妻色氤氲 第30章

作者:望烟 标签: 宫廷侯爵 情有独钟 天作之合 古代言情

  房中一阵静默,两人中间隔着短短的距离,衬着房檐下的滴水声很是明显。

  “你在写琴谱?”贺勘脸一侧,看见桌上的纸张,以及上面的字迹。

  孟元元应了声,贺勘突然来到房中,打乱她原本的打算,看他的样子也没有要走的意思:“淑慧……”

  “我帮你来写。”贺勘转身过去,正对着桌子端正坐好。

  孟元元本想说去秦淑慧那边,眼看着贺勘拾起桌上的笔,见她不回应,更是回过头来看她。

  “你不是要记琴谱吗?”贺勘问,俊脸已经恢复清淡,“你来弹,我帮你记,这样不是快些?”

  总好过她弹上几个音,放下阮再到桌边记录,如此麻烦。再者,曲子总是连贯起来好听。

  孟元元抱着阮,手指还摁在弦上。她是知道贺勘博览群书,学识厚重,可不知他原也知晓音律。

  大概是她的犹疑,贺勘微不可觉得弯了下唇:“你且说出上下指法,进复退复明确一些,我应当不会写错。”

  “公子没有事情要忙吗?”孟元元问。

  她弹琴,他记谱?

  “我倒是想有事做,不是困在这山上了吗?”贺勘垂眸,动作优雅的润了润笔,“你弹得曲子是什么?”

  于这种曲乐上,他不像贺滁那般痴迷,但是清雅的琴音,谁又能拒绝呢?与她成亲,都不知她会乐理。

  余光中,她静静抱琴坐着,说话轻声细语,身上有种说不出的恬淡雅致,让人觉得神情舒服松缓。

  “古松吟。”孟元元回了声,手指习惯的勾了下琴弦。

  “那本失传的琴谱?”贺勘回头来看,心中不无惊讶,“所以,你方才的这一声琴音,我如何写记?”

  孟元元摇头:“这一声不是。”

  “那你现在弹罢。”贺勘重新回过身去坐好,半面手掌摁在纸上,已经准备好。

  如此,孟元元倒找不到理由离去,有人帮忙记录,的确会增快速度。想着,手里干脆拨弄起琴弦。

  清亮的琴音在屋中响起,轻缓而清晰。

  “上,按弹得音,按弦手指不离。”女子好听的声音说着,伴着刚刚落下的琴音。

  “好。”贺勘颔首,手下开始行云流水,一行字迹赫然纸上。

  孟元元歪着脑袋,往那桌面上看了眼,果然是一字不差。重新坐好,继续弹了起来:“接,向右上走一音。”

  话音刚落,那边贺勘熟练运笔,快速写完。

  琴音阵阵,于这样安静的山中,有一份独特的意境。和着竹林的轻响,琴声时远时近。

  过晌日光渐渐暗淡,又开始变冷,屋檐下慢慢的生成了一根根下垂的冰凌柱,晶莹剔透。

  这段功夫,古松吟居然完成了许多。

  “你看看,哪里有不对的?”贺勘吹干纸上的墨迹,站起来走到床边。

  孟元元放下阮,接过琴谱,随后低下头看着:“对的。”

  贺勘看去她的手,指尖已经发红,是拨弄琴弦所致。好听的乐音,到底是她手上的一番功夫,花气力的。

  想起在秦家时,他与这个妻子并没有多少相处的时候。娶回来以后,好似全部心思放在读书上,并不在意她,加之两人之前的那场荒唐,也让他从未认真对待她。

  “有劳公子了。”孟元元并不知道贺勘在想什么,将琴谱收拾好,连着阮一起放去了床头。

  贺勘觉得她话语过于客气,便道:“剩下的,只能等回去府中再记了。”

  客气也不打紧,毕竟他是她的夫,往后的时日都会在一起,总会接近。

  孟元元站起来,透过窗纸的光线观察现下时辰:“我去淑慧那边看看。”

  说着,颔下首,从人的面前离开。

  刚推开门,听身后唤了声,“元娘。”

  孟元元手握着门边,回头去看,男人仍旧站在床边,半边身子笼在昏暗中。

  “小心你的手,别再冻着了。”贺勘道。

  孟元元视线一移,看上自己的右手,嗯了声。

  化了一天的雪,石门山朝阳的地方显露出些许痕迹,但是放眼望去,还是大片的白色。

  山道被清理了出来,山下也来了消息。

  这场雪是近年来少有的大雪,同样光顾了洛州府,只是不若石门山这般严重。说是官道明日可以通行,剩下的残雪不足为虑。

  夜里,孟元元仍是和秦淑慧一间房,曲谱的事之后,她就没在回过自己房间。

  这般,第二日如约而至。

  同样是个晴天,风也不大。一行人准备回城,与观中主持道了别。

  秦淑慧包裹得严严实实,同样是一顶小轿子抬着她下山。吴妈和竹丫两个,小心的跟在轿子后面,手里拿着回程的物什。

  孟元元是最后从观中出来,披着自己的那件素色斗篷,阳光落上她白皙的脸,映出腮颊的两团红润。石阶仍旧发滑,她仔细看着脚下。

  “元娘。”

  一声呼唤让孟元元抬头,前方三丈外,贺勘站在那儿。见她停步,他折了走回来。

  “给我罢。”贺勘站到人前,伸手去接她背上的阮。

  孟元元不自觉就往后退,身子一侧:“我自己就好。”

  熟悉的一声拒绝,贺勘的动作一顿。突然也就明白,冷落一年的不闻不问,终究是造成了隔阂。他的靠近,她会躲避,就像她不会和他同榻而眠。

  “路滑,给我罢。”他没管她的拒绝,兀自从她背上卸下阮咸,挂上了自己肩头。

  她的躲避也不是她的错,总归现在她到了他身边,一步步的总会缓和好起来。

  他这样想着,先迈步踏上了下山的石阶,脚步沉稳。心中回想起秦家时,娘对他说过,让他好好待孟元元,说那是个好姑娘。

  也许,娘的话很对。秦家父母对他是真的好,从来不把他当养子看,辛劳着供他读书。所以,他们给他选的妻子,一定也是好的。

  她付出了许多,他该对她好的。

  孟元元背上一轻,眼看着贺勘先走了出去,自己只好抬步跟上。

  前方,贺勘放慢了脚步,好似在故意等着她。

  正在这时,身后传来一声呼唤。

  两人同时回头,正见着紫娘从观门追了出来,着急忙慌的对着两人挥手。

  孟元元才将走到贺勘身旁,抬头看见他的面庞瞬间阴沉,眼中更是发冷。

  发觉她在看他,他蹙了下眉,道声:“走,下山。”

  简单的从齿间送出三个字,贺勘便转身往山下走,一脚一级台阶,完全没有要停留的意思。

  孟元元不明所以,再看追来的紫娘,算着也是一个长辈,她怕人滑到,赶紧喊了声:“小心石阶很滑。”

  闻言,紫娘脚下仍是没有放缓,匆匆而来:“元娘子稍等。”

  孟元元往回几步台阶,伸手扶住了紫娘。不由,手背上碰上一方温热,低头看,是紫娘手里拿着的包袱。

  “什么事?”她问,余光中见到贺勘停下了脚步,在下面十几级石阶外,只是并未回头。

  紫娘看去前方贺勘的背影,无声一叹,回来对孟元元笑了笑:“空清道人做了些红豆饼,娘子和公子带着路上吃。”

  说着她将鼓囊囊的包袱往孟元元手里一塞。包袱着实有些分量,试着温度,应当是才出锅没多久。

  如此,就算是再迟钝的人也能觉察出不对劲儿,总有种说不出的怪异。

  孟元元不多问,只是接过包袱,对人笑着道了声谢。

  眼见紫娘脸上松缓开,轻舒了口气:“下山罢。”

  孟元元转身,提着包袱离开。

  前面,贺勘不声不响的等在那儿,见着她跟上来,视线在包袱上一扫,也没说什么。

  又往下走了一段,是一处供人休息的平台,两人暂时一歇。

  “我来拿。”贺勘攥上包袱,从孟元元的手中提走。

  孟元元看他,他唇线抿直,脸上清清淡淡。她能看出他一定有什么事,和清荷观西面的小院儿有关,只是她不愿去问。

  他的事是他的事,她不想也不会去掺和。

  “走罢。”贺勘右肩背琴,左手提包袱,轻道了声。

  孟元元应了声,往前走着,才出去两步,发现贺勘并没有动,还站在原来的地方。他稍稍回头,看着山上的道观。

  她也顺着看了眼,见到了站在观门外的空清道长。

  终于下了山,山门处已经停着贺家来的马车。

  秦淑慧早早的坐进了车里,车外吴妈和竹丫正商量着什么。

  除了贺家来的两辆马车,前方官道上还有一行人马,瞧着像是官家的人。

  一直等在山下的兴安跑到了贺勘面前,欠下腰身:“公子……”

  “他们怎么在这儿?”贺勘看着官道上的队伍,淡淡问道。

  “是大人,他正好经过这边,”兴安颇为小心的往贺勘脸上瞅了瞅,接着道,“已经在这边等了一会儿。”

  这边话音刚落,就见着官道上走来一个中年男人,身着暗褐色的官府,头戴官帽,迈着四平八稳的步子。手一抬,制止了想要跟上的手下。

  见状,孟元元往前一步,去接自己的阮,刚抱到怀里,那男人已经到了几步之外。

  “你倒是好兴致,领着个女子游山玩水。”男人昂首挺胸,直视着贺勘,似有似无的轻哼一声。

  贺勘手中仍提着包袱,闻言面上无甚表情:“您回来了?她是元娘,我们并不是游山玩水。”

  他的语调清清淡淡,面对长辈,字字都是妥帖的,可偏偏就是让人听不出多少敬重。

  “怎么,这就是见到老子的态度?”男人脸色一沉,下颌上稀疏的胡须随着动了动。

  听到这儿,孟元元也就明白,这名中年男人是贺勘的父亲,贺良弼。难怪方才兴安喊对方大人。

  她轻巧的移开两步,不好突兀的抱着阮走开,便与着兴安站去一旁。

  兴安见孟元元过来,小小叫了声少夫人。

  贺良弼瞅了眼走开的女子,没有多少在意,重新看着面前的儿子:“说,让你去找我,为何不去?白白让两个叔伯等你?”

  “大雪,困在清荷观了。”贺勘回了声,几个字算是他的解释。

上一篇:胭脂痣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