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命女 第117章

作者:我想吃肉 标签: 古代言情

  【要是五千户还不够,就得叫这里“仓廪实而知礼节”了。开春了得好好琢磨怎么种地,不能总疯跑,打明天起,要去打听他们都怎么干活的。】梁玉捻着耳朵,慢慢地想事情。王大娘子跑了进来:“三娘,我家那口子叫我进来说,有个什么土司的,给您递话来了。”

  梁玉慢慢放下了手:“谁?”

  “就是他们常说的那个杨土司,他要求见您。”

  “人已经到了?”

  “不是,是先送了礼物来了,人明天到。”

  梁玉道:“东西收下,人打发走,就说我知道了。刺史、司马两个的请柬送去了吗?”

  “都送到了。”

  “他们怎么说?”

  “都说一定来。”

  梁玉笑道:“那就好。”她还担心何刺史养病不来呢。

  这日晚间,约定的时间里,梁玉请何刺史、王司马、袁樵到自己家里来“观书”。对外宣称,自己从京城带了些书籍来,请几位点评。

  听到“观书”的人,回忆起她一言不合就横扫毕喜、张阿虎的样子,怎么也不能将她和“书”联系在一起。不过何刺史与王司马却都欣然前往。

  袁樵到得最早,两人装模作样行了礼,梁玉先安排他与美娘在自己的内书房里见了一面。往书房去的路上,梁玉悄悄捏了捏袁樵的手,心满意足地笑了。袁樵纵容地放软了手劲,随她去玩。

  到了书房,两人又是一副正经模样了。袁樵客气地对美娘道:“前番不如小娘子来历,让小娘子受苦了。小娘子的事情,我已具表急递入京,小娘子稍安毋躁,三叔会照顾好你的。”并不因她年纪小而疏忽了礼貌。

  美娘毕竟年纪小,愁道:“接下来

  怎么办呢?”朝廷把杨家摁了,把她叔叔罚了,她怎么办?

  袁樵道:“我已有主意,不过还须斟酌,请勿担忧。”

  袁樵这些日子办的事还算公正,看起来也颇有智谋,美娘焦虑略解,低声道谢。梁玉道:“他们快来了,阿蛮,你跟美娘回去。美娘,先忍几天。”

  梁、袁二人相携而出,与何、王二人会面,先上酒食,再观书。何刺史感慨道:“久居偏远,常食腥膻,真是怀念这些饮食呀。”

  梁玉笑道:“那就常来嘛。”

  酒过三巡,梁玉请他们去“观书”。

  到了外书房,梁玉将书取来,几人看了一回。梁玉这才将美娘的事情讲了。何刺史惊道:“常听说杨土司,竟不是原来的杨家么?”王司马则惊讶:“他的势力这般大了?”又问美娘哪里去了。

  袁樵道:“她有家人,给盘缠打发回家了。”梁玉道:“她又不是犯人,在街上来逛来着。总不能将她给扣下。”

  何刺史连说:“可惜可惜!司马,我等须具表朝廷呀!”

  袁樵道:“下官遇到盗匪,曾修书回京,提及此人。”梁玉也说:“我也写信回去了。”

  何、王二人道:“官道有匪之事我也报了,然则此贼如此势大,还须再提醒朝廷!”一面着急,在他们眼皮子底下两人遇到劫匪已经够头疼的了,再来个“五千户的假土司”,官职怕不要再贬上一贬?二人事到临头才发现自己手头的力量不足以“剿灭”这股势力,失去了立功的机会,都很捉急。

  袁樵道:“二位莫慌,此事若处理得宜,也不见是坏事。正所谓福祸同相依。”

  二人都镇定了下来:“不错!”

  梁玉忽然说:“那位‘土司’方才递了帖子,明天想要登门。”

  何、王、袁异口同声地问:“什么?”

  “我打算见一见,看他是个什么意思。三位不曾见过他么?”

  何、王俱是苦笑,他二人一个有心无力病着,另一个没精打采,“杨土司”关起门来做土司,其实未曾得到朝廷的承认,再有田地也不过是个“地头蛇”、“土财主”,“杨土司”还不大读书,拜帖写得也不入他们的法眼,他们这样的官职,不给这个面子是很正常的。现在知道这头蛇有点大,二人后悔也晚了。

  梁玉道:“那我就见一见吧。”

第99章 此物该杀

  她要见“杨土司”?

  何刺史与王司马直觉地反对:“不妥!”

  顿了一顿, 王司马自觉地闭嘴等何刺史先说。何刺史道:“彼有虎狼之心, 如何可以轻易就见呢?再者,男女大妨,这个……”他们自己都觉得一个土财主上门, 一来就见是掉份儿, 梁玉一个女子,更不能这么不稳重了。

  梁玉道:“不见一见, 怎么知道他是个什么样的人,有什么样的想法?如今是要稳住他的。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袁樵皱眉道:“第一次不要见,给他吃个闭门羹。”

  梁玉笑道:“我也是这么想的。礼单我已收了。”

  袁樵道:“那倒还罢了。”

  何、王二人没有指责梁玉贪财, 收礼物是一个很常见的操作,潜台词是在两可之间。“杨土司”如果有心眼儿, 肯定会接着再来, 下一次, 或者第三次, 就可以见一见面了。这样不容易引起别人的怀疑。

  何刺史咳嗽两声, 有气无力地叹道:“一条土狼,竟值得我们如此费心, 可恨!”

  王司马与袁樵也是这个想法,梁玉还没有养出他们这样的优越感, 只是对“杨土司”可能造成的破坏表示担忧。她忍不住提醒道:“此事一定要保密呀, 否则他原本没有反心, 被逼反了可就不好了。”

  王司马又有了一点神采飞扬的样子, 一扬眉:“他敢!”

  “杨土司”的事情令何、王二人面上无光,内心自然恼怒无比。袁樵慢悠悠地又提醒了一句:“二位恐怕还要留意一件事情。”

  何刺史问道:“何事?”

  袁樵镇定地说:“楣州辖下四县,楣县仅此一处,其余地方呢?”他有点忧愁地说,“五千户恐怕不是一个假土司所能招诱的,必有他因,譬如政令不通。”

  他点到即止,何、王二人脸上发烧,袁樵说得很对,朝廷的控制力减弱了,底下才会作夭。如果他们的控制力强,至少可以尽早发现不是?他们并未曾上报,是有渎职的嫌疑的。更可怕的是,普遍的、对地方的控制力的减弱,受影响的必然不止楣县一地。这不是一个县令能够扛下来的罪过。眼皮子底下出了一个“土司”,刺史是干什么吃的?

  这是一件大事,稍有责任感的人都不会不去管。哪怕何、王二人都一副半死不活、与世无争的模样,确认了之后也要死鱼打挺再动一动。

  袁樵又从容给二人出了另一个主意:“二位不妨将四县情状盘点一番——要隐秘,再上表朝廷。”

  何、王二人拱手道:“非袁郎提醒,几误大事。”二人也知道,这事儿袁樵有功,他们有过,但是如果不跟着走,就是“过”而是“罪”了。

  袁樵避开了身子,再回一礼:“如此,事不宜迟。”

  二人慨然道:“这是自然!”

  袁樵郑重地提醒:“君不密失其臣,臣不密失其身。”

  “不错。”

  两人答应完袁樵,又对梁玉道:“娘子也请务必小心。”

  袁樵道:“下官以捉拿盗贼为名已暂整顿了一下衙役,恐怕还不大够,本地民风彪悍要防万一。”

  何刺史道:“州府亦有人马,司马。”

  王司马慷慨地道:“在。”

  “此事交由你来办。流人犯法,是地方官的责任。”

  王司马道:“是。”

  梁玉心道,【他娘的,你们在我这里吃完酒,回去就喊打喊杀的,这口锅又得我来背了。】倒也没有反对。

  何刺史道:“如此,娘子稍与假土司接触——我看还是隔着帘子的好——我等具表朝廷,请为之备。唔,我记得还有两个县令的?”

  王司马道:“不错,四县里只缺一个县令。”

  “下令县令们都整肃风纪,”何刺史沉吟了一下,“袁郎,你也一样,将流人清点起来。越是新近发配来的越妙,择其青壮操练。再行文与驻军,请他们协同。就用清查流人的名目!”这个借口非常好使,袁樵已经跟流人里的违法者对上了,整肃流人的气氛蔓延到整个楣州也是正常的。

  【刺史倒还有些本领。】

  当下议定,何刺史等人办官面上的事,梁玉专一摸一下这个“杨土司”的底。袁樵故作不经意地道:“家母与祖母都很惦记三娘,得空时不妨来坐坐,或遣人送一消息来。楣州寂寞,有个能说话的人也是好的。”

  此时,何刺史与王司马依旧是不知道他们两个已经定了亲,都说:“如此甚好!”

  梁玉对袁樵微微一笑:“好。”

  ~~~~~~~~~~~~~~~~~~~~

  第二天是一个阴天。

  “杨土司”一大早便起身,对着一面大铜镜穿戴一新。这是一个四十上下的中年男子,相貌还算端正,肚子却早早地起来了。他身上的衣饰也很有趣,糅杂了两种不同的风格,佩刀,帽子上还插了两丛鲜艳的羽毛,左耳穿孔挂了一个婴儿拳头大的耳饰。衣服却是与梁玉惯常见的男子衣服一般无二,脚上也穿着京城常见式样的男靴。

  侍女举一面铜镜,“杨土司”对着镜子正了正帽子,问道:“那边怎么说?”

  一个穿衣风格协调的人答道:“那边出来一个姓王的管家,说,娘子说了,男女有别、语言不通,好意领了。并没有答应见面。那……咱们还去吗?”

  “去!当然去!几曾能与京中搭上线呢?多去几次也是值得的。”

  今天就是送上门去吃闭门羹的,就是让京里来人摆谱的。

  “杨土司”在楣县里也有一所宅子,但是他日常却是住在原本杨家在山中的堡垒里。杨氏在楣州经营数代,除了楣州城的宅子之外,在山中还有寨子。不过当年平乱的时候,为了防止死灰复燃,这山寨是被官军破坏了的。“杨土司”的父亲时想到这里,利用旧有的地基,将山寨部分修复。“杨土司”平常不大爱到城里来住,哪怕这里热闹、舒服,但是他这个土司是假的,见到官儿还是矮一头,他就不乐意。

  他是昨天特意下山来到宅子里,准备今天见面的。美娘被营救后送走的事情他已知晓,却也不很在意了。只要搭上京城的贵人,原来的杨家也就可有无可,甚至是可以消失的。

  “杨土司”正装出行,将“严打”过后的愉快气氛破坏了不少。人人观望,都知道他是毕喜的后台,想看新来的袁县令要如何处置他。被众人围观“杨土司”的心情变得好了起来,也有胆气去梁宅门前丢脸了。

  到了梁宅,没有意外地吃了一个闭门羹。

  “杨土司”与王吉利打了一个照面,听王吉利客气地重复了昨天的话,他也不恼,依旧很有礼貌地道:“叨扰了,在下过几日再来。借问这位郎君一句,不知娘子有什么喜好?在下是这里土人,地面还算熟悉。”

  王吉利笑道:“我们三娘一应用度都从京里带来,并不缺少什么。雪后路滑,您脚下留意。”

  “杨土司”心道,京里出来的奴婢都不一样,待我发达了,一定也弄几个这样的来使唤。

  门后墙角出头露脑的人看了都吃一惊:杨土司的脾气什么时候这么好了?到底是京里来的贵人!连杨土司都怕她!气派!

  “杨土司”回到自己的宅子之后,沉思片刻,吩咐道:“把下一份礼送过去!”

  梁玉就又收到了比上一份还要丰厚的礼物,问吕娘子:“你说,他这是想干什么呢?总不能也是为了稳住我吧?我看他的样子,心机是有的,也肯定有打算。”

  吕娘子道:“这样做通常不外两个目的:其一,要反而示以恭顺,其二,有所求。”

  “单子上的东西有些我不认得,与美娘一起看看吧。”

  这第二张单子还真是很重的礼了,美娘指着其中一样说:“这个,织条羽毛裙子,不死几个人拿不下来。”杀鸟取毛织裙子这是有的,但是以这个织工,要取的鸟种类颇多,许多需要进入深山。一旦进入深山,伤亡就是常有的代价了。

  梁玉道:“他倒有心了。让王吉利去见他一次吧。”

  王吉利受命,去杨宅求见“杨土司”致谢。他一个普通的管家,尚不曾参与密谋,所言的也只是道谢而已。王吉利是从京里出来,京城人自有一股傲气,愈发显得不卑不亢,让“杨土司”很欣慰他。

  “杨土司”又赠与王吉利金银厚礼,央他办事:“还请郎君为我美言几句,我实是有事相求,求娘子赐见一面。”

  王吉利为难地道:“这位郎君有所不知,我家娘子是来流放的,并不敢多管闲事。”

  【她管的闲事还少吗?!毕喜、张阿虎谁打的?】“杨土司”腹诽,如果不是看中梁玉这个爱出风头的个性,他还不这么巴结这位“贵人”呢。

  “杨土司”再三央求,且说:“在下也会讲些官话,且已寻得官话讲得极好的人代为通译,只求一见。”

  王吉利道:“要是这样,我回去与三娘讲。”

  “杨土司”喜道:“有劳、有劳,都托付给郎君了。”

上一篇:神秘王爷的爱妃

下一篇:阿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