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命女 第147章

作者:我想吃肉 标签: 古代言情

  梁玉已经走了。

  来接梁玉的是程祥,梁玉看了就笑:“你高升啦!来来来,先拿着,贺礼前后就到。”撒了一把金钱。

  还是熟悉的三姨,还是熟悉的大方!

  程祥成熟了许多,见到梁玉这个旧识还是生出亲近之感:“请三姨登车。”亲自扶她上车,在她手心里匆忙划拉了几个字,梁玉心领神会。

  京城到汤泉宫几十里,程祥怕跑的快了颠簸,有意压住了速度:“三姨,不太急,午后就能到。旧年圣人赐梁翁别业,您有落脚的地方。”

  “我说八哥怎么这么乐意跑这一趟呢!”梁玉笑言,“哎,我才回来,还没见着三郎,你是在宫里的,进来看到他了么?他还好么?饮食如何?”

  “奴婢在御前伺候,并没有常见殿下。圣人为殿下纳了良娣、孺人,有她们体贴,殿下怎么会不好呢?”

  两人一路走走聊聊,果然在午后抵达。梁玉没先去自己家别业,而且先跟程祥去缴旨。

  桓琚用完了午膳,正懒洋洋地不想动弹,轻声对抱着孩子的王才人说:“别犯错就不用哭。不是什么时候哭都会有用的。让孩子看到这个情形,除了惊吓,对他有什么益处?做母亲的,眼里只有外戚不会爱护子女吗?”

  王才人脑子没转过弯来,吓住了,脸色愈发吓人,惹得幼子小嘴一瘪,就要跟着哭了。桓琚耐心不多了,摆摆手:“乳母呢?抱他走。”他自己也慢慢地离开寢殿,散步吹风提神。

  汤泉宫是一片很大的建筑群,布局不像宫城那么对称,式样也不像宫城皇城那么正式。梁玉被引着七弯八绕到了一处花秋围绕的殿阁,正中挂着一个匾额上书“长春”。程祥道:“借着汤泉热力。这里花树长青,先帝题了这个字。那边的亭子是圣人题的,匾上写的是‘乱春’。”

  走走说说,到长春殿的时候桓琚已经醒了酒,梁玉舞拜毕,桓琚道:“三姨不必多礼,赐座。”

  梁玉谢了座,坐稳一看桓琚,不由吃惊,桓琚真有点老了。

  桓琚不知她心中所想,先问她旅途辛苦。梁玉已得了程祥的暗号,知道是为了王、李两家的事来,桓琚的问候全是铺垫。

  桓琚本意并非如此,他还是念旧的,再见梁玉也生出一些感慨——她越来越有精神了,长大啦,便宜了袁樵,那小子真是眼疾手快。

  心里话说出来未免轻佻,桓琚起了个正经的开头:“见过三郎了吗?”

  “能去见他了吗?您把门籍又给我了?不生我的气啦?”梁玉带点惊喜问。问完了又垂下眼睛,模样儿很不好意思,表情恰到好处,既不夸张,也不嘲讽。

  桓琚没有被这个顺杆爬的行为激怒,咳嗽一声:“啊,还你了。”他一时忘了门籍的事,顺手补上。

  一边程为一打圆场:“圣人知道您回来就下旨了,两地间隔办起来略慢了一天。”

  梁玉心道:【第一件事办成了。】没回京城她就列了各种要办的事项,大事几件,第一是把门籍拿回来。

第123章 挥洒自如

  门籍只是一个小小的插曲, 桓琚也没有放在心上。身处他的位置, 权柄太重、手握的东西太多,想从他身上攫取种种的人也太多, 钱、权、官爵、理想, 多在他已来不及仔细分辨谁说话是什么意思。于桓琚而言, 他只需要绷紧一根弦就行了——权。

  只要不解及他的底线,桓琚不会马上就醒过来——上了他黑名单上的人除外。

  梁玉刚好不在这张名单上。

  得到了门籍,梁玉心下稍安,也知道自己这表现是瞒不过明眼人的。但是那又怎么样呢?当谁是傻子不成?坐在家里等着桓琚想起来?还是等着别人提醒?那得等到什么时候?又得欠别人什么样的人情?

  凡能自己做的, 就不要去欠人情,这是梁玉的原则。

  桓琚、梁玉、程为一,三人几句话说完, 梁玉明白了另外两个人的态度。离席谢了桓琚, 桓琚给完了门籍, 正经的话头也不再提了, 问了最初想问的问题:“回来的路上你还看了场热闹?”说完指指座,梁玉又坐回去了。

  【一定是宋奇告诉他的。】梁玉轻描淡写地道:“京城哪儿都热闹,嗐, 这么装模作样说话有些难受,是,看到了, 听说是王家小娘子和李家小娘子, 怪有意思的。”

  桓琚手指在空中向她点了点:“我看你是学会装模作样了。”

  梁玉偏偏头, 笑道:“圣人这么问我, 就是知道这件事了,反说我不爽快了。要不咱们都爽快些,您直问,我直答,您看怎么样?”

  刚进京的时候可以装天真,现在就没有必要了,一直天真就是傻,白活了这么多年,白杀了这么些人。梁玉对桓琚的心思把握得准,知道他是爱率直,并不是喜欢与傻子玩儿。

  桓琚道:“她们闹得很不像样子吗?”

  梁玉道:“两个小娘子,她们就是想闹,也闹出多大的事儿来。她们自己斗个嘴,都是家丁动的手。”

  “她们跋扈吗?”

  梁玉道:“不懂事儿是真的。”

  【唔,她从小看人就有些门道。】桓琚想起来了,梁玉从来有歪理,不由一笑。道:“骂你了吧?还挺不好听,你倒不计较。”

  “计较什么呢?我是打她们,还是骂她们,都不合适。再说了,父母年迈,我硬是两年没回来,也挺不是东西的。这么看她倒是没骂错。”

  桓琚皱皱眉:【竟然骂得这么难听!有失教养!】

  梁玉眉毛轻挑,道:“生气啦?”

  桓琚又恢复了淡定慵懒,慢腾腾地道:“你受委屈啦。”

  “并没有呀,我这样儿挺好的。”

  桓琚喜欢年轻人,王才人、李美人年轻漂亮固能让他忘忧,又时有空虚之感,梁玉这流放三千里回来还活蹦乱跳绝不哭着说“差点以为见不到圣人了”的劲儿,更得他的意。

  摆摆手,桓琚道:“委屈就是委屈,不能因为你不觉得就不算了。”他补偿的方式就是给钱、给爵、给官,梁玉是个女人,后两样只好作罢,桓琚即下令赐钱、赐帛。

  梁玉起来谢恩,以掌击额:“我说呢!还忘了一件事!真是老了。”

  桓琚现有些忌讳“老”字,梁玉这个字一说出来,他却喷笑出声:“你才多大年纪?又说老了?”

  “那不一样,太公八十辅文王,寿百二,郭嘉鬼才,三十七岁就死了。则以太公比郭嘉,什么是老?什么又是小?可见是不能单论数目的。”

  桓琚拍着大腿直笑:“说得妙、说得妙!”

  “本来就是。”

  “那你忘了什么事?”

  梁玉眨眨眼:“哦!说到金帛,您赐的,我不嫌多。我也有些东西想贡与您。自入京来,我所有的东西,一衣一饭皆圣人所赐,没有什么能够回报您的,也就不装样子了。这番到了楣州,我终于有自己的东西了。”

  桓琚假意道:“我看你早有自己的东西了,每每给三郎新衣,他乐得很。”

  梁玉憨憨地笑笑:“那不一样。嗳,别打岔,一打岔就又忘了。原本准备好了的,就是没机会,今天终于见到您啦。”

  “那是什么?”

  “布帛呀。我在楣州可没闲着,织了好些布,也有绢绸。起先她们手艺不精,不大精细,今年开始很能看了。我备下了千匹,不少吧?”

  桓琚笑得痛快:“不少!不少!哈哈哈哈!你怎么想到的!”官员、贵戚等有给皇帝进贡的传统,一般是罕见的食物、种种珍奇,织物也有,多是以织工精细为佳,是以数目不算特别多。千匹虽然也不算多,不过梁玉这得瑟劲儿讨他的喜欢。

  “那你还不拿来?”

  “哎~我回去就拿。”

  “别回去了,程祥你再去跑一趟,就说,人我扣下了,让他们拿丝帛来赎!”

  梁玉笑道:“好吧,跟谁出不起似的。”

  桓琚道:“让太子也过来吧。”

  梁玉道:“别别别,他要有事忙,我就自己去见他。要是正好是过来的日子,我就在这儿等他。要是小程回去见他,帮我捎个话,我也有东西给他。”

  桓琚道:“什么过来的日子?”

  梁玉惊讶地道:“怎么?他不按时按点儿来给您问安呐?这哪儿行啊?”这件事情她已从宋奇口里知道了,桓琚有意磨炼儿子、京城也不能没人留守,桓嶷就被留在了京城。因为是第一次有这样的事情,之前也没个旧例。留守不能擅离,桓嶷隔日往汤泉宫送京城的种种文书的时候夹一件请安的折子。每五日,桓嶷把东宫的官员派去几个见桓琚问好。

  【这哪儿成啊?中间隔着这么道手续,那话传来传去的不怕变味儿吗?再说了,几个月不见,熟人也不太熟了。】梁玉的第二件事,就是想促成桓嶷至少能够十天见亲爹一面,让桓琚允许他到汤泉宫来。已入秋了,雨水也少,路上因为气候原因发生危险的机率也不大。

  桓琚道:“你不知道,京城不能不留人。”

  梁玉又笑了:“谁说京城没人啦?我入城就看到宋郎君啦。回来往几个朋友那里送帖子,她们也有在的,也有不在的,可见京城并没有空的。”

  “要放心才行呀。”桓琚一时不慎,说了句真心话。

  梁玉道:“这话怎么叫人听着不好受呢?您的这些个大臣,并没有能让人放心的吗?”

  桓琚忽然问道:“你在乡间也生活过,在京城也生活过,在楣州也住了几年,这些大臣们的风评,都怎么样?”

  梁玉道:“都还好呀,要是不好,还不早骂上了?”

  桓琚摇摇头:“能干与放心,是不一样的。你不知道就算啦。”

  梁玉道:“那……就纪公吧。”

  【纪申!怎么忘了还有他?】桓琚想起来了,纪申那不是用得正合适吗?能力,有的,忠心,有的,难得是没什么私心杂念。桓琚咳嗽一声:“我再想想,我再想想。”

  梁玉道:“哎。您也别想得太累了,忒折磨自己,既然来了,不如散散心,等我那儿水纺车装好了,请您去看看我那儿活干的。”

  桓琚抬手在一张纸子上写了纪申的名字,然后问道:“你干什么啦?”

  “我预备在京城也开一个纺织的作坊,雇个二、三百能干的小娘子,一个月我能卸上几千匹布。要不要看看怎么做的?”

  桓琚对这个不是很熟,看她得意的样儿仿佛是很值得炫耀的,且一个月产上千匹布,一年就是……桓琚重视了起来,问道:“这几个月,一年这么许多?”

  “我在楣州就这么干的,水纺车一昼夜百多斤纱都能纺出来。要不要来看?您考核完了这些官员,得闲了来,好不好?”

  桓琚道:“好!”桓琚心里算了一本账,决定要看看,又取笑道,“别人要干完了才上奏,你倒好,还没影的事儿也敢拿来说。”

  “我也想都准备齐了请圣人移驾赏光,可要不先说好了,您要怀疑我这布帛是劫道劫回来的怎么办?”

  桓琚今天特别高兴,又笑了一阵:“哈哈哈哈,你打劫?”

  “前儿回家,我随口开了个玩笑,爹娘都信了,啧!”

  桓琚一直笑、一直笑:“程为一啊,去传旨,太子旬日来朝见朕一次。今天初九,明天就让他来。哈哈哈哈。”

  程为一躬身道:“是。”

  梁玉道:“圣人,我可得回去啦,时候不早了。”

  “没听说三郎就要来了吗?”

  “是,还知道您在这里赐了座别业,我得去看看。家里打发八哥先来收拾,我不放心。”

  桓琚摆手道:“去吧,去吧。”

  ~~~~~~~~~~~~~~~~~

  梁玉出了长春宫,笑容也没止住,没有不开心的事情,为什么不笑呢。前面小宦官引路,走了一段小声说:“圣人许久没有这么开心了,上一次还是王才人生下皇子的时候。”梁玉笑道:“我赶巧了。我看你眼生。”

  小宦官道:“回三姨,奴婢平安,也是师傅的徒弟,程祥升了,奴婢补他的缺儿。”

  两人又搭了几句话,转了两转,前面便是伴驾而来的官员办公的地方了。平安道:“三姨,那边官员们多,咱们走这边。”有个好师傅能省去不少自己琢磨的功夫平安就知道这样对梁玉,她一定不会生气。

  梁玉含笑致谢。

  她不去管官员,却有官员认出了她。梁玉的模样是极令人难忘的,老远便有一个不大正经的声音道:“我怎么看这样子有点眼熟呢?”

  “嗯哼!”萧礼轻轻咳嗽了一声,“轻狂。有失体统。”

  严中和心道,【我就是觉得有点熟嘛!这长得嘿!哦!是她!对对对!湘湘说她回来了!】瞥了眼萧礼,他又不敢说话了。

  这位上司越来越有威严了,严中和心里琢磨着,等下得告诉妻子,梁玉到汤泉宫了。萧礼因严中和的调调,也投去一瞥,猛地站住了——她来了?

  【也对,昨天梁府送来了三郎的家书。】

上一篇:神秘王爷的爱妃

下一篇:阿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