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堂入室 第178章

作者:吱吱 标签: 古代言情

  宋积云知道有人用杏鲍菇在斋菜里当肉用。

  她仔细地尝了尝,还真有点像元允中说的那样。

  元允中就道:「它这斋菜也算做得不错的了。不过,你要是喜欢吃斋菜,京城前门大街有一家叫刘记,他们家做的斋菜是一绝,特别擅长做素鸡、素鸭、素鱼、素肘子。有机会请你去刘记吃斋菜。」

  「好啊!」宋积云觉得未必会有这样的机会,但宋积玉和熊文清相亲成功了,大家都很高兴,她犯不着在这个时候扫兴。

  元允中闻言果然兴致颇高,还用公筷给她夹了一筷子炒合菜,道:「它们家的芽菜非常的新鲜,应该是自家发的;我还看到了黄萝卜,北方常见,南方好像不怎么见得着。可见他们这的斋菜还是花了功夫的。你尝尝。我觉得味道还不错。」

  宋积云发现他们家不仅芽菜是自己发的,秋油应该也是自己酿的。她不由感慨:「从前我想开家一家餐厅,自己酿秋油,自己做大酱,自己打豆腐。」

  后来私家飞机失事来到了这里。

  这里的秋油全都是自己酿,大酱全都是自己做,豆腐全都是自己打。

  她优势全无,也不可能开餐厅了。

  元允中微微地笑。

  宋小姐,总是有很多的奇思妙想。

  他又给她夹了一筷子素鸡。

  宋积雪再也忍不住了,她把饭碗重重地顿在了饭桌上。

  原本三三两两低声说话的众人全都循声望了过来。

  一时间饭堂里安静得落针可闻。

  宋积雪脸一红,下意识地觉得不能让人知道姐姐和姐夫悄悄一起玩的事。

  她支支吾吾地道:「我,我没拿稳碗。」

  众人笑着打趣了她几句,又转过头去自顾自地吃饭。就连平时害羞总和她在一起的宋积玉,也全心全意地和熊太太说着话,没有注意到她。

  她沮丧地垂下头。

  有温暖的手掌抚着她的头顶,道:「你再忍忍,我们马上就可以去放风筝了!」

  她一抬头,是姐夫的英俊面孔。

  不知道什么时候,宋积云正低声和严太太说着话。

  宋积雪连连点头,眼睛都亮了起来,但还是不由小声抱怨:「你们都不理睬我!」

  元允中笑着揉了揉她的头。

  宋积雪则拉了元允中的衣袖,悄声道:「我二姐姐真的要嫁去熊家吗?」

  元允中笑道:「你觉得不好吗?」

  宋积雪摇头,犹豫道:「要是我二姐姐过得不好呢?」

  她还是第一次见到熊文清,总觉得没有元允中让她放心。

  「那就回来!」元允中毫不迟疑地道,「多得是女孩子大归的。过得不好,就带着孩子回来。我们家又不缺这一碗粥,一杯茶。」

  他还安慰宋积雪:「现在这些都是我和你姐姐应该操心的事,你只需

  要好好学本事,准备有一天能接手家业就行了。」

  出于对元允中的信任,宋积雪彻

  .

  底放下心来,她笑眯眯地点头,和元允中说起了等会去放风筝的事:「还好你们没有放我的蜈蚣风筝,不然我肯定告诉娘。」

  元允中微笑拍了拍她的肩膀。

  众人也用完了饭,移到旁边的厢房里喝茶。

  寺里的知客和尚送了开了光的符包过来。

  大家一阵挑挑捡捡之后,熊家的人就该告辞了。

  宋家的人送了熊家的人出寺院。

  熊太太临上马车前拉了钱氏的手:「你们家四小姐过百日,一定要记得请我。等到秋高气爽的时候,你带了家里的孩子到我们家去做客,吃山珍。」

  熊家的山头除了产松材,还产各种山珍。

  钱氏笑盈盈连声应好,挥手与熊家的人告别。

  等熊家的马车看不见踪影,众人都松懈下来。

  宋积雪更是直接嚷了起来:「我们可以去放风筝了!」

  大伙儿都忍俊不禁。

  宋十一太爷原本到这个时候就应该回去了,可他看着一直站在钱氏身后的元允中,最终还是决定留下来,一起去放风筝。

  严老爷就有点觉得宋十一太爷没眼色,约了他赶紧走人:「你家里就没有点什么事?大老爷们的,谁还去放风筝?」

  偏偏宋十一太爷打定了主意要和元允中拉上点关系,装着听不懂的,道:「难得出来一趟,她们女眷去放风筝,我们去爬个山,踏踏青,等会回去的时候还可以做个伴,这么急着回去做什么?」

  严老爷没有办法,只好跟着留了下来。

  结果元允中却始终陪着宋家三姐妹放风筝。

  正确的说,是指使着小厮们帮着宋积雪放风筝。

  宋积云陪母亲和严太太、宋十一太爷家的坐在地毯上说话喝茶吃茶点,宋积玉则规规矩矩地拿着小厮们已经放上了天的风筝在那里玩,只有宋积雪,一会儿摆弄着她的蜈蚣风筝,一会在元允中的指点下亲自放个纸鹞,满山坡,只见她跑来跑去的。

  严太太的孙女也就比宋积云小个一、两岁,见了不免遗憾,道:「早知你们是真的来放风筝,我就应该把她也带过来。你看你们家积雪,玩得可真高兴。」

  钱氏也很遗憾元允中不是他们家真姑爷。

  但对于元允中能带了丧父的宋积雪玩耍,她还是非常感激的。

  「元大人是个非常好的人!」她一面道,一面招了宋积雪过来擦汗。

  正巧宋十一太爷家的说起宋积玉的婚事来:「有这样一个大姑爷撑着,你们家的姑娘就算是闭着眼睛找,也没谁敢欺负她们。你以后就等着享福好了!」

  宋积雪正是祟拜之人说什么、做什么都是对的年纪,只听了个只言片语就立刻反驳道:「我姐夫说了,二姐姐要是过不好,就带着孩子大归。我们家又不是养不起!」

第256章

  钱氏忙捂住了宋积雪的嘴。

  和熊家的婚事还没有成,她们家的人就说出这样的话来,让熊家怎么想?

  宋十一太爷家的更是尴尬得不行,她不过是想奉承钱氏几句,谁知道会引来这样几句话?

  还好严太太年长,经历得也多,忙笑着道了句“童言无忌”, 转移了话题,问起宋积雪的风筝来:“那么长的蜈蚣风筝,是哪里买的?梁县还有这么好的风筝师傅?”

  这又是宋积雪的一件得意之事。

  她扒了钱氏的手,高兴地道:“是姐夫帮我做的。他不仅给我做了风筝,还从湖口给我带了风筝回来。您看,那个老虎风筝,就是我姐夫给我买的。”

  严太太心中一惊, 面上却不显,笑着摸了摸宋积雪的头,道:“去玩去吧!口渴了记得让小丫鬟给你喂茶。”

  宋积雪笑眯眯地点头,一溜烟地跑了。

  宋积云若有所思。

  回去的路上特意问宋积雪:“元公子跟你说,你二姐姐要是过得不好,就让她带着孩子回来?”

  宋积雪正咯嘣咯嘣地吃着糖人,闻言点着头道:“姐夫说,我们以后只要不怕别人指指点点,想嫁谁就嫁谁。其他的事,有他呢!”

  宋积云愕然。

  这是一句非常重的承诺!

  半晌,她才问宋积雪:“元公子跟伱说,以后你们想嫁给谁就嫁给谁,其他的事, 有他?”

  宋积雪重重地点头, 叽叽喳喳地道:“姐夫说,他回京城之前要先回趟南京,问我想不想跟着一起去?我想去。姐姐, 你赶紧答应了姐夫,让他带着我一道去。我还从来没有去过南京呢!姐夫说,二姐姐也可以去。姐夫还说,嫁人之前出去见识一番,免得总被困在内宅后院那一亩三分地上为件衣服、为件首饰悲天悯人的,再好的日子,也不会过得快活的。”

  她拉着宋积云的衣袖撒着娇。

  宋积云轻轻地摸了摸她的头,神色渐正,道:“也是元公子让你问我同不同意你们跟着他去南京的?”

  宋积雪连连点头,继续撒着娇:“姐姐,你就答应了吧?我保证不乱跑,还照顾二姐姐。等小四长大了,我也陪她去南京。”

  可这已经不是简单的帮忙了!

  宋积云知道这个时候是打消不了宋积雪的“积极”的,她干脆用了“拖”字诀:“这件事等我和元公子商量了再答复你。”

  宋积雪果然不再坚持,乖乖地坐下来吃糖人,生怕惹了宋积云不高兴,宋积云不让她去南京。

  宋积云失笑,把妹妹搂在了怀里,心里却乱糟糟的。

  她是不是对元允中有所误会?

  她仔细地回忆着风神庙之事后,她请元允中帮忙时的情景。

  元允中是怎么回答她的?

  “我既然答应了你做你的未婚夫, 肯定会言而有信,一诺千金的!”

  宋积云悚然而惊。

  如果他的这个“一诺千金”另有所指呢?

  回到家里, 元允中已经安排好了晚膳——风月无边送来了他们拿手的席面,还另外在桃花居点了宋积云喜欢吃的清蒸狮子头和钱氏喜欢吃的大煮干丝。

  小厮们还送来了已经收拾好的风筝:“姑爷说,让郑嬷嬷收拾好了,以后每年都可以拿出来用。”

  郑嬷嬷忙派小丫鬟去接了风筝,然后忍不住赞道:“元大人真是细心、周到,事事处处都安排得妥妥帖帖的。”

  钱氏何尝不这么想?

  她轻轻地叹气。

  宋积云却坐立难安,她在屋檐下站了良久,直到家中的仆妇开始点灯挂灯笼,才去了荫余堂。

  元允中正指使着小厮换茶具。

  将冬天用的釉上彩换成了夏天用的青花瓷。

  宋积云脚步微顿。

  正好进门的邵青看见她踌躇着站在门口,一面请她进去,一面笑着和她打招呼:“宋小姐过来了!”

  元允中这才转身望过来。

上一篇:折青枝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