妖女乱国 第6章

作者:樊笼也自然 标签: 古代言情

  郡君见邀雨拿了那么大一笔赏银,不免嫉妒眼红。想他一方郡君,年奉也不过才区区二十两纹银。如今这丫头竟轻易取了五十两!加之方才邀雨给他难堪,他怎会这么轻易地放过去。

  “慢着!”他高声道,“你既拿了赏银,便将瘴怪留下!待到明日午时,杀了为民除害!”

  邀雨一听便恼了,祝融是她的救命恩人,她岂有恩将仇报之理?

  她冷眼看了看郡君和梁翁,脑筋一转,问道,“那悬赏上,哪一句说抓了人要交给你们处置?”

  郡君闻言一愣,仰首细细回想悬赏内容。回想完依旧不死心,招招手让守卫取来了告示,用手指点着一行行看完,倒真是没这一句。

  梁翁却不会被邀雨轻易糊弄,正色道,“瘴怪祸患百姓,今日既已伏法,便容它不得。”

  邀雨目光对上梁翁,看得出这个左相是个正直之人,她这才和缓了些口气道,“你说他害人,那你倒是说说,可有谁是死在他手下的?”她说着又扫了一眼堂外凑热闹的百姓。

  大家面面相觑,嘀嘀咕咕地议论了半天,却举不出个人来。倒是有人被瘴怪吓到过,可的确没人因此丧命。

  邀雨见无人答她,又接道,“倒是他,一直被你们无辜追杀,落下这许多伤!”她抱起祝融一直粗大的手臂示意给所有人看。大家才注意到祝融全身都布满大小的疤痕!

  由于对祝融的处境感同身受,邀雨有些怒道,“你们不过以讹传讹,听信传言,便要杀他!我就不信,你们不知道他本是个人,根本不是怪!”

  见依旧无人应答,邀雨更加气不打一处来,“你们之所以这么肯定他是怪,无非是因为郡君借着捕怪的名义加收了大量税金!”她说着眸中金光直逼阴平郡君,“真要说有人祸害百姓,那也是这个郡君!不是祝融!”那天悬赏一出,邀雨就听人私下议论,担心郡君又要借机收税,此时正好拿来反咬一口。

  围观的百姓都被邀雨的话点醒,齐齐看向郡君。连左相梁翁,也盯着郡君等他答复。

  阴平郡君慌了,忙道,“不对!这是怪!是怪!你们别被骗了!”

  “不是――!”响彻天际的巨吼声后,祝融愤怒地举起双手,猛地锤向地面,青石板的地面立刻被砸出两个深坑!吓得百姓们纷纷后退!

  “我是人――人――!”祝融声音虽然瓮声瓮气,发音也极其模糊,可所有人都听懂了。

  邀雨怕他发狂,一把搂住祝融,催动真气,将他偌大的身躯压制下来。转脸对梁翁道,“他未伤过人,你们无权杀他!还是说仇池国有立法,长得丑的都要处决?那你得先把上面坐着的那个一脸奸相的郡君杀了!你们容不下祝融,我容得下。我带他走。”

  梁翁已明了事情始末,微微摆了摆手,示意邀雨和祝融可以离开了。

  邀雨一看便知梁翁肯定不会放过这个阴平郡守,便转过脸对他调侃道,“诶!我给你看个面,你印堂发黑,天庭发紫,命不久矣――”说完牵着祝融大步离去。

  阴平郡君惊愕地看着她,对梁翁道,“就、就、就这么让她走了?”

  梁翁冷哼一声,“她走不走不要紧,倒是你走不走得了是真!”说完气愤地离镇衙而去,他已知郡君私自搜刮民脂民膏,此返回去,定要彻查。

  见梁翁甩下这么一句话,郡君当下慌了神,“怎么办,怎么办,这可如何是好!”

  与其等死,不如逃之夭夭,等待时机,卷土重来!于是郡君忙吩咐,“快!快、快!让府中家眷收拾包袱,咱们这便要逃命去了!”

  原本站在一旁的门人谋士却上前颇有深意地笑了笑,宽慰阴平郡君道,“大人莫慌,今日之事,未必是凶――”

  阴平郡君急得都快哭出来了,忙问,“先生此话怎讲?”

  谋士俯身上前,与郡君耳语了几句,郡君听后不免大骇道,“此事当真?”

  谋士点头称是,压低声音道,“这女郎身份如此特殊。今日梁翁轻纵了她,若是大人上奏,给梁翁扣个勾结刘宋檀道济,意图夺权之罪,怕是大人不但不会有杀身之祸,反而会平步青云!”

  阴平郡君浑身打了个一激灵,胆怯地问,“这会不会太冒险了?梁翁声望之高,连仇池公都要礼让三分。”

  谋士摇摇头道,“自古富贵险中求,与其别家舍业,颠沛流离,何不搏上一搏?”

  阴平郡君闻言心一横道,“好!依君所言!”

  次日一早,邀雨怕在这镇上夜长梦多,就同子墨、祝融收拾了一下行李,租了辆马车离开了阴平郡。邀雨虽武功无人能及,驾车却是乱七八糟,为了怕子墨路上颠簸,她特意在车上多铺了几床被褥让子墨躺在里面休息,祝融由于体型太大,只好在马车后面又拴了个板车,让他坐在上面,又用麻布将祝融从头到脚盖住,一行人就这么奇奇怪怪地上了路。

  手里有了银子,心里也就有了底。一路上邀雨一边掂量着手里的钱袋,一边考虑接下来该怎么办。他们身上没有通关文牒,换句话说,目前除了仇池,他们哪都去不了。

  可就算能出仇池,又能去哪呢?如今乱世,刘宋和北魏各占据半壁江山,北边儿还有西秦、北凉和北燕苟延残喘着。除了这些,一些偏远地域还有许多叫不上名也不为人知的政权,多数是以前灭亡各国的残部或余族。他们秘密地蜇伏于塞外或其他政权之下,等待复国之机。可真正能像代国复兴成北魏的,又有几个?

  邀雨正天马行空地瞎想,突然感到一股杀气直逼自己而来!子墨虽在车中,但显然也感觉到了,他猛地起身却又无力地跌了回去。时间不容邀雨多想,一道剑光便已到眼前,邀雨从小就习遍各家武学兵器,光是看剑势便知道是天南山紫岳门的剑法。她也不躲,扬起马鞭随意的一拨,那剑便像是震在巨石上一样被生生地弹出去了数丈之远,持剑的蒙面人也被震得虎口处鲜血直流。

第十五章 、刺杀(二)

  来人见一击不成,立刻跳出一丈开外。

  邀雨也不紧逼,只淡淡道,“本女郎与嵩山紫岳门并无过节,不知壮士此番为何而来?”

  蒙面人一怔,心想自己明明刻意没用本派剑招,她是如何知道自己是紫岳门的人?不过她知道不知道都是一样的,自己今日是破釜沉舟,不成功,便成仁。来人一咬牙,大喝了声,“妖女!今日就是你的死期!”转瞬又从怀中掏出一把雕着双蛇头的精短匕首,直刺向邀雨的喉咙。

  邀雨一笑,“拿个子母匕首就能杀得了我吗?”

  只见她马鞭上格挡开匕首,轻巧地躲过了正面的一击。那紫岳门人见一击未果,紧接着一个翻腕,将匕首底部的双蛇头对准了邀雨的门面。一声轻微“咯嗒”声,蛇头交接的地方瞬间弹出了一支短箭!可短箭才刚射出,邀雨却不见了!

  蒙面人正发愣,背后便传来柔声轻唤,“在找我吗?”

  他猛一回头,就只觉脖子上一凉,紧接着滚烫的血便从脖颈上大股大股地涌出来,蒙面人惊恐地按住伤口,再去看邀雨,却见她手上握着一支小小的短箭,箭头上还滴着自己的血。究竟要多快的身手,才能瞬间卸去短箭?那蒙面人算不出,也算不了了。

  只听耳边“嗖嗖嗖”的几声连响,一排箭矢夹风带雨地呼啸而来。邀雨叹了口气,内力于丹田运转,猛地打出一波气浪,弩箭便如风中落叶般被吹散了一地。她瞥了一眼散落在身侧的箭矢,上面显然都淬了毒。看来这些人是打定了主意要取自己性命,既然如此,自己也没有必要手下留情了。

  足尖轻点,邀雨几个纵身便跳上了山坡。期间又有几箭射过来,却都诡异地在空中转向。坡上的一群人并没有蒙面,但也是周身的黑衣短打。见邀雨上来,慌忙扔下手中的弩机,抽出大刀砍了过来。

  邀雨玩味地打量了来人一番,这些人用的刀都如出一辙,刀身前端略直并且均在刀背上做有倒钩,刀柄虽然是普通的木柄,柄侧却用铁浆牢牢加固,嵌入木柄之中与刀身形成一体,这种做工一看就知道不是民间铁匠铺的手艺。

  邀雨好奇心顿起,倒不急于灭口了。她摸摸自己身上,连把趁手的武器都没有,只好从钱袋中掏出几枚铜钱,素指一弹,几枚铜钱便“嗖嗖嗖”地飞了出去,直接射穿了一个杀手的脚踝。那人哀嚎一声,身子一歪,结结实实地跌了个狗吃屎,另外几人还不明所以,就均已中招摔倒在地上。

  邀雨见他们在地上疼得直打滚,不免得意道,“你们脚筋断了,打滚也治不好的!识趣的就把你们主子供出来,不然本女郎让你们滚都滚不动。”

  可她话还没说完,几名刺客就皆服毒自尽了。

  看着满地的尸体,邀雨一拍脑袋,懊恼地想,怎会忘了自尽这一招,下次可得提防着点!不过既然有人在此埋伏她,必定是有人对自己被烧死的消息并不尽信。也是,生要见人,死要见尸。驿站着火时里面空无一人,想是有点猜忌心的人都会怀疑她还活着。不过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无论是皇上还是江湖人都要顾及着她爹的权势,不敢明着对她动手,不过是多派些刺客,还不够她练手的。

  这一队人马,看着用的官刀,应该是南宋朝廷派来的。难不成是小皇帝出尔反尔,要铲草除根才能安心?可这一批人功力着实不怎么样,与其说是来暗杀,更像是派来探探她的虚实。可小皇帝不是该对自己的实力很清楚吗?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不管是谁,若是为了摸她的底,这附近肯定还有皇帝的眼线在监视着。

  邀雨立即环视四周,却没发现什么动静。静心听辨,也感觉不到对方的气息。她看了看山坡下的马车,子墨正吃力地从马车上下来,祝融在车头,一边撑着子墨,一边警惕地看着四周。

  眼下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既然对方无意动手,自己不妨退一步。真的交战起来伤到子墨就得不偿失了。

  思及此,邀雨便提起裙角打算下山。忽而又想起了什么,于是扭头返回尸体旁边。她仔细在地上找了找,终于眼前一亮,但旋即又暗了下去。眼前是一枚沾满了血的铜钱。如今钱不好赚,邀雨原本想把方才打出的铜钱再捡回来,可是看到上面的血,又嫌弃起来。正犹豫着,邀雨脑中灵光一现,这么一大帮人来这里埋伏她,路上打点肯定需要不少银两,如果他们是刘宋朝廷派来的,钱更是少不了,这次真是撞大运了!

  邀雨赶紧弯下身,挨个尸体搜了过去。果不出所料,在一个尸体上搜出几锭碎银子和一包金叶子,看的邀雨眼睛都放光了!不持家不知道柴米油盐贵……如今一锭银子对她来说都是金山宝库!

  想到小皇帝的眼线肯定还在看着,邀雨玩心大盛,举着金叶子高喊道,“谢谢皇帝赏银!地上的铜钱就当是民女的回礼吧!”说罢“咯咯”笑着下了山坡。

  见邀雨回来,子墨一颗悬着的心才终于落了地,“都杀了?”

  “服毒了。”邀雨白捡了一笔横财,心情正好。

  “皇上派来的?”听到邀雨在山头上那一声喊,子墨不禁有些担忧。

  “开头的那个是嵩山的人,看武功路数,不是天师道门的人,估计是想杀我扬名立万罢了。”

  子墨皱眉到,“嵩山这几年势力日大,据说出了个寇谦之,连朝廷都要退让三分。但愿别一石激起千层浪才好。”

  “我管他那么多!便是嵩山那门宗主都找来了,我也照杀不误。”她说着又晃了晃刚搜来的金叶子,“看!咱们白收了这么多钱!若他们多派些杀手来,咱们可就衣食无忧了!”邀雨乐不可支地看着子墨。

  “胡说。”子墨的语中隐含了怒气。倒不是因为邀雨的话,只因在危险的时候他非但没能保护她,反而成了累赘。

  “我们去找个医馆,给你开个方子补补,一定很快就好了?”两人常年独处,早已心意相通。

  子墨还未来得及答她,就被一声“咕――!!”的巨响打断了。

  “什么声音?”邀雨莫名地寻找声音的来源。

  又一声“咕――!!”

  “是祝融的肚子,他饿了。”子墨难得露出一丝笑意。

  “那还等什么,咱们赶快去下一个城镇大吃一顿!”

  邀雨加力打了几下马,不一会马车就消失在路的尽头。

  直到邀雨他们走了近半个时辰,一道黑影才从远处的树上纵身而下。此人转瞬就到了尸体中间,仔细检查了每个死者腿上的伤口,随后又从怀中掏出一方白丝帕,包住地上的一枚铜钱揣回怀中,又一转眼消失在树林之中。

第十六章 、蛰伏

  邀雨当日利落地解决了刺客后,便打马向北行去。而那个从密林中窜出的黑衣人也日夜兼程回去禀报。意外的是,他并未回建康,而是取道了荆州。

  此时荆州刺史刘义隆正卧床休息。他是当今圣上的三弟,刘宋王朝的宜都王。说起这位宜都王,所有人都会不自觉地流露出惋惜之色。他年幼时便博涉经史,善隶书,极善谋略,只可惜从小体弱多病,加之他母亲出身卑微,使得刘义隆一直不受先皇刘裕的重视。所以没等他弱冠,便派到了荆州,远离建康。

  此时宜都王刘义隆正在书房练字,就听王府的管家在门外通报道,“郡王殿下,云游的王大夫回来了,特意上门来给殿下请脉。”

  刘义隆闻言,眉毛微挑,露出了一丝不可查的喜色。他放下手中笔刀,转入外室应道,“请进来。”

  话音刚落,便见一个五旬左右的长衫医者进入房中。他低首环臂,恭敬地向刘义隆施了一礼,“殿下。”

  刘义隆绷着脸让人看不住喜怒,挥手道,“起来吧。本王的病也不是一日两日就能痊愈,你原不用这么心急。”

  王大夫一笑,回道,“救死扶伤,原就是医者本分。能早一日治好殿下的病,也就早一日圆了老夫医者之心,还望殿下成全。”

  他的话说得极其圆滑,刘义隆便也不再多言,收拢衣袖将手腕露了出来。

  原本在屋内伺候的仆从都识趣地退了出去,最后一个还轻轻带上了房门。房门甫一关上,便有两名守卫走过来,立在门外,一副万夫莫开的架势。这是殿下府中的规矩,王大夫问诊其间,谁都不得入内。

  待下人都退出去后,刘义隆才露出了笑意问,“王大夫此次游历,可有收获?”

  正在诊脉的王大夫抬起头来,双眼精光闪烁,哪里像是年过五旬的老者?只见他从怀中摸出一方白色丝帕,放到了桌上。

  刘义隆见了,将帕子展开,里面包的却不是什么奇珍异物,而是一枚铜钱。乍看上去并无异常,只是若细心人很快就能发现,铜钱上带有已成黑色的血斑。

  “派去的人被她认出来了?”刘义隆捻起铜钱摩挲着,脸上阴晴不定。

  “是。如殿下所料,她也猜测是皇上派去的刺客。”

  刘义隆冷冷一笑,“算她还有些小聪明。只是她还不够了解皇兄,”他说着语中颇感无奈,“皇上连早朝都已经忘了,怎还会记得她?”

  王大夫闻言,只沉默不语。

  刘义隆似是出了一会儿神,才将手中的铜钱掷回白丝帕中,“以你的功力,可杀得了她?”

  “不知。”

  刘义隆剑眉一挑,玩味地看着王大夫,“不知?可是你最近松懈了?”

  王大夫说话的声线突然一变,俨然是个青年的音色,有些故弄玄虚地答道,“是也非。”

  刘义隆倒来了兴致,“哦?此话怎讲?”

  “据我观察,檀邀雨的武功绝不只是霸道的内力,她已经接近内外契合的极致境界。”

  王大夫就这么似是而非地答了一句之后,对此便不再多言。此时他不仅声音变了,就连说话的态度也不再恭谨。

  只见他晃晃荡荡地走到桌边坐下,提起仆从早已备好的笔墨,像模像样写起了方子,边写边道,“殿下您体内郁结,需要找几个姑娘好好疏通疏通,今日盈悦楼里来了几位新人,老夫为您写个方子,您即日就派人去领吧!”

  刘义隆被他的浑话气得直乐,“你什么时候也开始钻研医理了?”

  王大夫揶揄地笑道,“您的症状,不懂医理也看得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