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命女 第47章

作者:我想吃肉 标签: 古代言情

  吕娘子办这些事情还是有一手的,第二天她就收到了内线的消息:“凌珍珍悬梁自尽,凌府除了找信得过的郎中来看病,还找了还真观的道士再来做个法事驱邪。”

  梁玉惊讶地问:“人没事吧?”

  吕娘子皱眉:“救下来了。除了知道他家信得过的郎中与道士究竟是哪几个,其余一无所获,竟不能知道贤妃打算拉拢谁!还要往凌家楔钉子,顶好能收买几个。”

  梁玉却说:“怎么能算一无所获呢?我看,咱们家是不是也得再收拾收拾了?你能盯着凌家,难道别人不会盯着咱家?阿爹先是吝啬,继而挥霍,他并没有掌过这么大的府邸,最多是管管这一家子儿孙。奴婢与自己的儿孙,还是有很大的差别的。小人畏威而不怀德,不,会怀德,但是没有威也不行,烂好人比无赖过得惨呀。”

  吕娘子拍手道:“好!好!好!”

  梁玉又问:“说回来凌珍珍,这件事情,要不要告诉别人?我看他们家瞒不了多久。看凌家这个样子,圣人真是对他们太好了。”这四面风漏的,比梁家好点也有限。

  吕娘子道:“不错,这样的消息,过不几天恐怕就会有别人知道了,到时候这消息就不值钱了。要趁现在,卖个好价。”

  梁玉道:“我是说,要不要同老夫人说一说?毕竟,这事牵连到萧度,我怕他知道了之后发疯。老夫人的侄孙女儿不是与萧度定了亲了?到时候就太糟心啦。”她说老夫人,就说的是袁樵的祖母刘氏。

  哦豁,你还记着这个?吕娘子暧昧地笑道:“当然要啦。就写个帖子,谢她先前招待。”

  “不是已经写过了吗?”还送了点回礼呢。南方的贡果,宫里也赐了南氏与梁玉一盘。梁玉就分了一半送到袁府去了。

  吕娘子道:“怎么谢了一回就不能再谢第二回 了吗?三娘何妨再亲自登门一回?上回不是没亲自去吗?”

  “那——这回要带什么东西去呢?”梁玉愁上了,“还有什么能叫人家看得上的呢?”

  吕娘子偷笑两声:“她快出孝啦。”

  “不错!”宫里数次赐了不少锦缎,还有首饰一类,“哎,既然这样,杨夫人也不能不谢的。还有小先生,圣人赐了家里不少笔墨纸张吧?他们家还有个小郎君?”

  吕娘子一个劲儿的掐手指。

第45章 再生变故

  梁玉想与袁府保持联系, 吕娘子乐见其成。

  【今天可是休沐呀。】吕娘子极其乐观的想,就劝梁玉:“夜长梦多, 不如现在就去。”

  梁玉便去禀明南氏,要再去袁府一趟,给袁家送点东西:“他们家老夫人快出孝了呢,咋也得意思意思。”南氏道:“哎哟, 那上回,人家给咱做脸,那是日子也不大对呀?可得好好谢谢。”梁玉道:“是呢。”

  南氏又絮叨了一回:“你爹那个悔过书,啥时能弄完呀?等弄完了,咱也好好收拾收拾,也请一回客。唉, 就是咱请不到啥贵客做陪,你看这事儿闹的。个老东西, 不学好, 他请这些日子的客, 一个能拿得出手的都没结交上。”

  梁玉笑道:“这有什么难的?只要您拿定了主意, 怎么筹划, 我来想办法,您看成不?”

  南氏道:“成。哎, 你可别作夭啊。”

  “我什么时候心里没个数啦?”

  从南氏手里讨了个允诺,梁玉便带着吕娘子去库里仔细挑了上好的衣料, 又配了些珠玉, 最后喃喃地道:“可惜小先生现在穿不了朱紫, 他肤色白,这两种颜色最衬人了!”吕娘子在她背后翻了个大白眼。

  挑好了东西,梁玉便杀到了袁府。

  袁府里正一派其乐融融,袁樵自打做了官,因年纪小就更要一点威严,回到家里也更冷了一些。今天很难得,他休沐,在家里教袁先读书,还与刘夫人、杨夫人两个商量:“大郎也长大了,该正式启蒙了。”刘夫人就说:“那就送到老宅那里与他兄弟们一起读书。”

  西乡房之所以叫西乡房,乃是因为祖上在前朝出了一位名人,封做西乡县公。后人就拿这个名号做了这一枝的标记,若是前朝没亡,如今住在老宅里的这一脉还是个有爵的。如今的老宅,还是当年西乡公时候置下的,历经翻修,依然是这一枝的中心。西乡公在世时,特意将老宅旁边一处宅院也购置下来,就用做自家子弟读书的地方。

  袁樵接着教育袁先:“无论哪里都有上进的人,也有无赖的同窗,不要因为地方好就以为人都好,也不要因为遇到一两个不学无术的同窗就以为先生不行。”

  这话里有话了,杨夫人极敏感地问:“怎么?弘文馆里有什么事了吗?”

  她摸儿子的心是摸得透透的,袁樵也就顺口提到了严中和:“他不好好学真是可惜了,我会好好督促他的。”

  刘夫人道:“唔,严家呀……他父亲严礼当年也是个不错的人,怎么儿子不上进了呢?是有些可惜了。你做好你自己的事,若得闲,当然要督促一下他。凡做事,在其位、谋其政,做好自己的事情是根本。再有余力,也不妨想一想别的事情。但是要有分寸,你的架子不能比学士们端得更高。”

  袁樵道:“我也没有再多管旁人,那是学士的职责,只他未免太浮躁。一旦闯祸,岂不是整个弘文馆都跟着受牵连?只要他不闯祸就好。”

  刘夫人含笑点头,看到管家进来,问道:“什么事?”

  管家这回连帖子加礼单都捧了来,道是梁家小娘子又来了。杨氏就去看儿子,只见袁樵一脸的冷漠样,笑容都不见了。刘夫人已经说:“请进来吧。”刘夫人只当没看到孙子,极自然地接待了梁玉。

  梁玉没想到还能见到袁樵,一见就先给了他一个大大的笑容。年轻人里,她评价最高、印象最好,最乐意夸的,就是这么个人了。

  “小先生。”甜脆清洌,仿佛三伏天喂一嘴沙瓤西瓜。

  袁樵耳朵抽了抽,点点头:“好。”

  梁玉再跟两位夫人行礼,心道,正好,凌珍珍的事情他也知道,他还知道萧度,心里有个数总是没有坏处的。便也不寒暄太多,先说是来致谢的,感谢刘夫人自己家里有事还为梁家引路。还对坐在袁樵下手的袁先微笑着点了个头。

  刘夫人笑道:“上了年纪就爱个热闹,你们肯来,应该我谢你们才对。令堂还好吗?”

  “好,回家就说要找人说说《莲华经》,我自己也才读呢,就说给她请个大德讲讲经。”

  刘夫人道:“大德都自矝身份,恐怕不大乐意登门。不如自己出来走走,譬如普济寺,那里去的人也多。能遇二三同好,岂不快哉?”

  “我先前听说普济寺的名头大,原来真有本事,您这么说,我就放心了,回去就去。那再请教您一句,还真观怎么样?”

  刘夫人道:“还真观是道观。道家的地方我去得少些,不过那里听说也有些本事。做法事、打卦,都还算灵验。”

  梁玉笑道:“怪不得,那里的道长被凌府请了去呢。听说,是给他们家算姻缘,既然是灵的,就叫人放心了。”

  刘夫人一挑眉,索性说了:“唉哟哟,我老啦,不想再动脑筋啦。三娘有什么,只管对我讲就是了。”

  “听说,只是听说,贤妃想给娘家说亲。我昨天去了凌府,出来的时候,他们家乱了营。好像说是不乐意,闹得凶。这消息有没有用,我也分不清楚。就跟您顺口一提。”

  连杨夫人都想到凌珍珍和萧度了,刘夫人更不可能忽略这其中的含义。如果能抓住这个机会,那倒是可以把洛洛和萧度的婚约给解了。最大的障碍可能是大长公主,但是,那也没什么,看起来圣人现在对这一干“旧人”也不想继续容忍了,那刘夫人就有把握说动娘家。

  刘夫人颔首道:“我也就顺着听了一耳朵。”

  两人相视而笑。

  既然袁樵在一边,梁玉不免要问候一下小先生:“小先生近来可好?”

  袁樵生硬地点点头:“好。”

  “忙什么呢?”

  “当值。”

  看儿子这么疏离,杨夫人又觉得未免不够礼貌,便代儿子说:“他呀,除开当值,还在督促弘文馆的学生读书。”

  想到袁樵教自家读书时候的事情,梁玉会心一笑:“真好。有学生淘气不?有帮着小先生管的吗?小先生就是脾气太好了。”

  一夸袁樵,杨夫人话也多了:“弘文馆多贵胄子弟,有家教好的,自然也有淘气的。”

  那就得说到严中和了。杨夫人说了几句,又折回来:“不过,这些都难不倒我儿。”

  严家,梁玉是知道的,宋奇给整理过,但是当时不是梁家能摸得上门、请得到人的。现在不大一样了,梁玉底气也更足了一些,心道,行,我记住这个人了。

  刘夫人眼见儿媳妇越说越亲近,心道,你这是几个意思呢?

  杨夫人也没别的意思,就是跟梁玉说话很轻松,你说什么,她能接得住下句。哪怕对她有意见,跟她直接相处,也不会觉得不舒服。说个差不多,杨夫人几乎要留她吃饭。看了婆婆的脸色才想起来,自己好像跟她说得太多了。不好意思地清清嗓子,杨夫人客客气气地将梁玉送走。再回来,袁樵已经跟刘夫人聊上了。

  杨夫人正后悔说得太多,听刘夫人问袁樵:“你这又是怎么了?”

  袁樵狠狠下了个决心,道:“凌氏与萧氏的差距有多大呢?比我与梁氏的差距小吗?我看都差不多。然而一旦有事,凌氏被说得何其不堪呢?我何必叫她也被人这么讲?就……都算了吧。”她要忙的事情太多了,何必再添这一乱?刚踩进这个圈子,再因为自己被一脚踹出去?这叫什么事呢?

  杨夫人心里空落落的,儿子明显不开心,她也跟着难过了起来。刘夫人却想,坏了,连“为人师表”都不提了。再一想,都怪萧度!她扶着侍女起身,对杨夫人道:“明天佛奴要当值,咱们去老宅那里说说大郎读书的事情。回来再去他舅家看看。”

  “他舅家”说的是刘家,刘夫人是铁了心想跟萧家划清界线了。

  ~~~~~~~~~~~~~

  梁玉不知道袁樵还有这个想法,只是在心里记下了“严中和”。小兔崽子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小先生这么好的人肯教你,你他娘的还敢放赖?得着机会一定锤得你老实了!

  她从袁府出来,直接奔了普济寺。普济寺的名头响,她是早就知道的,到了一看,果然人流如织。梁玉进寺之后上香、捐钱,等了一等才得见方丈。京城是贵人极多的地方,大寺庙的方丈身价也高,等闲的香客不能使他出门相迎,能到方丈室内与他一谈的都很少。

  也许是赶巧了方丈心情不错,梁玉得与他相见。静室之内陈设简单,方丈须眉皆白,身形微胖,不卑不亢,看起来就像是一个有德高僧。

  梁玉向他道明了来意,方丈道:“敝寺常有法会,府上若有心向佛,只管来听就是。至于每日登门,恐怕力有所不及。”

  梁玉想一想,女眷总关在家里有什么好的?出来逛逛也不错,尤其几个嫂子,能多见见人,也省得天天盯着家里那一亩三分地上的破事绕绕绕。若能因此开始读书识字明白些道理,那真是全家的福气。

  梁玉便问方丈:“不知法师何日开坛?”

  方丈道:“贫僧每五日一讲,诸位师弟亦择日开坛,檀越想听时,只管来便是。前殿那里有水牌。”

  梁玉一一记下,小沙弥开始探脑探脑——下一位要见方丈的人已经在排队了。梁玉一笑:“法师弘扬佛法,真是辛苦。”

  方丈反问道:“何事不苦?又何谓苦?何谓不苦?”

  梁玉点点头:“您说的是,打搅了。”心里定下来,得让南氏常过来瞅瞅。前几天打这门前绕的时候就发现了,往普济寺里来的人都不错,还能看到一些奢华的车马。今天进了门来一看,果然是富贵者颇多。梁家现在是需要有一些身份更高的朋友,交际上才不至于出丑。

  从普济寺回家,又是吕娘子迎出来,对梁玉使了个眼色。梁玉问道:“家里还顺利?”

  吕娘子道:“新来的王先生果然文辞娴熟,他与齐先生两个人,代拟完了悔过书,梁翁他们正在抄写。呃……就是大娘在家里发了通脾气。”

  “这又是怎么回事?走,回去说。”

  两人并肩去南氏那里,路上,吕娘子三言两语说完了:“大娘嫌女儿学得慢,笨,火气上来,把两个女儿都打了。亲娘管教女儿,梁媪与阿黄都不便说她。现在娘儿仨都哭着呢。”

  “她也是闷出来的火气。”梁玉很能理解大嫂的心情。

  吕娘子道:“这也忒粗俗了。凡事不能忍,如何能成事?”

  “搁乡下,哪个孩子没挨过爹娘泄愤的打骂呢?无论哪一家,这种事都不能杜绝。大嫂好歹还找了个正经理由,乡下多的是指桑骂槐,不好明着骂婆婆老不死,就抡过儿女打一顿,一边打一边骂‘讨债鬼’。欠债的这么嚣张,离奇不离奇?”

  吕娘子被她逗乐了,边笑边摇头:“这样还是不行呀,哪家贵妇是这个做派的?”

  “她也先得做贵妇呀。得,先都去听听经吧。出去逛逛,心里没这么憋闷。我看就明天吧,她们去普济寺,我去宫里。”

  见了南氏,梁玉一句不提大嫂的事,只说了普济寺的和尚不好请,不如自己去。南氏道:“那就去,给孩子们也放一天假,都去看看。你看看大丫头吧,可怜哟。”

  “大嫂现在还在她屋里,我去干什么?当不知道呗,过两天我再跟她们说话。”

  南氏又嘱咐到宫里不要翘尾巴,家里都这个样子了,进宫就老实一点。梁玉道:“您放心,我就去看看姐姐,看看太子。别的什么都不干。”

  南氏道:“你哪里不是答应得好好的?哪回不带点事情来?”

  梁玉吐吐舌头,抱着她的胳膊很撒了一会儿娇。直到吕娘子使眼色,她才直起身子来:“我回屋去挑明天的衣裳。”

  回到自己房里,梁玉便问吕娘子:“吕师,明天你能陪我娘去一趟普济寺吗?”

  “三娘还是不放心?”

  “我这一家人,单放出去,我没有不放心的。你看我嫂子们有些粗俗,侄女儿们太闷,不大上得了台面?只要没人算计,个个都坏不了事儿。我就怕她们猛然遇到些什么,不及反应。”

  吕娘子道:“这个容易,我便陪梁媪走这一遭。唔,三娘就不关心别的事情吗?”

  梁玉极关切地说:“是珍珍吗?”

  吕娘子翻了一个白眼:“是~也不是。凌家那里,确实是要给她说亲,男家还没有定下来,反正我的人没有听说。但是凌珍珍,您知道的,她心里有人,必不肯。先是绝食,这就是为什么不让她见您的原因了。后来不是又上吊了么?郎中、道士都去了。跳完了大神,凌珍珍居然好了!”

  梁玉道:“她跟萧度?”

  “不错。他二人相好这许久,偶然才被撞破,可见必有掩人耳目联络的办法。”

  梁玉道:“哎哟,坏了,这条忘了告诉老夫人了。还有旁的消息吗?”

上一篇:神秘王爷的爱妃

下一篇:阿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