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堂入室 第32章

作者:吱吱 标签: 古代言情

  她觉得自己好像犯了个大错。

  她不应该在宴请大掌柜、大师傅的时候去算计元允中,她应该找个没有外人的时候……

  偏偏这时钱氏还问她:“云朵,你觉得他怎么样?”

第43章

  怎么样?

  不怎么样!

  可宋积云看着母亲殷切的目光,她总不能就这样硬生生的几句话砸过去吧?

  “娘的眼光肯定没错啊!”她扯了扯嘴角,道,“不过,现在说这些都早了点,先看看。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嗯!”钱氏满意地笑着点头,和宋积云说起了自己的打算,“元公子还这么年轻,我寻思着要不要找个坐馆的,让元公子去读几年书。不求他能参加科举,能认识几个读书人也好。你爹当年就是因为资助了几个读书人,才搭上淮王府和宁王府的路子的。”

  她母亲这是打算出钱包装元允中啰!

  宋积云并不想听,可还是要回应她母亲:“这些事都不急。等爹的七七过了再说。”

  有些事,拖来拖去也就黄了。

  她还趁机转移话题,和钱氏说起了父亲的二七的事:“问了阴阳先生,说是请了和尚道士来家里做场法事已是顶体面的事了。我寻思着到时候再在家里设个祭坛,他们愿意来祭拜就祭拜,不愿意就算了。”

  钱氏听着,眼眶不禁又涌出泪来。

  宋积云并不想让母亲伤心,她叹气地抱了抱钱氏的肩膀,道:“您放心,这些我都记在心里。对我们好的,我们找到机会就报报恩,对我们不好的,求到我们面前我们也别搭理就是了。”

  结果钱氏的话题又转到了元允中身上:“我看他是个面冷心热的。从前不往你父亲灵堂前凑,多半是觉得出身卑微,不方便行事。这次你给他透个口风,说我们家感激他仗义执言。以他的性子,你父亲小祭,他肯定会帮着出面招呼来客的。有他在,别人就不会有太多的闲话了。”

  宋积云觉得今天一天她都别想逃脱元允中这个名字了。

  “我知道了!”她敷衍地应着,回去的时候却不由自主地去了荫余堂。

  六子要去通禀,被她阻止了。

  她轻手轻脚地往厅堂去。

  出了影壁,却看见元允中换了身月白色细布道袍躺在醉翁椅上看着书,几个新买来的小厮正一个个趴在院子的台阶上用沙盘学写字。

  六子忙跟她比划:公子说他的人不能不识字!

  颇有些世家子弟的作派。

  宋积云静静地在香樟树下站了一会儿,没有惊动元允中就走了。

  *

  曾氏屋里,几个人也在说宋又良的二七。

  “到时候我们都不去,看谁给他们家主祭!”李氏忿忿然地开口,对那天被宋积云堵着嘴丢到曾氏面前的还耿耿于怀,“我们家天聪和天慧是不可能认这个伯父的。”

  “胡说八道。”宋三良考虑的却更远,他坐到曾氏床头,帮靠卧在床头的母亲整了整迎枕,低声道,“娘,您听说了没有?今天二房请了铺子里的大掌柜和窑厂的大师傅们过来吃饭。我几次想找个借口去看看都被拦住了。你说,那死丫头片子会不会在打铺子和窑厂的主意啊!”

  曾氏鬓角依旧贴着膏药,脸上蜡黄蜡黄的,病怏怏地道:“这是她打主意就能成的事?你与其盯着她,还不如盯着宋九那边,他们才是吃人不吐骨头的主。”

  她之前是装病。可宋积云给宋又良摔盆之后,又把她这边和大房三房的通道都给砌死了,大房和三房想过来给她问个好都得走后门,她就真的被气病倒了。

  宋三良就又给母亲掖了掖被角,道:“娘,您看,我们要不要也接触接触铺子和窑厂的掌柜和师傅们?”

  宋又良一死,他就已经开始私下里悄悄地找这些人了,但他还需要曾氏做先锋,有些事,就得瞒着曾氏。

  曾氏闭了闭眼睛。

  她也不是那完全无知的妇孺。

  宋老太爷死得早,她一个寡妇,拉扯大了三个儿子,也不是完全没有手段和谋略的。

  她半阖着眼睛,沉声道:“铺子里和窑厂暂时不用管,他们都签了长契的,还有一些是死契,谁当了东家他们就得听谁的,烧不出瓷来,他们也活不成!倒是御窑厂那边,你们得想办法搭上话。”

  宋三良一早就知道了,他一副为难的样子,道:“御窑厂那边的督陶官是万公公,听说他是万贵妃的侄孙,这个人手面有点大。”

  曾氏睁开眼睛,看着宋三良沉默了一会儿,吩咐曾嬷嬷:“把库房的那幅《罗汉图》拿给三爷。”

  曾嬷嬷应声而去。

  宋三良难掩喜色。

  这幅画可是宋又良当年花了二万两银子买回来的。

  他忙道:“娘,我以后肯定好好干,绝对比二哥做得更好。”

  曾氏欣慰地点了点头。

  *

  宋大良这边,王氏正苦口婆心地劝着他。

  “你不为自己打算,也要为天宝打算啊!”她坐在绣墩上,一面看着丫鬟小厮服侍着宋大良穿衣,一面唠叨道,“我们何必要和二房闹得鱼死网破。他们家没有儿子,三叔小肚鸡肠,到时候肯定不会带着天聪和天慧去祭拜二叔的,你带了天宝去,我们这两家岂不是又走到了一起?”

  宋大良约了朋友去喝花酒,心早就飞了,他整着腰上的玉带,道:“你个妇道人家懂什么?老三家不去,我们也不去,二房还不得急着来求我们。我心里有数,不用你管。”

  王氏恨不得把宋大良的脑袋砸开,道:“你之前不是说二房肯定要求我们帮他们家摔盆吗?最后还不是人家自己摔的盆。”

  宋大良“呸”了王氏一声,起身撩着帘子就出了门。

  王氏追到门口。

  却看见小女儿宋桃突然从影壁后面走了出来,和宋大良碰了个正着。

  王氏吓了一大跳,生怕宋桃扰了宋大良的兴致,又被宋大良好一顿打。

  她急匆匆就赶了过去,却见宋桃下颌微扬,冷冷地看着宋大良道:“爹,您知不知道今天二房宴请了铺子里的大掌柜和窑厂的大师傅?”

  宋大良不以为然地挥了挥手,想把挡着道的女儿推到一边去,道:“女人家家的,想管男人的事,做梦吧!”

  也不知道是说宋桃还是说二房。

  宋桃看着父亲,不屑地笑,道:“那您知不知道,祖母把从前要二叔父孝敬她的一幅前朝名画送给了三叔父,让他去打点万公公?”

  “什么?!”宋大良暴跳如雷。

  王氏忙上前拉了拉宋桃,示意她别管这些事。

  宋桃视若无睹,继续追问道:“那您知不知道,宋家白瓷的秘方,只有二叔父一个人知道呢?”

  “你说什么?!”

  这下子不仅宋大良了,就是王氏都目瞪口呆。

第44章

  宋桃看着她爹这怂样,就觉得有口浊气堵在胸口似的。

  她侧了侧身,给宋大良让出道来,道:“爹,您的那些朋友应该还等着您呢,您玩得高兴点,我和娘去给二叔父准备点祭品,明天是二叔父的二七。”

  宋大良哪里还有心思出门。

  宋家窑厂之所以这么多年都能源源不断地接御窑厂的订单,不是因为宋又良和历任督陶官有多好,而是因为宋家能烧出连御窑厂都烧不出来的皇家祭祀用的白瓷。

  这也这宋家窑厂敢在景德镇称第一的缘故。

  宋家窑厂烧不出白瓷了,那他们还争个屁啊!

  宋大良一把拽住了宋桃,道:“白瓷秘方的事,是谁跟你说的?”

  宋桃瞥了他一眼,道:“爹,这您就别管了。您不是认识很多人吗?你要是不相信,就让您这些朋友帮着打听打听好了。”

  宋大良听了,拔腿就往外跑。

  结果他刚跑了几步,就又被宋桃给叫住了,她道:“爹,大家都以为白瓷的秘方在管上釉的宋立手里,实际上是在项阳那里。您去查的时候,可别查偏了,最后什么都没有查着,还觉得我是在说谎。”

  宋大良再浑,也能感觉到宋桃说这些时的笃定。

  特别是她还准确地说出了宋立、项阳的名字。

  他顿时信了四、五分,一言不发就跑了出去。

  王氏焦急地问宋桃:“这是怎么一回事?”

  宋桃拍了拍王氏的手,道:“娘,您就别管了。我爹这个人,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不给他敲个响锣,他是不会当一回事的。您就等着他回来找我们好了。”

  “我们?!”王氏不解。

  宋桃笑道:“当然是我们!没有您帮着我,我一个人,怎么能成事呢?”

  不说别的,她娘不帮忙,谁盯着她爹呢?

  她现在还不想和宋积云正面冲突。

  宋积云太桀骜了。

  老太太逼她嫁人,她居然打起了自己摔盆的主意。

  而且还让她办成了。

  这两天她脑子只要一闲,耳边就仿佛响起了宋积云的摔盆声,脑海里就会浮现出宋积云摔盆时的模样。

  她还记得她当时两腿发软,要不是有丁香搀着,她都不知道自己能不能走出灵堂。

  宋家的人之前说得那么厉害,最后还不是灰溜溜的看着宋积云给她二叔父端像。

  宋桃想到这里,心里就涌动着股隐秘的兴奋。

  她对王氏道:“娘,您去跟天宝说一声,我们等会去二婶那里坐坐,让她知道,明天天宝肯定会去祭拜二叔的。”

  她正好看看能不能找个机会见见那位元公子。

  王氏从前和钱氏的关系很好。

  两人都是成亲三、四年才生孩子,都是一口气连着生了三个女儿,也是都不得曾氏喜欢。

  等到王氏生了儿子,钱氏还只有三个姑娘,王氏对钱氏的同病相怜就只余同情,对钱氏就更好了。

  她闻言立刻道:“是应该去你二婶那里坐坐。要是你父亲明天又发疯,不让我们过去,我们今天提前去过了,你二婶也不会责怪我们的。”

  宋桃点头,和王氏拉着心不甘情不愿的宋天宝去了二房。

  路上,宋桃还哄宋天宝:“你今天要是乖乖的,我明天就给你三两银子买糖吃。”

上一篇:折青枝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