妻色氤氲 第33章

作者:望烟 标签: 宫廷侯爵 情有独钟 天作之合 古代言情

  他这幅样子可不敢回去,一定会被娘打一顿。于是又看去孟元元,小声问:“你别告诉大哥和我娘,行吗?”

  孟元元越发觉得有趣,这娃儿外面看起来张扬跋扈,没想到还有如此惧怕的人:“我不说。”

  得到答案,贺御算是放下心来,随后脱下自己的外衫,递给孟元元:“你愿意帮我,那以后谁要是欺负你,你来告诉我,我帮你去收拾。”

  “好,”孟元元笑着应下,只当小孩子的戏言,“小公子还真的义气。”

  “那是当然。”贺御昂起头颅,一副骄傲,显然很满意这句奉承。

  这件事谁也不知道,孟元元也未再跟旁人提过,不过就是个小孩子顽皮而已,其实本性并不坏,能听进话,也知道分辨好坏。

  翌日,天气有些阴沉,眼看着即将进入腊月,天儿冷得厉害。

  今日也是与郜英彦约好的日子,过晌稍早的时候,她带好琴谱,从贺家的那扇小门出了府。

  要是琴谱顺利出手,她手里就会宽裕些。而且算算时候,自己给权州表姨母的信,现在应该也已收到。接下来就等古先生,等问了父亲的事,就离开洛州去权州。

  一路出了后巷,便就向着长街走去。

  才到路口,就见着郜英彦站在拐角处的墙下,他同样看见走来的孟元元,遂迈步迎了上了。

  “兄长来得这样早?”孟元元弯腰作礼,细细臂弯上挂着一个包袱。

  晨阳沐浴着郜英彦爽朗的面庞,整个人高大精神:“先去办了件事,正好离着这边近。”

  客气寒暄两句,两人便一同往前走。

  “我帮你问了几家,是有不少想要这曲谱的,”郜英彦先说起今日的目的,“我从中选了两家,有一间书斋,再有一间雅乐馆。我爹与他们是有些来往的,应当不会有什么问题。”

  孟元元眸中发亮,这样当真是最好的:“谢谢兄长。”

  “何必客气,”郜英彦笑着摆手,又道,“主要是这两个地方多有名士光顾,他们会喜欢你手中曲谱。”

  这话说的是,要出手一件东西,还是得找准想要东西的人。比如孟元元的这本古松吟,因为是前朝之物早已失传,不说是多厉害的曲子,但是贵重在独一无二。

  书斋里是些古玩字画书籍,雅乐馆会想要独家曲乐为卖点。的确是最好的选择。

  “前面就是雅乐馆了,咱们先去那儿。”郜英彦指着前方。

  孟元元举目望去,见着那间雅乐馆却是自己前几日看的那间,那时她在对面的布庄给秦淑慧买了缎子。

  这厢,雅乐馆对面的布庄。

  掌柜的从楼下上了二层,手里拿着一副臂套,快步走到桌旁,笑着道:“公子你看,臂套做好了,我家师傅的针线没得说,令夫人带上一定合适。”

  窗边,正坐着饮茶的贺勘放下茶盏,眸光往掌柜手上一扫。

  是他那日选的兔毛皮子,如今已经做成了一对臂套。看着精致纤巧,应当能保暖她的手臂。

  见他接过,掌柜往前一步,特意指着自己的手臂展示:“能到臂弯上来三指,下面会裹到手腕处。公子选得皮子好,夫人带上了,再冷的天儿也不怕。”

  贺勘拿起臂套来看,记得孟元元的手臂很细,也就想着她带上了会是什么样?

  “做得好。”他唇边满意的勾了下,随后通过半开的窗扇,往下面街上看去。

  今日,他是特意提前回来,知道孟元元会去书斋,这里是必经之处。正好也取了他定制的臂套,在这边等着她。

  洛州府,对于她来说总是人生地不熟,年底了街上乱,他不得陪她一道去吗?

  正想着,就看见街尾处走来一抹身影,浅浅碧色衣裙,于周遭的灰色那样显眼。

  贺勘目光不自觉柔和,于座上起身,伸手抓上包好的那对儿臂套:“我家娘子来了,掌故忙去罢。”

  掌柜称是,知趣儿的笑着退下。

  街尾的女子缓缓走近,裙裾摇曳间,莲步袅袅。

  贺勘干脆整个站去窗前,似是想要再看清楚一些。下一瞬,他的眸色略略发沉,看见了跟随在孟元元身旁的郜英彦。

  与上次见到的一样,两人自然的说话,女子脸上笑意嫣然。

  他就站在这儿,眼看着孟元元与郜英彦在对面雅乐馆外停下。

  这时,郜英彦的话音传了些许上来,他说:“你回权州,何时走?”

  接着,女子声音轻轻:“应该快了。”

  街上人少,虽然话音不大,但是贺勘听到了。

  他的身形被半面窗扇遮着,手里攥着那副兔毛臂套,眸中的柔和丝丝褪尽。

  她说,她要走?

第28章

  阴霾的天气,冷风阵阵。

  身旁的窗扇轻微晃悠着,吱吱呀呀作响。立在窗扇后的男人,此时也像是被冻住了一般,就在那儿,一动不动。

  不知是不是在窗前太久,贺勘觉得头开始发疼,至于怎么疼,却不好形容。像是一团揉不开的棉团,塞进脑颅中,彻底阻塞了他引以为傲的清明。

  他仍旧盯着窗下的纤柔身影,看着她面上浅笑,软软说话。即便如此阴沉的天气,仍旧盖不住她脸上的明媚。

  “走?”他嘴角动了下,轻无飘渺的送出一个字。

  为什么要走?她千里迢迢从红河县来洛州府,不就是来找他吗?

  眼看着,原本等在雅乐馆外的男女,被伙计领着进了坊内,那片碧色的裙角彻底消失。

  贺勘回神,胸口憋闷厉害,脚步后退两步,终于离开窗前。可那道隐约的声线,总在耳边一遍遍的响着。

  “应该快了。”

  他呼出一口气,阖上双眼,须臾便再睁开。

  后头,布庄掌柜见着人一直站在窗前,也不知是怎么了。前面还说自家娘子来了,那为何不下去相见?

  正想着,就见贺勘转身,大步往楼梯这边而来,神情冷淡。

  “公子,稍等。”掌柜的忙将人喊住,指着窗边道,“你家娘子的臂套。”

  贺勘才将要迈下阶梯,闻言脚步一顿,回身看去。

  桌面上,那副包好的袖套正安安静静躺在那儿。是他准备送给孟元元的,因为她的手臂伤到,郎中说冬日里不容易好,他就想到用兔毛给她做臂套。

  她要弹琴的嘛,手臂一定要保护好……

  贺勘木木回身,重新折回去,伸手拿上那副臂套。明明轻柔之物,握上时却沉重许多。

  手里攥上毛皮的柔软,他忽然就想起了她柔软的筋骨,以及两人在红河县时同住一房。

  对呀,她是他的妻子,怎么可能会走?许是方才听得不真切罢。

  他心中这样想着,但是胸口的闷意并没有减轻丝毫。再往对面的雅乐馆看了眼,他不是在等她吗?她来了,他当然该过去找她。

  这厢,雅乐馆内。

  头晌,馆里并没有什么客人,整个显得静悄悄的。

  伙计去了二楼请示馆主,孟元元和郜英彦则等在一层,坐在靠门边的桌前。

  雅乐馆是文人与风雅之士光顾的地方,里头布置自然与别处不一样,处处透着别具一格,连墙角的一盆兰花,也是打理得精致。

  两人不去欣赏这里如何,随意拉着话。

  “我多年没回过权州了,也不知现在何样?”孟元元提起自己的家乡,心中动了动,隐约萌生出一分雀跃。

  终于,就要回去了吗?

  在红河县四年时光,母亲走后守孝两年,后面意外与贺勘生出那场荒唐,也就留在秦家。如今这一切,眼看着都要过去。

  想到这儿,肩头略略松缓。

  边上的郜英彦笑笑,身子往后靠上椅背:“我倒是常去,还与课安见过几面。”

  “我表哥,他现在可好?”孟元元问,心内想起了表亲穆家。

  因为都是海上讨生活的人,孟家和穆家多有来往,加上父亲与穆母是表姐弟这层关系,平日里都是互相照应。也可以说,她和穆课安是一起长大的。

  郜英彦望着天花板,想了想:“这番航海回来,我见过他。他没有接手经营家中营生,而是进了衙门当差,在市舶司中任都吏。”

  “是吗?”孟元元应了声。

  想起一年前,自己和贺勘成亲的事,办得有些急。穆课安闻讯到了红河县时,已是离出嫁只有两日。他是等她出嫁后,才回的权州,从那以后两人再未见过。

  郜英彦见孟元元不说话,说道:“等你回权州,就能见到他了。”

  孟元元点头,往二层的楼梯看了眼,好像还没有人下来的意思:“兄长明年春还是去南洋吗?”

  “对,”郜英彦应道,“出了正月就动身,先跑一趟真腊,不去远了。途中,我会帮忙留意孟叔父的消息。”

  “谢谢兄长。”孟元元道谢。

  都说跑海运的商贾家中有财富,可也都是拿辛劳换来的。无垠的大海上总存有各种风险,就如自己的兄长,那次出海后再无消息。

  如今离着年关越来越近,旁人家中远行亲人俱是赶回家团聚过节,唯有她,还在苦苦寻找父兄的消息。

  这时,楼梯处传来脚步声,是雅乐馆的馆主从楼上下来。

  孟元元与郜英彦一同站起来,往前走上去。

  馆主是个四十岁左右的妇人,一套水红色裙装,肩上落着条轻纱披帛,一步步从阶梯上下来,身形略丰盈。

  当她一见一层等候的男女,眼睛瞬时一亮,盯着走进的女子心中点点打量。

  “绣馆主。”郜英彦先一步上前,对着站在楼梯一半的女人做了一礼,“古松吟现下已经带来。”

  站在后面的孟元元,从包袱中取出自己的琴谱,双手往前一送,同时对上了绣馆主打量的目光。

  “听说娘子也会阮?”绣馆主看那琴谱一眼,随后视线再次回到孟元元脸上。

  “会一些。”孟元元回了声。

  绣馆主点点头,手往扶栏上一搭:“是这样,前朝的古松吟已经失传,你们现在说手上这本是,叫人不好信啊。”

  闻言,孟元元也不急。本来就是这个道理,早已失传的东西,说给谁听都会怀疑。

  “馆主有这样一间雅乐馆,自然对各种曲乐十分了解。古松吟不说多厉害的曲子,可也是当初的名士所作,其中你肯定也是知道一些的。”她看向绣馆主,一字一句说着。

  绣馆主笑笑:“娘子真会说话。的确,要维持这么大的乐馆,总得有点儿自己的独特技艺。是以,我也希望你手里的古松吟是真的。”

  孟元元点头赞成,又道:“那我给馆主弹一曲,凭馆主的耳力,定能分辨着乐谱是真是假。”

  “那便先上楼说罢。”绣馆主笑笑,回头给伙计使了个眼色,后者会意,快步回到楼上。

上一篇:胭脂痣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