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伦纯禧公主 第52章

作者:抱鲤 标签: 天作之和 宫廷侯爵 情有独钟 古代言情

  瞧着不过是几顶样式普通的帐篷,也不知为何,让多尔济如此避讳。

  容温抱着一腔疑惑进了帐篷,发现元忞嬷嬷正候在帐篷里。

  元忞嬷嬷是来向容温回禀这些日子公主府内宅积攒下来的重要庶务。

  容温强打精神听完,略一思索,觉得无甚大事,稍稍指过自己不满意的地方后,便道,“余下的嬷嬷看着处置吧。”

  “奴才知晓了,还有另外一桩事,得请公主拿主意。”元忞嬷嬷道,“下月初一便是端敏长公主的寿辰,公主瞧着,如何送礼合适?”

  “……”容温莞尔,就算她把十六的满月摘下来给端敏长公主送去,端敏长公主怕也得嫌月亮圆得不够方,何必花那心思,“你按照规矩备礼,增加删减的,都不必。”

  元忞嬷嬷应下,却未急着告辞,而是略显踌躇的望向容温。

  容温挑眉与之对视片刻,挥手屏退左右宫女,开门见山道,“嬷嬷有话要说?”

  她问得耿直,元忞嬷嬷应得同样耿直,“方才送公主回来的是额驸的七弟?公主可知,这位小七爷是什么身份,他的生母又是什么人?”

  多尔济是庶子,身上未得爵位,便笼统称一声小七爷。

  “多尔济是老台吉最小的庶子,生母自是妾室。”容温疑惑,眨眨眼,问道,“这有何不妥?”

  自从宜妃把元忞嬷嬷送到公主府后,容温曾暗中观察过她。

  元忞嬷嬷不仅模样生得细眉细眼,端肃板正,行事更是稳妥谨慎。她很是掂得清自己的身份,也明白宜妃送她来公主府的用意——只是为了替容温料理内宅庶务。

  所以,她从不存讨好弄权的心思,也不会仗着掌事嬷嬷这重身份对容温指手画脚,只安心做好份内之事,旁的一句不多说,一样不多做。

  容温与她当主仆这些日子,还是第一次听她提及旁的。

  “自是不妥。”元忞嬷嬷沉声道,“那位小七爷的生母,可不是什么妾室,而是最最低贱的帐中女奴。且至死,都是帐中女奴身份。那小七爷也是五岁左右,才被老台吉认下的。在此之前,他都是父不详的奴隶。公主这般身份,与他为伍,岂不是白白惹人笑话。”

  蒙古人若按等级划分,大概能粗分为三类——王公贵族、喇嘛、平民。

  王公贵族自不用说,便是达尔罕王爷、班第这些人。

  喇嘛——意为“上师”“和尚”等。

  因大清皇帝在蒙古之地盛崇藏传佛教,兴修寺庙,男子若为喇嘛,不仅可免税免劳役,还能享各种供给,地位也比普通平民高上不少。所以,有许多年轻蒙古男子愿意出家去做喇嘛。

  平民又分两类,一为旗民;一为寺庙属民。

  旗民即札萨克旗主旗下所属百姓,也可细分为两类,一是苏木属民,一是农牧奴。

  苏木属民没有土地,在旗主拨给的土地上游牧,并纳税、服劳役,未经允许不得迁出本旗。

  农牧奴则是王公贵族的私人家奴。

  寺庙属民,蒙语又读做‘沙毕’,顾名思义,是寺庙的私奴。

  元忞嬷嬷说多尔济的生母是帐中女奴,那便是属于农牧奴。

  年轻貌美的农牧奴,一旦被选入男主子的帐中‘伺候’,便形同家|妓,被主子用来待客、慰劳下属是常事。

  所以,这些帐中女奴除非是被提为妾室。

  否则,她们生下的孩子,极少会被承认,只能充做父不详的奴隶。

  ——多尔济,是个例外。

  对待例外,世人惯常以异样目光待之。

  容温哑然片刻,忽然醒悟了那个笑起来一团孩子的少年郎,心思为何那般敏感。

  听过元忞嬷嬷的‘劝诫’后,容温便自顾躺在床上歇息。

  半梦半醒之间,容温背脊一激灵,忽然想起班第那双异于常人的灰眸与身形。

  他的从前,是否也如多尔济一般。

  所以,年纪轻轻,生于贵胄,却养了一身的阴鸷杀伐之气。

  “公主?”轮值的桃知见容温睡得不安稳,试探的叫了一声。

  容温按着隐隐发疼的脑袋,睡意早被那一激灵震消,索性拥着锦被坐起身,盯着帐篷壁上挂着那些样式各异的刀剑怔神。

  桃知见状,倏地低呼一声,“呀——今晨额驸出征前,曾扔了件东西给奴才,让奴才转交于公主。竟给奴才忙忘了,还望公主恕罪。”

  “别行礼了。”容温来了精神,催促道,“快把东西呈上来。”

  桃知小跑去摆字西洋自鸣钟的高几上,拿了管紫毫笔递给容温。

  “嗯……”容温将信将疑接过,“除了这管笔,额驸可还交代了别的?”

  “额驸并未留下只言片语。”

  “……”容温示意桃知下去,自己缩在床上,来来回回把这管紫毫笔翻转了数十次,也没看出任何玄机来,气得都想把它的毛拔了。

  冷不丁的,笔从手里脱落,见笔尖淡淡扫过锦被上那朵迎春花时,容温灵光一闪,倏然笑起来。

  ——明白了。

  明明想让她给他写信,偏偏又死要面子不肯说破。

  这暗示。

  这人。

  啧。

  -

  此刻,死要面子的某人,正指使乌恩其干不要脸的事。

  乌恩其犹豫,“台吉,我们先锋军,军中斥候职责本是提前出动,去探路探敌情等。你这让我们倒回去,探自己人,还偷东西,这不好吧?”

  班第横他一眼,一本正经道,“成大事者不拘小节。”

  “所以……”乌恩其不忍直视,“这就是你让斥候偷换走所有行军图的理由?”

第52章

  草原千里碧色茫茫, 地标少见, 极易迷失方向。

  班第仗着对身后大军排兵布阵的熟悉程度, 玩了一手‘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灯下黑。

  面上派人回去通传先锋军探路消息, 实则暗中指使了最厉害的几位斥候返程, 悄然潜去大军主帐,把做过手脚的地形图与行军路线图偷换了。

  甚至连达尔罕王及另几位将领随身携带的几张小图, 也被斥候找机会给掉包了。

  但草原上长大的人, 辨路的方式从来不仅是靠着几张牛皮图。

  ——太阳、月亮起落的方向;草木的长势;蛇虫鼠蚁的生活习性;风向及天气状况;朝东南开门的牧民毡包;甚至连有些战马,都会辨认方向。

  为防后面的大军起疑心,班第带着自己满脸迷茫的五千亲信先锋军, 一路大摆迷阵。

  势要让原本大军预备行进的正西方向, 不动声色歪曲成西北方向。

  把草木挖出来换个方向埋进去;捉蛇虫鼠蚁顺便在给它们安个新家;软硬兼施忽悠牧民把毡包开门改个朝向;还隔三五步, 便往茂密草甸中, 放几株不易让人察觉的药草,来暂时迷惑战马的嗅觉, 让它们无法辨认方向。

  太阳月亮的升落与风向等自然条件, 实在无力插手。班第便一路买通牧民,让他们以慰军为由,在草甸上烹牛烤羊,故意以吃食香气搅乱风向,迷惑大军,顺便让牧民不动声色‘纠正’大军辨认方位。

  乌恩其为班第种种缜密安排咂舌之余, 终于开始迷惘与哀伤了, 停了给毒蛇搬新家的大黑手, 神秘兮兮凑近班第,有理有据,苦口婆心劝道。

  “台吉,叛变这等大事,关乎部落存亡。属下认为,你还是得与王爷他们商量商量再做决定。你这样连蒙带骗,逼上梁山,可是大大的不妥。远的不说,就郡王那关,你便不好过。二十多岁的大男人了,整天挨长辈的抽打,这也说不过去不是!”

  看班第的安排动向,先锋军内早是疑窦暗生——认为班第为噶尔丹买通,有意随噶尔丹一同变了大清的天日。

  所以才会暗中更改大军行进方向,故意拖缓大军增援的行程。

  科尔沁虽名义上依附大清,但部落中的兵勇限于清室颁布的封关令,如同牛羊一般被圈养在草原,这辈子连关内的门槛都未蹭到过。

  与其说他们忠于大清,不如说是忠于王族博尔济吉特氏,忠于强者。

  所以,哪怕他们明知班第行事古怪,也未曾有人起过去后面大军主帐告密的心思。

  班第是王族,更是草原人人敬佩的强者。

  班第斜乜了眼难得正经的乌恩其,弯刀一挑,斩了那条趁乌恩其说话间,意欲攻击他的毒蛇,望向远处瓦蓝天空漠然道,“你说,按我们当前方向行进,最终会到何处。”

  “最终……”这乌恩其还未曾想过,他心思全花在班第‘伙同噶尔丹谋反’上了。

  乌恩其随手抓过斥候从大军主帐换回来的正确牛皮图,翻来覆去看了七|八遍,不敢置信道,“台吉打算……”

  班第一个冷眼扫过去,乌恩其艰难的把剩余话头咽回了肚子里。

  -

  班第这番费尽心力的遮掩,在行军的第十日终是被戳破。

  戳破班第的不是别的,正是附近一座庙宇宝塔开门的朝向。

  草原上庙宇、宝塔的正门门窗多向南开。

  班第能让牧民毡包改朝向,却无力在短时间内,把修建齐整的庙宇宝塔改了。

  达尔罕王与多罗郡王等人大怒,传信先大军行出二十里的先锋军原地驻扎待命,不得再有任何妄动,等待大军会和。

  乌恩其闻信,勉强按下满眼的幸灾乐祸,贴心的给班第准备了伤药,甚至还问班第可要穿件软甲藏在袍子里面。

  班第不为所动,并冷酷的附赠了乌恩其一个“滚”字。

  半个时辰后,面色铁青的达尔罕王与多罗郡王一行至,班第率部亲迎。

  多罗郡王手里的马鞭虎虎生威,蠢蠢欲动,最终还是未落在班第身上,咬牙切齿骂了一句,“孽障,还不滚进来!”

  达尔罕王、多罗郡王兄弟先后入了主帐,其他随行王公贵族与将领见状,纷纷准备避退。

  此等大事,自是博尔济吉特氏王族内部先行商议。

  他等此时跟随进去,未免太不识趣了。

  “诸位留步。”班第朗声唤停,正色道,“请诸位进帐共商大事。”

  走在前边几步的达尔罕王听见他这话,顿了顿,与多罗郡王对过眼色后,索性高声把人都唤了进去。

  众人进去,才发现班第对今日局面是早有准备,帐中已大大方方摆着一副牛皮图纸,如今的行军路线已精细标了出来。

  多罗郡王仔细审视一番过后,眸底飞快闪过一丝引以为傲的自豪,面上却仍是‘你这混账玩意儿,果真如此’的愤怒模样,故意板着脸吼道。

  “老五,你违抗皇令,迷惑大军改向往西北行进,不直接去战地赤峰城,是意在攻噶尔丹背部,与赤峰城的清军对其形成两面夹击之势?

  你自己瞧瞧,你标的西北方向行军终点与赤峰城差着好几百里地,莫说我部只有五万精兵,就算五十万,也不见得能围住这方圆几百里距离。”

  班第闻言,浓眉略挑,顺着多罗郡王递的梯子,利落道,“诚如郡王所言,此地距赤峰城数百里,不宜联合清军夹击噶尔丹。”