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运来 第72章

作者:卫风 标签: 古代言情

  杨夫人很少给人出什么主意,可要出主意肯定是好主意。阿福急忙说:“您快说,什么主意?”

  杨夫人含蓄的一笑:“夫人现在是正经主子,一品夫人,和我说话还这么客气……嗯,其实王爷分府,名下有三两个庄子的,一个离京城近点儿,土地肥沃,院子也大。夫人要是喜欢,咱们也可以去那儿住。还有一个庄子远一些,也偏一些,有田地还有山地,嗯,我记得内府的册子上写的清楚,还有,咱们出宫那天,那庄子的管事也来拜过主子。”

  阿福只记得是有庄子,可是这些天也没顾上庄子的事情。

  “那夫人的意思是?”

  “朱姑娘不是不肯走么?我觉得,她不走,也好,以免夫人你念及姐妹亲情,时常惦念……”阿福想,杨夫人这纯属睁大眼说瞎话,她和阿喜十年二十年不见面恐怕也不会惦念上,不过她知道杨夫人下面的话一定更值得期待:“不如这样,我们迁到庄子上去,请朱夫人和朱姑娘一道去。一来么,乡下养人,住三个月,叫回城都不肯呢。二来么……”杨夫人笑笑:“朱姑娘也可以静静心,我呢,腾出空儿来好好跟她亲近亲近。”

  咳,这个亲近……

  阿福十分赞成!

  这个亲近……嗯,到了荒山野岭远近只有他们一家的地方,阿喜是再怎么折腾也不可能让外人看笑话了,杨夫人只要一将朱氏这块大石头搬开,阿喜就不足为虑,凭杨夫人的功力,满可以把她当面团,想怎么揉怎么揉,爱怎么捏怎么捏。

  连一边李固听着杨夫人这么阴人不见血的话,也笑眯眯的一脸赞同:“夫人说的是。那么就和宫里通报一声,明儿就走吧。今天可就得开始收拾,要住上两三个月,可就得下雪了。”

  杨夫人微微一笑,不掩得意:“这个不用王爷与夫人操心,大毛衣服厚丝帐子连银霜炭我都备好了,只等装车就能走人——”

  阿福奇怪了:“夫人未卜先知?还是王爷先说了要下乡去?”

  杨夫人叹口气:“倒不是为那个才收拾的——”

  阿福不明白,李固却微微笑了,阿福问了他才说:“只怕是因为咱们一去不回,夫人才让人收拾的。”

  阿福明白了:这是替抄家做准备还是替逃难做的准备啊?

  算啦,反正已经雨过天晴了,不管是替什么准备的,这都正好派上用场了。

  杨夫人说:“是了,咱们出城,还有一个人想跟着同行的。唔,不是咱们府里的。”

  “唔?”阿福好奇。杨夫人一步也出门,认识的除了府里的就是宫里的人了。

  “就是那位,常太医。”

  阿福愣了下,常太医,听着这样耳熟。

  然后突然想了起来!啊,常太医,那不就是上次杨夫人弄错了那回事请来的太医吗?

  “常太医要出城?干嘛还跟咱们搭伴?”

  杨夫人有点不太自然,阿福也没多想就点头答应下来。等杨夫人一走,阿福突然间就想通了。

  杨夫人是不是还误会着哪!

  那天那个误会李固是立刻就跟她分说明白了,可是杨夫人恐怕到了现在还不明白啊!她提出让常太医跟着,是不是就是为了,那个,嗯……觉得乡下清静,想治什么不好让人知道的病也可以放开了口的治?

  这么一想,阿福忽然觉得,明明是凉爽的秋日,可是她的头上怎么一个劲儿的朝外面冒细汗呢!

  有些事,是误会不得的!可是,要解释,还真不知道如何下嘴!

  而且,你下了嘴,别人就一定会信吗?

  好吧,反正不急在一时,常太医要跟就跟着吧,反正他是心知肚明李固到底向他请教了什么的。

  阿福摸摸自己微凸的小肚子……

  这个月月事来了没有啊?

  阿福琢磨了一回,她的月事不太准,刚进宫的时候有三个月没来……那估计是太紧张了,又吃不好睡不好的。

  常太医是看男科的?妇科他会不会看?就算不会,那开剂补药给人吃吃总会吧?

  阿福总结一下,带个大夫有好处没坏处。到了乡下要找大夫肯定不方便,庄里倘若上下人等有个头疼脑热,不用出门儿就能看病了——这么说很有必要买些药材一起带走,有大夫没有药那也治不了病。

  到底杨夫人走的桥多,吃的盐多……想的事情也多。阿福觉得,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嘛,有很多事情,年轻人想不到,杨夫人就能想到。比如,出门带个医生,就很好——虽然这个医生到底治什么的,大家还都含糊着。

  好吧,治什么就别想了——再想阿福就得再回屋换身衣裳去了。

  都汗湿了不换不行。

  换衣服时阿福又摸摸小肚子,还捏了一把。

  奇怪,明明是长出了肥肉,可是怎么捏不起来?不是软绵绵的一层软而喧的皮皮加脂肪吗?

  阿福拍了两下,没太在意,拿起干爽的衣裳穿上。

  不过,到了乡下庄子里,可不能象在王府里这样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了。要这势头发展下去,自己变成一头胖……那个,指日可待,养三个月,到过年时正好出栏,一刀宰了过个肥年。

  好,初步目标,先把小肚子减了再说。

  

  第54章 山居

  

  王府上下齐心协力,当然——不是全走,除了李固,阿福和李信这标准的一家三口之外,朱氏阿喜要带,杨夫人当然也是要去的,还有她特别点名的常太医。另外,用顺手的贴身的人也都去,紫玫瑞云,元庆和庆和这哥俩到现在我也分不清,当然,刘润是一定不能少,还有李信的乳娘张氏,贴身大丫头银宝,还有小丫环小宦官,赶车的,看家护院的侍卫,拉拉杂杂好一列人马,嗯……车马。

  这么一列人马……嗯,车马,上了街之后那不招眼是不可能的,阿喜在后头车里似乎并不怎么安份,所以出门没走多远,杨夫人就叫了一回停车,把朱氏换到另一辆车里和海芳她们一起坐,她顶了朱氏的位子去和阿喜一块儿坐。

  这样一换,一路就省心多了。

  可是阿福没想到的是另一件事,她一直挺好的,自打来了这个世界之后吃的香睡的好,没晕过车没晕过船——嗯,她还没坐过船。可是以前她不晕车啊。现在可好,车走没多远就觉得胸口那儿憋的难受,好不容易挨到出城,还记得敲了敲车板,一头探出窗子就吐了起来。

  李固一惊,也不管会不会吐到他身上,抢着把阿福抱住了:“你这是怎么了?”

  真丢人啊。

  阿福抹抹嘴,车帘一掀,紫玫掀帘进来了,手里捧着个细口铜壶,瑞云端着杯子,阿福急忙接过来漱嘴,喘过一口气来才说:“早知道今天早上就不吃这么多了,这不还没颠,就吐出来了。”

  她的胃口这几天是好的很,几乎是翻了一倍,塞这么多下去,很难不晕车啊。

  紫玫服侍她喝了茶,又从车壁格子里拿出一个小柳条筐,筐边还缀着蓝色素花布,看着就让人觉得心里踏实喜欢。揭开一看,里面垫着一层纸,装的都是挂着一层白霜的干制梅脯杏脯。

  “我原以为夫人坐车不晕吐的,所以也没说,您要觉得闷了就吃两颗。”

  李固连连点头:“是,要是不舒服就说,停下来歇歇再走不迟。”

  结果这车队再上路时,速度又放慢一倍……本来要按平常速度,过了午就能到的,结果这都快天黑了,才隐隐约约看见一溜门墙。

  阿福望了望,这里……刚才没注意,地势已经比来路要高了,太阳已经落了下去,暮色四合,旷野茫茫,除了眼前靠山的房子,几乎看不到什么人家了。

  站在这里,不由得让人感觉到一种苍茫和落寞的感觉。

  乡下的白天是很好的……晚上……嗯,其实也不错,就是太黑了点。

  这个庄子,看起来地盘比王府还大。

  当然了,乡下地方就是大,拉起墙来想圈多少圈多少,连半个山都圈了别人也没什么办法。在城里可不行,台阶多了一阶,都是抄家灭族的罪过。阿福知道他们王府可以用七阶,这是王府的地位所定。一品的,比如曾经的左相王滨,只能五阶。

  阿福有些晕晕乎乎的,下晌在车里已经眯了一觉,枕着李固的腿,盖着细丝棉被子,一直睡到下车时,瑞云已经把大氅拿了出来,兜头兜脸就把她裹上了,阿福小声抗议:“我看不见路了。”

  “刚睡醒可不能让冷风吹。”

  李固也发了话,阿福老实下来。

  她觉得自己脚下的确打飘,中午停下来吃东西的时候她怕再吐,就吃了一点点,结果下午还是吐了,就是那梅脯杏脯倒是吃着很舒服,平时她可不喜欢这些零嘴儿,可是晕车劲一犯上来倒觉得挺好吃的,李固自己也得人扶,一手还扶着她。

  阿福一手被他扶着,一手还牢牢抱着那个装着梅脯杏脯的筐子。不知道的,一准以为那里头一定是整个王府最值钱的东西!

  山庄里有管事,也有仆人,只是人数不算太多,阿福从头到尾就记得那管事的脸特别黑,在黑暗里一站,穿的又是深色衣服,除了一双反光的眼睛,其他什么都让人看不见,乍一瞧还以为是山间的野兽呢。阿福以前在山上住的时候就遇到过一次。她有点迷迷糊糊的,睡的半醒不醒。平时不会这样爱困,总听人说睡不醒的冬三月,冬天没事做,三个月都想睡觉,难道现在就开始冬一月了?

  阿福他们进屋坐下,庄里的房子自然不可能雕梁画栋,可是建的格外高大结实,那柱子粗的……阿福瞅了下,没判断出来是这柱子粗还是自己的腰比较粗。

  “小人庞德用,拜见王爷,拜见夫人。”

  李固声音平和:“起来吧。”

  在灯下看这人依旧是长的很黑,个子还挺高,他起来后还是垂着头回话的,就是垂着头也显的比站在一旁的刘润高出好些来,说起话来有点瓮声瓮气的。

  阿福晕晕乎乎的,李润和庞德用说了几句,就带着阿福朝后面走。山里的气息和城里当然不一样,不是说城里的气息就难闻,但是绝没有山上这样好闻。各种树的香,草的香,甚至泥土也香。在城里除了烟火气,唔……似乎还是烟火气息。

  院墙极高,风不知道从哪里吹来,呜呜的响,阿福抬起头,天上的星星已经一颗颗亮起,既遥远,又璨灿。

  感觉一下子又回到自己在山上那时候的时光了。

  刚一上山说不害怕那是假的。山野里太阳一落,四处黑咕隆冬的,风吹的象狼嚎——山上的确有狼,还曾经拖走过山民家的家畜。晚上睡觉那薄薄的墙让人觉得特别不结实,风一大,门窗房顶似乎都在摇晃……

  当然,他们现在住的庄子盖的牢靠无比。要摇晃,刮大风是不大可能的,龙卷风么……那比较难遇上。

  屋子里烧了地龙,暖烘烘的热气朝脸上一冲,阿福顿时打了个大大的呵欠:“真不顶用,这才坐了一天车,就累成这样子。”

  李固扶着她,两个人一个是困的不行一个是眼睛根本不好,走起路来不分彼此——你扶我我挽你的。

  “你就是在内府那些天坏了身子,虽然看着没瘦,可是内里虚。”李固说:“明天让常太医给你把把脉,正经开些补药吃,来时那些药杨夫人都捎上了,足足塞了三车。”

  第二天阿福早上起来神清气爽的,推开窗子朝后一望,忍不住啊一声叫出声来。

  “怎么了?”

  阿福指着窗外,又想起李固看不到:“后面的山……真高啊。这么突然一看,就跟要倒下来似的!”

  李固微笑着说:“是么?我也听说这庄子依山而建。这一座是香炉山,与离山极近,可以说两山相夹,据说中间有一条窄路,抬头只见一线天。”

  阿福有点纳闷:“你知道?”

  “书上说的。”

  “哦。”他读的,不,是听的书,真多。

  李固还没起身,穿着雪白的里衣拥被而坐,黑色的头发垂着……咳,这么看可真是雌雄莫辨的美人一枚啊。阿福笑眯眯的转头看他几眼,太阳已经出来了,他们这到了新居的头一天都睡了懒觉。可是山里的白天真的不冷,太阳照在后面那高耸的山峰上,满山的松柏树都是碧青颜色,偶尔有黄色,红色的叶子夹杂其中,阿福托着腮笑眯眯的看了一会儿窗外,又看了一会儿屋里……嗯,这才给李固拿衣服。

  两人穿衣整带的时候,李固的手轻轻搭在阿福肩膀上,他倒没忘昨天昨睡时说的话:“等下就叫常太医过来。”

  “知道了,又不是生了什么病。不用这样急着找大夫。”

  “这可拖不得。我以前听说,有位武将,疆场上多次受过伤,可是也都没一回事,后来有次过寿,一杯酒下去人就吐了血,后来太医说,底子早耗光掏干了,能撑到这已经很……”

  “打住,打住,我看还不行吗?”

  李固满意的点了下头:“嗯,这就好,用过朝食就请常太医过来吧。”

  阿福还想好好看看这个院子,可李固净惦记大夫的事。

  不过,倒过来想一想,李固受了伤之后,也不知道身体虚不虚,应该让常太医一起给他也看一看,有病治病没病进补,也是件好事。这么一想,阿福也挺高兴的等着常太医来了。

  常太医还没来,杨夫人先来了,她换了件深紫色的秋装,头发梳了一个沉香髻,看起来好象显的年轻了几岁一样。阿福倒真的没有关心过杨夫人今年是多少岁了,平时总觉得她特别稳重,现在一想,杨夫人顶多四十来岁吧?可能还不到。一开始阿福见她她总是一板一眼的,打扮的也老相。

  “见过王爷,夫人。昨晚歇的还好么?”

  李固微笑着说:“风挺大的,听着倒也睡的踏实。”

  杨夫人点下头:“那就好。夫人,朱夫人与朱姑娘也已经安置妥当了。朱夫人就住在东院,朱姑娘住在后头的半山斋。”

  “半山斋?”

  杨夫人一笑:“那里清静,朱姑娘必然喜欢。”

上一篇:凰权

下一篇:愚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