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夫之道 第5章

作者:尤四姐 标签: 古代言情

兄妹两个一递一声说着,走出去老远。隐隐听见街道上敲梆子,托托的恍在耳边。

谢允挑着灯笼与她照脚下,边道,“我几次去邺城,本想去看你,最后都作罢了。”

“那怎么不来?”弥生不解的问,细琢磨转过弯来,“是他们和你说了什么?”

谢允眼里浮起无奈,“我们隔了一层,名义上是兄妹,到底不能像他们一样。走得近了怕是要有闲话,但是我对你的心并没有差别。虽然不是同个爷娘养的,好歹看着你长大。他们嚼那舌头,叫人气愤至极。”

弥生听了也要发火,按捺了半天才道,“阿兄别搭理他们,我们自己兄妹,真要忌讳那么多,往后岂不是越走越远了么!横竖我不怕得罪人,他们再混说你告诉我,我逮了他们父亲跟前理论去。”

谢允笑而颔首,“你还是这脾气,不过今天夫子手底下办得倒不错。我琢磨着,既然不愿嫁给王潜,何不央求夫子?父亲曾说要征询乐陵殿下的,若是殿下这头不放人,这门婚便结不成。”

谢允的话正撞到她心坎上来,附和道,“还是六兄懂我!我也这样盘算,只是没有把握。我和夫子交流得少,往常不怎么说私话。突然间去讨人情,有些开不了口。”

“且试试吧!到底是人生大事,也顾不得那许多了。”谢允道,“说实话我见过王潜,虽然体胖,但是很有才学,待人也谦和有礼。你若是单因他胖而推了这门婚,似乎有点太过武断了。”

穿过长阶到了弥生的院落里,门上侯着的仆婢忙出来迎接。她摘下暖兜递给身后人,一面道,“若论风骨,我见得实在太多。夫子门下哪个不是才情纵横的?反正我有主张,阿兄放心吧!”踅身解下斗篷还与谢允,“阿兄进来吃盏茶再走?”

谢允辞道,“天色不早了,改日吧!你快进去,别受凉。”小厮伺候着系好了鹤氅上飘带,这才踏着夜色去了。

房里婆子和几个婢女替她打点沐浴,她的乳娘在一旁抄着手道,“女郎整年的不着家,想是不懂。少和六郎君来往,仔细人背后说闲话。”

她净了一半脸抬起头来,“这话怎么说?那起子不懂人事的东西混说,你也同他们一口气?六兄好好的人,只因为他是带来的,你们就这么糟践他?”

乳娘怔了怔方道,“我何尝是这意思!女郎不知道,他同大娘子有过一段情。府里人都说他是要学何晏,假子招赘做女婿,好图长久留在谢家。你那时小,没人同你说那些。如今大了,横竖提防些,没的给人钻了空子。”

说谢允和佛生有过私情,这话真是头回听说。她呆愣道,“我阿姊不是嫁了康穆王吗?怎么又有这说头?”

“那是大婚前的事,三年多了。”乳娘敛着衣袖道,“说与女郎听,是给女郎提个醒。大娘子不过是个庶女,他且心心念念。女郎是大妇生的嫡女,只怕更惹他惦记。”

弥生没对她的忠告上心,反而更同情起谢允来。难怪他说爱了也没有结果,原来是指佛生。到底凡事有因果,佛生一去三年没有消息,大约也是恨家里拆散了他们吧!

☆、第六章 堪画

次日五更,弥生便到夫子下榻的园子里候着了。

眼下不像头几天,爷娘体谅她在外不易,有时晨昏定省误了时候也不苛责她,睁眼闭眼的就过去了。夫子是外人,在学里规矩也定得严。如今到谢家做客,她是东道,又是学生。哪怕单只为了给谢家挣脸,她也要一丝不苟的把夫子伺候好。

她手底下的几个婢女对乐陵殿下实在感兴趣,见他生得这样齐全,一个个红着脸私底下偷偷打听。姑娘们的爱慕都写在脸上,她最体人意儿,索性趁着出门前的辰光细细和她们说道一番——

“殿下行九,讳琤,是拓拔皇后的第四子。初封乐陵郡公,后来圣人御极,进爵为王。现今官拜司徒,又兼太尉。”她半抬着眼看屋顶的莲花藻井,信口就说出一串溢美之词来,“殿下音容兼美,学涉经史,聪慧夙成,谦慎宽厚。读书目下十行,覆棋不失一道,圣人与皇后甚爱之。你们说,有这样了不起的夫子,是不是前世修来的福气啊?”

仆婢们听不出她的满腔幽怨,她自己知道,一个过于优秀的老师,对她这种不成器的徒弟来说到底意味着多大的压力。眼界高的人要求自然也高,不过总算好的,他平素不太关注她。除了动不动堆积如山的课业叫人苦闷,相比那些师兄弟来,已经是天大的通融了。

她站在外间的多宝格前吩咐人准备青盐,也不知夫子什么时候起身,抬来的热水怕冷了,打发人渥在桶里拿厚褥盖着。等了好久里面也没动静,便寻张帽椅坐下来。

天气奇寒入骨,一旦无所事事,这高深的大屋子就显得无比清冷。好在椅子上铺了厚厚的灰鼠袱子和椅搭,脚下再踩个炭火炉。那热气从铜炉盖儿上成排的圆孔里蓬蓬四溢,一路由脚底心里往小腿肚上扩散,不多时身子就暖和起来。

因为起得早,哈欠一个接着一个,简直憋都憋不住。她迸出两眼的泪,自己拿帕子擦了擦。看看外面,夜长昼短。鸡叫过了两遍,天才放出朦胧的一点微光。夫子还睡着,她怕吵醒他不敢发出声音。坐得时候长了渐渐犯困,回笼觉睡不成,打会子盹儿总可以的。她宽慰自己一番,曲起胳膊支着扶手,当真开始恍恍惚惚飘飘然起来。

慕容琤在里间收拾停当了出来,小子一打软帘,看到的就是这样一副景象。

他蹙眉打量,她倒挺受用,脸上睡得红扑扑的。小子觑他面色知道不妙,待要上前唤人,被他摆手喝退了。他耐着性子踱过去,在凳脚上踢了一下。再负手站在她正对面,倒要看看她如何应对。

她睁开眼,果然不出所料,又是大大的一震。手忙脚乱的跳起来,怯怯道,“夫子起身了?”左右环顾着,捋了袖子道,“我给夫子打水洗漱。”

“不必了,我不敢劳动你大驾。”他转身坐到书案前,随手翻了翻案头的书。也不看她,只道,“连累你这么早过来,是我的不是。你要睡便回去睡,我这里不用你伺候。”

她向来敬畏他,听他语气不佳,胸口咚咚直跳。再小心瞟一眼,他面沉似水,更让她惶恐不安了。小腿肚发僵,手足亦无措。站在原地进退维谷,懊恼着怎么一疏忽真睡着了,夫子生气也是应该的。自己不是来尽孝心,是来惹他不自在来了。当下悔恨交加,甚至考虑要不要跪下来磕头认个错。

恰巧门外仆妇送羹来,她忙去接了,躬身托到他面前,嗫嚅道,“学生忘了本分,请夫子恕罪。夫子昨日没进饭,想是饿了。且吃些东西,回头再责罚学生不迟。”

她还知道他宴上只喝了几盏酒,观察算细致的。这么想来,他心头火气方退了些。

弥生揭开盅盖儿把勺子呈上去,他慢慢用了几口,看脸色倒像是缓和了,她才略松口气。却也不敢怠慢,招人往铜炉里添些新炭,亲自捧到他脚边,赔笑道,“天冷得厉害,夫子莫冻着。踩在上头晤一晤,可暖和呢!”见他只穿了件齐膝大袖衣,又道,“夫子眼下要读书么?久坐不动寒气要入骨的,学生给夫子添件衣裳吧!阳夏不像邺城,人口少。四周围屋舍稀疏,风也比邺城大些。”

他唔了声,没有明确表示,只管低头看书。弥生想顺势攀搭两句话都不能够,没法子,只好垂头丧气的旋进屋里找大氅。搭着那狐狸皮的里子思忖,豁出去,今儿整天在跟前待命,不愁找不着机会。

再到堂屋里,他仍旧不温不燥的捧着那本《齐谐记》看。她不好出声打断,上前给他披上氅衣,便静静退到一旁侍立。

太阳渐高了,雾也散了。温煦的光从门槛外斜射进来,照在光滑的青砖上。花形里的一枝一叶仿佛有了生命,在她视野里缠绵伸展,绽成鲜活的莲。

熏炉顶上香烟袅袅,屋里静悄悄,唯有他翻动书页的短促清脆的声响。不知是不是来时路上受了凉,他有些咳嗽。每每蜷起半拳挡在口前,那纤长洁白的手指如珠如玉,倒比女孩子的还要漂亮。

她替他换下放凉的茶,看准了时机道,“夫子身上不舒服么?学生叫人拿枇杷膏来夫子用些?”

他置若罔闻,连眼皮都没抬一抬。她有些讪讪的,只得老实肃立。到现在才知道做下人有多不易,站功夫练来委实吃力。她想起母亲给嫂子们立规矩,上房南窗下的十来块砖都站塌了。自己琢磨琢磨怪后怕的,万一将来嫁了王家,高门大户里眼睛挨着鼻子,儿媳妇一视同仁。婆母厉害的,像戏文里焦仲卿的母亲一样,不单是要站,恐怕还要纺纱织布……

不知纺纱织布夫子教不教?她把自己逗得发乐,调过眼来快速瞥了瞥他。他低着头,眉目清冷。但比起训诫时候的疾言厉色,这刻倒显出罕有的宽厚。弥生没面过圣,但听说圣人当初是有名的美男子,夫子这花容月貌想是随了武定皇帝。不过再好看,总是板着脸到底不大妙。夫子深沉能断,学生们都知道。美人过分严厉,也叫人望而生畏。

她这头只顾胡思乱想,又开始盼着二兄他们。不是交情极好的朋友么,怎么日上三竿了还不见来?来了他们说说话,气氛就能缓和些。她站得久了,又不敢动,周身血液都要凝固住。

真真不知过了多久,才见夫子把书合上。扬眉道,“这《齐谐记》我十岁时看过,如今再读一遍,倒有别样的感触。”

她道是,忙去打热水,绞了帕子来给他净手,“夫子坐得久了,活动活动吧!家君先头差人来回话,梨园里备了戏文和段子给夫子取乐。夫子稍歇一歇,学生服侍夫子过去。”

“劳你父亲费心了。”他说,走到光影里。太阳照着他的脸,深邃的眼,白净的皮肤,是种与生俱来的显贵模样。手指把着门框,抬头看了看道,“这宅子有些年头了吧?”

弥生顺着他的视线望过去,檐下的木斗拱上朱漆斑驳,颇有凝重的沧桑感。她躬身道,“回夫子的话,这个院落是我祖父手上建造的,到如今算来有五六十年光景了。家君主张勤俭,产业交到他手上,府里还没兴过土木呢!”

慕容琤听着,嘴角流出隐隐的笑意,“王谢并重,王家我拜访过,雕梁画栋,亭台楼阁,极大的富贵排场。令尊是大邺出了名的贤士,如今看来果真名不虚传。”

弥生拜下去,“谢夫子夸赞,家君不嗜铺张,常说自古名士出寒门。我们这样的出身,更当洁身,修德行。”她笑了笑,“所以夫子来了只能住这老宅,怠慢之处,夫子切莫怪罪才好。”

他微颔首,脸上表情喜怒难辨。弥生咬着唇思量,既然提起了王家,正是开了个好头,说下去也顺理成章。因鼓足了勇气道,“夫子平常忙,这趟为学生的笄礼而来,学生真是感激得紧。原还想着夫子回邺城,学生好为夫子扶车的。可是前几日我母亲说起我的亲事,只怕许了人家,就不好在夫子跟前伺候了。”

她不知道父亲的尺素里有没有提及,因此分外的留意他。他转过脸来,眼睛深得如一口井,“你后儿就及笄了,是到了谈婚论嫁的时候。怎么,说的是哪家?”

望族间的联姻他也懂得,局限性极大。她要作配,不外乎琅琊王氏,弘农杨氏,太康谢氏。后面两家虽也鼎盛,到底不及陈留谢氏辉煌。如今能比肩的唯有琅琊王氏,横竖人选只在王家人里挑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