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命女 第43章

作者:我想吃肉 标签: 古代言情

  他正检查书籍,看到学生跑出去指指点点,心道,乱七八糟,别再被御史参上一本。起身走到外面,正听到一个俏皮的学生说:“妖姬脸似花含露……”【1】

  袁樵重重地咳嗽一声:“胡说八道什么呢?!你们……”等等,那个人好眼熟。

  袁樵更生气了!斥道:“居然在这里说这等艳诗,我看你们太闲!都去抄书!”想想不大解气,“功课再加一倍!”

  学生们一哄而散,边跑边讨饶:“哎哟,小先生,太凶啦!这就去抄!”

  都是年轻人,笑完也就忘了,只有袁樵在心里忘不了“妖姬脸似花含露”,回过神来“呸呸”了两声,又想:她又要到我家里来了。

第42章 皆不如意

  袁樵捧着书, 满脑子的“妖姬”,忽然觉得不对——我怎么能走神呢?

  往下一看,这群学生又开始挤眉弄眼了。袁樵今年十六,弘文馆的学生里有一大半年纪比他还要大些。这些人里,贵戚多、子弟多, 什么样的人都有,有用心读书的, 也有不着四六的。其中顶不着调的一个叫严中和,出身也是足够的——他是桓琚母族的子弟。

  桓琚的母亲在他登基前就死了,是以后宫没有皇太后,但这并不妨碍桓琚对严家多加关照。严家比梁家也更像样一些, 只是家里人口多了、条件好了,难免养出一、两个不大着调的货。

  严中和比桓琚矮一辈儿,是桓琚表哥的儿子,从小娇生惯养, 大奸大恶没有,纨绔子弟的习气不少。“妖姬”就是从他嘴里说出来的,说的时候他根本不知道自己说的是谁。

  可是袁樵知道, 罚的就是他!别人都是陪绑。

  严中和又是这些人里最不爱读书、最坐不住的一个人,别人或多或少在抄, 他像坐在弹簧上,东摇西晃还前后打摆。袁樵想了想, 说:“那你再多抄一遍吧。”

  严中和比袁樵还大两岁, 平常就有点爱逗这个“小先生”, “小先生”这个称呼,都是他先叫起来的。袁樵初时听“小先生”三个字,心里还挺亲切,对他也略好些,虽然袁樵一张冷脸,不大看得出来。

  现在听说再要罚一遍,严中和不干了:“什么?什么?小先生,太狠了会娶不到新娘子的!”

  同学一齐哄笑。这些同学里,宗室也有、外戚也有、宰相的孙子尚书的儿子都有,谁也不怵谁,互相取笑起来都挺放得开。

  袁樵冷着脸说:“将你放到弘文馆来读书,已是很宽松了!”

  严中和开始耍赖,耍到一半,学士进来,他还接着赖。弘文馆学士既没有固定的人数,也不固定教授的内容,主职也不是教学生,所以袁樵说很宽松。今天来的这位学士姓陆,擅书法,主职却是工部尚书——刚好是东宫左谕德陆文的堂兄。

  进门看到这样,一问缘由,袁樵道:“他背艳诗。”

  陆尚书是个古板的人,听了便说:“罚得好!”严中和人非大恶,却不大讨陆尚书的喜欢。严中和他爹严礼和陆尚书以前在太学当过同学,陆尚书代同学恨铁不成钢。将严中和提起来斥道:“你那一笔烂字,就该多写多练!袁郎做得对!你给我抄书!”

  通讲六经这种事,严礼都不敢巴望着儿子去干了,陆尚书也就只要求这位“世侄”,能把狗爬字练得像人爪写的。

  严中和唉声叹气,抓着根笔,很不开心。他爹不大打他,陆世伯就不一样了,手板一顿敲,摇骰子都摇不动。只好硬着头皮写,心道:这小先生也太古板啦,长大肯定又是一个陆世伯,这样不好!不好!

  同学们低头闷笑。

  袁樵心里还是有点郁闷,“妖姬”总在他的脑子里转,他心说:这样不好,我得给自己找点事做,不能胡思乱想。好,就严中和吧,我要把他掰出个人样来!教他读书!

  严中和正叼着根笔偷懒,并不知道什么叫“祸从口出”,冷不丁眼前书案上被敲了两下。袁樵冷漠地说:“不要走神。”

  严中和长“嗷”一声,趴在桌上不动了:“你打死我吧!”

  袁樵跟严中和置了半天气,晚上回到家里,看到管家,忽然问道:“这几日家中有些忙,是有什么事吗?”

  管家回道:“郎君忘了吗?昨天才说过,老夫人要请客。”

  “哦!请的都是些什么人?菜单拟了吗?”

  管家不疑有他,一一答了:“人不多,都是亲近的人,她们做陪客,主客是梁府的人。看老夫人的意思,母女二人里面,他们家三娘虽是女儿却是拿主意的人。咱们的陪客里有长房的五娘子,您的七姨母……”

  一共也就五、六个人,袁樵伯祖家的五儿媳妇、杨氏的妹妹、刘夫人的堂妹及其女儿、儿媳、另有袁樵的堂姑母等人。这些妇人经过挑选,不但是亲戚,还另有其他的身份,比如刘夫人的堂妹,是嫁入宗室的,杨氏的妹妹,是嫁入萧家的。

  刘尚书去世,刘夫人当为他服大功,九个月,此时算算日子还差点,是以没有歌舞,也没有出格的娱乐。娱乐活动是讲个经,刘夫人娘家婆家都信佛,本人爱读个《妙法莲华经》,今天请的人也都多少知道点经。

  管家再报的菜单,讲的是自家春天酿的酒熟了,现在正好喝,又有备下的饮食。袁樵便说:“阿婆与阿娘都上了年纪了,你们要用心,不要让她们过于操劳。算了带我去看看吧。”

  亲自去了厨下看准备的食材料,鲜红的大樱桃,香甜的乳酪,种种时蔬,养在大缸里的新鲜大鲤鱼。又亲自开了一坛酒,问:“这是什么酒?”

  “春天当然是桃花酒了。”

  袁樵尝了尝:“味道会不会太重?女眷喝这个上头。”

  管家很重视,也尝了一口:“正好的。郎君自家不常喝酒,才觉得太重。老夫人尝过了,说行的。”

  袁樵道:“那记着,不能上太多。多备些蜜水,再榨些藕汁。”

  管家笑道:“都准备下啦。”

  袁樵又问:“给娘子们准备了退步之处吗?”

  管家笑道:“都有,都有。”

  “带我去看看。”

  管家带着袁樵把所有要准备的都检查了一遍,见他挑出了若干毛病,还道他是真担心长辈操劳,感叹道:“郎君真是纯孝啊!”

  袁樵板着脸,清清嗓子:“大郎今天的书读了吗?”

  “在那里、在那里,是老夫人教读的,现在正在房里练字。”

  袁樵将双手背在身后,慢慢踱了去。走到一半,忽然停住了——明天!我!当!值啊!!!袁樵的双肩挺成一条直线,决定明天盯着严中和抄书。

  身后,管家跑去向刘夫人夸奖袁樵:“郎君回来问了您请客的事情,怕您太操心,样样都过问了。”

  一旁陪伴婆母的杨氏听管家这么夸眼圈都红了,等管家退下去,才哽咽地对刘夫人道:“阿家,佛奴真是为了孝道吗?”

  刘夫人扶额,问道:“你想说什么?”

  “梁家三娘是个好姑娘,可他们不行。要不,咱们早早给佛奴定下一门婚事吧。”

  刘夫人叹了口气:“你读书比他好吗?道理比他明晰吗?”

  杨氏摇头:“然而从来婚姻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结两家之好。他纵有千般道理,能言善辩,也大不过这个道理。”

  “你没听明白我的意思,”刘夫人冷静地说,“你儿子书读得既然不错,这些道理他自己就都明白。道理明白还这么做,你自己想想其中的份量。不是我不想拧他的筋,是不能硬拧。”

  “那……只能等着了?”

  “只要他年纪再大一些,棱角平了,他就容易和你想的一样啦,现在?说了会不停的。哎,你说,梁家三娘资质如何?”

  “很好,可惜不行。”

  刘夫人点点头:“我知道了。”

  杨氏心里犯起了嘀咕,不知道婆婆究竟知道了什么,只想,不知道梁家那位在干什么呢?她要是嫁了,佛奴兴许也就死心了。【只要不是嫁佛奴,】杨氏心想,【无论嫁谁,那位倒也不至于撑不得起场面。】

  ~~~~~~~~~~~

  梁玉压根儿不知道在京城的某座府邸里,还有一个人在想她的终身大事。

  从宫里出来,梁玉就与宋义、宋果两人取得了联系。这二位在宫外面留了人,专等梁玉出来,告诉她:“两位郎君且没有回府,命小人上禀三娘。他们去了原先的宅子,小人这就去找他们,请您路上慢些走,好在府前会合。”

  梁玉就照着二宋的安排,还没进坊,二宋已经骑马追上了她的车。二宋跟在车边,由宋义开口说话:“我兄弟二人多赖三娘之力方有今日。”

  梁玉道:“那是你们自己的本事,我也没法把黑的说成白的不是?客气的话就不要讲啦,回去我对我爹说。”

  宋义正义凛然地道:“这怎么能让三娘再操心呢?放心,我们一定说服梁翁。”

  “我是说,他得我去骗,你们骗不来。”

  宋义:……

  梁玉又说:“你们还没给我荐个人呢。”

  宋义道:“留下齐辛就可以。”齐辛是梁府的老文书了,还是宋奇找来的。

  “他适合做什么?还是文书?那教书的先生呢?他比起你们两个又如何?”

  宋义道:“文书很合适,只是略刻板。西席……容在下为三娘找一找。”

  “好。”

  宋义抓紧时间凑近了车窗:“三娘,还有一事,切记切记!今日才知三娘之能,然而所举之人请务必慎查!由来外戚之家,尤其是女眷,举荐官员都容易被人怀疑招权纳贿!请三娘早做准备。”

  梁玉道:“好。”

  三人到了梁府,梁满仓正等着他们。没有宋义、宋果,他悔过书也写不下去,满篇都是圈圈代替。好容易等来了他们,急切地问道:“出什么事了?”

  梁玉道:“别急,不是坏事儿。圣人叫你把悔过书写好。还给两位宋郎君官做了。”

  梁满仓以为自己听错了:“啥?那他们不在咱家了?”那我悔过书咋写啊?不对,为什么我写悔过书,他们要做官?

  梁玉耐心地道:“圣上也不能把人都关咱家里呀。”

  梁满仓没捋清这里面的道理,梁玉对他使了个眼色,也不知道梁满仓解读出了什么,他是暂时没再追问,反而与二宋依依惜别。二宋也不想再跟梁满仓耗了,梁满仓这个人不坏,但是说不到一块儿去,不如好聚好散。这个好聚好散,还是拜梁玉所赐。

  二宋心道,看三娘面上,今天必不可无礼,他无礼,我们也要忍了。宋义对梁满仓拱手道:“数月以来,多赖梁翁照顾。我二人虽离开,也会将事务交割妥当的。梁翁,临另一言,还请牢记——千万别把圣人当村口的女婿。”

  梁满仓老脸通红:“咳咳,哎哎!那什么,容我摆酒祝两位高升。”

  宋义道:“不敢不敢,我二人从九品做起,不辜负圣人就是万幸啦。且梁翁如今也不宜再设酒啦,请一定闭门思过。悔过书写成什么样,圣人并不在意,您难道能写出千古绝唱来么?圣人要的是梁翁的态度。”

  梁玉心道,宋先生这话说到点子上去了,没错,圣人要的就是这个!

  梁满仓觉得二宋这官来得蹊跷,又没有问出口,他如今大方了,也送了二宋金帛。二宋也不推辞,只说“愧受”。双方互相说着场面话,直到无话可讲,二宋才金帛告辞。二宋一走,梁满仓没给梁玉去找吕娘子的机会,就问梁玉:“这是咋回事儿?”

  梁玉道:“阿爹先别急,听我说。二位宋先生已经不是咱们家这个样子能留下的了。他们本来就是宋郎君的人,本事是有的,可他们近来劝的,您没听,这就不大好留人了。还有,你知道我今天在宫里见着了谁?”

  “谁?”

  “大长公主和萧司空,大长公主也叫人参了。”

  “啊?”梁满仓大惊失色,继而压低了声音,“是‘不贤良’弄的鬼?”

  梁玉气道:“您怎么还‘不贤良’长‘不贤良’短的?还没吃够舌头的亏?”

  梁满仓轻抽了自己一巴掌:“不说了,不说了。”

  “谁弄的鬼我不知道,我只知道圣人也罚了她了,您想想,咱是不是得收敛了?”

  “嗯嗯。”

  “两位宋先生离开咱府上做了官,就不用圈在咱们家里,咱们对宋郎君也有个交待。等宋郎君一回京……”

  “不错不错。”梁满仓对宋奇的信任还在萧司空之上。萧司空受他尊敬,是因为官爵,宋奇那就是因为能力了。

  梁玉见梁满仓说通了,便对他说自己回房休息了,梁婕妤还给了首饰要拿给南氏。梁满仓欣慰地道:“你大姐毕竟是咱家人。”

  梁玉道:“她也叫你别翘尾巴。”

  “咋说你爹的呢?去去去。”梁满仓红着脸摆手,心说,他娘的,露腚了。

  梁玉回去将南氏的首饰交给她,对她说:“等到了时候,我央吕师过来给您打扮。”最后才能得闲回到自己房里,跟吕娘子说话。

  吕娘子的惊讶之情比梁府中人只多不少,她没想到梁玉才说要谨慎,转脸就把二宋推出去做官了,还是由皇帝背书的官。欢喜之情都要溢出来了:“我果然没有看错三娘!”

  梁玉道:“外头的宅子,您还要上心。”

上一篇:神秘王爷的爱妃

下一篇:阿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