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堂入室 第83章

作者:吱吱 标签: 古代言情

  宋积云却笑着转移了话题:“没想到江大人之前听说过我,我看您刚才朝他使眼色,不会是您向江大人推荐的我吧?”

  洪熙不以为意地笑道:“我也没说什么。不过是和江大人闲聊的时候提了一句,没想到他还记得。”

  “多谢洪公子关照。”宋积云笑着向他道谢,“以后洪公子有什么需要我搭把手的,我一定尽力而为。”

  洪熙谦虚地摆手。

  有小厮神色慌张地穿过人群找了过来,对洪熙道:“大公子,老太爷回来了。大管家让你赶紧回去。”

  洪熙颇为意外,道:“二公子回来了吗?”

  小厮摇头,道:“二公子会陪着鹤山书院的夫子和同窗们一道过来,老太爷提前回来给二公子准备及冠礼。”

  洪熙歉意朝着宋积云笑了笑,陪了个不是,匆忙和小厮走了。

  元允中伫立在原地,望着洪熙的背影半晌没有说话,还是宋积云喊他上轿,他才收回了视线。

  *

  第二天一早,郑全代替宋积云去了窑厂主持开窑,宋积云则去了王主簿家——王主簿昨天那么照顾她,她也要早点给王主簿一个交待,把两家合作的事敲定下来才是。

  王主簿推了他的小舅子和宋家合作,由宋家出钱出力烧制,王家负责销售,利润七三开,宋家七,王家三。

  这是景德镇这边的惯例。

  宋积云却提出由宋家供货,王家负责梁县、鄱阳县、万年县等周边的销售:“我不管您能卖出多少价钱来,我给您个批发价,并保证给您独家供货。”

  王主簿听得十分心动,但他毕竟不是做生意的人,向来秉承着“天上不可能掉馅饼”的态度行事,想不明白的事就怕上当,因而有些犹豫。

  宋积云一看就知道他的心结在哪里,笑着和他说着自己的打算:“路途不同,瓷器的价格也大不相同,有些行商比我们这些窑厂赚得还多。而您有人脉,非一般的行商可比。照我觉得,您应该试试做做行商。如果您觉得太辛苦了,大不了我们再重新按惯便立契好了!”

  王主簿沉吟道:“我回去想想。”

  他小舅子却是个做生意的料,觉得宋积云的主意更好,蠢蠢欲动地怂恿着王主簿答应。

  这样反复掂量,到了下午才把这件事敲定。

  而此时的元允中,却站在梁县县衙后院的小花园里,满脸寒霜地抱肘望着江大人,嫌弃地道:“江勤呢?”

  江大人神色惬意地坐在香樟树下的醉翁椅上,啃了几口新上市的青枣,这才道:“找我什么事?”

  元允中脸色很不好看。

  江大人调侃地眨了眨眼睛,道:“我就是江秦啊!”

  “你少给我来这一套。”元允中冷冷地道,“你是来梁县做什么?江勤哪里去了?”

  “他去哪里有什么要紧的?”江大人摇了摇醉翁椅,道,“你昨天晚上让人叮嘱他的事,我可是一件没落地帮你完成了。”

  元允中冷笑。

  江大人想到他们一起读书时元允中目中无尘的模样,想到元允中居然会为了一个女子特意来警告江勤,他除了想笑出声来,还觉得这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不戏谑元允中一回,他肯定会后悔的。

  “只是让我万万没想到的是,你居然突然成了别人家的未婚夫。”他佯装惊讶地道,“不知道恩师他老人家知道了,会不会吓得连夜赶过来。”

  “这与你何干?”元允中说着,警告他道,“做好你份内的事,告状精!”

  “小师弟,你这么说,我太伤心了!”他捂着胸口,受伤地道,“想当年,你的《九章》还是我给你启的蒙,你不能过河拆桥,官位比我高就不认我这个师兄啊!”

  元允中瞥了他一眼,转身就走。

  江大人愣住,随后苦笑,忙站起身来,冲着他的背影就道:“小师弟,夏大人觉得江西的事情很复杂,江勤平庸无能,让我来盯着点御窑厂。”

  元允中脚步都没有停顿一下,背影洒脱中带着几分冷酷,又带着几分一去不复返的绝决,眼看着就要离开小花园,

  江大人不知道想到什么,倏然失笑,高声冲着他的背影道:“小师弟,你安排了这么多,我怎么看那位宋小姐像什么也不知道似的。”

  说着,他摇头叹息道:“我看那位洪公子挺殷勤的,宋小姐不会误会什么吧?”

  元允中轩昂的身影微滞。

  2022年1月1日

  写在新年的第一天。

  好像有很多话要对大家说,一时又不知道说什么好。

  2021年,对我来说是命途多舛的一年。特别是下半年,好基友说我开文选错了日子,让我以后开文还是要找高人看一看。

  可在我心里,更多的是感激。

  谢谢大家一直以来的包容,让我能有力量和动力尽快地调整自己的状态。

  谢谢每一位坚持给我投月票的朋友,是你们让我知道,还有读者等着我,这种等候,那么地温暖着我的心。

  2021年,让我明白了健康的可贵;2022年,我的新年愿意是大家都能身体健康,我能顺利写完《登堂入室》。

  希望年底的时候,我在盘点2022年时,能完成年初的愿意,收获健康的。

  慢慢在恢复写作,希望能尽快把欠更还了。

  祝大家2022年顺利!

  请继续支持《登堂入室》。

  谢谢!

第113章

  此时的宋积云已经从王主簿家里出来,和从窑厂回来的郑全在宋又良的书房里商量着和王家的合作。

  “这件事恐怕还得你帮忙盯着。”宋积云坐在中堂长案下的太师椅上,喝了口新上市的岩茶,“虽说给御窑厂烧了新瓷,但我们把之前作为贡品的白瓷拿回来对外销售,还是得去御窑厂那边打声招呼。你到时候带着汪大海去拜访万公公,把相关的契书拿到手里。”

  说到最后, 她还叮嘱:“不用吝啬钱财。”

  郑全恭敬地应“是”,说起他今年去窑厂听到的一件事:“听说大老爷的窑厂准备过两天开业,还把好几家小窑厂的大师傅给挖了过去。”

  宋积云微愕,道:“他是怎么做到的?”

  越是小窑厂,就越依赖把桩师傅或者吹釉师傅的手艺,有的时候,他们基本只是某一道工序技艺非常的高超才赖以在景德镇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存活下去, 他们的这些大师傅们和东家关系相比大厂更亲密, 更难以挖人。

  郑全也挺困惑的:“我还专门找去打听了一番,大家都说不清楚。只知道那几个小窑厂的当家人都很生气,可问到他们面前,又一个个都三缄其口,很奇怪。”

  宋积云也不可能天天盯宋大良,她吩咐郑全:“派人盯着点,有什么不妥当的,就赶紧来告诉我。”

  郑全点头。

  香簪跑了进来,道:“大小姐,十一太爷过来了,说是有要事商量,太太让您赶紧过去。”

  明天是宋又良七七,宋积云怕是有什么突发事件, 匆忙去了厅堂。

  厅堂里,不仅钱氏和宋十一太爷在,宋家的几位族老和长辈也在。

  他们正兴奋地讨论着县尊大人要来宋家私学参观的事,见了她还兴奋地朝她招手:“听说昨天县尊大人称赞你‘巾帼不让须眉’了。好!为我们宋家争光了1

  居然是为了这件事。

  与宋又良的祭祀毫无关系。

  宋积云把赏花宴上的事一一告诉了他们。

  就有族老担心地道:“县尊大人不会是说的客气话吧?”

  有人听了不以为然地道:“就算是客气话,到时候想办法把它变成现实不就成了1

  还有人道:“这县尊大人参观私学, 在我们梁县还是第一遭,有没有人知道怎么接待?”

  大伙儿你一句我一句的,说得热闹。

  钱氏悄悄拉了宋积云的手,眉眼间全是欣慰。

  有了县尊大人背书,她女儿以后的路就能顺当很多。

  她从心里感激这位县太爷,等送走了族中众人,她问宋积云:“我手里还收藏了你父亲早年无意间烧出来的一对霁红瓷的铃铛杯,你看,要不要给县尊大人送去?”

  “到时候再说吧1宋积云总觉得江大人和元允中的态度都有点奇怪,她打趣着岔开了话题,“没想到您手里还有这样的好东西1

  “何止1心情大好的钱氏故意压低了声音笑道,“我手里还有一对你父亲亲手烧制的青花竹林七贤的笔海,你出阁的时候,我给你做嫁妆。”

  “好啊1宋积云愿意逗母亲开心,笑盈盈地应下,“还有什么好东西,也一并告诉我好了1

  钱氏反而不说了,而是问起了元允中:“怎么没见他?”

  宋积云抚额:“早上不是还来给您问过安吗?这还没到晚上呢。”

  真把他当儿子了!

  钱氏讪讪然, 笑道:“我这不是见乡下的田庄里送了新麦过来,准备给你们做几个吹饼吃吃吗?”

  “他是苏州人, 您与其给他做吹饼,不如给他做梅干菜烧饼。”

  母女俩说着话,晚上也没见元允中过来给钱氏问安,钱氏担心不已,派了人去问,说是和邵青出门了,去了哪里,谁也不知道。

  宋积云心里直犯嘀咕,让人给六子带话,若是元允中回来了,立刻来跟她禀告一声。

  可直到天亮,元允中也没有回来。

  难道又悄无声息地走了?

  但再过一個时辰就是她父亲七七的祭祀了,族中一些来帮忙的人已经到了,她和母亲应酬着来宾,无心去寻元允中的行踪。

  偏偏钱氏还挺惦记着他的,焦急地问宋积云:“元公子怎么还没有到?”

  “我已经让人去荫余堂了。”宋积云只好转移母亲的视线,指了宋十一太爷的母亲,“老太太过来了1

  钱氏连忙和她去打招呼,这才把元允中暂时抛在了脑后。

  家里渐渐开始人声鼎沸。

  比之前几次祭拜来的人都多。

  甚至连江大人在王主簿的陪同下都来了。

  大家全都愣住了。

  宋积云看见随江大人一起过来的洪熙朝她笑着点头。

  她心中微讶。

  洪熙和江大人的关系已经有这么好了吗?

  她搀扶着钱氏上前去给江大人行礼。

  “快快请起1他笑容温和,示意宋积云扶起钱氏,道,“太太保重身体,不必多礼。”

上一篇:折青枝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