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运来 第15章

作者:卫风 标签: 古代言情

  “怎么了佳蕙姐?”

  佳蕙一张脸绷的紧紧的,说:“你跟我来。”

  她的脸色让阿福有点不安,一路上什么也没说,等进了正屋的门,就看见地下一片水还没收拾净,不知道摔了什么。佳蓉不在屋里,让阿福有点意外。

  佳蓉在太平殿固皇子面前的地位,打个比方说,就象红楼里头,袭人在贾宝玉面前的地位差不多,她是大丫头,太平殿里除了固皇子,能压她一头的只有杨夫人。

  这种时候,别人不在,她也该在。

  “进去吧,殿下心情不好。”

  阿福也不知道这个心情不好该做何解释,慢慢朝前迈一步。

  内室她没进来过。

  她只在西屋,在锦书阁服侍。

  地下铺着厚厚的毯子,把足音吸的一干二净。固皇子趿着鞋坐在榻边,他只套着件单袍,还没系腰间的带子。

  阿福进的动静虽然轻,他却抬起头来,脸朝着这个方向,眼睛却没有焦距,那双眼睛象蒙上了一层重雾一样。他的头发散着,乌黑的,披在身上,看起来清秀的象个姑娘。

  阿福施礼,轻声唤:“殿下。”

  固皇子没吱声,站起来,张开手。

  阿福自动的走过去替他把袍带系好,然后再拿起长衣,罩衣,一样一样替他穿好。

  “殿下今天还出门么?雪停了,西面园子里梅花开了两株,我刚才过去瞧了,香的很,不折两枝回来香香屋子真可惜。”

  阿福说着话,已经扶固皇子坐下,替他把头发梳拢,插上簪子。

  没人和她说刚才固皇子发什么脾气,阿福也没敢问。佳蓉明显是受了排揎,不知道有没有责打。

  应该不会的吧——

  阿福直觉得不会。

  镜子里固皇子的脸上有种沮丧的怒色,渐渐的消退了。阿福适时的问:“早上不知道是甜粥还是咸粥,要是有香面团子就更好了。”

  固皇子终于开了口:“有什么好?”

  “嗯,我记得小时候,那会儿我爹还在世,有一次下雪,我爹回来的晚,到了家,从口袋里掏出两团白白的,我还以为是团的雪球呢,原来是赤豆面团子,外面沾了白色的粉面儿,咬下去一股甜香味儿。后来看到点心铺子里卖,不光有豆面的,还有别的味儿别的馅儿的,可是有点贵,没舍得买过。”

  固皇子问:“象雪球一样?”

  “嗯,咬起来软软的,外头沾的面儿不能多不能少,多了发干,不香。少了呢,里面的团子又粘牙……”

  固皇子一点头:“御膳房会不会做?让他们做了送来。”

  “那可是托了殿下的福了。”阿福微笑,努力让声音听起来更加轻快平和:“我可想了好久了,要是能再吃上一个,这整个冬天肯定都有好运气。”

  快乐的情绪是有传染力的,固皇子的表情彻底放松下来,完全看不出愠色。梳洗完毕了,早膳也摆上了桌,虽然没有阿福说的那种团子,但是热气腾腾香喷喷的,也很引人食欲。

  阿福侍候了一半早饭,瞅空子出来。去园子的时候鞋上沾了雪,进了屋暖和,鞋子里觉得潮乎乎的,不知道是出的汗还是外面的雪化了水浸进去。

  刚才看到固皇子要发怒的样子,阿福并没觉得害怕。

  大概是心理年龄比他大不少,阿福看着他的样子,只觉得他象个发脾气的孩子。

  因为天阴下雪的关系,杨夫人已经两天没让他出屋子,连锦书阁也没去,就算是条小狗,总关在屋里也会闷出火来。

  撤了饭桌,阿福问:“殿下今天想听什么书?”

  固皇子想了想,忽然笑了:“你找找架子上,要是没有就去锦书阁找找,要有菜谱食记的,拿本来消遣。我记得韦素拿来过几本的,一直撂着也没功夫理会。”

  食记?阿福心里嘀咕着,不会是让自己早上说的团子,把固皇子的馋筋勾上来了吧?

  屋里没有,阿福得去锦书阁找。

  她掀帘子出来,就看见佳蓉站在门外头,脸色不知道是因为生气还是因为寒气有些发青,冷冰冰的看着她。

  “佳蓉姐。”

  佳蓉倒是笑了,不过那笑意看起来跟大冬天掺了冰碴子似的井水一样,凉透人心:“阿福,你可真本事啊。”

  阿福静静看着她:“不过是尽力尽心罢了。”

  不知道怎么着,阿福想起一句话,有人浮上来,就会有人被挤的沉下去。

  佳蓉一定不想沉下去。

  但是那些浮上去的,真的就是交了好运吗?

  

  第12章 冬天 三

  

  太平殿似乎没有什么变化。

  但是对阿福和佳蓉两个人来说,变化极大。

  佳蓉被调离了太平殿,去膳坊做事,品级倒升了一级,也不大不小是个管事宫女了。

  杏儿还羡慕了半天,和佳蕙一说,佳蕙却摇摇头。

  “佳蓉一夜没合眼,早起来两眼跟烂杏一样。你觉得品级升了是好事么?”

  杏儿点头。

  “有句话说,宁为鸡口,不为牛后。膳坊里的管事宫女少说二三十名,负责宫室饮膳之事。上面还有内官,坊官,正官,事多繁杂。佳蓉在太平殿四年,除了殿下和杨夫人她服过谁?将来的日子……”

  阿福默默的做着针线。她绣了一个香囊,把前两天刚开的早梅花花瓣装在了里头,正在收带尾。

  这就叫明升暗降,阿福不会以为自己这么有本事挤掉佳蓉。她被遣走,一是她年纪大了的确升一级也说得过去,二是她已经渐渐不服杨夫人的管束,明里暗里没少仗固皇子的势抬高自己。或许她以为将来自己一定可以长长久久的留下来,就算王妃没份,做个娘子,内女,总是十成里六七分的把握。

  可惜她道行比杨夫人差多了。

  固皇子身旁,佳蓉和佳蕙呆的最久,原本也只有她们两个在内室伺候。佳蓉一去,空出的缺紫玫没轮着,却让阿福补上了。

  “太平殿已经是宫里难得太平的地方了,别的地方还不知道怎么样……”

  佳蕙没有佳蓉那么要强,但她细心,对杨夫人也一向恭顺……

  阿福想,要在太平殿久待,这一点一定得明白,不然死了也得咬着舌头没地方去诉冤。

  但杨夫人并不是奶娘出身,她是凭靠什么?从紫玫的事上看,她也不是太后那条线上的人。

  阿福想不明白,把线咬断,拿小剪子把绒面剪平,又拿小刷子刮起细茸毛。

  杏儿凑过来看:“好漂亮——好香!”

  那一股香就在鼻头飘,但用力去嗅,又没有了。

  “给殿下的?”

  “嗯,这梅花能一直香到初夏,白撂在雪里泥里太可惜了。”

  杏儿小声说:“那,能不能……给我也……”

  阿福呵呵笑:“你自己没长手啊?动不了针线?花瓣这里还有,你自己做个香囊装起来不就得了?”

  杏儿就笑,跟小老鼠惦记灯油似的:“我这手笨嘛。”

  “行,明天找点布,给你做。”

  杏儿能把心思挪开当然好,她要老惦记刘润,那只能钻进死胡同了。

  可是明天并没有做成。

  杨夫人遣走佳蓉的事情没避人,这也避不了,宫墙再高挡不住人的眼和耳。第二天就不约而同有人送宫女过来,且说了,都是调教好的,一准上手就能伺候,绝不添乱添事,让固皇子将就着用。

  这一送就是四个。

  阿福在障屏后头,杏儿在廊下偷偷给她使眼色,比划着让她看。

  阿福透过障屏的抠花往外看,站在外面的四个宫女里,排头的那一个一头乌发,相貌着实不错,却是个熟人。

  陈慧珍。

  这么着,她是被宣夫人送来的了?

  但是随即外面杨夫人和另一个管事的女人说话,原来不是宣夫人的意思,却是三公主的意思。另外三个人,分别各是几位夫人送来的。

  佳蕙看了一眼,贴过来声音细的不能再细,把那三个人原来的主子是谁说了。

  阿福仔细听着,除了宣夫人,还有瑞夫人,丽夫人,何美人,分别各送了一个人过来。

  阿福只这么看她们的相貌神情,就知道都不是什么面瓜角色。

  为什么陈慧珍也在里头呢?虽然按岁数说,她不算太小,但是论起资历,进宫还不满一年呢。难道三公主觉得她特别出挑,特别送得出手?

  怪不得杏儿让她看,原来是来看陈慧珍的。

  阿福回屋去,没多会儿,杏儿也进来了,搓着手就往炭盆前头凑。

  “好冷好冷,鼻子都要冻掉了。”杏儿说:“好在屋里暖。往年我们在家,屋漏风,跟外头一样的冷,被子也不暖,睡到半夜会冻醒。”

  “谁让你在外头站半天,看见了就回来呗。”

  杏儿小声说:“你也看见她了吧?我听人说,其他人都是送来当差的,她算是撵来的。好象是三公主嫌她服侍哲皇子不好。”

  “啊?”阿福倒茶的手顿了下:“你听谁说的?”

  “嗳,听说听说,听谁说才不要紧。”

  阿福点点头:“这倒是。”

  不过服侍不好,不是打板子惩戒贬走,而是送到太平殿来。

  事关那位三公主,阿福就会想多些。

  小宫女叫蕊香的来喊阿福,两个人叽叽咕咕的小声说话,蕊香也是今年进宫的,不过当时没和她们分派在一处受管教,一张脸稚气未脱,每次阿福见她小小个子却要装大人样的老成就觉得心酸。

  从十来岁到三四十岁这段时间,宫女最好的时光都泡在宫里了,真正的成长,也是在宫墙里。有好些人,大概没来及长大就已经凋零。

  谁知道要在这里待多久才能离开?或者,总遇不着放出,就总也走不了。

  宫里放人没有定数,有时候遇着灾年,宫里说要省用度,就会赶一批老弱病残走。那时候放人不是恩典,每个人手里只有一点钱,还有人就两身衣裳,出去了也就是饿死。

  下晌阿福在固皇子跟前的时候,杨夫人领那四个新来的宫女过来了。

  杨夫人躬身行礼,低声说:“殿下,这四个人,留两个在东院?”

  固皇子手里把玩着一只温玉球,声音听起来冷冷的:“我就一个人,用不着这么多人跟前晃悠。”

  杨夫人又是一躬身,平时她也是谨守礼规,但是今天特别严肃,阿福站在一旁一声不吭,眼皮也不抬。

上一篇:凰权

下一篇:愚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