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堂入室 第258章

作者:吱吱 标签: 古代言情

  她愿意为这些流民做些什么。

  元允中就请了项大人陪着镜湖先生:“我还有折子要写,这些日子发生的事,就劳烦大人和外祖父说说了。”

  项大人正寻思着怎么戴罪立功,闻言自然是喜出望外,连声应“好”。

  元允中亲自给镜湖先生沏了杯茶,安抚他道:“外祖父等会帮改改奏折。”

  镜湖先生无奈地笑,挥手道:“赶紧给我滚!”

  元允中和王孜笑嘻嘻和宋积云一起去了后堂的书房。

  宋积云给元允中磨着墨,说着漕运的一些事,王孜则画了个粗略的长江舆图。

  三个人又凑在一起商量了半天,定下几个合适安置这五万流民的地方,元允中就开始写奏折,之后又和王孜逐字逐句地讨论了良久,修了好几稿,这才放下手中的笔。

  三县的仵作也来了。

  几个仵作在白大人后脑勺上发现了重物击打的伤口,一致认为白大人是被打死后伪装成了自缢的模样。

  这事就闹大了。

  元允中又写了份关于白大人之死的折子,加上之前关于安置流民的折子,他面圣的时候会一起交给皇上。

  至于镜湖先生,他一直催着王孜陪元允中赶紧进京,至于石景山这边,他对元允中道:“我会帮你看着。你回京,帮我给你大伯父、你父亲,还外祖父的几位好友都带几封信去。我有些事请他们帮忙。”

  元允中应允,并且犹豫片刻后,对宋积云道:“你也随我回京好了。这里乱糟糟的,我不在你身边,不放心。”

  宋积云觉得她留在这里也没什么用,而漕运那里,她许诺了拿瓷器换米,还得具体的协商一下他们要些什么瓷器,在哪里交易。

  “好啊!”她立刻答应了。

  元允中长长地吁了一口气。

  他在景德镇的时候就发现宋积云很喜欢力所能及地帮一些贫寒的百姓,他怕她执意要留在这里施粥。杀白大人的凶手还没有找到,他很害怕宋积云因此受到伤害。

  他把护卫留给了镜湖先生,并反复地叮嘱他:“到哪里都带着人,别掉以轻心。”

  镜湖先生笑着撸了他一把,道:“臭小子,你那几招还是我教你的,你还教训起我来了。”

  他把已经写好的信递给了元允中,道:“走吧!我送你们!”

  元允中轻“嗯”了一声,和宋积云等人出了议事厅。

  郑全肯定是要跟着宋积云的,王华等忙给他们准备好马车,元允中扶宋积云上了马车,和王孜一左一右,由校尉护送,缓缓地准备离开石景山。

  原本都欢天喜地里三层外三层围着观看卸粮的流民见了,得知元允中要回京面圣,顿时慌了起来,“哗”地一下全朝他们拥了过来,一个个跪在他们的面前,道:“元大人,您可千万别抛下我们不管啊!您什么时候回来主持公道啊!”

  “元大人,您是救苦救难的青天大老爷,没有您,就没有我们!”

  还有人按着孩子给他们磕头:“元大人,这孩子的命是您救的,他长大了,我让他给您立长生牌。”

  有个文弱的男子撑了把伞过来,道:“元大人,我们都身无长物,唯有送把不是万民伞的万民伞给你,祝你步步高升,官运亨通。”说完,他从身上的破衣上撕了条不成样子的布系在了伞上。

  众人见状回过神来,纷纷去撕身上或者是裤角布,要往那伞上系。

  “多谢!多谢!”元允中道,“我只是回京面圣。最多三天即返。不会丢下你们不管的。”

  但那些人还是七嘴八舌地道:“元大人,那您也把我们送您的这把伞打回京去吧!让大家都知道您是个为民做主的好官!”

  “是啊!是啊!元大人,您就收下这把伞吧!”

  “元大人,您可要快点回来啊!”

  人群中发出细细的抽泣声。

  宋积云眼角有点湿润。

  不过是做了应该做的,却换来这么多的人感激。

  她拿出帕子拭了拭眼角,发现元允中的眼角也闪着水光。

  她不由轻声“扑哧”地笑。

  元允中已下马,郑重地接过那把因为系满了各色各样布条而更显得破烂的伞。

  王孜则下马为元允中牵了马

  宋积云吸着鼻子含泪而笑,眼角的余光却骤然间闯入镜湖先生的身影。

  他背手立在议事厅的台阶上,背脊笔直,望着元允中神色微妙。

  宋积云轻哼一声。

  做了一辈子的官,镜湖先生恐怕也得过一把万民伞吧?!

  她想着正要扭头,镜湖先生的目光一侧,两人的目光猝不及防地在空中碰了个正着。

  宋积云挑了挑眉。

  镜湖先生却徐徐地朝她颔首。

  态度一改从前的怠慢,带着几分敬意。

  向在朝一个棋遇对手者致敬。

  宋积云愕然。

  镜湖先生嘴角渐渐含笑,朝她竖了个大拇指。

  宋积云震惊的下巴都有点合不拢了。

  镜湖先生却背着手,闲庭信步地转身进了议事厅。

  不会吧!

  他这是承认了自己吗?

  宋积云心里像猫在抓。

  “云朵!云朵!”偏偏有人轻声喊她。

  她回过神来,见元允中帮她放下车帘,道:“我们回京了!”

  宋积云点头。

  车帘放下,马车慢慢离开石景山。

  宋积云忍不住重新撩了帘子。

  马车旁,元允中骑在马上,打着那把万民伞,带着她穿过夹道相送的流民。

  远处,项大人正忙忙碌碌地检验着过完秤的粮食。

  邵青正站在给粮食过秤的小吏旁高声喝着:“共一万六千五百四十三石!送进丙字库房!”

  一群小孩子围着草棚子你逃我赶地“咯咯”笑着。

  太阳升起,一派欢快繁华景象。

  (正文完)

  明天会写《后记》^O^

  

第383章 完结

  等宋积云和元允中能离开京城回景德镇,已是仲秋。

  元允中的家人都来给他们送行。

  宋积云还是第一次见到元允中的母亲王夫人。

  她看上去花信年纪,面容清丽,气质如霜似雪,是个冷美人。

  她朝着宋积云微微颔首,态度颇为冷淡,目光却在宋积云乌黑的青丝间停留了片刻。

  宋积云发间插了支赤金镶青金石的蛋面簪。

  款式虽然质朴大方,于她年纪而言却显得过于老成。

  但这是镜湖先生承认了她和元允中的婚事之后,亲手送给她的。

  说是元允中外婆的陪嫁,是元允中外婆的母亲的陪嫁,元允中外祖母临终前指明留给孙媳妇的。是王家和元家对她的认可。

  而元允中的父亲元浩然临别之前还板着张脸训斥着元允中:“皇上既然让你继续做江西巡抚,督陶景德镇,你就要好好当差,不可辜负了君恩。那脾气也得改一改。别总是一副老子天下第一,老天都只能排第二的猖狂模样。要知道花无百日红,人无千日好。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

  元允中面无表情地听着。

  他虽然上书毛遂自荐去梁县做县令或者是去御窑厂做督陶官,可皇上没同意,依旧让他做了江西巡抚。

  一旁的镜湖先生看不下去了,皱着眉头毫不犹豫地打断了他的话:“行了!孩子要出远门,你就不能少说几句?再说,孩子都这么大了,他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你有这工夫教训他,不如好好想想怎么揪出杀害白大人的凶手,给皇上和朝臣们一个交待。”

  白大人的死在朝中引起了轩然大波,很多官员上书,要求皇上严惩凶手。可不管顺天府也好,三司也好,殚精竭虑却至今没有查出害死白大人的凶手。

  据说皇上对此非常不满。

  元浩然尴尬地摸了摸鼻子,退到了一旁。

  人生哪有十全十美的。

  若这就是她生活中的不完美,她觉得挺好。

  宋积云微笑不语。

  镜湖先生就柔声对元允中和宋积云道:“你们都是好孩子,去了景德镇,要互相扶持。有什么事,就写信回来,外祖父虽然年纪大了,可护住你们还是没关系的。”

  元允中脸色微霁,和宋积云恭敬地朝镜湖先生行礼应诺。

  元景年等人也纷纷上前,叮嘱他们路上小心,祝他们一路顺风。

  元允中和宋积云一一道谢。

  邵青驾着辆马车赶了过来:“元大人,且慢!”

  众人好奇地望过去。

  之前邵青说过要来送元允中的,可时间不早了,元允中再不启程就没办法在日落之前赶到通州码头。没想到邵青这个时候赶过来了,而且还喊他什么“元大人”。

  要知道在平时,他都是称元允中为“公子”的。

  不过,看着马车旁邵青的几个同僚,宋积云心里隐隐有个想法。

  果然,马车停住,大皇子跳了下来。

  “元大人!宋小姐!”他大声地喊道。

上一篇:折青枝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