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命女 第23章

作者:我想吃肉 标签: 古代言情

  吕娘子一步没挪:“三娘,还是先写帖子吧。有了三娘,我最缺的就补上了,其余都是小节。”

  到了梁玉布置好的书房,也就是西厢,吕娘子一看一整墙的书架堆满,文具都是全的,轻轻点头。梁玉等她看完了才说:“吕师,请。”亲自磨墨。

  吕娘子也不推辞,坦然坐下,取了合适的纸,挥笔书就,写完之后边晒边说:“帖子也分几种,因事、因人而不同,譬如现在写的……”顺口便讲了。

  梁玉都记下了,又请教:“另外还有六位娘子,叫她们在家等信儿的,不好叫人白跑一趟又空等几天。她们的住址我都记下了,想送她们每人一点礼物,帖子该怎么写呢?”

  吕娘子遇到梁玉,只觉得比前面三十几年过得都舒畅,道:“那与这个帖子又差不多了,拜帖无非几种。不过这是拒人的,信要写得客气些。”

  待写完了,梁玉派了奴婢随自己去正屋的西屋里搬财物。她的正房三间,当中是待客的地方,东屋里卧室,西屋就是极有梁满仓风格的……仓库。

  不但取了给黄娘子的束脩,另几位的礼物也准备了。吕娘子看她挥洒起来毫不在意的样子,心道,这与她父亲可真不一样!可谓天授。

  梁玉也是厉害,额外拿出一匹布来给王管家:“你帮我去请黄娘子来,这是给你的,你要好好的把人请到,得客客气气的。她是寡妇,寡妇门前是非多,别给她添麻烦。她有儿女、婆母,这回请酒,把他们也请了来,要好好的待。我再出两匹,给她家裁衣裳。再去这六个地方,给她们好好说话,不是她们不好,是咱家现在请不起这么多的人,耽误了她们的功夫,这是赔礼的。”

  王管家在梁府就看得起一个人,就是梁玉,此时忙说:“三娘放心,小人一定办得妥妥的!三娘还有什么要吩咐的事吗?小人出去一趟,顺路就给办了。”

  “那你帮我一个忙,”梁玉笑眯眯的,“找个好裁缝,吕师也得裁新衣裳。”

  王管家得令,飞快地招呼人去办。不多时,黄娘子母子三人也被请了来,黄娘子也是三十上下,有一儿一女,女孩子十岁上下,男孩子五、六岁的样子。一位老妇人,已是老态龙钟了,拄着拐。几人衣服都有些旧了,浆洗得干干净净,小孩子进来之后见了人,略有点怯。

  梁玉抓了把糖给他们,他们看了黄娘子一眼,得到母亲首肯,谢了梁玉,才接过去。

  一个吕娘子已经让梁满仓不大痛快了,再添一个要花钱的,梁满仓心里是不乐意的,他觉得这样浪费。梁玉出钱也是浪费,可是已经答应了,梁玉现在不是一个可以随便按下去的女儿了。宋奇也劝他现在不用像以前那样节省了,派头也是钱堆出来的,他才勉强没有反对。只对梁玉道:“你挑的事,你来办。”

  梁玉也不含糊,先请黄娘子的婆婆坐下。再对黄娘子道:“这位是吕师,与黄师一同教我与几个侄女。您可以不在我家里住。”又与黄娘子讲了每月的束脩,此外还管两顿饭,一季两身衣裳,笔墨都是梁玉出。

  这些事情讲定,写了书契。梁府便开宴,女孩子们在男孩子之前摆了拜师酒。吃罢酒席,约定次日开课,梁玉又让王管事将黄娘子一家送回去,自己却与吕娘子相携回到西院去了。

  ~~~~~~~~~~~

  两个人都很兴奋!感觉人生翻开了新的篇章,眼前的一切都是那么的明朗。

  梁玉笑道:“我以前只知道发誓活出个人样子来,人样子是什么样子,怎么整,还是看不清楚。有了吕师,就什么都明白了。您真是我的眼睛我的脑子。”

  吕娘子也笑:“没有我,三娘终究会想明白的。”

  “那不一样,那不一样,那得再过多久?叫我四岁读书,跟现在读书,那是不一样的。”

  两人手拉手,吕娘子将梁玉拽到了西屋:“先看看都有什么书,这么些书,怎么不读呢?我给三娘订个章程,拣要紧的都学了。”

  进屋点了灯,吕娘子将架上的书翻到卷名上:“不错不错,不算少了。”

  “宋郎君给置办的。圣人有赏赐的,都是我爹给收大库里去了。”

  “只要内容没有错讹,纸张贵不贵重,从哪里来的,又有什么要紧?这样,我看你上午一天六经,一天《老子》,读完老子读《孙子》,下午就学些技艺。”

  “什么孙子?”梁玉不知道人世间孙子还能当本书。宋奇办事的时候,也没想过拿《孙子》给梁玉装点书房。

  吕娘子一听她的发音就知道她不懂:“唔,我看看,哦,你这儿没有,那得弄本《孙子》,那是本好书。”

  原来是本书。梁玉有了自己的先生就可着劲儿的问:“那是什么?”

  吕娘子略有些酒意,笑着背了几句:“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啊!是“变”啊!梁玉恨不能现在就抱着亲上两口!是的,萧度私会情人的事情,它是会变的,就看怎么用。“兵无常势,水无常形。”他娘的!有学问的人就是不一样!

  吕娘子看她这兴奋的劲儿,笑道:“怎么这么高兴的?”

  梁玉开心地在她脸上亲了一口:“吕师真是我的宝贝!”

  两人开心极了,梁玉简直不舍得放吕娘子离开,索性拉她同宿,两人又说了半宿的话。第二天早上起来,梁玉道:“吕师,我还有一事拜托。”

  “三娘跟我客气什么呢?什么事?”

  “请您再帮我写一张帖子,也许要请您帮我走一趟。去一个人家。”

  “哦?哪里?”

  “永兴坊,袁家。”

  吕娘子手上一重,梳掉一绺头发:“哪个袁家?西乡房回京的那一家?”

第27章 吕师来历

  【吕师必定与袁家有过什么。】梁玉看她这个样子就明白了, 也不点破,伸手拿过她的梳子,将上面的头发摘了下来:“是啊——缠着头发了——上京来的路上遇到的,帮了大忙了。”

  吕娘子调整了表情:“哦,是袁府君家?他家倒是袁家少见的好人。”

  “吕师知道?”

  吕娘子点点头, 觉得自己太沉默了,解释道:“两扇朱门里关着的, 岂止是富贵呢?多的是营营苟苟不可告人,给人看的都是光鲜亮丽。可惜好人是活不长的。”

  “嗯,听说是守孝回来投亲的,没想到……”

  “老夫人的哥哥吧?那是该再好好谢一谢的。三娘顶好手书一封, 不要字多么好,意思一定要真诚,我来告诉你格式。”

  “好。”

  梁玉一直很感激路上能够遇到袁樵一家,否则她会对整个京城失去好评, 不知道要多久才会转变印象。认真地在信里解释了未能及时回信的原因,又写了自家近来的情况,并对老夫人进行了问候, 又问候了杨氏,最后才提到了袁樵。丝毫没提自己的雄心壮志。

  写完之后又请吕娘子代为当面解释。

  吕娘子道:“我明白怎么讲, 不过要明天再出门。今天须与黄娘子将课讲一讲。”

  梁玉道:“好。”

  “待与黄娘子事了,我想这样帮三娘学些东西。咱们课还是要上的, 上课之外, 我会为三娘讲一讲, 京城小娘子一天从起床到睡觉,都怎么做、吃什么、玩什么、用什么、见什么人,节怎么过、重要的日子怎么过,一一讲完。可能要花些功夫,到三娘进宫也未必能完,毕竟琐碎。慢慢来,这个不用急。”

  “好。”

  她还是挺放心吕娘子的,约吕娘子一同用饭。把吕娘子放到自己的位置上,自己往下挪一个位子。南氏是纵容女儿的,嫂子们伺候婆婆,侄女们的位次依次往下挪。

  一餐无语,饭后黄娘子也来了,课开在西边小花厅后面的一座小堂里,与梁玉的院子隔了两道墙。众女坐定,吕娘子先让黄娘子讲课。黄娘子先问几人进度,得知梁玉已经学会了千字文,而侄女们进度各有快变之后,也没有犹豫。又让几人写字。接着便定了计划,她先给梁玉讲几句诗经,让梁玉先背着。

  梁玉道:“背下了。”

  黄娘子大为惊讶:“背下了?”

  诗经第一篇,梁玉背得极顺当。黄娘子恨不得现在就趴在梁玉的桌子上给她接着讲。但是不行,她是所有小娘子的老师,她得接着给她们讲千字文。

  千字文背诵不算难,梁玉的几个侄女也不算笨,但是学得是断断续续的。路上学到一半儿,到京城学礼仪了,年前学了半月,过年了。过完年,又学礼仪。全打了岔,便有遗忘疏漏。

  年长的比年幼的在背诵方面还要慢些,年幼的上手快,忘得也快。这让黄娘子不得不决定:“诸位小娘子,还是从头学吧。不要学得多么快,但要记得牢!”又讲了几句千字文,再让这些小娘子描红,一字一字的练。然后再看梁玉。

  黄娘子也有那么一点竞争的心思的,梁府虽然是暴发户,但是待遇好,也尊敬她,她也不想被吕娘子比了下去。

  吕娘子却是不会让梁玉失望的,她静静看着黄娘子讲诗经。等黄娘子讲完,她也不急着发言。等黄娘子讲《关睢》的“后妃之德”,直到黄娘子讲完,梁玉听完,她始终不发一言。

  黄娘子自觉讲完了,也不好意思,她觉得自己抢了个先,叫吕娘子不大好发挥。脸上微红,便让吕娘子。吕娘子也不恼,风轻云淡地道:“小娘子们坐得久啦,都疏散疏散,歇息片刻再讲也不迟。”又邀黄娘子一道喝茶,与梁玉不很熟的样子,一点也不像昨晚才被亲过。

  两个娘子一道聊天,你家里几口人,我有什么遭遇,说得颇为投契。片刻之后,再度开课,吕娘子就开始讲《论语》了,这也是正经的经书,黄娘子也认真的听。吕娘子所讲却与她讲的不大一样,更细致,也更幽深。听到最后,黄娘子自己也听住了,梁玉还没说话,黄娘子先问了:“我辈不当见贤思齐吗?如阿吕所言,我辈不必如圣人般好学?”

  《论语》第一,学而篇,“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是读书人的标准,认为学习是快乐的。老师教学生,是将学习当做快乐。当然,梁玉本是这样想的,但是吕娘子却说:“这是圣人所好,你们不必如此。”

  黄娘子不同意了。

  吕娘子道:“欢喜是发自内心的,不是强行逼着人说‘我快乐’,否则便说人没出息、心地不好。那是逼人说谎。将一个没出息的人,变得不但无能而且道德败坏,虚伪可憎。喜欢就是喜欢,不喜欢就是不喜欢,不喜欢一件事而知道它是对的、有益的,而肯去做,是克制自己、克服自己的惰性,才更值得佩服。所谓克己复礼,正是如此。人生哪有那么多舒服的事?不过是获益能令人接受辛苦,觉得付出的代价是值得的罢了。”【1】

  两人不停的争辩,梁玉听得津津有味,心道,【这两位不是一路人,不是她们能力有高下,而是两人的“道”冰炭不相容。可惜黄娘子只当是自己学艺不精。】

  果然,黄娘子不停地请教。梁玉的侄女们初时也听得有趣,尤其吕娘子说得清楚,但是说到后面引经据典的时候,她们听得一片茫然。梁玉也听不懂这些典故,但是她记性好,硬是跟上了,打算等晚上再问吕先生。

  到得最后,黄娘子被吕娘子辩倒,佩服地道:“我还是没有想明白,不过您说的是真有道理。”

  如此数次,黄娘子自动退了一步,专心教梁玉的几个侄女去,而将梁玉留给吕娘子,且很不好意思的说:“三娘不是我能教得了的,耽误了三娘,我心里也会不安的。全该交给吕娘子。”又为吕娘子向梁玉说了不少好话。

  待侄女们向父母说了黄娘子都向吕娘子请教,而自己跟不上吕娘子讲的,宁愿先跟黄娘子打个基础,全家也就默认了这种安排,梁家从此分了个快慢班。黄娘子自己明白,她是佩服吕娘子的,但是同行是冤家,争不过也是真的。不耽误自己养家糊口,也不受气,吕娘子能飞就飞,她自己能养大两个孩子,给婆母送终,也就得了。倒也相安无事。

  吕娘子便照自己的想法,教给梁玉的又与黄娘子教学生不一样。

  且说吕娘子先折了黄娘子一场,次日一早,黄娘子再来,吕娘子便说自己要回旧日住处拿些东西。黄娘子昨日听她所言,如醉如痴,很是佩服。今日听到轮岗,忙说:“阿吕尽管去,我只担心一个人教不好,还请快些回来。”

  吕娘子笑道:“何必妄自菲薄?阿黄本事尽有的,否则何至于被选中呢?只管放开了讲。”

  黄娘子想了想,千字文她会教,这个《论语》真是讲不过,就给梁玉派了临帖的任务。梁府浅薄人家,也没什么好帖子,黄娘子又觉得可惜:“小娘子这字是很有些味道的,看来是有些天份的,该临些名家法帖才是。要是府上贫寒也就罢了,府上既有这般富贵,也该准备起来才是。”

  梁玉笑道:“这才抖起来几天呢?慢慢攒呗。我先学着。”她手上只有一些袁樵当时写的字,不好在新先生面前拿出来。就凑合着先划拉字儿,一面等吕娘子回来。

  ~~~~~~~~~~~~

  却说吕娘子出了梁府,先奔到袁府去,进门投帖。

  帖子进去,人旋即被请进门,刘氏正在家里。听说来了帖子,先将人唤了进来,问道:“你便是梁府的先生?”

  吕娘子连说不敢,刘夫人将她打量了一阵,缓缓地道:“事情我都知道啦,难为小娘子还记着我们。请回告小娘子,我心里有数,请她勿念。如今她也是身不由己,还是好好学礼,好好读书为要。”

  吕娘子恭恭敬敬地答应了,刘夫人又更缓慢地说:“我好像在哪里见过你?”

  吕娘子道:“妾面相毫无特色,恐怕是人有相似。”

  刘夫人摇摇头:“老啦,记性不好啦。”显得有些疲倦,命杨氏代送客。

  吕娘子恭谨地垂手低头,轻声说:“不敢劳动的。信已送到,不知夫人还有只言片纸传回否?”

  刘夫人想了想,说:“该说的时候,我会说的。”刘家快到京师了,等见了面,商量好了,再看要不要跟梁家通气吧。

  吕娘子又一礼,告辞而去。

  杨氏亲自送她送到檐下,又命侍女将她送出,回来急急地道:“阿家,我瞧着这个人,倒好像是那一年那场官司……”

  “不就是十二郎那个不争气的东西留下的那个女儿吗?这父亲做的,真是荒唐,他可真是个混蛋。唔,梁家虽然是浅薄人家,家里那小娘子倒不会亏待人,在那小娘子身边,这孩子也算有个着落啦。”

  “是。咦?”杨氏一挑眉,瞪向屏风,一只半掩在青色袖子里的手,露出四指抓在屏风边上。听到这一声,又缩了回去,动作悄无声息,轻而快,像一只才探出前爪就受了惊的猫咪。

  杨氏啐了一口:“没出息。”

  刘氏轻轻地笑了一声。屏风后没出息的人面红耳赤,提起衣摆、踮起脚尖,猫一样又退了出去。果然是没出息极了。

  却说吕娘子不知刘氏与杨氏已经认出了她,出了袁府也不回梁府,对梁府车夫道:“有劳,咱们先出趟城。”

  车夫问道:“先生要去哪里?”

  吕娘子不及回答,袁府大门旁的小门悄悄开了道缝儿,一个青衫的少年匆匆跑了出来。少年跑得很快,左手抱着一卷物事,右手按着跑歪了的幞头,转眼到了车边:“这位阿姐,且住。”

  吕娘子撩开车帘的一角:“小郎君何事?”少年的脸庞带着红晕,眉眼间的柔和略有些故人的影子。

  袁樵憋了一阵,将手里的东西往车窗里一塞:“这个,一点写的字,学字还是要临帖的。”他家的名人法帖极多,然而都是有数的,他不好叫祖母和母亲知道自己拿来送梁玉的。还“想要做个人”的袁樵,拿出自己写得比较得意的临帖,送给她先照着写。

  在吕娘子的目光下,他又憋了点解释:“是我家里当过府上小娘子先生的人送小娘子的。他们府上几个小娘子,是送辈份最高的那个。当过先生的,就不能撒手不管了。”

  吕娘子几乎要笑出声来,心道,要是你,倒也有意思。笑道:“妾知道了,小郎君快些回去吧。”

  袁樵匆匆跑了回去,临叫人关门,还探头又看了一眼车。惹得吕娘子又想笑了,妙极了,那么好讲个门户的袁家,出了这么一个……有意思,有意思。不过还得看三娘的意思,我瞧她没这个心思。

上一篇:神秘王爷的爱妃

下一篇:阿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