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堂入室 第148章

作者:吱吱 标签: 古代言情

  邵青想了想,“哦”了一声,斜眼看着他,道:“你就说我当时被老太爷罚蹲马步就得了,说什么服侍,我差点没想起来。不过,你眼力挺好,那都是七、八年前的事了,还记得!”

  “哪能不记得呢!”徐大人说话间都带上了几分谄媚之意了,“您可是老太爷亲手教出来的。”

  “那倒不敢当!”邵青看了看他身上的官服,道:“你这是在下关巡检司当大使啊!”

  “是啊!是啊!”徐大人不好意思地地笑了笑,道,“比不得邵小爷,前程似锦!”

  他说着,想起了这次冲突,抬脚就冲着因为惊骇而忘记了哀嚎的斗鸡眼两脚,喝斥道:“一个个都躺在地上做什么?还等我把你们扶起来不成?整天就知道狐假虎威、欺强凌弱,今天受了教训吧?还不赶紧爬起来给邵小爷磕几个头,让他大人不计小人过,高抬贵手放你们一马。”

  邵青可不能让人把这屎盆子往自己身上扣。

  他阴阳怪气地道:“你这哪是让我放他们一马,你这是把我往火坑里推吧!你难道不知道我们家老太爷御下有多严吗?”

  然后还不满地道:“你们抓水盗就抓水盗呗,要重新审核路引、货物我们也不是没让你们看,没让你们验,可你上来就说我的货物超重了,要罚我三倍的税金,”

  他说着,指了船身,还唯恐看热闹的人不知道似的,非常大声道:“你看看,你看看,我这船像是超重的样子吗?”

  船吃水得厉害,可查出的货物只有那么多,会被怀疑偷税漏税,这也是重罪。

  众人都朝他们的漕船望去。

  浅浅的水位,比旁边的漕船吃水都轻,就更不可能超重了。

  邵青还生怕别人不相信的样子,继续高声对徐大人道:“你要不相信,去拿了秤来也行。我就不信了,这南京城里没有个说理的地方。”

  徐大人听了,吃了斗鸡眼的心都有了。

  巡检司的常干这种事,可通常都会逮了那些乡下来的舰舨和乌蓬船来撸,谁他妈的会找漕船的麻烦——那些漕船就算是从外地来的,那也不是猛龙不过江,不知道有多少人因此翻船的。

  “误会!误会!这完全是误会!”徐大人忙不迭地解释,还说那斗鸡眼,“根本不是我们巡检司的人,是春节临近,来往船只太多了,临时请来帮忙的,不懂怎么看船重。”

  他还装模作样地将绿衣官服的人大骂了一顿,让他把这斗鸡眼开除了:“我们巡检司,不可能再用这样的人!”

  并让人把斗鸡眼的官服扒了:“给我们巡检司丢人现眼!”

  那模样,不知道有多大义凛然。

  众人看着一阵哗然。

  斗鸡眼一听傻了眼,顾不得身上有伤,爬过来就抱徐大人的大腿:“大人饶命!大人饶命!我再也不敢了!”

  徐大人气得不得了。

  这个时候是向他求饶的时候吗?

  难怪会出这样的纰漏,那脑袋瓜子就是摆设吧!

  他朝着绿衣服官的使眼色。

  绿衣服官的可算是看明白了。

  他们这是捅了马蜂窝。

  他上前就朝着斗鸡眼踹了两脚,压低了声音暗示道:“你傻了?给谁磕头呢?”

  斗鸡眼也算能伸能屈了,他转身就扑通一声跪在了邵青的面前,头磕得呯呯地响:“邵小爷,求您饶我一命!我知道错了!我再也不敢了!”

  宝子们,求个推荐票……

  (本章完)

第211章

  邵青看也没看那斗鸡眼一眼,继续和徐大人拉扯着三倍税金的事。

  这出闹剧沸沸扬扬闹了大半个时辰,最终以巡检司当众认错;斗鸡眼被开除,永不录用;巡检司赔偿宋积云等白银二百两落下了帷幕。

  旁边看热闹的都纷纷拍手叫好。

  徐大人还热情地要叫了挑夫亲自送他们进城:“费用由我自己出,邵小爷您就放心好了,决不沾公家的一厘银子。”

  邵青当然不会答应:“我们家老爷管得严,你这是想让他老人家知道了打死我啊!不过,”他眼睛珠子一转,狡黠地道,“你要真心想帮我把东西送回家去,你们巡检司不是临时请了很多人吗?就他们好了。”

  这……仔细想想,不还是占公家的便宜吗?

  周正不解。

  宋积云却抿了嘴笑。

  想着难怪元允中要让邵青护送他们来南京,且不说他带的那些名帖,就这处理事务的润物细无声,不是在其中摸爬打滚了多年的人,还真不知道其中的关节。而这可不是见多识广就能知道的。更不要说她身边的这些人了。

  她悄声向周正解释:“像徐大人这样品性的人,怕就怕他说的是一套,做的是另一套。既然邵青家老太爷管得严,可见是不允许他们打着府里的旗号行那纨绔子弟之事的。他说是不会让公家出这挑夫的工钱,但我们又看不到他们的账薄,谁知道他们会怎么记账。

  “让那些帮闲的做挑夫就不一样了,他们原本就是临时雇佣的,帮着查验路引、货物是一天,帮着我们挑东西也是一天,徐大人根本就不用付他们工钱,更不要说拿这件事当借口,另外再报公账了。”

  周立也是管理一个窑厂的人,立刻明白了其中的关窍,他连连点头,看宋积云的目光又多了几分敬佩。

  邵青则别有打算。

  他和宋积云耳语:“怕是这姓徐的还对我们心存疑惑,他要送我们进城,就让他送好了,我们正好省了挑夫的钱。”

  宋积云这一路走来,多靠邵青上下打点,她连连点头:“全凭邵公子做主!”

  邵青这才松了口气,笑嘻嘻地和周正勾肩搭背地得意道:“怎么样?我没有吹牛吧?到了南京,小爷我要什么名帖,这张脸就是名帖。”

  周正早已重新审视对邵青的认识,猜到不仅是他,就是元公子,也出身不凡。可邵青性格开朗活泼,对人真诚赤真,就算如此,他也觉得邵青是难得的挚友,并不因此而对他有所顾忌。闻言不由朝他翘起了大拇指,道:“的确当得上一声‘邵小爷’!”

  邵青哈哈大笑。

  众人就都半是开玩笑半是认真地称他为“邵小爷”。

  他安然接受。

  巡检司的不敢怠慢他们,徐大人亲自指使纤夫给他们挪船,好让他们快点靠岸下货。

  之前占用他们船位的福船上的人不停地朝着他们探头探脑的,等到他们的船靠了岸,下货的时候,昨天那位朝着邵青不屑一笑的管事点头哈腰地要求见邵青,还道:“我们是太仓王家的人,和你们家老太爷五百年前是一家。”

  大伙儿都望着邵青。

  邵青“呸”了一声,道:“乱攀什么亲戚?我们老太爷祖上湘潭,和太仓千里迢迢,就五百年前也没办法是一家啊!”

  说着,他大手一挥,道:“我们进城!”

  众人直笑。

  宋积云却知道有种东西叫“世家谱”。

  她低声问邵青:“真没关系?”

  邵青不屑地撇嘴,道:“不过是家里出了个三品大员,圣恩正隆,就敢来南京撒野,我看他们家

  官位也坐不长久。不用管他们!”

  这不是宋积云擅长的领域,她只好听邵青的。

  等她下了船,上了岸,早有管家带了马车来接。

  那马车式样很寻常,是普通民众都用的齐头平顶,只是车身雕花十分精美,四角都用了黄铜包边,擦得锃亮,围幔是青色,门帘两边还挂了间夹着金丝线绣的银螭绣带。

  青幔、银螭绣带,都是三品以上大员才能用的东西。

  宋积云非常震惊!

  她知道元允中出身不凡,可没想到这样的不凡!

  再看管家,四十来岁的样子,皮肤白净,相貌端正,穿了身鹦哥绿潞绸棉袍,若不是在这种场合看到,任谁都觉得他像个颇有家资、养尊处优的大老爷。

  元允中到底是谁?

  去景德镇干什么?

  他能自由行动之后明明可以离开,为什么还要赖在她那里?

  他会不会与宁王走私案有关系?

  宋积云脑子里一团乱麻,她此时却又只能把这些困惑都压在心底。

  邵青介绍,这位管家姓王,单名一个升字:“您称呼他为王管事就行了。年轻的时候曾经服侍过老太爷,如今管着南京这边的庶务。您有什么事,直接吩咐他就是了。”

  服侍过老太爷,貌似还和老太爷一个姓,宋积云再没有常识也不可能把他当成个寻常的管事。

  她落落大方地上前给王管事行礼。

  王管事连忙避开,客气又不失谦逊地道:“您是四少爷的贵客,可不敢当您的礼。”

  说一口京片子。

  前世宋积云到处跑,精通好几国语言和方言,遇到什么样的人就会说什么样的话,京片子一溜就出来了:“麻烦您介!”

  王管事难掩诧异,却没有多问一句,但对宋积云的态度明显的热忱了不少。

  周正几个要押货进城,王管事留了个人帮忙,还意有所指地道:“有人带路,进城也方便些。”

  下关码头已经让宋积云见识了一番,她自然不会推辞王管事的好意,道过谢,邵青和香叶护着她进了城。

  前世交通便利,大型的城市分散,南京早已没有了之前的繁华。

  如今一路走来,人群擦肩接踵自不必说,万铺林立,店幌招展,吆喝声此起彼落,还是让宋积云左顾右盼,饱了个眼福。

  马车过了国子监,拐过一个弯,就进入了一条到了冬日却依旧林荫蔽日的青石甬道,闹市的喧嚣一下子就被挡在了甬道之外,安静、宁谧。

  马车直接在一处粉墙黛瓦的垂花门外停下,三层的滴水檐红木顶的如意门,雕着步步高升、四季如意、马到功成等七、八个立体的图案,雕工已不能用精巧需要用鬼斧神工来形容。

  宋积云不动声色,问邵青道:“我要住在内院?”

  宝子们,求个推荐票……

第212章

  宋积云进来的时已仔细地观察过了,这宅子外面不显,只是个普通的广亮门,可进来了才发现,像个大瓮,内有乾坤,占地面积极大。这样的宅子, 通常都会有专门的客院。

  安排她住进内宅,未免太过亲近。

  王总管却笑道:“这是四少爷的意思。”

  他怕宋积云不自在,还道:“家里平时没人住,您住进来了,家里也热闹一些。”

  宋积云住进了内院的东边一处僻静小院。

  黑漆如意门进去,墙角的太湖石旁有两株盛放的朱砂梅, 两层的三间小楼,地两三亩的庭院,小桥流水,亭台楼阁,半映半掩在参天的古树间,非常的有意境。

上一篇:折青枝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