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堂入室 第247章

作者:吱吱 标签: 古代言情

  元允中为了宋积云也做了很多他从前不可能做出来的事。

  他敏锐地感觉到如果任由他们这样长时间的相处下去,有可能不是劳燕分飞,而是坚不可破。

  他正琢磨着想个什么对策让元允中尽快意识到他和宋积云是不合适的时候,元允中找上了门。

  镜湖先生深深地看了眼宋积云。

  这小姑娘比他想象的更尖锐。

  仿佛并不在乎元家和他对她是什么样看法。

  是因为笃定元允中一定会站在她那一边,还是有恃无恐?

  毕竟谁都知道元允中是元、王两家唯一的子嗣。

  他们之间闹得再凶,元家也好,王家也好,不可能真的丢手不管。

  这些念头在镜湖先生脑海里一闪而过。

  宋积云已冲着他挑了挑眉,道:“说来说去,不过是把我们拆开又不愿意承担这个罪名,惹了元公子不高兴而已。我就有点好奇了。你既然知道元公子出城有多危险,你为什么非要利用这件事?难道你就不怕有个万一吗?不怕万一因为你的不作为,让元允中陷入困境甚至是丢了性命吗?”

  如果不是这样,他早就出面收拾宋积云了。

  镜湖先生的面色有点难看。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镜湖先生尽量控制着自己的表情,让自己做出一副云淡风轻的模样,“一个不能为家族所用,一个不能为我所用的子孙,要之何用?”

  宋积云压根不相信,她笑道:“那你就别在元公子面前装好人啊?”

  镜湖先生目光顿时变得锐利起来。

  宋积云嗤笑:“你不过就是想趁着元公子出城,把我藏起来,让元公子相信我听到他的死讯,离开京城,重新喜欢上了其他人。当然,你们要心肠狠一些,手脚利落一些,还可以杀了我,嫁祸给那些城外的流民。不过,那些流民进了城还好说,局势混乱,你们顾不上,或者是我执意要去找他,这招才好用。那些流民要是不进城,就只能‘让’我担心他的安危,非要自己出城去找他。就是后面这一招不太好用。失去的永远美好,他要是心里一直惦记着我,耽搁了婚事可怎么办啊!”

  镜湖先生没有说话,定定地盯着她,眼神有些复杂。

  宋积云却知道自己说中了他的心思,更加不客气地道:“我是应该感觉到荣幸还是应该感觉到悲哀呢?承蒙您看得起,拿我的去留赌您唯一外孙的安危;于元公子而言,他最敬佩、最尊重、最信任、最亲近的长辈,一位亦师亦友,如忘年之交般的外祖父,却对他连最基本的信任都做不到,我又不禁为他感觉到悲哀!”

  她说到这里,真的感觉到了伤心。

  眼眶不由自主的有些湿润起来。

  镜湖先生脸色微变。

  宋积云继续在他的胸口插刀。轻叹道:“他可是您一手带大的,告诉他识字,告诉他做人,告诉他做事。可您却从来没有相信过他。没有相信过他的选择,没有相信过他的决定,没有相信过他的取舍。他对您来说,算什么?您这么多年以来对他的谆谆教导又算什么?”

  宋积云说完,看也没看他一眼,拂袖,转身离去:“您不就是想让元公子知道,您和元家,才是真正爱护他的人,您和元家才是他的依仗,你和元家,才是会在他危难之时救他于水火的人,像我这样的女子,不过是他风花雪月里的一抹月色吗?好,那我们就来打个赌,看谁才是他真正能依仗的人,看谁才是能与他同甘共苦的人。”

  她昂首挺胸,身姿笔直地走出了镜湖先生的书房。

  镜湖先生久久都没有回过神来。

  *

  回了西跨院的宋积云脸色自然不会太好。

  一直担心着她的郑全忙迎上前来,悄声问她:“老太爷都跟你说了些什么?他不会是看着元公子不在,就背地里为难你吧?”

  宋积云不置可否地“嗯”了一声,心里却在盘算着这件事。

  有些人常常喜欢凭经验行事。要是元允中的外祖父为了拆散他们,真拿元允中的安危冒险,失了手可怎么办?

  她只要想想就觉得头皮发麻。

  不管镜湖先生打的什么主意,她却不能打死了老鼠也打破了宝瓶。

  她得想办法保证元允中安全才行。

  宋积云开始盘算自己能运用的人脉。

  元允中回来了。

  他连衣服都没来得及换,穿着朝服就过来了:“我们等会不在家里用饭。我大嫂听说我们搬到了这边,请我们过去用晚膳。”他怕宋积云不高兴,还解释道:“我大哥听说我要出城安置流民,他说有话要交待我。我觉得我大嫂人不错,说不定和你能有话说,就想带你一道过去。”

  黏黏糊糊的,一副片刻也不想和她分开的样子。

  宋积云笑道:“不是说和长辈住在一起要晨昏定省吗?我们出去用晚膳,镜湖先生知道了会不会不高兴?”

  (本章完)

第365章

  元允中显然从来没有想过这个问题。

  他思忖了片刻,道:“应该不会吧!我外祖父为人很是豁达。”但他又说,“不过,你提醒了我。我从前过来的时候都是为了陪他老人家,过来了几乎就没有再出去过。我们出去用晚膳,虽然是去大堂兄家,但也应该和他老人家打个招呼才是。”

  “好啊!”宋积云甜甜地笑,觉得很高兴。

  她一搬过来元允中就和她一块儿出去吃饭,是件好事。

  等他们去了镜湖先生那里,说明了来意,镜湖先生果然很“豁达”,笑眯眯地道:“去吧!亲戚间,是应该多走动走动。不过,别回来得太晚,免得碰到了宵禁。这些日子城里不太平,被顺天府的人拦着问几句也不是什么体面事。”

  元允中笑着应好,心里到底还是有些过不去,道:“我们回来的时候给您带您最喜欢吃的姚记太师饼。”

  “好啊!”镜湖先生高兴地应了,目送两人出门。

  宋积云特意回头看了一眼。

  镜湖先生面无表情地注视着他们,在看见她回眸的那一刻,神色好像更清冷了。

  宋积云拽住了元允中衣袖,道:“你走慢一点。”

  元允中忙慢下了脚步。

  宋积云道:“我们带什么东西过去好?我那里有很多的茶具,我们要不要挑一套带过去?”

  元允中笑道:“好呀!不过,送什么东西你得让我先看看。我听王华说,你上次去秦芳那里,带了一套甜白瓷的薄胎酒具。我觉得大可不必,随便送套新青花就行了。反正京城这边新青花也不多。”

  宋积云笑着打趣他:“你怎么这么小气?不过是套酒具。你要多少我给你烧多少。不要说薄胎甜白瓷了,就是薄胎矾红,等我忙过这阵子,也给你烧一套。”

  “这可是你说的。”元允中大感兴趣,“那我琢磨一下画什么图上去。”

  两人说笑间透着亲密无间,欢欢喜喜地渐行渐远。

  镜湖先生孑然独立在屋檐下,直到夜色渐渐笼罩了他的身影。

  *

  元景年夫妻正如元允中说的那样,虽然和父母住在一起,但院子靠近胡同,有单独进出的侧门,形成了独立的空间。

  宋积云和元允中到的时候,元景年和太太吴氏已在垂花门前等候。

  元景年看见元允中就朝着他的肩膀捶了一下,道:“好你个小四,今天可算是出尽了风头,皇上为了你,硬生生的驳了兵部的折子,我真怕你走不出东华门。”

  也不知道他这一拳有没有用力,元允中倒是面无表情地受了他这一拳,然后拉了宋积云到身边,引见他们认识。

  元景年守礼地垂了眼帘,和宋积云打了声招呼。

  吴氏见了她却颇为惊艳,但她很快收敛了神情,笑吟吟地和她见过礼后,拉了她的手往垂花门里去:“宋小姐你别和我们客气,来了就当是自己家里一样。”随后说起了她在琉璃厂打官司的事:“我也去看了回热闹,还领了块锦鸡的陶牌,带着家里的三郎去你开的荫余堂玩了一次。”

  很是客气、热情,透露着想亲近她的善意。

  宋积云自然也待之有礼:“是吗?早知道您会过去看热闹,就应该让王华给您安置个地方歇歇脚好。三郎喜欢去荫余堂玩吗?要是下次还想过去玩,您派个人跟我说一声,我给那边的大掌柜打个招呼,找个好点的师傅告诉孩子们做瓷胚。”

  “孩子们都很喜欢。”吴氏笑着把她迎去了吃饭的厅堂,“下次再去,我肯定不客气让你去打声招呼了。”

  来京城的路上元允中就仔细给她介绍过家里的人。

  元景年和吴氏生了四男两女,长子已经十四岁,幼子才两岁。

  几个人在厅堂坐下,吴氏得力的嬷嬷指使着丫鬟上了茶点,开始布置席面。

  元景年没和他们见外,一面给元允中筛酒,一面和元允中说起这次叫他过来的缘由:“我没想到皇上会这样的维护你,朝会的时候你几次主动请缨代表都察院出城安置流民,皇上都没有搭腔,还在兵部那帮人顺水推舟的时候大发雷霆,把兵部的人喝斥了一番。可我觉得你的想法是对的。如太平盛世,非社稷之功不得封侯进爵。有这样的机会,还是应该搏一搏的。”

  他滔滔不绝,元允中几次欲言又止。

  宋积云轻轻地拍了拍元允中的手。

  大概所有的人都以为元允中是为了搏个前程,她却知道,元允中不过是自责。

  觉得若不是他由着脾气和宁王别着来,不会发生流民进京之事。

  元允中看了她一眼,朝她笑着点了点头,示意他没事,并给宋积云续了杯茶,还悄声对她道:“解释太麻烦了。”

  宋积云抿了嘴笑,表示她知道了。

  元景年就有些无奈地停下了话茬,叹气地对元允中道:“小四,你是不是嫌弃我啰嗦?”

  “没有。”元允中也不是不知道好歹的人,道,“我就是觉得你想得有点多。流民的事还没有个头绪,就说封侯进爵之事,也太早了些。”

  元景年就睁大了眼睛瞪他,道:“我是在说封侯进爵之事吗?我是在说皇上的态度,乱世当用重典,可如今是五万流民,京畿之地,就算是能镇压下去,可这血流成河的,到底不吉利。我反而是赞成几位阁老的意思,惠化招抚。我觉得你与其亲自出城安置流民,不如好好劝劝皇上,让皇上同意几位阁老的意思。”

  “你们这样逼着皇上表态,皇上肯定不会同意的。”元允中把玩着手中的小酒盅,“要不然我也不会这么急了。”

  元景年犹豫道:“皇上是怕有失君威吗?”

  “不是!”元允中道,“你们这几天不是一直上书请皇上封皇长子为太子吗?万贵妃还为着皇上突然冒出个皇子的事生气。他想快点平息万贵妃的怒火,偏偏你们要火上浇油,一直不停地提册封太子的事。皇上嫌弃你们没眼色,所以流民的事你们要惠化招抚,皇上就偏要派兵镇压,和你们别着苗头呢!”

  元景年闻言目瞪口呆,好一会儿才磕磕巴巴地道:“你,你不是开玩笑吧?”

  元允中没有理他,而是指了其中一道干炸丸子对宋积云道:“这道菜做得不错!”

  旁边布菜的丫鬟立刻眼明手快地给宋积云舀了一个。

  元允中擦了擦手,对元景年道:“你叫我来不就是想知道这个吗?你可以去跟我爹通风报信了。”

  (本章完)

第366章

  元景年满脸尴尬。

  偏偏元允中还一副不以为然的样子,耿直地道:“难道不是?”

  元景年“嘿嘿”地笑了两声,给元允中斟酒:“喝酒,喝酒!”

  元允中用手覆了酒盅,正色地道:“几位阁老什么打算?”还道,“你别说你不知道!如今天气炎热,几万人聚集在一起,很容易引起瘟疫。你们想和皇上置气我不管,却不可拿百姓的性命不当一回事。”

  “那肯定不会啊!”元景年连声保证道,并且感慨,“叔父的性子你最清楚不过了。他嘴上说不管你,可哪次没有管你。不说别的,就说你这次上书出城抚民,叔父一千个一万个不同意。可一转身,内阁廷议的时候,他却是第一个跳出来支持你的。不然诸位阁老也不会上书建议皇上对那些流民惠化招抚了。”

  元允中听着就摆了摆手,示意他不用多言,道:“你这是要给我爹做说客?”

上一篇:折青枝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