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命女 第184章

作者:我想吃肉 标签: 古代言情

  【不对,】梁玉心里说,【这都不像你了。】桓嶷展现出了一种亢奋,他灵前即位的时候都绷得住,显出个少年老年,让大臣很欣慰年轻天子似模似样。现在的桓嶷的情绪则非常的不对头。

  南氏则说:“别赶人家,别赶人家,寡妇娘们儿本来就可怜,可得先给安顿好了去处。”

  桓嶷道:“会的,会的。”

  【话有点多啊。】梁玉越发狐疑,用疑问的目光看向陆皇后。陆皇后看懂了梁玉的眼神,因为她也正在疑惑,从桓嶷突然拉来出来,到现在桓嶷的表现,陆皇后自认与丈夫还算知心,竟也猜不透。

  那边南氏又对桓嶷道:“圣人和娘娘还没看过孩子吧?”桓嶷接话慢了半拍,陆皇后顶上说:“听说是一对双生?可是吉兆呢,正想看。”梁玉命人把吃饱了正在睡得香的一双儿女抱了过来。

  大红襁褓裹着一双小儿女,落地有几天了,脸还带着点新生儿的粉红,却已能看出来精致的小模样儿。乳母抱着他们走近,南氏道:“你看,他们长得多好啊!以后都会好好的。”

  桓嶷的脸色刷地就变了,陆皇后不明就里,看向梁玉。梁玉则紧紧地盯着桓嶷,桓嶷的眼睛则粘在小婴儿的身上,眼眶红了。梁玉心里咯噔一声,乳母不明就里,也很慌,一个收紧了胳膊,一个怀里的襁褓往下滑了一滑,赶紧都重新抱好,婴儿们睡得极香,动了动小嘴,一点也没有要醒的意思。

  乳母一动,桓嶷眨眨眼睛,勉强笑着转过来看梁玉,口还没开,梁玉就问:“你知道了?”

  没有人特意跟桓嶷说过双生的事情,但是从这反应是来看,他必得知道生母与从未见过的那个三舅舅也是双生。想来掖庭无数清冷的夜晚,梁金对儿子说一说娘家的事情也是打发漫漫长夜的一个项目。梁玉现在只想一件事——他知道三哥是怎么死的吗?

  南氏对这件事也很敏感,生硬地说:“知道个啥?你们又说没头没脑的话了,三郎饿不饿?渴不渴?”

  陆皇后看看这个,看看那个,心道:【惭愧,是我小人之心,外祖母岂是那等只会讨情的无知妇人?】她开始以为南氏“以后都会好好的”是跟桓嶷讨个情,这是贵戚们常用的手法,趁皇帝心情好又或者机会好,讨皇帝一个照顾的话。虽然这个在陆皇后看来很没必要,这两个孩子的母亲戳在那里,桓嶷与姨母的情谊是非比寻常的。不说亲情单说功劳,梁玉也为桓嶷做了不少的事情。

  【是别有隐情吗?与梁氏有关吗?】陆皇后胡乱猜测着。

  桓嶷沉默了一会儿,说:“我都知道了。”

  又是一片安静。

  梁玉猜得没错,梁金远离父母亲人,宫里只有儿子是亲人,与儿子闲话的时候不免说到自己在娘家的生活,桓嶷有一些人情世故也是零零碎碎从这时候听到的。梁金除了父母,说得最多的就是“三郎”,两个人有太多的欢笑,双生子未必都很像,龙凤胎越长大了越容易分辨,但是小的时候这两个人确实分不出来,经常故意换了衣服去恶作剧,被识破之后难姐难弟一起挨揍。挨揍的时候还不老实,经常说:“你已经打过我了!该打他了。”再次被识破,再添一顿揍。

  说到有趣处,年幼的桓嶷瞪大了眼睛:“还能这样吗?二郎和四郎都不与我这样,看来还是双生的好。”又觉得奇怪:“阿娘才不会这么调皮呢,我不信。”

  桓嶷打破了宁静道:“让我抱抱他们。”

  南氏连声答应:“嗳嗳。”

  桓嶷自己的闺女都没抱过几次,生疏而狼狈地将小婴儿揽在臂弯,好似捏着个快要掉到地上的传国玉玺,紧张得不得了。他还要逞能,想一条胳膊一个,梁玉摸摸鼻子:“你饶了他们吧!”

  屋里人应景地轻笑两声,又都息了。刘夫人目示梁玉,她人老成精,看出事与不大对,一直跟儿媳妇都不说话,此时依旧与陆皇后一样,都猜不出情由来,只好让梁玉自己小心应付。她们不知道是正常的,梁家人自己不说,谁又会去关心梁家曾有过一对龙凤胎呢?

  梁玉对她摇了摇头。

  桓嶷抱完了孩子,问道:“取名字了吗?”

  梁玉道:“正在选呢。”

  桓嶷点点头:“取完告诉我,不不不,要好名字才行,不好就要改。”他居然很准备就认出了哪个是男孩儿哪个是女孩儿,碰碰小男孩儿的脸,对陆皇后道:“比咱们二娘小几个月,也挺好。”

  陆皇后笑道:“是。”

  桓嶷又将小女孩儿看了看,对陆皇后道:“给你做女婿,要不要?”

  “啊?”梁玉先发出了疑惑的声音,“这是要……”他娘的辈份儿不对啊!

  陆皇后却说:“从来岳父择东床。”

  桓嶷拔下陆皇后头上金钗,放到了孩子的襁褓里:“那就算定啦。”

  刘夫人放下心来,率家下谢恩。陆皇后的疑惑更重:【看这样子,若二娘是个儿子,今天定下来的就会是另一个了吧?我须得问明白。】面上却一派欢喜,对梁玉道:“咱们可是亲家啦。”

  梁玉笑道:“亲上做亲,彼此放心。”心里也微有忐忑。她倒不像陆皇后那样怀疑,即便二娘是个儿子,桓嶷也不可能就这么把嫡长子给卖了。儿子有媳妇儿了,梁玉只管高兴就行。看陆皇后的样子,这个小公主将来不至于是她的酒肉朋友了。

  袁樵很快被叫回了家,正式谢了恩,再设宴。袁府接过驾,再办这些个便没有那么慌张,须臾而就。桓嶷好似非常的高兴,与袁樵痛饮,又歪歪斜斜地拉着陆皇后的手与她同乘一车回宫。

  车上,桓嶷将头靠在陆皇后的肩上,陆皇后有心趁这个时候问他,又觉得是趁人之危,不大好意思。桓嶷忽然含糊地说了一声什么,陆皇后问道:“三郎?你说什么?”

  桓嶷慢慢地说:“阿娘死了,舅舅也死了,他们是双生。”他说得很慢,带着酒醉特有的含糊,本该让人很讨厌的,陆皇后却忽地落下泪来。【你终于叫出娘来了。】

  桓嶷慢慢地道:“如厮天下,我当珍惜。生民不易,选官、选官要慎重。”

第153章 人间百味

  有正经事做的时光总是过得飞快, 梁玉才嫌捂在屋里麻烦, 桓嶷一来给她添了一个儿媳妇,虽然小两口真·还在吃奶, 也是一桩很正经的大事。桓嶷一走, 全家就忙开了。袁樵得上表谢恩, 得看桓嶷是不是打算现在就把这事儿给正式定下来。如果定下来了,袁府又有得忙了。

  且刘夫人还有话说:“圣人垂恩下降公主, 你们就要好好教导二郎, 须给圣人一个好驸马。不可因为富贵已定, 便致他不学无术。若真个人品不堪,公主也不是必得落在谁的家里的。”

  梁玉听到这话有理, 就开始琢磨怎么给孩子安排课程。

  其实只要是有些余力的人家,对孩子的教养都是有计划的。尤其是传承数代的大家族,早已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办法,即便不成文,也早有了经验。几岁开蒙,几岁正式拜师, 甚至要专精什么,必须学会哪些技能,都是有谱的。然而梁玉对这些是心里没谱的, 她一个半路出家嫁过来的, 对这些传统可谓一无所知。

  自己缩在房里写写画画了好几年, 等袁樵那里写完了谢表, 又得到了桓嶷的明确批复, 回来告诉她结果的时候,她已废了三稿,正在起头第四稿。

  袁樵很是诧异:“你写这个做什么?我们只要用心就好了。”

  “啊?”

  袁樵笑了:“看孩子是早慧还是晚慧,稍作调整就是了。若是早慧,将功课安排得紧凑些,早早学问。若是晚慧,就一边慢慢学一边修身养性,养好品德。也就可以了。”

  梁玉心里稍不是滋味,怏怏地道:“看来我是白写了。”

  袁樵将她写的稿子拿过来一看,边看边笑:“你是恨不得他什么都会、什么都懂?”

  梁玉不服气地道:“不学学、试试,怎么知道行不行呢?”

  袁樵道:“好,都学学、试试。你要小心了,别给他养成个浅尝辄止没有耐心的性子来。”

  “那你把要怎么安排他给我写出来,别忘了也安排安排闺女。”

  袁樵笑着说:“好好好,我写,我写,竟也有你安排不到的事情吗?”

  梁玉横了他一眼,然后又被南氏横了一眼,终于在这件事儿上暂时消停了。紧接着却又要开始准备满月酒,条件还允许,再办个百日宴也是需要的。这些不用她亲自指挥,也得参与拟定宾客的名单。

  中途又改了一次名单,却是李淑妃祖三代终于要搬出后宫了。桓嶷将自己还是皇子时的赵王府赐给了李淑妃居住,当时的王府还是在仁孝太子亲自过问的,无论是规制还是用料布局无不既合体制又精致舒适。李淑妃是固辞的,以为这王府没有改个名字,叫做某某宫,留下来做别宫又或者干脆是充作寺庙已是桓嶷的疏忽了,如何还能给她们居住呢?李淑妃即要求只要一座宅邸就可以了,如果能够靠近她的娘家就更好了。

  桓嶷想了想,把王府改作福安宫,正式赐给李淑妃她们居住。并且说:“先帝的妃嫔依旧住在别宫里,这是合乎礼制的。且阿鸾当自宫中发嫁,我意已决。”

  李淑妃只得领了,心里也是感激得紧。她是最后一个离开皇宫的,在此之前,她已协助陆皇后将先帝的后宫一一打发妥当,这才打包起自己的行李。桓嶷将原本归她们使用的宫女、宦官依旧赐给了她,命择个吉日,从宫里出发。

  如今日期定了下来,除了随身用的物品,其余都先搬到了福安宫里,桓嶷又有赏赐。她们只需要在当天入住即可,连包都不用自己拎。李淑妃要做的乃是谢表,然后写帖子,定下日期邀请亲友去她的新宅小聚,算是大家给她暖宅。其中也有再将一些人际关系热一热,好为阿鸾将来的生活铺路的意思。

  梁玉接到了帖子一看,日子在满月宴之后,大喜:“我必去的!”她虽能坐得住,却生性喜动的,外出走动是她喜欢的事情。又想:【算算日子,满月酒在她搬出来之后,须得给她们祖孙补一张帖子才好!】

  连夜改了宾客的名单,给福安宫也送了一张帖子去。这名单改得及时,李淑妃接到回帖,即回了一份一定会带着儿媳、孙女到场的帖子。紧接着,李淑妃迁居福安宫的日子就到了。祖孙三代被桓嶷与陆皇后两个人亲自送到福安宫去,这是别人都没有的待遇。

  ~~~~~~~~~~~~~

  到得满月酒的时候,李淑妃祖孙三代果然来了,桓嶷与陆皇后也来了,场面异常的盛大,寻常贵戚之家恐怕几十年也没有这样的场景,今日却在袁府出现了。

  梁玉心情非常的好,她终于能够被放出来了,大早起就起来洗沐,对着镜子东照西照:“瞧瞧,瞧瞧,阿娘,我是不是胖了?”

  南氏没好气地道:“胖就对了!富态些好!女人要胖了才有福气,瘦的一定是受了气、家里穷吃不饱的。干柴似的,有什么好?”

  【哦!不胖点怎么知道我吃得起?】梁玉闷笑。答非所问地说:“还好衣裳都还能穿得进去。”

  南氏道:“唉,也对,旧衣裳不能穿了就太糟蹋东西啦。”

  下帖子的时候,全家人都各有自己的一摊子亲友要请,又有帝后驾临,宾客之盛,前所未有。梁玉的朋友一堆,譬如丰邑公主、刘湘湘姐妹、严中和的姐姐们,又有先前结交的李家姑姪姐妹。平王妃的小姑子郡主们也到了,又有宋奇的妻子黄氏等,天南地北的人都被拉到了一起,不得不令人惊叹其交游广阔。

  梁玉举目望去,惋惜地道:“可惜师傅他们不肯来。”她说的是桓琚当年让人给她找的道士师傅,帖子送出去之后,由入错行的二师兄亲自登门致谢,送了护身符等等物品之后说:“方外之人,不履红尘。”

  梁玉心说:【哄鬼!不属红尘你领个鬼的度牒!受什么道箓司的管?先帝让给我当师傅,还不是当了?】知道人家是不想沾这个富贵是非,也只好命人准备好了酒馔回礼,又舍与道观上下新衣新鞋。

  南氏则说:“你吴师傅也不知道怎么样了,她对你好,也不能忘了人家。”

  梁玉道:“已打发了人去,她也不肯来。”起先是自家尚且立足未稳,又有无数是非,吴裁缝回乡是养老的,把人拽到京城来风里来雨里去的太不像话。桓嶷登基之后,她就派人去找吴裁缝,想将她接到京城里来养老。

  一请未至,梁玉就让王吉利亲自跑了一趟,带了话去:“住不惯府里,我自有外面的宅子,住不惯城里,我还有庄子。这都住不惯,我还有道观。不喜欢道士,尼庵我也买了一个。只管来。”

  然而王吉利一张巧嘴也没能说动吴裁缝,吴裁缝只说:“老了,走不动了,人要落叶归根的。”

  王吉利做事越来越周到细致,买了所安静的宅院,又置了些田地,放到梁玉的名下,往县衙里登记,专一安置吴裁缝。则吴裁缝寄在郑国夫人名下,自然无人敢欺负了。又找阴阳先生给换了块风水更好的墓地,再订一口更好的棺材。寿衣却不用了,吴裁缝自己会做。办妥这些,又请吴裁缝给梁玉写几个字,由他捎回来。

  梁玉嗟叹良久,只得将此事放下。

  如今南氏问起,梁玉便将前因后果都讲了,南氏道:“也是,在自己的家里她安心。咱家要不是都来了,又有圣人倚靠,我也宁愿回老家去的。”

  梁玉不欲南氏再想这些事情,往外一指:“那咱还是在京里舒舒服服的住着好,忙了这么久,我可不愿意再回去当裁缝了。立时年轻十岁也不想。”

  南氏被逗笑了:“你才多大?就说年轻十岁!唉,算一算,咱们上京来也有小十年了,日子过得真快。”

  梁玉干脆不说话了,架着南氏往前面去,母女俩快进大堂的时候才分开,南氏被儿媳们接了,梁玉自去与杨夫人等一处,又要准备迎接桓嶷夫妇。

  少顷,人齐了,没有宾客会晚到,都凑着迎接圣驾。过不多时,桓嶷也到了,一时称颂之声、鼓乐之声齐备,热闹异常。梁玉留心看桓嶷,他看起来情况好了一些,看向表弟表妹的时候眼神没那么吓人。陆皇后向梁玉使了个眼色,梁玉点点头,心道:【先帝真是为三郎娶了个好娘子。】

  桓嶷在宾客里看到李淑妃祖孙,更是高兴了,对李淑妃道:“娘娘就该多出来散散心,不要总闷着,开开心心的,多好。”李淑妃笑道:“是啊,看着开心的事情,我都觉得自己年轻了。”心道:【先帝总是爱说三郎仁弱,不大像他,我看这爱热闹的性子根本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只是他们父子都不觉得罢了。】

  桓嶷既来,赏赐是不会少的,桓琚为他留下了丰厚的遗产。这些遗产除了江山,还有私库,真是堆积如山。桓嶷的宠臣、亲信不如桓琚多,后宫也少,花起来比桓琚还慢,入账却是持续在往里进,他赏起来绝不手软。非但梁玉一家人人有赏,连到场的宾客他都赏赐了,其中给福安宫与晋国大长公主的比别人又更丰厚。

  桓嶷再次高兴地回宫,陆皇后见他开心,自己也很高兴。虽然女儿订出去得早了,但是从另一个方面来讲,也稳妥了。【哪怕是公主,丈夫找不对也很愁人的,丰邑公主就是前车之鉴。】

  ~~~~~~~~~~~~~~~~~~~

  也是巧了,被陆皇后记在心里在的丰邑公主此时正有事做。

  丰邑公主,或曰丰邑长公主与梁玉一向交好,两人是铁杆的狐朋狗友。梁玉儿女的好事她是必要到场的。【1】

  两人的友谊也为她带来了回报,桓嶷登基之后,她的丈夫在驸马里是第一批被升到金紫光禄大夫的,正三品。这个可以是看在黄赞的面子上,但是桓嶷又召见了黄驸马,与他好好聊了半天,总之,黄驸马对丰邑公主恭顺得不得了。这是公主的亲爹先帝都没干过的事,这必得是人情足了。

  丰邑公主样样美满,只除了一件心病,今天梁玉孩子满月,她又见到李淑妃,一时触到了心事。宴散后,丰邑公主没有回府,而人派人告诉驸马,她去看李淑妃去。丰邑公主亲娘死得早,名义上是杜皇后抚养,其实就是在宫里的公主院长大,与杜皇后也不亲。倒是李淑妃性情爽朗,与丰邑公主倒处得来。黄驸马知道她们两人的交情,也不觉得意外,只叮嘱一声:“公主也有酒了,路上小心。”

  丰邑公主抱着李淑妃的胳膊说:“我好久没见到娘娘了,今天必要与去福安宫看看。”

  李淑妃猜她一定有事,也笑着说:“新到了地方,有你陪着更好。”回到福安宫已是宵禁的时候了,丰邑公主正好留宿。李淑妃让儿媳妇与孙女儿去休息,让丰邑公主与自己同寝。两人洗漱的时候还说点闲话,譬如今天这对龙凤胎以后长得肯定差不了之类。

  洗沐完了,李淑妃沉得住气,丰邑公主先跪了下来:“娘娘,我有一事相求。”

  “你起来说。”

  丰邑公主抬起泪眼:“娘娘,我当年那个孩子,现在怎么样了?”

  李淑妃飞快地将她拖近:“你在胡说什么?你又想干什么?好好与驸马生个孩子,正正经经地过日子,不好吗?你是不是觉得现在日子过得太顺了?你把孩子找回来要做什么?难道能让驸马认了吗?你让侍中怎么想?”

  丰邑公主道:“总要让我知道他过得好不好?我怀胎十月生下了他,一眼都没看到!是男是女都不知道……娘娘,求您了。”

  李淑妃道:“你别打那些不应该的主意,先帝时都没容下的事情,现在更不可能了。你是要你自己,还是要孩子?”桓琚要体统要脸面,桓嶷就不要了吗?

  李淑妃声音压得极低,又快又清晰的在丰邑公主的耳边轰炸:“你的封邑加了五百户,驸马加金紫光禄大夫,你的护卫加了、你的赏赐多了,你的庄园、你的家奴。多少游学士子叩门求见,又有多少人托你求官求事?这些都没有了,换一个孩子,你换吗?”

  缓了一口气,李淑妃道:“唉,都是做娘的人,你的心情我知道。那孩子过得很好,放心吧。只要你不去打扰。”

  丰邑公主咬着唇,沉思良久,道:“请娘娘代我好好照顾这个孩子。对了,是男是女?”

  “嗯?”

  丰邑公主苦笑道:“不能抚养,不能教导,我总还能给这孩子些物件傍身吧?就说娘给的。放心,我给内造的东西。”

上一篇:神秘王爷的爱妃

下一篇:阿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