的道长。失敬了。”

  邀雨此时捉弄人上了瘾,直接两针扎到乞伏暮末膝盖窝儿,眼见着乞伏暮末“噗通”地跪下,邀雨才开心道,“太子免礼吧。”

  乞伏暮末根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觉得腿上一麻就跪下了。莫说这小道士只是寇谦之的徒弟,便是寇谦之本人来了,也当不起他堂堂西秦太子的一跪啊!

  他气哼哼地起身,只觉得受了奇耻大辱。可他又不敢对云道生发泄,只好一鞭子抽在他身边的一个士兵身上。

  去报信的小沙弥腿脚很快,不一会儿就回来通禀道,“主持方丈请道长入内。”

  小沙弥又转过身对乞伏暮末道,“方丈说烛无芯,如同佛无眼,不宜再抬入寺内。还请太子殿下将圣烛抬回。巡烛之事,方丈会另行书信国主。”

  乞伏暮末黑着脸瞪了云道生一眼,连招呼也不打了,翻身上马,让奴隶们将圣烛再抬回去。

  云道生也不介意,跟着小沙弥往前走,可走到大雄宝殿前便不再动了。

  他拱手抱拳对大殿内高声道,“贫道此番前来,是同方丈大师进行‘辩难’的。还请大师移步殿外,也好请西秦的百姓们做个见证。”

  之前出来的大和尚忙道,“此时太阳都已下山,不如咱们择日再辩。”

  云道生故作不解道,“我天师道弟子,追求真意,从不论早晚,难不成你们佛教高僧,只有做早课时才心中有佛?”

  大和尚的脸顿时抽了抽,今天晚上本来是要举行巡烛的。如今虽说圣烛没了,可也不能因此就让主持跟个道士“辩难”啊。

  大和尚还想再说什么,结果云道生干脆一屁股坐在大殿外,开始打坐念经,一副你不叫人来,我就不走了的架势。

  大和尚见状没办法,只好又进去请示方丈。

  这次大和尚进去很久。炳灵寺外聚集的西秦人却并没有散去,就在原地等着看热闹。

  他们虽然不知道天师道,可方才那嚣张跋扈的太子都下马给这道士施礼,看来此人肯定不简单。

  又等了好一会儿,才见大和尚扶着方丈大师从大殿内走出来。

  西秦人一见主持大师,纷纷下跪叩头,双手又将自家的供奉高举过头。

  邀雨见这方丈满面红光,精神奕奕,再看身后的百姓,还有不少是面黄肌瘦的,顿时就对这方丈好感全无。

  方丈同云道生互相见礼,互通名讳。

  寒暄几句后,方丈便率先开口道,“小道长应该知道,‘辩难’的目的是为了让弟子和信众更深入的了解佛法。所以寺中有规定,‘辩难’须有双方的信众在场才可以。”

  方丈话说的好听,其实之所以有这条规矩,就是因为僧侣之间“辩难”,有时会动手,若是没有信众在旁边,就没人拉架了。

  方丈指着下面的西秦人,“这里都是我炳灵寺的信众。敢问道长可有信众在此?”

  整个西秦国都禁止道教传播,今日赶来炳灵寺的,自然也都是为了坐夏节而来。除了佛教徒,哪儿可能找到道教的信众?

  云道生明知这是方丈故意刁难他,让他自己放弃“辩难”,可他却没办法。

  这的确是他疏忽了,忘记了要有信众在场这个条件。

  云道生本来信心满满地觉得自己不可能输,如今却连开口的机会都没有。

  正当云道生为难之时,人群之中传来一声稚嫩的高喊,“我是他的信徒!”

  邀雨三人皆向人群中看去,居然是盖吴正拽着墨曜从人群中挤出来。

  盖吴还在大喊,“我是他的信徒!昨日这位道长救了我一命,便如同我的再生父母,因此我已经皈依天师道了。”

  方丈皱眉,他在里面想了好久,才想到这个让云道生自己知难而退的说辞,结果就被个小孩儿打乱了计划。

  邀雨很惊讶,这孩子居然敢在这时候站出来替云道生出头。看来云道生这一路倒是没白照顾他。

  子墨皱眉道,“墨曜竟然连个小孩子都看不住。现在跳出来,等会儿若真乱了,咱们要如何救他们?”

  邀雨也觉得有点儿为难,虽然盖吴挺身而出是好,可这样就把自己这方的人马完全暴露了。若是出事儿,连个通风报信的人都没有了……

  云道生却丝毫不担忧,“我是绝不会输的。”他笑眯眯地冲盖吴点点头,然后转身对方丈道,“如此,我们是否可以开始‘辩难’?”

  大和尚此时真是生气,若不是乞伏暮末惹事,圣烛的烛芯怎么会无故断裂。若烛芯未断,就可以用巡烛将事情搪塞过去。

  其实炳灵寺的方丈并不是害怕同云道生辩难,而是觉得云道生的背景牵扯太多。方丈本想同西秦王通过信后,再决定如何“辩难”。

  谁曾想这小道士这么执拗,非要今晚辩不可!

第二百五十三章 、辩难

  主持方丈见云道生油盐不进,也没了办法。毕竟这么多佛教的信徒在下面看着,总不能被个道士逼得没了脸面。

  若大魏若真的借此发难,也只能推说“辩难”于两国国事无关。

  方丈大师点点头,大和尚立刻就让人取来了两个蒲团对放在一处,向着两人道,“方丈请,道长请。”

  云道生礼貌地请老方丈先落座,自己才整理好了衣冠,坐到蒲团上。

  方丈开口道,“不知小道长想以何部经文起辩?”

  云道生笑道,“贫道初到贵地,便遇上如此佛会盛事,实感荣幸。只是贫道有一事不解,当初佛陀设立‘坐夏’,是因为夏季僧侣们四处行走时,会踩坏禾苗,损害百姓所得。可如今我见僧侣们倒是留坐寺中,却依旧要百姓献上供奉,不知此举,是否违背了佛祖的慈悲之心。”

  方丈没想到云道生并不以经文进行“辩难”,反倒直接抨击坐夏节。他不满道,“献上供奉,皆是百姓自发自愿。难不成天师道的道观便不接受供奉?我佛慈悲,甚至愿意舍身饲虎。道士却只知顺应自然,求仙卜卦,又有何慈悲心可谈?”

  云道生面不改色地问道,“大师以为舍身饲虎便是慈悲?贫道却觉得此为大谬。其一,虎生来有爪,口中利牙,本就强过其他生灵。如此猛虎,若濒临饿死,便只能是因它自己还不够强。物竞天择,这并没有什么不对。”

  云道生目光炯炯,“其二,佛陀舍身饲虎,虽救虎一命,可曾想过,被救下的猛虎此后要吃掉多少山鸡、野兔?这些生灵本该存活,却只因佛陀一念之差而丧命。如此罪孽,又何谈慈悲?”

  云道生看方丈逐渐阴沉的脸色,又道,“其三,《大正藏》中有言,饿虎本不愿以佛陀为食,可佛陀却自刺脖颈,引诱饿虎食其血肉。方丈可知,凡食过人肉的虎,便会一直喜食人肉,妄造杀孽。佛陀故意诱虎食人,尔等非但不罪之,反而为此着书立传,这是何道理?”

  炳灵寺方丈此时的脸已经被气红了,佛陀饲虎,明明是出于慈悲,却被云道生硬是说成了诱虎犯罪!这简直是岂有此理!

  方丈立刻开始引经据典地反驳云道生。可云道生却游刃有余地,又将方丈的典论反转回去。

  其实云道生就只用了一个“子非鱼,安知鱼之乐?”,而“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的博弈法,让方丈大师的一切理论都自相矛盾起来。

  檀邀雨看着云道生啧啧赞叹,“他真是八尺的身高,七尺半里面装的都是道理啊……”

  子墨突然道,“也不知他和何卢对讲起来,哪个会赢?”

  檀邀雨惊恐地看着子墨,“你这想法真是让我不寒而栗!”

  子墨用拳挡着嘴,强忍住笑,“人都是你自己招来的,你可怪不到别人。”

  这一场辩难,一直说到天亮。

  期间三次中断,第一次是方丈借口疲乏跑回去翻典籍,第二次是方丈的确体力不支,让那位大和尚代替他。第三次是大和尚才辩了一刻钟就已经词穷,又跑回去向方丈求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