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堂入室 第120章

作者:吱吱 标签: 古代言情

  乱起来了,大家都只顾着逃命,意外随时会发生。

  元允中的神色微缓,点了点头,下了楼。

  邵青见了,嘻嘻笑安慰她:“宋小姐别担心,公子……武艺高超,不会有事的。”

  说完,他“噔噔噔”地也随着元允中下了楼。

  宋积云叹了口气。

  她当然知道这世道是这样的,可真听到,真遇到,她心里还是很不舒服的。

  不过,还好元允中不是这么想的,觉得普通百姓的身家性命也很重要,帮她补上了她没有注意到的事。

  她站在暖阁二楼朝下望。

  正好看见元允中和邵青的身影融入了攒动的人群中。

  只是,元允中的身影好像比平日更显挺拔、洒脱。

  宋积云时刻注意着楼下的情景。

  大殿依旧井然有序,远处人群像个漩涡乱了起来,但不过一炷香的工夫,乱起来的人群开始慢慢疏散。

  宋积云长吁了口气。

  郑全上了楼,见暖阁上只有宋积云一个人,不由奇道:“元公子呢?马会长、严老爷他们都来了,在大殿后面的别院和住持说话,住持让我跟您说一声,问您要不要过去坐坐,她也好准备茶点。”

  这原本是场营销。

  那边才是她的主场。

  宋积云深深地吸了口气,把刚才发现的事告诉了郑全,并道:“你派个人过去看看,回来告诉我情况怎么样了。再留个人在这里,免得元公子他们过来找不到人。你随我去别院。”

  郑全听了义愤填膺:“还好江县令是个好人,不然今天不知道要死多少人呢!”

  他安排好宋积云交待的事,陪着她往别院去的时候还在说这件事:“也不知道江大人能不能拦得住万公公?万公公属于二十四衙门,江大人属于吏部,就算是得罪了万公公,应该也没有什么事吧?”

  宋积云却担心着元允中。

  元允中一直没有转回来。

  万公公也没有过来。

  直到给瓷制观世音佛像开光的吉时到了,宋积云和从龙华山请来的得道高僧等人要去供奉观世音佛像的大殿,宋积云派去的人才匆匆赶了过来,和她耳语:“大小姐,万公公遇到了微服来看热闹的按察使黄大人,万公公、江县令还有元公子,都被黄大人请去惠安坊那边的茶寮喝茶去了。”

  宋积云悬着的一颗心这才落了地。

  有黄大人在,怎么也轮不到元允中出头。

  她笑容满面地点了点头,对九华山来的高僧做了个“请”的手势,道:“您先请!”

  高僧矜持地点头,率先出了别院。

  倒是一直注意着宋积云的李子修有些酸溜溜地道:“宋小姐,我看你一下子红光满面的,定是又有什么好事发生。能不能说出来让我们也跟着高兴高兴啊?”

  宋积云的窑厂烧出了人高的佛像,对他们这些做瓷器的人来说,先是不敢相信,等亲眼看见后,又有些不甘心。

  “不能!”宋积云笑道,一点面子也没有给他,“既然不能当着众人的面说,那肯定就是秘密了。秘密怎么能说出来呢?”

  她语气俏皮,笑容灿烂,虽是拒绝的话,却并不令人讨厌。

  众人都笑了起来。

  马会长更是殷勤地给她解围,招呼众人往大殿去:“别耽搁了宋老板的事。”

  大家很是捧场,和宋积云说说笑笑的,出了别院。

  半路上,他们遇到折回来的江县令和元允中。

  马会长等人围上前去,纷纷和江县令行礼。在得知江县令并不是宋家请来,而是听说有这么件事自己过来看热闹的,众人在说着恭维话的同时,不禁感叹宋家窑厂鸿运当头。

  一个佛像的开光仪式居然能引来县令亲至。

  他们对宋家窑厂的态度更微妙了。

  宋积云并没有过多的留意这件事。

  她不顾别人的眼光,和元允中在旁边小声说着话:“今天的事多亏有你,不然也不会如此的顺利了!”

  想着元允中是个顺毛摸的,她干脆笑盈盈地道:“回去之后我请你吃大餐!”

  元允中鄙夷道:“就你们家的厨娘?”

  话虽如此,他神色间却明显的轻快了起来。

  “不!”宋积云抿了嘴笑,“我们今晚出去吃!去梁县最好酒楼桃花居。你随便点,我买单!”

  她很是豪爽。

  元允中露出一副深思熟虑的样子,沉吟道:“也不用那么麻烦,我就点道九孔螺吧!”

  他眼底仿若闪过一丝戏谑。

  宋积云眨了眨眼睛。

  九孔螺?海鲜吗?

  应该不会这么简单吧?

  可不管是什么,就算是桃花居没有,杭州、苏州总有吧?

  “行啊!”她不以为然的笑道,“我们就去桃花居。”

  至于能不能吃到,就看桃花居有没有了。

  想看她为难的样子,做梦!

  (本章完)

第170章

  不过,当天晚上宋积云和元允中从八仙庵回到城中,已是亥初。

  桃花居已经关门了。

  宋积云见旁边有家小酒肆还开着,推门进去,干净的铺面九曲十八弯,却因势利导的隔成一个个小间,再饰以花窗隔断, 大红灯笼照着,昏暗中颇显静谧,非常适合小酌两杯说说话。

  她立刻请了元允中:“要不要先在这里对付一顿,改日我们再去桃花居?”

  元允中倒没有嫌弃,率先进了店。

  小二给他们寻了个僻静的地方,上了茶点,报了菜名和酒名。

  酒全是各地的名酒, 菜全是适合下酒的炸物。

  梁县居然还有这样一个妙处,宋积云趁着元允中点酒点菜的时候回头去看了看酒肆的招牌。

  风月无边。

  挺有意思的。

  宋积云笑着问那小二:“有没有九孔螺?”

  小二愣怔,半晌才道:“我们这里有大海螺,加酒烧炙的,回头客还挺多的,小姐和公子要不要来一份。”

  “那就来一份!”宋积云笑盈盈地对元允中道,“聊胜于无嘛!”

  灯光下,她明亮的眸子仿若倒映着星子。

  元允中“嗯”了一声,嘴角闪过一丝笑意。

  小二下去备菜去了。

  宋积云就给元允中斟了一杯茶,并笑道:“元公子什么时候和江县令这么熟了?那些日子没在家里,是出去游学了吗?”

  元允中端着茶杯的手几不可察地顿了顿,若无其事的淡然道:“白头如新,倾盖如故。”

  意思是一见就如好朋友?

  鬼才信!

  如今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年代。若是元允中身上有功名,宋积云自然信。

  她笑吟吟地道:“江县令应该是两榜进士出身吧?”

  元允中深深地看了她一眼, 道:“他也曾经在鹤山书院读过书。”

  是说他们同出一源吗?

  宋积云支肘托腮, 笑容显得有些俏皮:“那鹤山书院还挺不错的。我看那邓大人虽然比万公公好很多, 可骨子里还是视百姓如草芥, 只有你和江县令, 爱民如子。今天要不是你们两位, 八仙庵怕是不会如此平安顺利,万公公也不会如此轻易就罢休。”

  她端起桌上的茶盅:“我以茶代酒,先敬您一杯。”

  元允中没有端茶盅,而看着她挑了挑眉,好像在问“你之前不说是多亏了我吗”。

  宋积云笑,道:“当然,最主要的还是要谢谢您,要不是您,江县令估计也不会派了衙役来帮忙。”

  元允中闻言,喝了口茶,慢悠悠地道:“我主要还是看不惯那些仗势欺人之辈。”

  隔着一张小小的方桌,宋积云倾身上前,眨着眼睛低声道:“是因为‘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吗?”

  元允中微愣,嘴角慢慢地扬起一个笑。

  “有意思!”他目不转睛地望着宋积云,“我还是第一次听说这句话。”

  他重复着她的话:“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红薯,是什么?番薯吗?”

  宋积云半点不心虚。

  书海浩瀚,此时的资讯就是如此的不发达,谁又敢说自己什么都知道呢?

  她笑道:“可能吧!我在书上看到的。”

  她还反问他:“番薯是什么?长什么样?伱吃过吗?是什么味道?好不好吃?”

  元允中眉角上扬, 笑了起来。

  温暖的灯光都被他打碎。

  如阳光般灼烈,照亮了这昏黄的小酒肆。

  “没想到宋小姐博览群书。”他微微俯身,声音也莫名低了几分,像低弦的和鸣,“我是听家中长辈说过。他曾经做过云贵川巡抚,有人敬献给他一道菜,据说就叫番薯。不知道宋小姐是看的哪本书?能不能推荐给我?”

  巡抚吗?

上一篇:折青枝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